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春忙

A+A-

    老肖家跟明夫郎的娘家住在前后院儿。

    但是开春儿之后,不止是要种地,铁青还要给老丈杆子家里头盖房子。

    所以长工们都在地里头整理土地,起垄。

    铁青呢,叫铁力在家忙活,自己跟着人一起下地去干活儿。

    老肖家的土地也顺便种了。

    老肖婶子跟肖姑姑在家帮忙做饭。

    全家的内眷都忙了起来,包括笑哥儿在内,因为他们要做好多人的饭,一个是地里头忙的人的饭,一个是隔壁老房子要扒了重建。

    事儿多,铁青也忙,不仅要下地,还要关心房子那边的进度。

    忙得不可开交。

    每天睁开眼睛,就是给大家安排活儿。

    而且为了工作方便,哦,干活儿方便,所有的子和汉子,都穿的是跨栏背心七分裤;所有的夫郎都穿的是半袖短衫九分裤。

    大概也就是女眷,穿的是长袖和长裤,头上还扎着的是绸缎发带。

    每天保证一荤一素两道菜,馒头和米饭作为主食,另外就是偶尔会有一大骨头汤,搭配一些鸡蛋酱,蘸一些野菜吃。

    伙食好,干活就有动力。

    地里头的耕种开始,人多力量大,马匹和犁杖都不缺,粮种也是最好的,他还去地里头走了一遭,这些田地的墒情很好,充满了肥力。

    并且将所有的杂草都抽空了生命力,补充到下了田地里的种子上。

    这样的话,发芽率极其高,这样的话,每一个种子坑里头,就点两个种子。

    一般的人家,都点三五个。

    但是东家这么,大家就这么干吧。

    另一边,老肖家的房子都给扒了,地基倒是现成的,不过铁青要求还是石条地基,务必要结实。

    然后在上头盖房子。

    石条砖头都是现成的,瓦片以及大梁也都早就准备好了。

    给老肖家盖的新房,大致格局没有改变,不过,铁青设计了一个大二进的东北四合院。

    前院是个三合院格局,有菜园子的那种,后院就是个封闭格局,两进的话,地方大不,隐私效果还挺好。

    另外就是前院有马厩,车棚,出入方便,后院养鸡鸭鹅,门口还盖了两个狗窝呢。

    院子里铺的青石板,菜园子都留了很大块,知道农家人基本上都是自给自足。

    “老肖大哥你这儿胥没话!”老魏村长也是来帮忙的,只是帮几天而已,这是村里人的习惯。

    谁家盖房子都会来搭把手,日后他们家有啥事情,大家伙儿也都要去帮一把的。

    “他呀,非得给我们盖新房,自己的房子还是新的呢,去年秋天没少上山猎物。”老肖头儿得意得很。

    能不得意么?

    这么好的儿胥,多少人都眼热啊!

    “孩子那是孝顺你们,不过话回来,他这其实办的不错,你想啊,将来你们要过继他的子继承香火的,他家那么好,你家要是还住这样的老房子,那孩子心里能高兴吗?家里头的房子那么好,却跟他没关系。”老魏村长想的就很犀利了:“现在都是砖瓦房子,将来孩子们也不会多想。”

    老肖头儿乐了:“你跟铁青那汉子的一样,他也这么。”

    盖房子跟种地一起忙,笑哥儿只能在家忙活,铁青也不想他太累,就给了他一个活儿:“你呀,带着这些钱,记得每日去买一些鸡鸭鹅之类的东西,家里头的荤菜不能断。”

    “这不是有镇子上的那个屠户送来的半扇猪肉吗?”笑哥儿觉得这饭菜挺好的了。

    “也不能老是给人吃肉啊!”铁青道:“也得换点口味吧?你带着钱,去村里头看看,谁家多的鸡鸭鹅,卖的话,咱家就买下来,价格高一点无所谓,都是一个村儿的住着,或者他们不要钱,要粮食也行,咱家粮食这不是还有不少么?”

