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第七十六章

A+A-

    ~天使,恭喜你穿越啦,补全订阅比例即可穿越回原时空  雪化的时候相较于下雪的时候更冷了,不过就算这样,也没有浇灭村里的人们临近过年的好心情。

    沈家自然也不例外。

    今日,全家人都起了个大早。女眷们那边,由沈老太太分配任务,自己跟二儿媳妇儿,还有三儿媳妇儿负责打扫家里,该换的换,该洗的洗,该擦的擦,大儿媳妇负责准备炸物,什么肉丸子,豆腐丸子,炸鱼,麻花之类的,女儿则是去厨房给大儿媳妇儿帮忙,打打下什么的。

    而沈老爷子,则带着沈仲康和沈叔常这两个儿子,负责喂养后院的家畜家禽,打扫院子,还有将家里坏掉的桌子凳子修补一番。

    至于沈伯文?

    他在忙着写对联和福字。

    不光是写自己家的,此时他周围还围满了带着裁好的红纸来讨对联的乡里乡亲们,珏哥儿在旁边给他打下。

    写对联的时候,沈伯文就没有用瘦金体了,而是选用了更为端庄的颜楷,他在落笔之前,还会仔细问问乡亲,这副对联是贴在哪里的,想要什么样的内容,人性化极了。

    乡亲们也觉得,今年的沈秀才平易近人多了。

    刚递上自己红纸的一位邻居听到他问,摸了摸脑壳,才道:“这副是贴在大门上的,至于上头写什么,就写个保平安的吧。”

    沈伯文听罢,点了点头,思考片刻,便提笔蘸墨,在红纸上写下:

    云涌吉祥风吹和顺;花开如意竹报平安。

    记得这位邻居不认字,又顺便将内容念了一遍。

    喜得邻居直好,“这个对联好,寓意好,这字儿也好!”

    他旁边有人起哄,你都不认识字儿,就知道沈秀才这字好了?

    邻居一下子急了,“反正我就是知道,这字儿可比镇上那个摆书画摊子的人写得好,让人看着就高兴!”

    话音落下,旁边围着的人也嚷嚷起来:“行了行了,给你写完你就出去吧,轮到我们了。”

    硬是把这位刚收好自己对联的邻居给挤了出去,气得吹胡子瞪眼的。

    见状,沈伯文也是哭笑不得,不得不放下笔,先维持秩序,让乡亲们先排好队,再回去继续写。

    转眼间就到了大年三十,赶在这天前,沈仲康他们总算是把接的火炕订单都做完了,顺顺利利地拿到了工钱,也分给了同伴们。

    这天下午,为了年夜饭,沈老太太又带着女眷们在厨房忙活了一下午,沈伯文中途还想去帮忙,过去之后才发现,里头已经连站脚的地方都没有了,只好悻悻然地出来,回房里继续读书去了。

    结果,这一读就读入了神,直到妻子过来叫他去吃饭,才发现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周氏也不由得埋怨道:“相公,怎么又忘了点灯,可别回头坏了眼睛。”

    沈伯文深以为然,点点头应了下来。

    一进屋子里,就看见了满桌子的菜,沈伯文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跟身边的弟弟:“还挺丰盛的。”

    沈仲康也点了点头:“娘他们忙活了一天。”

    桌上有酸菜鱼,烧鸡,五花肉,醋溜白菜,还有炸的红薯丸子,豆腐丸子,白灼虾,冬瓜排骨汤,腊肉,卤鸡爪,拌好的凉菜,当然还有饺子。

    虽比不上大酒楼的,但也是色香味俱全了。

    看得出来很花了一些心思。

    这一天,也是大家伙都围坐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的时候。

    吃饭前,先是大家长发言,沈老爷子站起身来,开口道:“今年过得怎么样,也不用我多,你们自己也清楚,我只想的就一句,希望咱们家越过越好。”

    下首坐着的都应了一声,随即便一起喝了杯酒。

    然后是沈老太太,她慢悠悠的道:“我呢,也没什么别的想头,就盼着你们个个平平安安,长命百岁,子孙满堂。”

