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屯物资剖析自心

A+A-

    黄老汉的骡车一路吱吱呀呀往杨柳胡同赶。骡车简易的车厢隔绝了大部分寒风,肖氏把三郎紧紧抱在怀里,丽娘和李姝仍旧挨在一起,李穆川和李承业一左一右坐在门口。

    雪越下越大,骡车走不快,黄老汉心中发急,狠狠抽了骡子一鞭子,骡子吃痛,跑得快了一些。黄老汉不敢大意,拿出看家本领,稳稳架着骡车。

    李穆川紧紧皱着眉头,“雪这样大,京郊的百姓又要受苦了。”肖氏听见官人的忧国忧民之言,心中也发紧,想了想,宽慰丈夫两句,“官人不必忧心,雪下的虽急,倒不一定就能久。”

    李穆川点点头,未回答肖氏。

    李姝问李穆川,“阿爹,京郊百姓日子也那么苦吗?”

    李穆川愣了愣,抬起双手向皇城方向拱了拱,“吾皇圣明,百姓日子比前朝好多了。”

    李姝不太懂朝廷大事,只知道这是个新建立的朝廷,国号景,才经历两代帝王。先帝结束了前朝军阀混战局面,当今继位以来,励精图治,国朝吏治较清明,民生也得到大力发展。

    紧赶慢赶,在路上积雪还不至于不能行车之前,骡车到了杨柳胡同。

    众人下车后,肖氏使李承业去付车资,又嘱咐他多给几文钱,给黄老汉碗酒喝,暖暖身子,大雪天的,别冻坏了。

    黄老汉连连道谢,“多谢老爷太太并哥儿姐儿,贵府仁慈,老汉沾光了!”肖氏请黄老汉进屋喝口茶,黄老汉连连推辞,赶着骡车就走了。

    进门后,一家人先去给李泗新和张氏请安。李泗新夫妇简单问了两句,就发二儿子一家歇息去了。

    李姝随丽娘一起回到西屋,简单洗漱一下,姐妹两就一起歇息了。李姝躺在床上,听着外面怒号的北风,心里思绪翻腾。

    她知道,在生产力极度落后的古代,暴雪,意味着无数人要丧失生命。王孙公子煮酒赏雪的时候,千千万万的普通老百姓家里房屋倒塌、老幼冻死。李家勉强有坚固的砖墙瓦房,食物充足,她不用担心温饱问题。

    然而,李穆川的事业没有起色,为人又忠厚,一家人全靠着他微薄的俸禄和年节例行发赏过活,外加大娘、阿娘和丽娘做些针线补贴家用。

    李家五个孩子逐渐大了,开销会越来越大。李承祖读书不成,家里早早给他定了亲,翻年就要成亲了。目前正闲在家里,帮着理家事,就等成亲后,再想办法谋个差事。的妻室是郑氏娘家未出五服的姑娘,家里还不如李家呢。李承业还在读书,且于读书一道颇有灵性,李家定是要花大力气培养的。丽娘很快也要出阁……

    李家已经庇护她整整七年了,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连下场暴雪都要思考物价的家庭,让她无忧无虑过了七年。

    想到李家人的宽厚仁慈,李姝更加烦恼。她是不是该为李家做些什么?不有多大成就,改善一下生活也是好的。

    可她又能做什么呢,自她上辈子上了大学后,再也没干过粗活重活,连做饭都是丈夫一力承担,女工什么的,她只会缝个扣子。李姝就在这样焦虑的心情中慢慢睡着了……

    第二天一大早,李姝起床后发现,大雪已经将整个京城都盖起来了。

    大门外的雪,近一尺厚。院子里,李穆川带着李承祖、李承业在铲雪,通正房到大门口以及东西厢房之间的路,两条路交界的十字路口除,李承志正在玩雪。

    李泗新和张氏已经不出正房门了,老两口年纪大了,这么冷的冬天里,真不好过。

    肖氏从厨房里出来,见大家都起来了,叮嘱李姝,“姝娘多穿些”。又跟李穆川话,“早饭已妥当,官人带着孩子们一起用早饭吧。剩下的,晌午我和二郎一起铲了。”

    李穆川看了看剩下不多的雪,遂停了手道:“辛苦娘子。”