    他们家粮食的确是很多,而且笑哥儿非常传统的夫郎,还是个乡下村儿里头长大的孩子。

    有了粮食就存起来,有了粮食就存起来,家里头粮仓都满满当当的,跟个松鼠一样。

    不止有苞米粒子,还有各种杂粮。

    还有一个仓房是专门挂腊肉的,放酸菜缸等等,能长时间放置的各种食材。

    各色腌制咸蛋的坛子等等……。

    “那我就去买。”笑哥儿摸了摸铁青的脸:“你都瘦了。”

    “胡,都胖了二斤。”铁青乐了:“我没事,你也不要太忙碌,家里头有那么多人呢。”

    “我知道。”笑哥儿还摸了摸自己的脸:“我没觉得我瘦了啊?这几天吃的都特别多。”

    可不是么,这几天的伙食也一直都很好。

    家里头每天早上都没有断了各种蛋,咸鸭蛋啊,白水煮鸡蛋啊,大鹅蛋之类的蛋类。

    各种开江鱼也没有少了。

    大酱炖开江鱼,里头再放一些白菜和豆腐,就很好吃了。

    铁青也最爱这道菜。

    “吃得好,也得采购好食材,你看看谁家养的鸡鸭鹅多一些,你买一些回来。”铁青又将钱箱子里头放满了铜板,银子也有一些,不过只是一两二两的那样,十几个而已,多了也没用,这村里头用得最多的就是铜板。

    不过现在开春儿,青黄不接的时候,估计不少人都想要粮食。

    “那我用苞米面儿吧,很多人家都没有磨盘的,去村口那边磨面儿,现在都忙呢,哪儿有那个时间。”笑哥儿道:“直接给苞米面儿,省事儿。”

    “听你的,你看着办。”铁青彻底放权。

    笑哥儿立刻就去办了。

    他是揣着铜板去的好几个人家,都是养的家禽比较多的,又不是要下蛋的母鸡母鸭和大母鹅,只是要吃肉的家禽。

    “我收也是为了吃,家里头人多,活儿也多,不吃好可不行。”笑哥儿第一家去的就是老乔家,他们家邻居。

    乔老太太下不了地,但是她在家养了上百只的大鹅,鸭子和鸡。

    去掉去年杀了的,今年还有三十只老鸭子,他们家吃也吃不完,何况东北人也不太爱吃老鸭子。

    铁青他们家做饭有大锅,舍得放调味料。

    农家人谁家会为了一只老鸭子放好几个铜板的香料进锅里头啊?

    但是老鸭子很好吃,炖好了绝对是一道美味。

    “那三十只都给你。”乔老太太道:“还有二十只大公鹅,这玩意儿留在家里头,老是架。”

    其实他们家有三十只大公鹅,留下十只,他们家自己杀了吃肉,春天活儿多,而且很重,没有油水是不行的。

    “好,那都买下来。”笑哥儿问老太太:“要钱还是要粮食啊?”

    “要钱吧,正好去买盐。”乔老太太道:“家里的盐巴没多少了。”

    “也别去买盐了,我家有。”笑哥儿就用家里头的细盐,跟乔老太太换了十只老鸭子,二十只老鸭子和二十只大公鹅,直接付的铜板。

    这也就够吃两天的了。

    又有人送来开江鱼,笑哥儿也都收了。

    老肖婶子跟肖姑姑背地里嘀咕:“这个当家夫郎,终于像点样子了。”

    肖姑姑乐呵呵的道:“还是他相公给他撑腰,你看看,这花钱如流水似的,也没见他有别手的时候。”

    成婚不到一年,这钱箱子就拿到手了,还有啥的?

    新房子都是村里头头一份好的房子。

    “是啊!”老肖婶子欣慰的道:“幸好,笑哥儿是嫁的铁青。”

    地种好了,正好,种子生根发芽的这段时间,是个农闲时候,好多人来帮忙,铁青也不吝啬吃食,哪怕是大人带着孩子来,也会留下吃饭。

    当然,谁家也不是故意带孩子来吃的,只是两口子来帮忙,孩子在家没人做饭,来吃这么一两顿,没人会故意占便宜的,这是面子问题。

    人多力量大,春耕过后,趁着还没铲地的时候,铁青一口气几乎是将整个村子里的人都雇佣了。

    汉子子们干活儿,哥儿夫郎们零工,收拾卫生,有嫂子婶子们做饭洗衣服。

    几日的功夫,老肖家的新房子就盖好了。

    只是内部需要专业人士来装修一下,铁青那房子就是请人来修饰的,这次依然如此。

    其他人都老肖家这是走了大运,老肖头儿也这么认为。

    等到要下地铲第一次杂草的时候,老肖家就搬回了自己家。

    不在儿胥家住,回到自己家,当然舒服了。

    而且家里焕然一新,从火炕到灶坑,从炕桌到衣柜,连炕延都是新的,还有卷草纹的浮雕。

    做的很符合平民的身份,却十分精细。

    “一辈子没给你啥好日子,这房子还是托了儿胥的福。”老肖头儿苦笑了一下:“盖个新房子还是个土胚房,结果不到几年给扒了。”