    于是大家又喝了一杯。

    爹娘罢,随着沈老爷子先动了筷子,大家伙儿们才吃起菜来。

    餐桌上一时间热热闹闹的,女眷们一边吃饭,一边照看孩子,乡下人家,没什么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也互相着话儿,轻轻松松地聊着天。

    男人们也是,一边吃饭话,还时不时地要互相敬一杯酒。

    沈伯文也被敬了好几杯。

    沈仲康跟沈叔常都谢谢大哥,又祝他来年金榜题名。

    沈仲康还:“大哥,我们家两个子还,看起来也不大聪明。”然而到这儿被赵氏听见了,立马瞪了他一眼,只不过赵氏正好不在他的视线中,就也没给到她什么反应,他夹了一筷子鱼,又继续道:“所以我跟我那口子商量了一下,读书的事儿再过两年再。”

    沈伯文想了想,他们家孩子一个三岁一个四岁,确实还,不着急,就应了。

    起喝酒,沈伯文一贯不怎么喜欢喝酒,他在现代的时候也是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的三好青年,只不过不喜欢,并不代表不能喝,他的酒量还是可以的,所以到了这边之后,也没有想过自己不能喝的情况。

    结果却没想到,方才几杯酒下肚,他的头就开始晕了。他是万万没想到,这具身体的酒量居然这么差。

    只好想着,待会儿若是弟弟们再敬酒,只能找借口推拒了。

    可没料到的是,老二和老三之后竟然再也没给他敬一杯酒。

    看来是十分清楚自己这个大哥的酒量如何了。

    就连周氏,也去了一趟厨房,做了碗醒酒的酸汤,放到了他的边。

    沈伯文:

    除开这件令他有一丝尴尬的事,在这个没有电视,没有晚会,没有等电子产品的时代,过年反而让他感觉到意外的热闹,这是沈伯文在现代越来越少感受到的气氛。

    他在现代时的家境并不差,每每过年时,也要全家去祖父家。然而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却是虚假的热闹。大部分亲戚一年到晚也见不到几面,事实上像他们辈之间,很多都不怎么熟,也就是面子情,过年时也是为了老人开心才聚在一块儿的。

    长辈们还好一些,虽然是尬聊,也能聊聊工作,聊聊孩子,而他们这些晚辈,懒得尬聊,就各玩各的,客厅的电视上放着春晚,却除了老人,没有一个人去看,甚至当背景音乐都嫌吵。

    年过的越来越没有年味。

    想到现代的父母,他不免在心底叹了口气,希望弟弟能好好照顾爸妈吧。

    大人们吃的热闹,孩们也不遑多让,吵吵闹闹的。

    就在沈伯文还在惆怅的时候,阿珠突然“呀”了一声,然后从嘴里吐出个铜钱来,赶紧给她阿娘看,“娘,你看我吃到个铜钱!”

    沈苏便笑道:“这可是好兆头,嫂子,看样子咱们阿珠是个有福气的。”

    其他孩子们听到这话后,也不甘示弱,都夹了饺子去吃。

    不过铜钱包的少,但是像花生,栗子,枣这种其他象征吉祥的东西,却是几乎人人都吃到了。王氏吃到个枣,吐枣核的时候被赵氏眼尖瞧见了,不免一阵调侃:“三弟妹,看样子来年就要生个大胖子了。”