    一家人很快又聚集到早餐桌上。

    张氏叮嘱全家人,“天冷,都吃快些罢,凉了就要用胃暖,伤身子的很。”

    郑氏向张氏请示,“阿娘,雪这样大,马上又要过年了,咱们要不要多备些米粮。”

    张氏点点头,“是这个理,迟了就要涨价了。昨儿听学里先生也病了,二郎既放假了,老二媳妇,吃罢早饭,你带着大郎二郎去添置些米粮。不拘什么,细粮粗粮都要。”

    郑氏忙,“我与二弟妹一起去吧。”

    张氏想了想,不好你寡妇家家的少出门的好,改口道:“你腿疼的毛病还没好,外面风大,就别去了。”

    郑氏肖氏均应了。

    张氏看到低头慢吞吞吃饭的李姝,又开了口,“姝娘也不了,该学的也要开始学了。这几天冷,正好在家跟你姐姐一起学织布,后街你穆林叔父家的苗丫头,一个月织布少能挣一吊钱呢。”

    肖氏也点头,“很是,姝娘你不能再疯玩了。晌午我要出去,你在家把三郎的袜子补补,上回我才教过你。”

    李姝心里想,来了来了,她的闺训生涯开始了。好在只是补袜子,她有不懂的只管问丽娘,家计艰难,她不好再吃闲饭。

    饭后,肖氏带着李家兄弟准备出门。李姝羡慕地看着李家兄弟,再次问肖氏,“阿娘,我可以一起去吗?”

    肖氏摇头,“风大雪大,深一脚浅一脚,你老实在家跟你阿姐学做活,回来我要检查你补的袜子。”又叮嘱李承志不要淘气,遂带着两兄弟出门去。

    肖氏推开大门,一阵寒风肆虐而过。她紧了紧衣领,又搓搓双手。回头检查了一下李家兄弟的衣着,见他们从头到脚都裹得紧,也就放心了。

    胡同里人少得很,杨柳胡同地处内城边缘,没有什么达官贵人,都是些户人家,书吏衙役较多,还有权贵人家的豪奴在外偷偷置办的宅子。

    出了胡同口,到了街上,三三两两开始有人走动,大多脚步匆匆。路上雪未化,果真应了肖氏的话,深一脚浅一脚。

    肖氏想到丈夫的皮靴还是旧年做的,这么大的雪水,旧靴子可能根本防不住。

    一双好的皮靴可得好几吊钱,家里再艰难,也不能让官人一双脚整日泡在雪水里。肖氏定主意,要想办法在年前给丈夫添置一双新皮靴。

    穿过两条街,三人到了常去的粮店里。

    掌柜孙胖子忙起身迎接,“李太太来了,家里可好?这雪可真大哟,看把人冻得。哎哟,太太家的两位公子可是越长越好了,个个玉树临风,以后定是有出息的!”

    肖氏似乎习惯了孙胖子的作风,也回道:“家里都好,孙老板一向可好,年关了,定是生意兴隆!”

    孙胖子又笑,“借太太吉言,某也想多挣几文钱,过个好年呢!”

    肖氏在店里看了看,问了问价格,发现常买的几样米粮价格均有上涨。白米一担涨了近两百文,黄面每斤也涨了半文钱,剩下各类粗细粮涨幅不一。

    肖氏没想到粮食涨价这么快,试探性地问孙胖子,“孙老板,我才几日没来,粮价变化这么快啊!”

    “哎哟,李太太,您不晓得。就昨儿那场大雪,路都堵了,外地的粮都运不进来!可不就得涨嘛!”

    怕肖氏不信,又劝诫道:“不是我哄骗太太,您是多年的老主顾了,我跟您实话,年前,这价格是下不来了。咱们城里还好一些,城外的、京郊的,房屋都倒塌了很多,一些家里贫寒的,冻死饿死的都有。咱们这还是京城呢,再往外去,更不好了。”

    肖氏听到这话,判断粮价还会继续上涨,想到自己正好多带了些钱,预备多买一些。

    她回身与李家兄弟商量,李承祖道:“婶娘所虑甚是,有备无患。后面大雪封路,年关又近了,东西都紧俏的很,咱们趁着刚刚下雪,多买些,省得到后面,还得花更多的钱!”李承业也赞同母亲和堂兄的话。

