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海上风云(4)
异地相见,百感交集。
从昨夜的一通折腾,再到凌报警笔录到上午,白天又是旅途奔波。
到了这时,都已经一身的疲惫。
简单吃过晚饭,各自回房休息,连苏江宁都开了一间房睡在了这里。
第二天一早,沐云河在宾馆里等着,苏江宁回了一次家,中午时分又来到宾馆。
沐云河问苏江宁这种案件,能不能在申市再报一次警?
不知道为啥,总觉得老家的警方不一定给力。
苏江宁让她相信警察,这事的管辖范围在当地,即使这边警方受理了,案件还是要移交给当地处理。
沐云河听了很是发愁。
苏江宁,要不要找找看媒体?
他们可以去华新社反应一下情况,看看能不能做调查报道。如果当地警方的进展不够有力,还可以写内参。
沐云河不太了解内参是什么。
苏江宁就是不便对外发布新闻的,可以通过内部渠道直接向上级部门反应情况。
沐云河又燃起了希望。
都媒体是无冕之王,如果中央媒体能介入,多少能推动当地的办案。
于是吃了饭,下午来到了隆武路上。
进了华新社大楼,这次苏江宁直接带沐云河到了楼上。
苏江宁离职已有半年,去而复返,在办公室里引起了轰动。
社里藏龙卧虎,都知道这个青年人出身颇有背景,又得领导赏识,虽然不太合群但同事们也都理解,认为是一种未经社会磨过的傲气。
没想到突然有天一张辞呈就跑了。
要知道在这个年头,华新社可是体制内的体制内,看看发展到头了的中年汉子往外跑的有,前途无量的青年人可是没有会跑路的!
何况分社社长名义上还算是苏家老爷子过去的学生。
不过,辞了就辞了,以他的脾气还能回来看看,那可就太稀奇了!
在此上班的时候,办公室都是不大看得到人影的!
一听苏江宁来了,连摄影部主任也闻讯赶来,然而苏江宁找的根本不是他。
苏江宁带着沐云河直接去了社长室。
这天,社长正好在。
社长办公室位于18层,靠着东边的一间大落地窗的景观房,从办公室里能直接看见下头的浦江两岸。
这天下午,社长正悠闲地泡好一壶茶,摊开几份报纸,正算进入阅读时间,冷不丁门就被敲响了。
一般这时候来找他的,是总编办公室的人员来找他签字。
没想到刚一句“进来”,一个超挺拔个子的青年带着另一个人进来了。
社长高度近视,连忙取了眼睛戴上,一看,居然是这位祖宗!
嚯,什么风把他吹来了?
连忙站起来:“苏啊!今儿怎么来了!坐!这位是?”
十四五岁玉质冰清的少女,还不算个成年人,社长面前似乎用不上“位”这种煞有介事的量词。
沐云河忙自我介绍:“我是江宁哥哥的帮教对象,我叫沐云河!”
她刚完,就被苏江宁扫了一眼。
沐云河立刻把嘴闭上当哑巴。
社长倒是挺热情:“坐!坐!我刚泡了茶,要不要来一杯?”
苏江宁也没客气,在沙发上坐了下来,开口就是:“张叔,有件事要麻烦你。”
接着便让当事人描述经过。
听沐云河讲完整件事,张社长的眉头紧紧皱在了一起,试图总结掌握的信息:“就是你们那个岛上,有个船老板在做走私,还贩运毒品,囚禁了两个不同流合污的船员。现在这两个船员逃出来了,但是除了人证,没有其他证据。”
沐云河点头:“这种情况,媒体的老师能不能帮帮忙?”
张社长道:“这里是申市分社,管不到你们那里。你们那里是闽浙分社管的。”
沐云河十分失望:“那怎么办?我们不认识闽浙分社的老师。”
张社长道:“你们不认识,我认识啊!”
他想了想:“别急啊,让我看看能找谁。我给你们开一封介绍姓。”
他回到办公桌后,从抽屉里拿出一厚本大笔记簿来,刷刷地翻着,停在某页:“这个!苏拿笔记一下,找他!这是我在震旦大学的同学!”
苏江宁抄了地址和号码。
是一位姓朱的闽浙分社的领导。
张社长坐了下来,翻出纸笔开始写:“我再给你写张借调信!哦,不对。”他抬起头来,“你辞职了啊!”
苏江宁:“对。”
沐云河一滴汗。
张社长:“那就不能借调了。让我想想,这样吧,我让黄凌陪你去吧!对,她合适,首席记者,又是公安条线的,让她陪你去,顺便看看能不能做个报道。我也会给朱东来电话一下的,你们去吧!”
沐云河连连道谢,苏江宁也:“谢谢张叔。”
刚走到门口,张社长又追出来:“苏,这个帮我带给你爸!”手里拎着两个一看就很沉的礼品袋。
苏江宁微蹙眉头:“这是什么?”
张社长竟然还有些羞涩:“嗨,一点西洋参之类的,别人送我的,我又不吃。你爸也知道,我就喝点茶,赶紧帮我给你爸送去!”
