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偿所愿

A+A-

    正月十六, 是鲁盼儿的生日。

    也是鲁盼儿杨瑾结婚的日子。

    鲁盼儿一早烧了开水, 从头到脚地洗了一遍, 然后对着镜子擦上杨老师给她新买的友谊雪花膏,再用心了两条大辫子,辫稍系上两朵红色的灯芯绒花, 再穿着大红色灯芯绒上衣,新做的黑裤子, 新棉鞋, 对着镜子觉得自己的脸都映得红了, 便赶紧转了头。

    田翠翠来得最早,见了她就笑,“最近我们同学有好几个结婚的了, 不过你是我见过最美丽的新娘子。”

    “你还趣我, 等你结婚的时候……”

    “我可没有你这么好命,能遇到杨老师。”田翠翠轻松地笑着,“我现在呀, 最想的就是挣钱, 根本没想结婚的事儿——我们家重新盖了砖房,挣的钱都花光了, 还欠着外债呢。”

    “你很快就能还清的。”

    “嗯,争取一年就还清, ”田翠翠有什么一向不瞒着鲁盼儿, “只是现在投机倒把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了, 我最开始卖吃, 不管是什么都一转眼卖出去了,现在就不容易了,挣钱也难。”

    “那你得做出更好吃的东西才行。”

    两人闲聊着,扮一新的丰美就跑了进来,“杨老师来了!”

    田翠翠就笑,“你要叫姐夫。”

    “我忘记了,”丰美立即改了口,“姐夫来了!”

    杨瑾穿着崭新的中山装笑着走了进来,田翠翠就推了鲁盼儿一把,“赶紧走吧。”

    杨瑾正好上前接过她的手,“走啦。”

    两人骑上自行车,在一大群朋友们的陪伴下到了公社,拿着事先开好的介绍信领了结婚证。

    田翠翠取出两朵红花,一朵下面的飘带上写着新郎给了杨瑾,一朵写着新娘的替鲁盼儿佩在胸前,“回去办婚礼喽!”

    一行人围着新人骑着自行车,笑笑、热热闹闹地回来,路上的行人看到新婚的自行车队都报之以笑意。

    队部里早聚了许多人,只听吴九爷喊了一声“新郎新娘来了!”喧闹的屋子一下子静了,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他们身上,然后轰地一声赞叹着。

    “鲁盼儿可真好看呢!”

    “杨老师也长得俊呢!”

    “这就是金童配玉女!”郭笑着把桌子拍得特别响,声音更响,“好!”

    大家也都跟着他喊,“好!”屋顶都快被掀翻了。

    “大家静一静!”罗书记拿着结婚证走到前面,“我为杨瑾和鲁盼儿这对夫妻证婚,也代表大家祝他们永结同心,白头携老!”

    罗书记的祝福很简朴,没有最流行的语言,可是却到了杨瑾和鲁盼儿的心底里,两人真诚地鞠躬,“感谢罗伯伯!”

    又转过头给九队的社员们鞠躬,“感谢九爷和大家!”

    最后他们相互鞠躬,“我们从今天起同心同德,相互扶持,携手一生,永不分离!”

    “不愧是老师,的可真好呀!”吴九爷就笑着向下面的人一挥手,“开席喽!”

    杨家和鲁家都没有长辈,主桌上坐的就是罗书记、吴九爷、郭夫妻,跃进、丰收和丰美几个。杨瑾和鲁盼儿才给罗书记、郭倒了酒,就听外面后奶的声音,“今天要是不请我坐主桌,我就把酒席掀了!”

    吴九爷一摆手,“我早防着她呢,别人也管不了,还只有我能应付——你们别动,继续继续!”着走出去将人拦住了,“你是不是以为二龙的事就过去了呀?二狗子包庇你们,没把他送到公社,明天我去问一问……”

    万彩凤的声音立即就没了,吴九爷回来一笑,“要不是儿媳妇了身孕,不方便出面,今天的事儿就不用我话了。”

    虽然吴九爷有好几个儿媳妇,但是大家都知道他的是春婶儿。

    吴九爷是精明能干的人,可几个儿子都平常,唯有儿媳春婶儿嘴上来得,手上也来得,是个难得能干的妇女,万彩凤见了她只有躲的份儿。只是按红旗公社的风俗,有了身孕的人不能参加喜事。

    罗书记也认识春婶儿,“你家的儿媳妇不只能干,还能服众,我看九队的人都肯听她的,巾帼不让须眉!”

    郭媳妇拉着鲁盼儿话,“早听你的名儿了,就是才见到人——杨老师看中的,果然人才出众。”

    鲁盼儿笑着:“嫂子别笑话我,我不过是个农村姑娘。”

    “英雄不论出身,新时代了,我们女人也不比男人差呢。”郭嫂子很会话儿,又因为知道杨瑾是有本事的人,帮过丈夫许多忙,对鲁盼儿着实亲热,“有空儿去我家里玩儿,我们一起到省城逛逛。”

    鲁盼儿笑着答应,“有机会去襄平,我去看嫂子。”

    郭就伸过头来,“上次你做的煎饼,可真好吃!”