    肖氏征求了李承祖的意见,算是两房人都同意了,公婆即使有微词,也要顾及李承祖的颜面。

    三人买了三百多斤粮食,有白米、白面、玉米面,还有一些豆类。孙胖子见他们买的多,特地派了两名伙计帮忙送到家里。

    这边厢,李姝拿出三郎的破袜子,仔细研究了一翻。袜子上有几个连着的破洞,若一个一个地补吧,太费事,一起补吧,好大一块补丁巴在上面,太丑了。

    李姝想了半天,决定把袜子上破破烂烂的一大块全部剪掉,找一块同色的布,从边缘用针细细缝好,不仔细看,还发现不了。

    干就干,李姝问张氏要了块同色的布,按照肖氏教的针法,仔细缝好了。再把边缘接头处从内里缝一圈,省得里面喇肉。

    待肖氏一行归来,张氏听外面大雪封路、粮价上涨,双手合十念了几句佛,对三人多买粮食的事情,未置一词。

    李姝听了肖氏的描述,暗自惊心。肖氏忽然话锋一转,问起袜子来。李姝老心老肺,也不像丽娘一样脸皮薄,把自己歪歪扭扭的作品拿给肖氏看。

    肖氏仔细看了看,觉得李姝脑子活,第一次做活计,并没有按部就班,“第一次,这样很不错了,以后得多学多干,保不齐以后也跟你悦姐姐似的是个巧手。”

    李姝心我才不要当绣娘,年纪轻轻就把眼睛熬瞎了。

    肖氏作为家庭主妇,忙碌的很,两句话后,就去把院子里剩下的雪铲了。

    李承祖看婶娘铲雪,忙从东厢房里出来,拿起铲子一起干活,中途还劝肖氏进屋歇息。

    李承业跟着张氏,把各类粮食分类装好,并做好防潮防水措施。

    晌午饭时刻,因李穆川不在家,饭食较简单。单给李泗新和张氏蒸了两个蛋,其他并无荤菜。

    张氏心疼孩子们,往五个孩子一人碗里挖一勺蒸蛋,剩下的她与老头子分了。三郎吃的快,吃完了又盯着张氏,张氏笑眯眯地把自己碗里剩下的蒸蛋又喂给他吃。

    郑氏在一边看了一眼三郎,又看一眼李承祖,并未话,继续低头吃饭。

    夜间,李穆川回来时表情凝重。听了买粮的事情后,他叮嘱肖氏,日常家用的茶、盐、布匹,甚至柴薪,都要多备些。

    李姝是个包听,趁肖氏洗碗的功夫,大致了解了李穆川表情凝重的原因。

    北边几个省都出现了连月暴雪现象,已有成批的灾民流向各州府生事。圣上发怒,已革了几个地方官员的官位。

    朝廷里太子和四皇子之争日渐激烈,已到了图穷匕见的地步。此次大范围雪灾,成了两党相互指摘的利器,全然不顾百姓死活。圣上更加不喜,奈何都是自己的儿子,不能死,只能剪除他们的爪牙。

    高层的震动影响不到李穆川,但京兆衙门的大牢里,却忽然多了很多犯人。

    李穆川是管理刑狱的文书,忽然间多了一堆人神神秘秘地来点他,甚至听还有倒换死囚之类的事情。

    李穆川不懂变通,少了很多捞银子的机会。但身在局中,怎能独善其身。日常里,有些事情上官发了话,他只得照做,装作不知内里的猫腻。

    事后,上官会以旁的明目给他发些钱物,他也并未拒绝。否则,以他的俸禄,如何养得起这一大家子。

    这京城,看起来繁花似锦,内里却波涛汹涌。似他这样的蝇头吏,如同大海里的一扁舟,一个浪头来,就粉身碎骨。

    李姝看得见李穆川眼里的无奈,想她也是在办公室混了几十年的人,理解李穆川这种一根筋的苦恼。

    李姝忽然觉得自己有了不一样的心境,以前,她只把李家人当朋友,现在却逐渐把自己放在李家人的角度解决问题。

    她不知道这种现象是好还是坏,不过,在看到丽娘给她倒好了洗脸水,又温柔地给她解开头上的绑发带之后,她的内心蓦然一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