苏江宁慢慢往回走,接过来,拿在手上一掂:“这不止西洋参吧?”
张社长重重拍了他一下:“这孩子怎么这么轴?快拿走,这里人来人往话不方便。”
苏江宁把礼品袋往地上一顿:“你自己给他吧,不关我的事!”
完拉着沐云河就跑。
一路跑进了电梯,等电梯门关上了才:“这种送来送去的,有什么好送的。”
沐云河微笑。嗯,她也很喜欢送礼来着。
这种收礼的身在福中不知福,不知道送礼人的辛苦。
出了华新社大楼,沐云河借苏江宁的手机给自己的大哥大电话。
她三姐接的电话,一接起来就哭了:“妹,这是怎么回事呀?你们去哪儿了?”
其实应该更早些给她电话的,就是怕昨天一堆人围着冬暖屋那架势。若是当着他们的面响起电话来,怕三姐解释不好。
所以隔了一天才,想来那群人也散了。
电话那头,沐云冰现在屋里就她一个,罗秀娟还在看店,也六神无主的,问沐云河是不是先把卖部关了。
沐云河不能关了,关了岛上风言风语不知道传成什么样子,请罗姐再撑一撑。
三姐问她到底是怎么回事。
沐云河没有照实,怕吓到了三姐,只二哥这次出海遇到了一些情况要配合警方调查,现在一家人都很安全,包括父亲、二哥和她。还她很快就回来,让三姐不要着急。
心中想,自己之前一听二哥出海就慌忙地冲出家门,三姐怎么可能不着急呢?但一时也想不出更有服力的解释。
当天下午,沐云河、苏江宁在汽车总站门口包了一辆车,直奔华新社闽浙分社,车子开了几百公里,半夜三更开到了宁城的市中心。
他们找了个街边的宾馆住了,第二天一早去了闽浙分社。
一听找朱东来,登记过后专门有工作人员下来接他们,直接引路到了总编办公室。
这位朱东来乃是总编办主任,一见到他们,就滔滔不绝:“昨天我接到老张电话就去问过了!你们的那个相铁惠啊,他这几天正在甬城主城区开会,是一个叫东海渔业国际峰会,今年是第一届,他的企业正好是承办单位。我们社里也有人跟这个峰会的,我一会儿带你们去认识。”
沐云河听得一愣一愣的,她问:“您这边有公安条线的记者,可以报道这个案件吗?”
朱东来道:“这个我也去问了一下。按照流程,重大案件办案期间,媒体是不方便对外披露消息的,就怕舆论干扰警方办案啊。但是呢,我们的条线记者可以联系他们跟进整个办案过程,一旦破案了,就可以把这个答案的来龙去脉全部向社会披露,揭发犯罪分子的丑恶行径!”
沐云河并没有利用社会舆论向警方施压的意图,如果中央媒体能在办案中关心一下案件的发展,她相信对地方的办案都会是一种推动。
因此诚挚感谢了朱主任。
朱东来带他们去楼下采编办公室找人。
先是遇到了公安条线的王记者,是个浓妆丽人。
听了朱主任的介绍,两条细眉扬了起来:“贾门县……哎哟,这有点偏啊!你要咱宁城的案子,那没有我搞不定的,这个贾门县,要么我去问问。”
一听这种法,多半是凉了。
沐云河想,人家记者未必是不尽力,只是无关利害,只当做普通线索处理。
这是这么一来,苏江宁却时时刻刻陪自己到东到西,这于他也是没有利害关系的事。要他只是热心,只是闲得慌……沐云河到底也没有这么不知好歹。
只是不太敢往深里想。
虽然处在麻烦之中,但身边有这么个人陪着真的算很幸福了。
又找到了跟访东海渔业国际峰会的记者,姓时,也是个女性,扮得比较朴素,单眼皮、短发、不戴任何首饰,看起来十分干练。
昨天朱主任已和她谈过,所以她心中有数,主动:“你们来得正好!我正好明天和那个相总约了个专访,要不我给你借张证,你跟我一起去!”
沐云河扭头看向苏江宁。
如果苏江宁是一位卡通人物,此刻应该额头上一滴汗了。
他很乐于在这桩事件中担任一个牵线搭桥的角色,怎么搭着搭着,变成要他上了呢?
其实他不太理解这位姓朱的主任为什么要扯上什么峰会。
相铁惠在哪里有什么关系?如果案子能查清,管他在天涯海角都会被归案。
可眼前这位女记者如此热情邀约,他一个男的躲在后面似乎也不大合适……
谁知,沐云河竟然一口帮他答应下来,连声:“谢谢姐!麻烦帮他借张证,谢谢姐了!”
和朱主任告别出了大楼,沐云河拍手道:“太好了,你帮我去会会这个刀疤子!”
如果换做别人,这样越俎代庖蹬鼻子上脸的,他一定不理。可沐云河这样擅自代他做决定,他不知为什么心里竟很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