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大公子熹哥儿
笑哥儿这么,肖伟不高兴了:“大人话,孩子不要多嘴。”
“弟弟!”熹哥儿却主动走过去,握着笑哥儿的手:“那我的人,能安排去你家住吗?放心,他们自带吃食,不白吃你家。”
肖伟一扶额头:“不要乱叫,他比你还大三岁呢!”
熹哥儿一噎,这就让人尴尬了。
他总不能喊肖伟的弟弟“哥哥”吧?
那不是乱了辈分么?可是现在他跟肖伟……还没成呢,这按照年纪来划分,他的确是该喊人家“哥哥”的……。
“怎么能是乱叫呢?”老肖婶子赶紧道:“有啥事进屋,进屋,这外面这么大的雪,你要我们都陪着你在这里站着傻挨冻啊?”
老肖头儿看了看熹哥儿身后大门那里,黑压压的一片人。
这会儿也有左邻右舍听到了动静,出门来探看的,老肖家这大门口,来了那么多车,那么多人,动静闹大了去了!
“就是,肖大哥,请熹哥儿进去吧。”李军也在旁边开口劝:“就算是您要他走,也得明天吧?这会儿可走不了。”
他刚完,这雪花下的更大了。
“你一个人……。”肖伟千方百计的想理由。
结果熹哥儿不怕他:“这又不是第一次单独跟你在一起,我们俩以前还一起过夜了呢,你忘了吗?”
“啊?”
“啊啦!”
“哎呦喂!”
家里人的反应,好真实啊!
“那个时候你才多大?现在你都多大了?”肖伟气急败坏:“话要全面一些,不要这么稀里煳涂的啊!”
“反正不是第一次了。”熹哥儿就是不明白,家里人一个个的眼神,在空中明目张胆的乱飞。
肖伟可真的是要愁死了:“进去吧。”
本来身体就不好,再在这风雪里多待一会儿,还不得着凉啊?
老肖两口子倒是无所谓,这么一个好哥儿,上门来了,当然是欢喜异常;铁青拉着笑夫郎,夫夫好奇加看热闹。
李军支持大将军肖伟的,但是又不能明。
肖伟一脸头疼的将熹哥儿请进了屋里头。
熹哥儿一路上不曾下榻过农家,只因为没有合适的地方,宁愿在车架上过夜。
但是他见过农家,怎么呢,干净的少,大多数农家的活儿很多,也不是他们不爱卫生,而是整体来,能凑合着过就行了,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和东西,让他们能干干净净的生活。
很多人家都是得过且过。
要想讲究……那农家也讲究不起来啊。
家里的院子能干净,水缸里头有水,米缸里头有米,家里的炕上能坐人,就行了。
整日做农活的农家人,也无法穿的熘光水滑的不是?
能干净整齐就不错了,他也不会要求肖家多么的干净。
但是刚才在院子里的时候,就发现院子很干净,早就扫过了,进了屋里之后,果然,这房子应该是新盖的没错,屋里头更干净。
且温度不差,还有一股子饭菜的香气。
“先到炕上坐下吧,没吃饭呢么?今天家里做的饭菜不多。”老肖婶子热情的很:“有没有啥忌口的?我这就给你做些热乎的饭菜。”
“我什么都能吃。”熹哥儿将外面的大氅脱了下来,肖伟很顺手的就去接了过来,挂在了他们家的衣帽架上。
这样的东西,是不能放在热炕上的,也不能折叠,只能好好地挂在衣帽架上。
熹哥儿的身上,穿着的是长袍,那种十分低调又华贵的衣服,这已经是他最普通的服饰了,更不上档次的,宫里来的人也不会给他穿,哪怕他想穿的更普通一些,也不可能,毕竟身份在那里摆着。
老肖家已经准备吃饭了,炕上的炕桌都清理了出来,如今来了客人,锅里的饭菜恐怕是真的不够了。
铁青看了看他不自在的大舅兄,就跟老肖头儿道:“老丈杆子,我俩回去了,顺便将熹哥儿带来的人,带回我们那里安顿,估计是都差不多,熹哥儿要是不方便,就去我家住,我那里不是还有个客院儿没人么。”
“我不走。”熹哥儿却道:“外面那些人,倒是可以跟你们去,放心,他们带了吃的喝的用的,什么东西都是齐全的。”
言下之意,就是没事儿不用来肖家了。
“这……。”肖伟搓了搓手,他很想拒绝。
无奈的是,这会儿已经没他话的份儿了。
因为笑哥儿了:“家里要是住不开,后头不是还空着个院子吗?爹,娘,你们看呢?”