    王氏听罢便红了脸。

    以往妯娌之间的那点矛盾,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好像都消弭不见了。

    沈伯文也吃到个铜钱,眼里浮起一抹笑意,把这枚铜钱单独收了起来。

    希望来年乡试能有个好结果吧。

    大年三十要守岁,孩子们早在吃过团圆饭,又晚了一会儿后就撑不住了,七倒八歪地躺在火炕上睡着了,引得大人们一阵笑。

    沈老太太和女儿还有三个儿媳妇则是坐在一起包饺子,明天大年初一,还得继续吃呢。

    老爷子跟两个儿子着来年开春之后家里的地上要种些什么,毕竟庄户人家,还是地和收成最重要。

    沈伯文则是去了一趟自己屋里,把书拿了过来,坐在炕沿上,在炕桌边上看书。

    顺便守着孩子们。

    看见自家儿子一脚把被子给踢开了,摇着头笑了笑,伸给他重新盖上,才继续去看书。

    正看着入神,炕桌上忽然出现了一盘剥好的橘子,还细心地将白色的经络也去了,沈伯文抬起头来,只看见周氏又回去包饺子的背影。

    嘴角翘了翘,又继续埋首书本中了。

    也不知这样过了多久,外头突然传来一阵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一时之间此起彼伏。

    还把刚睡熟的沈珠也惊醒了,她迷迷糊糊地坐起来,扯了扯沈伯文的袖子,仰着脸声问道:“阿爹,外面怎么了?”

    沈伯文摸了摸女儿睡得歪斜的辫子,带着笑意,温声同她道:

    “他们是在放爆竹,咱们阿珠一觉醒来,就到新年咯。”

    沈珠水灵灵的眼睛眨巴眨巴,“阿珠能不能跟着爹爹去学堂玩儿呀?”

    原来是这事儿,沈伯文听罢,不由得面露纠结。

    倒不是他觉得身为女儿家不能去学堂,只是女儿年纪还,那边又忙,自己怕顾不上照顾她,磕着碰着了才是大事。

    只是他也不知道该怎么拒绝女儿,正纠结的时候,刚洗漱收拾完碗筷的周氏进门,听到了这番对话,便道:“你爹爹那边是正经教书的地方,不是陪你玩的场合,阿珠乖,就别过去给你爹添乱了。”

    沈珠撅了噘嘴,只好委委屈屈的答应下来。

    看她这么委屈,沈伯文又不忍心了,让孩子失望可不是父母的好品质,沉吟了片刻,便道:“要不这样吧。”

    这句话刚落,沈珠的耳朵立马竖了起来,仰起头,面露期待的望着他。

    沈伯文温和的笑了笑,摸了摸女儿的头发,道:“看在阿珠这么乖的份上,下次爹爹去看姑姑,带上你好不好?”

    他之所以提出这个主意,是因为在原主的记忆之中,大姐生了三个儿子,没有女儿,所以就格外的想要个女儿,也因此很疼沈珠这个侄女儿,每次回娘家的时候,都会给沈珠带一堆好吃好玩的,沈珠也很喜欢这个姑姑。

    不过他完之后,沈珠却没有第一时间答应下来,虽然脸上一副很想去的模样,但还是期期艾艾地望向她娘亲。

    见状,沈伯文也看向妻子。

    这一大一的都眼巴巴的看着自己,周氏也有些忍俊不禁,只好出声答应了,又叮嘱道:“去了可不能调皮,要听你阿爹的话,不能给姑姑家添乱,知道了吗?”

    “好!”只要听到能去,沈珠很快高兴起来,一点儿没犹豫,立马声音清脆地答应了下来。

    沈伯文却又看向她,提议道:“反正冬日里也没什么事,不如你也跟我们一块儿去吧?”

    周氏有点迟疑,“我也能去吗?家里还有好多活儿呢,我要是去了,午饭谁来做呢?”

    关于这点,沈伯文倒是不太在意,伸把正在看热闹的女儿抱到膝盖上坐着,道:“二弟妹不是在家吗?妹也在,他们俩也跟你学了这么长时间了,还能连一顿饭也做不出来吗?”

    见周氏有些意动,他又再接再厉:“至于娘那边,我去帮你,而且我这趟,还要去岳父家里送参片,你难道就不想回去看看岳父岳母?”

    这番话出来,终于把周氏动了,点头答应了下来。

    见她刚跟自己完话,就收拾了装针线的筐要出门的样子,沈伯文不由好奇:“你这是要去哪儿?”

