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匪患风波 逸公子出事了

A+A-

    “你是凡人, 保留前世记忆对你而言未必是件好事,他……”初璃顿了顿,有些郑重地道:“若是他不来呢?那这些记忆一世又一世地累积, 你当真不会后悔吗?”

    等待一词听来凄美,等一不归人, 生生世世都愿意等,难为的不是这份心意, 而是空等过后百年孤寂。

    哀莫大于心死。

    “不会的,他一定会来, 他答应过我, 不会失约的。”苏袖坚定地笑了笑, 眼尾稍稍带上期盼,像是在幻想日后的重逢, “神君,我只有这一个愿望,可以吗?”

    初璃长出了一口气, 摇了摇头,她双手捏了个法诀笼罩在苏袖身上, 碧色的法力融于苏袖额间,最后隐于无形。

    “便依你。”初璃道。

    那愿望初璃当时应得轻易,她只当凡人轮回, 再不济苏袖若是后悔的话,奈何桥上饮下孟婆汤,前尘记忆便烟消云散。

    但初璃万万没想到, 此后的某一日,她竟会亲眼看见苏袖的逝去。

    彼时初璃堪堪踏出洞府,幽兰环佩便不受控地鸣叫了起来, 那一瞬幽兰环佩的法力变得极其不稳定,玉佩叮咚之声在方寸间炸裂,直让初璃脑海中都有些激荡。

    初璃无法操纵幽兰环佩停下鸣叫,甚至控制不了幽兰环佩的移动轨迹,只得眼睁睁看着幽兰环佩发了疯般,自仙界直直落入人间。

    初璃便也随着幽兰环佩离开了仙界。

    那是初璃最后一次见到苏袖,在人间地府,奈何桥上。

    幽兰环佩的鸣叫声悲凉,在奈何桥上绽开玉色。

    那一抹玉色之下,红衣轻扬,苏袖眉眼皆挂着泪,绝望地闭上了双眼……

    “苏袖!”初璃法力只及那人衣袖,却根本来不及。

    苏袖一袭红衣坠落忘川河中,从此魂飞魄散,再不入轮回。

    黄泉路上彼岸花,苏袖最后的一丝灵气被那彼岸花尽数吞噬,了无生机。

    她死在昔年的信誓旦旦中,也死在无尽的等待,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中。

    “到底,当年若是我不曾许她一个心愿,她自此饮下孟婆汤,前尘往事皆忘,也不会是这样的结局。”初璃只觉惋惜,她甚少赏识一个人,苏袖重情重义,却彻底陨落,叫她心绪如何能平?

    “难怪……”上官逸了然地道。随云阁中,那些闹事之人当着初璃的面对那琴师举止轻浮,在初璃眼中便好似昔年故人面容重现,难怪初璃忍不住对那些闹事之人出手。

    “但保留记忆是她的抉择,与你无关,不是你的错。”上官逸难得见到初璃如此坦然的模样,视线里的人垂着目光,眉眼上挂着不难察觉的失落。

    她在乎一个人时,原来是这个样子。

    上官逸抬手想触及初璃的侧脸,那安慰的举动只做了一半,马车在李府停了下来,马车外立时有人候在外头,道:“公子,皇城有信传来。”

    是施陵的声音,听来还有些着急。

    初璃抬眼,恰好瞧见上官逸将手收了回去,初璃余光看着那指尖修长,竟然没有恼怒,反倒是好心建议,顺手撤去了结界,压着声音道:“殿下今日不得空闲,那我便先行回去了。”

    着便要起身,却被上官逸压着肩,又坐回了原位。

    “你直无妨。”上官逸对马车外的施陵道,那压着初璃的手却没有松开。

    上官逸今日回得匆忙,不多时便又要返回蜀州,此刻让初璃下了马车,下次再见面便不知何时了。

    上官逸想同初璃多待一会,哪怕多一会都行。

    施陵为难地看了看周遭,确认街道无人且不会听见他们的对话之后,施陵靠近了马车车帘处,低声道:“公子,太子动手了。”

    施陵又道:“我们的人此次蜀州之行出动了大半,皇城留下的多是些文人,他们疲于应付,已有些被太子抓住了把柄,您看……是否要安排一些人返回皇城?”

    “不用。”上官逸没有丝毫犹豫地道。他似乎早就料到了这种境况,神情很淡,又道:“让他们躲着些,实是躲不了便待在府邸,告假些时日。”

    施陵面色更复杂了,道:“可是公子,他们……”

    上官逸断了施陵的话,道:“有丞相在,太子不会戕害良臣,换而言之,既是良臣,便不会受此迫害,你可明白?”

    “公子,您是要……”施陵有些讶异地微瞪着双眼,却听见上官逸不耐烦地开口道:“退下。”

    马车外无比安静,施陵显然是已经走远了。

    初璃有些不解,又施展了结界掩去二人的对话,试探地问道:“你不在意此事?”