    “因为用的是新米,所以味道就好。家里还有大米面和玉米面呢,一会儿我再烙些给你们带去。”

    “你就知道吃!”郭嫂子就:“杨老师和鲁老师今天结婚,不知道要有多少事儿要忙,哪有空烙煎饼!”

    郭就一吐舌头,“下次吧。”

    又有红旗公社各生产队的知青,陈大力、钱进、赵新月……他们都是杨瑾的同学,特别赶来祝福,对鲁盼儿也都很好奇,自然又停下了半天的话。

    结婚典礼结束了,之后果然还有无数的杂事儿。

    鲁盼儿与杨瑾结了酒席的帐,将折罗给大家分了,归还了桌椅、碗筷等物品,最后又把喝多了的吴九爷送回家……

    回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鲁盼儿摘下胸前的红花,与杨瑾的一起收了起来,见厨房摆了不少菜,可锅是冷的,就问大家,“今晚吃什么?”

    弟弟妹妹们异口同声,“中午吃了酒席,我们都不饿,不想吃了。”

    鲁盼儿就:“我很饿呢。”

    杨瑾也:“我也饿。”

    丰收就吃惊地问:“酒席上有那么多好吃的,你们怎么还没吃饱?”

    丰美也:“罗伯伯一直给我挟肉,我都吃撑了。”

    主桌还不到十个人,菜却足足有十道,还有好几个肉菜——但是他们俩儿一直敬酒,陪着客人聊天……根本没有心思吃饭。

    “家里还有许多好菜,我去给你们热个肘子吧。”为防备突然而来的客人,酒席多备了一桌,最后自然带回家里。跃进一直觉得肘子是最好吃的,所以就挑中了。

    “不用了。”鲁盼儿拦住跃进,换下新衣服,“我下点挂面吧。”

    杨瑾又拦住她,“我来吧。”

    鲁盼儿就笑了,“你行吗?”

    “下挂面是我最擅长的,你们在屋里等着就行。”

    大家还是忍不住跟过去看,只见杨瑾先用油煎了几个荷包蛋,盛出荷包蛋后加了水,再放白菜丝和挂面,面煮好了再将煎好的荷包放在面上,看起来黄灿灿油汪汪的,跃进和丰收、丰美就都:“我们也饿了!”

    每人一碗面条,一个鸡蛋,又顺又滑,暖和和的。

    收了碗,丰收就转头看看到处贴着红双喜字的屋子问:“杨,姐夫,我们今晚是不是要闹洞房呀?”

    鲁盼儿拍了他一巴掌,“谁教你的!”

    丰美也:“好多人告诉我们要闹洞房。”

    鲁跃进叫双胞胎,“走,我们睡觉去吧!”

    “还不困呢,”丰收和丰美一心记得,“我们要闹洞房。”

    鲁盼儿无奈,想了想,“郭大哥给你们的人书呢?”

    双胞胎就抱来一个木头箱子——这是他们俩人共同的书箱,陈建国前些时候新帮他们的,盖子上还有锁,里面比着人书的大分成几个格子,现在已经装了大半箱。

    这些书有他们用零花钱买的,有姐姐、哥哥送的,有舅舅邮来的,最多的是姐夫买的……郭今天带来的放在最上面。

    “我们现在就包书皮,写上收藏人,收藏日期。”双胞胎一丝不苟地把书整理好,大方地放在桌上,“大家随便看吧。”

    人书并不是只给孩子看的,大人看起来也很有趣,一家人围在一起看,看困了就去睡觉,也就忘记了闹洞房的事儿。

    终于,屋子里只剩下两个人了,鲁盼儿开炕柜,柜子上贴着红双喜字,拿出被褥,红缎子被面上印着红双喜字,就连枕巾上也绣着大大的红双喜字,感觉到杨瑾一直在看自己,转身先熄了灯。

    黑暗里就听杨瑾笑了一声,“你是不是很紧张?”

    “嗯。”

    “我也一样。”杨瑾的声音就在耳边,带着磁性,十分好听,“还记得我们爬山那个晚上吗?”

    “记得。”

    “我是怕自己忍不住——今天终于能得偿所愿了。”

    鲁盼儿也不是没有察觉,就更害羞了,突然发现手被他拉住了,浑身战栗着不知什么好。

    杨瑾感觉着她的颤抖,温柔地:“我帮你拆了辫子吧。”

    辫子其实很好拆的,可是他半晌却没拆开,鲁盼儿突然低声笑了,“你的手一直在颤抖。”

    冬天的夜很漫长,贴满了红双喜字的屋子很温暖,里面的人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