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A+A-

    柳儿几人被召到跟前来时, 还有些不明所以。

    莫不是又有什么事情要做?

    可一见素夏巧儿皆在,二人神色瞧来又不妥,她们顿时心中惴惴。

    柳儿心想, 难道是她们躲懒话被听到了?还是她揪兔子毛被发现了?

    只迎荷心中坦然, 想起她私下同素夏举告的事来。

    再怎样, 反正要倒霉的也不会是她。

    素夏扫了四人一眼, 没多什么,只道姑娘要见她们,便带进了房中。

    四人应是而入。

    这还是她们第一次如此近地量宋初渺。

    先前几回,不过远远一眼,连面容如何都未怎么看清楚。

    此刻抬眼一量,都有些看晃了神, 没忍住心中诧异。

    眼前之人,实在与她们心中猜想的痴哑女子相去甚远。

    姑娘正坐着在翻看书册,明目微敛, 娇颜如月,仪姿清淡。

    除了肤质偏白, 眉色间萦着淡淡病气外,不显几分病哑之态。

    几人心道, 原来姑娘竟有如此玉颜花容。

    素夏低声在宋初渺耳边了一二。

    她将书册搁在一旁, 抬头看了眼行着礼的四个丫鬟。

    而后微微皱起了眉。

    她如今对着身旁之人, 时而有着一种不清缘由的敏锐。

    而在这四个丫鬟身上,她感受不出几许善意。

    她们虽低着头瞧来顺从,却令她觉得不大舒服。

    宋初渺转看向素夏, 轻轻摇了摇头。

    素夏心中也有了数。

    不管是迎荷还是柳儿几人,都各自怀着鬼胎。

    连有所收敛后都还如此,可想而知以前。

    这样连尽心伺候姑娘都做不到的奴仆,留着有何用?

    听素夏三言两语,就点出这几日她们所做的事。几人一惊,忙跪地否认。

    正暗暗疑惑素夏是怎么发现时,柳儿听到了兔子那事,刹时瞪向了迎荷。

    她取兔子毛时,分明只有迎荷在身旁!

    她还有什么不明白,原是迎荷背地里告状,想要讨好素夏。

    柳儿不是个能忍气的丫鬟,立即出声相驳,转头指摘起迎荷来。

    她编排迎荷私下虐待兔子,对姑娘不敬,谁又知道真假?

    迎荷没想到柳儿如此不要脸,两人几句话间就争执起来。

    素夏最见不得在姑娘面前吵闹,当下出声呵止。

    想她在侯府这些年,一贯的轻言细语,还从未如此过呢。

    这时宋初渺落笔写了几字。

    素夏凑近看过后,猜到了什么,有些意外。

    姑娘的性子是温软的,待人也十分宽厚。

    可见纸上姑娘所吩咐的,这分明是要清查了。

    此处是在宋府,内宅由那叶氏管着,不似他们侯府中行事。

    她能替姑娘将这几人逐出院子,若要真责罚论罪,怕还是要禀到宋老爷跟前去。

    虽以宋老爷眼下对女儿的宠爱,定也不会轻饶。

    但没想到,温和沉静的姑娘,竟会有亲手整治的算。

    素夏不便久离姑娘身旁。

    此事就交给了巧儿。

    巧儿点头,退了出去。

    巧儿出去后,宋初渺抵着笔杆,重又回想了一遍。

    确认好自己接着要做的事后,便低头继续翻看书册。

    她学着娘亲的样子,总不会做错什么的。

    室内重归于安静。

    柳儿几人等了半晌,不见下文,都面面相觑。

    她们没有被允许起身或离开。

    想要什么时,素夏一道视线扫来,不自觉就将嘴闭上了。

    仿佛过去了大半日,几人才听到门外脚步声响。

    巧儿办事利索,实则并未花上太久就回来了。

    后头跟了两个,半道被她随手点来做事的婢女。

    翠雪瞥了一眼她们手里捧着的东西,隐隐觉得眼熟。

    待这些东西全部丢到了她们面前,看得清清楚楚后,四人脸色全都变了。

    这不都是她们平日里一点点“积攒”下来的私财和宝贝么?

    有不在意随手放的,也有好好藏起来别人绝找不到的。

    可此刻,全都被铺撒在地上,刺得她们双眼火烧似的疼。

    她们才反应过来。

    巧儿方才竟是去搜了她们住处!

    素夏看了一眼。

    银两或者一些首饰物件,还可以上一句得来的赏赐。

    但许多明显不是丫鬟该有的东西,就有些别的法了。

    若要仔细清核,叫人来对一下府上账簿,也许就能一清二楚。

    素夏捡了其中几样,拿给姑娘过目。

    宋初渺看过点头,落笔写字。

    让巧儿去将叶姨娘请来一趟。

    ……

    定安侯沈璋身着常服,步伐沉稳地回来时,看见廊下站了一人。

    沈青洵多年习武。虽是那样清冷难明的性子,但他亲手一招一式教出来的习惯是刻在骨子里的。

    随意静站在那一处,不倚不靠,身姿直挺如竹。

    只要不动不言,一眼看去,多么的正气凛然啊。

    沈璋正感慨着,便见沈青洵抬头看了过来,喊他一声:“爹。”

    沈璋收起心思,点头:“随我进来吧。”