    任由投靠自己的人被太子所害亦无动于衷,初璃不信上官逸要这般寒那些人的心。

    上官逸笑了笑,同初璃解释道:“太子在皇城的势力与我比肩,不仅如此,他身后还有皇后为他撑腰,这些年来我与他争斗,却一直寻不到他的破绽。他在暗处,我在明处,本就是落于下风。”

    “可是我一旦离开皇城,没有我,他便会肆无忌惮。有些事我做不得,但他却可以。良臣难寻,忠言难辨,自古便是如此。”

    上官逸那语气很是轻描淡写,仿佛将天下众生尽数控于掌心之中。

    那是一种游刃有余,登顶至尊的魄力。

    从离开皇城的那一日,上官逸便做好了最坏的算。他一旦离开,太子若是有心,便绝不会放过这个时机。

    没有上官逸的约束,那太子的势力便会自暗处浮于明处。为了压上官逸,太子一定会削减上官逸在朝中的势力,让上官逸不得翻身。

    上官逸这些年为了与太子争斗,收下了太多朝臣,树大招风,他手底下的人又是否皆为良臣,是否忠心不二,这些都需要时间去考量。

    上官逸未及弱冠,他最缺的便是时间,借由太子的手,替他除去那些有心人……

    “而你身处蜀州,从明面上来看,本就自顾不暇,那些人若是经不住太子的诱惑临阵倒戈,反倒是替你省了心。”初璃顿了顿,又道:“一是让太子暴露自身的势力,二是替你扫清障碍。”

    初璃神色有些冷,“三是除去七皇子,亦能借此收服赵苛将军,这是你原先的计划,一举三得,我得对吗?”

    “对。”上官逸轻笑,真诚地夸赞道:“你很聪明。”

    见初璃闻言神色愈发不悦,想来是忆起了那日善泽关之事,上官逸立时换了个口吻,温声道:“不过,我若是早知晓你那般护着七皇兄,便不会对他下手,我那日是考虑不周。”

    “哼。”初璃冷哼一声,偏过了头。

    这模样可甚少见到,哪怕是在仙界,初璃多数情况下亦是喜怒不显,除了冷情还是冷情,不然也不会传出个脾性不好的名声。

    初璃下意识的举动,连她自己也不曾察觉到,原来面对上官逸,她竟已如此松懈,心思皆不屑于隐藏了。

    上官逸脸上笑意更甚,一直持续到他离开,那笑还在初璃余光里荡着,千丝万缕般难以抹去。

    初璃在上官逸离去后又想起了那发簪,抬手取下后本想归还,岂料上官逸来去匆匆音讯难回,自那日一别便是数月,那发簪放在首饰盒中掩着,时日一长初璃便忘了,直到最后也没有还回去。

    初璃在陵郡的时日待得很是惬意,加上匪患被控制在了蜀州,陵郡此后未受太多波及,连街巷上的人也多了起来,恢复了先前的热闹。

    初璃和白珩已离开皇城甚久,秋朔约莫是过意不去,一日午后特意来寻了初璃。

    秋朔不知为何有些犹豫,初璃见状便让玲秋退下,四下无人时,秋朔皱了皱眉,道:“初璃,你还是先行返回皇城吧,如今秋去冬来,十月已至,你在外待得这般久,白府那厢……我看白珩的信上,老夫人似是对你想念得紧,催促了他好些回。”

    “是白珩同你的?让你来当客?”初璃不解地道。诚然,她虽为人身,但人情皆留于面上,白府老夫人真心待她自是想念,可她却没有那个心思。秋朔若是不回去,那她这颗心便始终悬着,不得安宁。

    “不是……”秋朔眼神垂了下来,有些躲闪。

    初璃甚少见到秋朔这般犹豫的模样,不似他往常的淡然,倒像是被什么事绊住了。

    秋朔斟酌了片刻,刚准备再开口,檐下急匆匆的脚步声传来,玲秋再顾不得仪态,发尾流苏晃得厉害。

    “姐,殿……逸公子出事了。”玲秋有些焦急地道。她此前不经意路过李邛书房,里头传来议事低低的声音,玲秋好奇听了一瞬,便听得是关于那匪患之事。

    听闻匪徒假意投和,在谈判的当口将上官逸绑了去,现下生死不明。

    “什么?”初璃神色震惊,猛然站起身,转身便去了李府的书房。

    难怪这些日子上官逸音讯全无,除却剿匪不便通信之外,原是这信根本就传不出来!

    “李大人。”初璃赶至书房时,书房里议事之声堪堪停歇,众人相继离去,只留下了李邛一人。

    李邛对初璃的到来显得有些讶异,道:“姑娘缘何来此?可是府中人怠慢了姑娘?”

    李邛记得,上官逸离去时,吩咐最多的便是要好好照顾这位合烟郡主,可见上官逸对其的重视程度。

    初璃开门见山地道:“上官逸被匪徒绑了,此事是否为真?”

    “呃……”李邛秀气的眉峰皱了起来,道:“确有此事,但大军临时驻扎在山外,定会力保殿下的安危,依下官看,姑娘不妨……”

    “他在哪?”初璃断了李邛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