    不料回答的却是自己怀里的女儿,沈珠拽了拽阿爹的袖子,笑眯眯的:“我知道!阿娘是要去给姑姑教刺绣。”

    周氏没否认,只对着沈伯文点了点头,道:“那我就先过去了。”

    看着周氏出了门,沈伯文才后知后觉地想起来一件事儿,前几天好像听沈老太太起过,沈苏也到了快亲的年纪了,他们准备在周围相看相看,有没有合适的人。

    但是妹也才6岁,所以一想起来这件事儿,作为从现代穿越过来的沈伯文就觉得不太能接受。

    虽然古代现代两个时代的风俗不能一概而论,但6岁,身体还没长好,就要定亲嫁人,随后生儿育女,在这个医疗水平不太高的时代,因为难产而亡的妇人多不胜数,他既然已经成了沈苏的兄长,就不愿意那一幕出现在自己妹妹身上。

    想到这儿,他便打算回头找沈老太太,先别急着给妹定亲,等自己考完乡试再,不定能在府城给妹找个好夫婿呢。

    倒不是看不上乡下的男子们,主要还是想借此把沈苏定亲的时候往后延一段时间,还是那个原因,现在他现在是自己的妹妹了,他在关心她的安危之余,也想尽作为兄长的义务,尽可能替她挑个好夫婿。

    况且,在桃花村里头,大伙儿都知道整个沈家有两个长的顶顶好看的,就是沈伯文与他妹沈苏。

    如果沈伯文的相貌是如竹般清隽,那沈苏的容貌就如春水梨花般清丽,性格娇憨可人,声音又清甜,也难怪老太太在三个女儿里最疼这个闺女,毕竟她长得是真的好看。

    有谁会不喜欢长得好看,又性格好的人呢?

    转眼间,便是几日过去,在学生们一片期望的眼神下,沈伯文总算是宣布了放假,并给他们布置了假期的功课。

    所放的假,自然就是授衣假,也就是古代的寒假。

    功课也是按照他们每个人的学习进度布置的,自己的三个正式弟子,也相应的课业更重一些。

    给学生们放了假,沈伯文也带着自己早已抄好的书和答完的试题,领着儿子回了家。

    看自家大哥到家了,沈仲康就放下中的草料迎了上来,跟他道:“大哥,马车已经收拾好了,你们下午过去还是这会儿就去?”

    “多谢二弟了。”沈伯文想了一会儿,才道:“我们这会儿就去吧,也好早去早回。”

    “哎。”沈仲康听了便点了点头,回身继续去给马喂还没喂完的草料去了。

    之所以叫上他,也是因为沈伯文他不会赶车。

    收拾起来没花多少功夫,沈伯文进屋叮嘱周氏给女儿换好衣裳,把该带的东西都带上,就掉头去了老太太他们现在住的屋子里。

    屋子里,沈老太太正忙着在炕头的炉子上烧水,准备待会儿打扫房子。

    见大儿子过来了,忙得头都顾不上抬,直接问他:“有什么事儿啊?”

    沈伯文上去帮了把,将沉重的烧水壶帮着放在炉子上,这才开口道:“是这样的,娘,儿子今个儿不是要去舅舅和大姐二姐家还钱吗,就想过来问问您,有什么要带过去的吗,或者有没有什么在镇上要买的。”

    老太太诧异地看了眼自个儿的大儿子,坐在炕沿上,一边歇着,一边道:“以前倒也没见你这么仔细过,今个儿倒是太阳打西边儿出来了。”

    沈伯文听了不由赧然,但也不能解释,自己跟原主已经不是一个人了。

    好在老太太也没有往下计较的意思,想了会儿,才道:“咱们家现在也没什么能送的好东西,你去厨房里,拿上三坛酸菜,就我亲自泡的那个,每家都送上一坛子,还有就是,把你媳妇儿也带上,去布庄买些好料子,一并给送过去,就当是当初他们借给我们钱的谢礼了。”

    “是,儿子省得了。”

    至于自己家要买什么,老太太倒是没,只不着急,回头等开了集,全家一块儿过去买。

    沈伯文便告退出来了。

    另一头的修路工地上,一群年轻力壮的男人们干活干的热火朝天的,大冷的天,硬是一个个的都出了满头的汗。

    监工看了看时间,就让他们休息了。

    沈叔常走到一边,抬擦了擦头上的汗,刚拿起自己的茶壶喝了一口,旁边就有个长得颇为喜庆的伙子摸了过来,蹲在他身边,试探着问:“沈三哥,你今个儿,有没有忘带什么东西啊?”