    以老三的脾气,就不怎么喜欢在人前露面。

    即便是现在,也时常不见踪影。

    若没什么事,是不会来他院子里杵着的。

    显然是来找他的。

    沈璋带着人直接去了书房,正好他也有事要找他一问。

    之前几日刚回京城,军务繁杂。他不是入宫面圣,就是在营中忙活。

    何况还有宋安昱的事情。

    先是冒进被俘虏,后又擒敌立了几个大功。

    几日转圜下,才最终论他以功抵过,免去罪责,另分赐了赏。

    如此才算过去了。

    沈璋觉着,就妹夫之前的那种情况,这趟他能将人好好带回,不折不损的,已算是对得起逝去的妹妹了。

    而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数私闯入敌营将人救出的沈青洵。

    一想起此事,他仍会头疼万分,心惊难平。

    老三一向是知分寸的,此举实在出人意料。

    若是他有个万一……

    沈青洵随父亲进去,阖上门后先开口道:“父亲可是有话要问我?”

    沈璋想问的,自然是他好端端地却往北境跑上一圈的事情。

    细细想来,仿佛沈青洵早就得知了宋安昱有危险,特地前来救人的一样。

    但也只是一念而过。

    按行程来算,沈青洵离京时,宋安昱都还没被俘呢,他又如何能猜得到?

    沈璋想着老三鲜少主动来找他,就将此事先搁开一旁,问道:“你先吧,找爹有什么事?”

    “好。”

    沈青洵点头,语气淡然问上了一句,如同在问今日宜饮什么茶?

    但沈璋听后,仿若被雷震了一耳朵,饶是见惯了沙场争锋,手脚都一刹那僵硬住了。

    他心中震颤,盯着老三眉头紧锁:“你刚什么?”

    沈青洵迎着视线,缓缓一笑,重复了一遍:“我手上缺可用之人,可否向爹讨‘七星’?”

    “七星”是圣上当年暗中托交给他的暗卫。“七星”有七人,是由皇家训练挑选出的最优秀的暗卫组成。

    定安侯毕竟沉稳,再看着自就不怎么爱笑的老三,转眼冷静了下来。

    他量沈青洵,仿佛在重新认识这个他一手养大的孩子。

    “你是从哪得知?不对,你怎么知道……”

    他忽地一顿,转而问道:“你都知道多少了?”

    “大多,都知道。”沈青洵如实道。

    此时便知晓,是因他重得了一世。

    但实际上,沈青洵从心思就比别的孩子重。

    他也早就猜到自己兴许并不是爹娘的亲生儿子。

    是在六岁?还是在五岁的时候?

    沈青洵有些记不清了。

    此事隐秘,极少人知情,从无人提起。

    爹娘也掩饰得很好,几乎不见任何破绽。

    许是幼孩心思敏锐,即便不明缘由,也没有蛛丝马迹可循,可他就是渐渐地意识到了些什么。

    否则,为何大哥像爹,二哥像娘,他却同谁都不如何像?

    兴趣喜好脾气皆有出入,就连一言一笑好似都能瞧出异处来。

    而幼孩又有着自以为是的体贴和领悟。

    念及爹娘教导疼爱,有所猜想,也不曾直言,只当是自己参透了一个大秘密。

    也是自那时起,他渐渐喜欢上自己一个人待着。

    后来年纪大了些,也偶有琢磨过这番念头是否有些荒唐。

    可看着父亲不着痕迹往他身边放的人,乍看平平无奇,实则能力长处皆有不寻常。

    爹娘似乎对他总有所偏爱。

    虽如此,但沈青洵对身世却毫不在意。

    只是后来得知生父竟会是宫里那一位时,有些出乎意料。

    沈璋在听过沈青洵的回答后,就神色凝重,想问他如何得知,从何得知的。

    可如此机要之事,挑明的太过突然。犹如是在战场上猝不及防被人袭了营。

    他还未做好准备,转眼面前宛如立起了一道虚空的屏障。

    沈璋看着自己养大的老三,觉得既熟悉却又陌生起来。一时间他心情复杂起荡,不知该以何种心态对待。

    沈青洵看出他的担忧,便道此事是他查探加以猜测所得,事后绝无留下痕迹叫别人发现。

    他语气神色与平日无两:“今日与爹提起,除了‘七星’,还有一事想要爹帮我。”

    一声爹蓦地将沈璋唤了回来。

    “何事?”

    “我想见他一面。”

    沈璋自然知道沈青洵所的他是谁。

    可此事不易,需万分心。

    但沈璋思索一二,仍是点了头:“好,我来安排。”

    “对了爹,还有一事。”

    沈璋凝神看来,便听老三道:“在青洵心里,一日为父,终身为父。”

    他微愣,紧接着心头正一暖,就听沈青洵面色淡然接着道:“所以我银子都花完了,能否跟爹多讨要一些。”

    沈璋:“……”

    府上各人有例,以前的沈青洵不怎么花用,是以不曾在意过银子这种东西。

    但现在不同了。

    沈青洵想起宋初渺,连气息都变得柔软起来。

    定安侯反应过来,也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事。

    若是得知,沈青洵的那点银两全花在青楼里买人了,还是一名女子和一名男子,也不知会是何种脸色。

    作者有话要:  三更在中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