第五百零四章 汤锅里的驴粪蛋儿!

A+A-

    

    中文中文域名一键直达



    佳音赶紧摆招呼自家笨狐狸,“三条,过来,来这里!”



    狐狸立刻窜了过去,差点儿把佳音撞的一个屁墩儿坐地上。



    子们好奇,几口啃完里的瓜,就凑到跟前,一边摩挲狐狸顺滑的毛皮,一边七嘴八舌问着。



    “我爹,侯爷给妹妹抓了个狐狸做玩伴儿,就是这个吗?”



    “哎呀,真是三条尾巴啊?这是狐狸精吧?!”



    狐狸睡醒有些口渴,还不等混一块瓜润润嗓子,就被子们抹了一身的瓜汁儿。



    它可是嫌弃极了,赶紧伸舌头,舔个不停。



    猫哥儿就惊讶了,“妹妹,你在家都不给它吃瓜吗?看把它馋的,好可怜!”



    狐狸许是听懂了,伸出去的舌头,差点儿没收回来。



    它气的呲牙咧嘴,努力同猫哥儿分辨——它是在清洁毛发,不是馋!



    空间里那么多瓜,它都是躺在瓜堆里吃,打滚儿吃!



    可惜众人听不懂狐语,见它这么“凶”,反倒担心起来。



    家仁问道:“这狐狸找张爷爷看过吗,身上带没带不好的病,会不会咬人,万一伤了福妞儿怎么办?”



    家安家喜几个也是跟着点头。



    李老太就道:“别担心,侯爷找宫里驯兽的太监看过了,三条的尖牙和爪子都剪了。而且这两个月,福妞儿养的好,三条从来不乱跑,比狗猫都乖。”



    众人这才勉强放了心。



    很快,晚饭就准备好了。



    李老三和赵玉茹在食堂那边忙着,李老太就带孙儿孙女们吃了。



    孩子们凑在一起,吵吵闹闹,笑声乘着风就飘到隔壁孙家。



    孙思源夫妻坐在廊檐下乘凉,免不得就听见了。



    孙夫人声道:“隔壁李家老夫人带了郡主从碎金滩过来了。”



    孙思源点头,嘱咐道:“当普通邻居就好,囡囡那个奶娘不懂分寸,同李家闹得很不愉快,真是可惜了



    “否则这样的好人家,稍微照拂囡囡几分,囡囡这辈子都会顺遂很多。”



    提起囡囡的奶娘,孙夫人也是皱眉头,叹气道:“庄子那边的账册送来了,我看了两眼,李嫂子那人,野心太大,也太要强了。



    “她也不知道在哪来找的门路,买了种子,居然种了半亩玉米和半亩土豆,花了二百多两银子。还秋日丰收,再卖做种子,就有十倍利润了。



    “但她怎么不想想,秋日时候,各家玉米和土豆都丰收,价格必然要降下来,她怕是本钱都收不回来,怎么可能有十倍利润呢!”



    孙思源听得恼怒,“胡闹!把她送去看庄子,怎么还不老实?”



    孙夫人苦笑,没有应声。



    她一个婶子,要养育隔房的侄女,已经很费心了,若是再多插侄女的产业,外人怕是要她有所图谋呢!



    最起码,孙成建那家子,就会跑来闹个天翻地覆。



    孙思源显见也明白这点,拍拍妻子的,叹气道:“辛苦你了,这些事,你不必费心。账册都留好,庄子的田契也藏好,等囡囡长大,一起给她。



    “这个奶娘怎么处置,就看囡囡自己的意思吧。只要庄子不被卖掉,每年的收成败光也就败光了。



    “若是那个奶娘实在不懂事,就打上二十板子,让她长长记性!”



    “好,老爷放心。”孙夫人笑了,揭过这个话头不再。



    夫妻俩听着隔壁的欢声笑语,还是忍不住羡慕。



    老人明理,兄弟和睦,孙辈儿们出息,这样欣欣向荣的大家族,怕是全天下也寻不出几个了。



    天黑时候,家仁带了弟弟们回去书院上晚课。



    子们依依不舍,眼睛恨不得黏在剩下的碧玉瓜上,惹得李老太笑的不成,开口撵人。



    “放心,这些瓜不送礼,都留着给你们偷偷吃的,赶紧去上课,明晚回来还有!”



    “谢谢奶奶!”



    子们这才放心了,一窝蜂似的跑走了。



    半路上,又遇到了从城里酒楼赶回来的陶红英和家欢。



    于是,他们又一人分了个鸡腿。



    家仁吃的饱足,实在吃不下鸡腿,又不好辜负了婶子的疼爱之心,就拎着鸡腿回了学舍,送给同窗里最贪吃的一个胖子。



    其余几个座位临近的子们,凑热闹一样,围了胖子抢夺,到底一人咬了一口,才算罢休。



    一时,闹得学舍里很是欢快。



    其余同窗,不过是看着他们笑闹,跟着笑一笑。



    但坐在后排那两个却是满眼的鄙夷,神色里还带了一点儿得意。



    但众人也习惯了,这两个就像汤锅里的驴粪蛋儿,总是时不时浮出汤面,彰显一下他们的存在。



    既然挑不出去,那就只能当做看不见了。



    就是家仁都没当回事,毕竟他也不是银子,做不到人人都喜欢



    李老三和赵玉茹很晚才回到院儿,没了孩子们吵闹,众人聚一起,吃着碧玉瓜,摇着蒲扇,着闲话儿,更自在。



    很晚,大伙儿才各自睡去。



    第二日一早,李老三和赵玉茹天没亮就去食堂了。



    待得早餐忙碌过了,学子们上了课,赵玉茹就返回来,要带着老老们到街上去逛逛,生怕她们在家无趣。



    佳音年纪,好新奇。



    文娟要看顾院儿,要做家务,还要制冰,平日也是忙碌,很久没上街了,有点儿动心。



    李老太和陶红英则是宠孩子,就算没什么想买的,跟着孩子们走走也好。



    今日,天空上难得飘了几朵云,还没那么晒,正是游玩的好时候。



    于是,一家子几口带了何嬷嬷和水灵就出门了。



    上街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买街尾的粘糕。



    佳音一边走一边吃,不时跑去看看路边摊子上的东西。



    但她也只是看看,没有什么能入眼的,毕竟做工太粗糙了。



    结果,一个贩儿许是半日没开张了,又瞧着她们穿戴不错,就缠磨着不停介绍。



    最后,他拿出一对雕工很是不错的木牌,道:“这是放到寺庙里开过光的平安福,你们家里有考生吗,买回去给考生带着,一定顺利高中!”



    赵玉茹在学院,常看学子们腰上挂着这东西,就笑道:“学院里倒是很多人都有,瞧着确实不如这个好。”



    “那是当然了,这位夫人,这两块牌子是檀木雕刻的,又在庙里供了七七四十九日”贩的天花乱坠,却突然被佳音怀里的三条打断了。



    三条也不知道怎么了,许是看贩不顺眼,冲着他一直呲牙,甚至跃跃欲试,想要跳过去咬他一口的模样



    三更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