    嗯?

    沈叔常听了就是一脚踹过去。

    可惜这子太灵了,见势不妙,就赶紧躲开了,还在一边道:“沈三哥,你别生气啊,我还什么都没呢。”

    沈叔常这气,是有缘由的。

    自从上次自己忘记带茶壶,妹就帮自己送过来了,本来么,乡下人家,也没有那么多的讲究,什么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在这儿都不存在的。

    结果去了一次,就引得那些没娶媳妇儿的伙子们心思动了,总想凑过去跟她句话,还是他黑了脸,把那些凑热闹的都给赶跑了。

    当天晚上回到家,就跟老太太了,那些人看见妹都走不动道了,以后再要是有事过来找他,就让二哥来吧。

    就这,到了现在,这些子都还惦记着呢。

    他正生着气呢,突然听见不远处好像传来了自家大哥的声音,还以为自己听错了,没想到转头一看,还真看见大哥了,正朝自己这边走过来。

    不由得好奇地问道:“大哥,你跟二哥这是要去干什么?”

    沈伯文道:“有事要去趟镇上,顺道过来问问你,有没有什么要带的东西?”

    沈叔常想了想,摇了摇头,没有。

    周围那几个一块儿干活儿的伙子也看见沈伯文了,都过来跟他打招呼:“沈大哥。”

    沈伯文自是态度很好的挨个儿应了,方才跟自家三弟探问消息的那子也过来了,语气中还带着点儿套近乎的意思,沈伯文亦是温和地应了,只不过话音一转,问道:“方才跟你三哥什么呢?”

    这伙子嘿嘿一笑,只:“没什么,没什么。”

    沈伯文面带微笑,拍了拍他的肩膀,慢吞吞地道:“想得挺美,下次不许想了。”

    还惦记他妹妹,胆儿真肥。

    罢,也不管这子什么反应,就交代沈叔常,“今天是这边最后一天了吧?干完活儿就早点回家,今天爹娘屋里的火炕就盘好了,帮着他们二老把东西收拾回去,你也能回去住了。”

    “行,大哥。”沈叔常刚刚眼见自家大哥收拾了这子,心情正好,满口答应下来。

    远在镇上的吴家。

    吴老太太正在埋怨吴掌柜,“你你,原来好好的先生不用,干嘛非要让我宝贝孙孙去那乡下地方上学,条件又不好,教书的先生也不过是个落第秀才,又不是举人,让孩子去那边受苦,可怜我的孙孙哟”

    吴掌柜起先还耐心解释,道:“人家沈秀才,虽乡试落地了几次,但是人家的才华却是我那在书院当夫子的同乡都赞赏过的,他只是时运不济,要不然啊,考个举人那是一点儿问题都没有的,你可别看不起人家,能考上举人的才华,教我们孙子这么个孩子开蒙,能有什么问题?”

    作者有话要:  感谢在2022-03-2420:00:02022-03-25:00:0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天使:nkk2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天使:隔壁老唐42瓶;嘿嘿醬40瓶;九幽、九一、shiori、z52y20瓶;╃正着成长,倒着回忆瓶;璎珞、唐簇我老婆、魔之默、余悸0瓶;沐暖瓶;兔今天也很可爱、良辰5瓶;249242、le(微笑)、宝妈2瓶;魏紫、上官雅顿、步步人、木呢、顔紫、蕴卿、迟到的钟、一叶知秋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