    老肖婶子乐了:“你呀,何必呢?儿胥这是孝心。”

    村儿里头多少人羡慕,还羡慕不来呢。

    铲头一遍地的时候,明夫郎又回了娘家。

    “你这个时候回来干啥?”自大儿子刘明旺死了之后,刘二家的就对儿子看的眼珠子似的,对嫁出门子去的自家哥儿,其实并没有多喜欢。

    尤其是明哥儿,自从嫁给了镇子上的王屠夫,他回来的次数少的可怜。

    头一年就回来三次,每次都带那么三五斤的猪肉;第二年回来两次,就带了两只老母鸡回来,一次一只。

    第三年就初三回来了,带了五斤猪肉,一个猪肝儿,他怀孕了。

    结果秋天的时候,他生了个子儿,终于是在老王家站住了脚。

    可他刚生了个子,这开春儿,就往回跑了两趟,头一趟是清明,这能得过去,给刘明旺上了个坟。

    带了个猪大腿儿回来。

    这才多久啊?又跑回来了,还带着他生的子,才几个月大,但是养的不错,因为他家不缺肉吃,家里头还养了奶羊,给孩子喝羊奶。

    哥儿是没有奶水的,只能给孩子喝牛奶或者是羊奶,有钱人家会雇佣奶娘来给孩子哺乳。

    “这不是我那屠夫相公,老是往榆树村里头跑么?我这是跟他一起来的,他去前头老铁家送猪肉了。”明夫郎的很明白:“老铁家发了啊?盖房子买了这么多肉。”

    去年其实就往老铁家送肉了,只不过他那个时候大着肚子没能来看看。

    加上他那屠夫相公,也实在是有些拿不出手,他就没好意思回娘家来。

    现在么,他是有目的地回来娘家。

    “可不是么!”提起老铁家,刘二家的就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如今人家发财了,盖了那么大的房子还不算,还孝顺了老肖家青砖瓦房呢,看看人家这儿胥当的。”

    着,三角眼睛还扫了明夫郎一眼,都是哥儿,都是出嫁,怎么自家哥儿没有那么好的命呢?

    当年大儿子也跟铁青提过明哥儿,铁青没同意。

    “也不看看人家是干啥的?”明哥儿成了明夫郎,那嘴巴子也没饶过人,何况,他心有不甘:“王屠夫能跟铁青比么?”

    王屠夫这个相公,之所以被他母亲选中,是因为他给的聘礼最多,给的银子最多,成亲的时候,他带回去啥了?

    就二两银子的压箱底的私房钱,以及一套新衣服。

    连多一块头巾都没有!

    人家笑哥儿出嫁的时候,是啥样子?他都听了。

    “不能比,你也嫁给他了,还给他生了个子,挺好。”刘二家的翻了翻白眼儿,这次家里的哥儿回来,带了一个猪后腿。

    正好是种地的时候,给家里头的人炖个大肘子,补一补油水。

    现在明哥儿后悔也晚了,嫁人三年,子都给人生了一个了。

    何况,他们家也得罪不起王屠夫,那人长得膀大腰圆,一脸的凶神恶煞。

    “是啊,我也没我后悔。”明哥儿白了刘二家的一眼:“娘,不是我你,当年我的事情也就那样了,谁让大哥走了呢!但是娘,你跟我爹可是还有弟呢。”

    “没有你弟,家里就绝后了。”刘二家的冷哼哼,她跟刘二,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哥儿。

    其实这个大儿子也不是老大,老大是征兵走了。

    这个儿子其实是老三,但是老大老二都战死沙场了,这老三,也就成了老大。

    当年刘明旺还,这才没有征兵给征走,加上他们家都走了两个儿子了,刘二当年是个瘸子,残疾的,不能征兵,这才留了下来。

    作者闲话:  江湖有话要:入V了,第一天,多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