老肖两口子笑的见牙不见眼了好么!
老肖家的格局是个二进院子,为啥呢?
一进就是给老肖两口子住着的,东屋他们俩住着,西屋原来是笑哥儿的,后来肖伟这不是回来了么?就让肖伟跟李军住着了。
而后头的院落一直是空着的!
为什么空着呢?
因为那里就是准备做新房的!
原来是算,等笑哥儿生了孩子,过继给肖家,将来这后院就给孩子成亲用。
后来肖伟这不是回来了么?
他们就算将后院给肖伟成亲用。
现在那里虽然没有啥家具,但是地方都是现成的,简单的拿了铺盖过去就能睡,而且炕上有前几天新的炕柜!
很巧是不是?就连炕席,都是他们家前两天从县城里买回来铺上的,都没落灰呢。
虽然现在那里没有人住,但是不能没有炕席。
炕上没有席,就像是人脸没有皮一样。
何况,肖伟也老大不的了,今年开春儿就要给他相看人家,然后娶亲,这新房也要开始拾掇一下。
本来就不脏,再收拾一番,其实里头正经儿挺干净的,比他们住着的地方还要干净一些,毕竟那里不住人,东西啥的也不会乱。
只需要稍微扫一下就行了。
方便,又是在自家范围内,等于是提前让“哥夫”住进去。
笑哥儿这明显是胳膊肘往外拐的架势,偏偏老肖两口子还挺欢喜:“行啊!”
肖伟很想发火,但是这不是他爹娘,就是他弟弟和弟夫,再不就是他心爱的人,怎么发火?
李军倒是乖巧,他躲的远远地,免得大将军踢他撒气。
“就这么办了。”老肖头儿本来是反对的,这对人家熹哥儿不公平,未婚的哥儿,单独一个人住在有未婚子的人家,出去不好听啊。
可是刚才他听到了啥?
他家子不是第一次单独跟熹哥儿在一起了,听还不止一次,这还有啥话的?这个哥儿就是他们家的未来儿夫郎。
肖伟反对无效,笑哥儿乐呵呵的跟着铁青回家,这会儿也不想着吃啥老鸭子了。
外面五十几号人都在呢,四个夫郎就进了院子去伺候熹哥儿。
在这里只能叫熹哥儿,不能再叫大公子了,虽然刚才肖伟漏了嘴,但是农家人没有那么多见识,他们也不会听出来不同。
铁青倒是有见识,可是他穿越过来,对这个世界还是了解的少,所以也没听出来啥。
只知道来找大舅兄的哥儿,出身可能是很好的那种。
侍卫们还想留两个人在门口站岗来着,但是李军出来了,跟侍卫长了不知道什么,那些人,包括侍卫们,就都跟着铁青走了,这些跟来的车子,一分为二,一半跟铁青走了,一半进了肖家大门。
有人看热闹还想进去听一二,结果老肖家大门一关,外面天也黑了,大雪也下来了,谁还有心情听啥啊?赶紧回家,上热炕头吃饭去吧。
何况人家都关大门了,他们去……敲门人家不给开,多没面子。
不管老肖家那边咋样,铁青这边是带了五十多人回到了家里头,他们家地方的确是多,也够大,安顿的下。
铁青将自己书房让给了许州住:“这是我书房,放心,我也经常在这边住的。”
如果是笑哥儿来了,他们夫夫俩就住在东屋的卧房里头。
如果是铁青自己住的话,他就住在西屋这个书房里的南炕上。
如今安顿下许州,绰绰有余。
“这地方不错,你家也挺好。”许州吸了吸鼻子:“这次可真是来对了。”
“你先坐着歇一会儿,我去安排一下外头的人。”铁青往外走:“回头咱们再聊。”
“哎!”许州到了这里,才感觉像是到了家。
他到了这里就放松了,脱了鞋子跟外头的大衣服,躺到了炕上,炕上热乎乎的很是舒坦,这一天走路,虽然他是坐车来的,可是天气这么冷,春天风大,还下了大雪,可把他给折腾坏了。
铁青呢?
