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我要贾诩

A+A-

    谋士们不傻,也非无义,那是要看对谁的义。

    曹操如果真是个贼人,会有那么多支持他,势力会那么大?

    文艺作品的塑造其实有引导作用,曹操地方大,人多,他可以不代表正统,但他完全可以代表民心。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所以不要跟老百姓讲什么道理,他们就是道理。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离开太平盛世太久了,他们厌倦了。

    由此,讨论也告一段落,曹操也想尽快进入尾声。

    “今日之议,可有结果?”

    “丞相,我们”

    程昱看了看其他谋士,“尚未有定论。”

    也就是谁也不能服谁,这就不是抬杠闹着玩了,一定要服大家。

    谋士是为大局着想,这个曹操知道,长江天险确实让人很难抉择。

    可这一回,曹操并不想只收获荆州就走,大军调动一次可不易,他就是觉得亏了。

    看了一眼自己儿子,既然儿子大意是主战的,能不能有个什么折中的办法?

    “中郎将,眼下你有什么建议?

    “建议?父丞相,末将先前已与诸位先生过了。”

    “不,不是让你商议,若你是率军之统领,会选择如何动作?”

    “让末将?”

    曹昂纳闷,这还让不让人活了,明显那么多高人也犹豫不定的事。

    明白了,父亲这是让儿子来话,看刚才曹昂出战意图那么明显,出来的建议肯定是主战,这符合曹操的心意。

    这么一来,就不是曹操一意孤行了

    所有目光又集中到曹昂身上,他除了抬杠,引经据典是不过这些人的。

    因此,曹昂知道自己讲不出什么服众的话来。

    “那末将就提个建议吧。”

    “哦,那。”

    曹操也想看看这个儿子有什么长进,反正不合意他也可以不听。

    战,还是不战,这是两个极端,无论哪头都有人不服。

    那曹昂可以折中嘛,想个两头都能接受的办法,到时候打不打再议。

    “如今已过秋收,正是粮草充盈之时。”

    “而大军出征,粮草也不能白运,也确实是个开战的好时。”

    “且不论是否出兵,江陵新定,难道东吴就没有想法吗?”

    “若是我们不出兵,他们倒趁我们立足未稳来袭扰又该怎么办,要知道,东吴擅长水战,我大军如遇到水贼袭扰,怕是也不得安宁。”

    了这么一通,曹操好像有点了解曹昂要什么了:“下去。”

    “所以战不战切不谈,我们也得有所准备。”

    “让大军前出,择一处建立水寨,即可威慑江东,又能防范偷袭。”

    “若将来决定要攻,也可以成为进攻的据点。”

    曹昂是这么打算的,如果赤壁之战非要打的话,现在也应该去建立营寨了。

    别以为营寨那么快就能建好,如果要建立一个坚固的营寨,进可攻退可守,那么就得花时间花人力。

    就曹昂来,他是希望打的,虽然知道历史上的结局,可不能不果断。

    看看这是什么时代,开玩笑,想不打就可以吗?

    现在不打,以后人家找你打就没会了,所以这时不能矫情。

    身在乱世,没有矫情的资格,能缩短汉末乱世就已经是大善人了。

    曹操眼睛一亮:“对,先建立营寨,这江陵新定,不可据守。”

    一听这话,谋士们也知道,曹操就是要打。

    先建立营寨,再一步步往那边靠,曹操会越来越坚决。

    到时候还劝得动吗?

    可现在也无法反驳,在江陵他们也算是立足未稳吧,谁知道这里还潜藏着什么奸细。

    大军做一个前出掩护是合理的,这个没道理反对。

    程昱看了其他谋士一眼,都在纷纷点头。

    “中郎将兵法严谨,丞相,我等认为可行。”

    既然程昱都这么了,那基本上就已经是定数,他最懂曹操心意,没人会反对。

    没想到的是,丞相这个长子竟那么懂战略,仿佛这十年来没少打仗的样子。

    丞相那些儿子,虽然打仗带在身边,可讨论决策的时候,没一个能出声的。

    也只有这个长子很多谋士都有感觉,这就是世子了。

    “就如此吧,地点择日再定,今天大家先回去休息。”

    那么事情就这么定了,打不打的,到时候再看。

    谋士们散去,他们心知肚明,离开战已经有了七八成。

    “你留下!”

    曹操在曹昂要走的时候,喊了一声。

    等谋士们散去的时候,曹昂却先话:“父亲,儿能否跟父亲讨要个人。”

    先开口话,等一下曹操如果怒起来,起今天的事,就不好了。

    曹操此时一愣,没想到这儿子先有事开口了,他一时还没想起今天那些事呢。

    “你是想要什么人?”

    “就父亲身边一个用不上的人,丞相府里一个参事。”

    “究竟是谁?”

    “文和先生。”

    此时的贾诩,在官渡之战后就一直留在曹操身边,曹操也向他问计。

    可问是问,并没有多重视而已,比如这一次,贾诩的意思就是不要顺江下去了。

    从后世的角度看,贾诩可能是对的,但打仗嘛,就没人敢百分之百。

    “你要贾诩!”

    曹操眼睛瞪大,看着自己的儿子,那目光里是难以置信,“你可知他是谁?”

    “知道”

    “当初,就是他让你身陷宛城,还有典韦,你还敢要他?”

    没错,曹昂和典韦在宛城遇难,就是贾诩的计谋,可曹操大度,后来接纳了贾诩,也接纳了张绣,尽释前嫌。

    从这点看,曹操还是有度量的,哪怕是装,他也能一直装下去。

    “为何不敢,这贾诩在父亲身边很重要吗,离不得?那就不要了。”

    “倒不是,我以为你会对他有什么嫌隙。”

    “父亲过虑了,我是父亲儿子,既然父亲能有此度量,我也不能没有。”

    “嗯好,不错。”

    曹操点点头,“你可以让他进你的五官署,反正这五官署也没什么人。”

    “多谢父亲!”

    这个时候五官署还没有什么人吗?

    也是,按照现在曹昂的记忆,曹丕得过个几年才任这个职位,自己来先截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