他将侍卫们都安排在了客院里。
客院的正房三间,东西屋里都能住人,东西厢房三间,南北无厘头也能住人。
平时也是有扫的,倒是直接就能入住。
跟来的四位女眷,哦,就是嬷嬷们,被安排去了肖姑姑家借住,反正都是女眷。
至于赶车的车老板子们,则是在倒座房那里安顿了下来,孙家兄弟直接去了孙空的门房那里凑合一宿,孙空那里地方不大但是住三兄弟绰绰有余。
东北就这点好,火炕大啊!
侍卫们绝对住得下,而且还很暖和。
铁青为啥将人带到家里来啊?他老丈杆子家可没这么多地方安顿这些人,再一个就是这些人也得吃喝拉撒睡不是?
老丈杆子家可没这些吃喝,他家有啊。
五十多号人呢,他家还有十几位长工帮忙,总比让老丈母娘一个老太太,伺候他们强。
铁家的伙房开始做饭。
幸好铁力他们都吃过了晚饭,刚收拾完,这就赶紧再开火。
这么多人炒菜是扯淡,大锅炒菜就没有好吃的,只能是炖菜。
家里头开始杀鸡,鸡炖蘑菇。
他们有自己带来的猪肉,做了一个红烧肉。
家里的白菜还有不少,干脆熬了个白菜汤。
主食就是米捞饭加大饼子,爱吃啥拿啥。
杏花嫂子手艺好,他们家白菜又最好吃,这帮远道而来的京中人,吃的心满意足。
而铁青则是让杏花嫂子单独炒了个酸辣土豆丝,从自己的空间里拿了一块卤牛肉,切成了片儿。
今天太忙了,杏花嫂子根本没多想,还以为是许县丞自己带来的呢,就给切了。
许州在铁青的书房南炕上,中间摆一个炕桌,上头是红烧肉,鸡炖蘑菇,酸辣土豆丝,卤牛肉,中间一大碗的白菜汤。
旁边放着一盘大饼子,还有两壶烫好的高粱酒。
一人一个酒盅儿,他们这就算是吃饭了。
笑哥儿自己去后头,找杏花嫂子去了,老肖婶子没给铁青吃的那留饭,笑哥儿给端回来了,热一下,他自己在伙房那边吃了。
并且今天家里人多啊,他也很兴奋,很想知道,自己未来的哥夫,是个啥样的人?
但是跟那些人不太熟,也不太好这么急火火的就去听,不庄重呢。
“今天这是咋了?你大驾光临,应该高兴才对啊!”铁青给他倒了一杯酒:“上次来都是乱糟糟的场面,也没机会请你进来坐会儿。”
前两次来,正好是给宋夫人办理文书和手续,那个时候,铁青也没心思招待他们一行人。
平时许州也不出衙门,他的那个县令不管事儿,都是他在办公。
“别提了,新县令来了,跟前头那个交接了手续,整整五天没出衙门啊,人都要留在衙门里,各种账目查下来,底儿掉啦!”许州喝了一杯酒,呲了呲牙,赶紧吃了一口菜压一下酒意:“幸好前任县令大人虽然当官稀里煳涂的,可人是真的不缺钱,咱们这儿也没啥可捞的,他倒是清廉如水,这查账没有任何问题,他就这么交接之后,拍拍屁股走人了,我们现在的顶头上司,是个厉害人物!”
“新来了县令?”铁青好奇地问:“哪儿的呀?”
“京城来的,姓陆,叫陆一,据是个举人呢。”许州道:“他一来就管起了县衙,雷厉风行啊!我跟你,杨大庆这子八成是要发达了,新来的陆县令很赏识他,还要升他做县尉呢!”
县城的铁三角,就是县令,县丞和县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