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奋发向上的力量

A+A-

    寒冷的冬天过去了,温暖的春天来临了。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在半空中盘旋,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在高兴地向人们告白它们的归来。院子里的杨树长出了杨树吊,刮起风来的时候落了红红的一地,杨树的叶子也渐渐地长了出来。池塘边的垂柳发出了嫩芽,郊外的树也渐渐地绿了,田里的麦苗返青了,草发芽了,野花开了,大地散发着泥土的气息。清晨赵蕙走在上学的路上,心情无比舒畅,浑身充满了一种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力量。

    赵伟特别喜欢看到王老师,在上学或放学的时候,不知为什么,她的心里总想着王老师,可王老师有时从她身边一闪而过,她多么愿意多看他几眼,多和他几句话,多谈谈心啊!

    记得那天下午第三节课的体育课没上,语文王老师来了,他默写第五课井冈翠竹,还把语文书收了上去。

    开始默写了,赵伟的笔飞快地写着,不一会儿她胳膊就酸了,其实她自己觉得写得很快,要比别人那就慢多了。赵伟真恨自己写字慢,第三节课下课了,还差将近四分之一没有写,这可怎么办呢?老师再延长十分钟,赵伟用笔不停地写着,第四节课上课了,王老师让收默写纸了。赵伟真想大哭一场,她的眼泪几乎要流出来了。当张海燕跟赵蕙话的时候,见她神情不对,就奇怪地问:“你怎么了?”赵蕙为了不让她再觉察,强做出微笑:“没什么。”赵伟没事便左拿着三角板想把它掘掉,但是王老师总看着她。赵伟心里在想:王老师严格要求同学们默写课文,他做得非常对。可我却因字写得太慢,课文都会背了还没默写完,啊!老师,我真想扑进您的怀里大哭一场。老师!学生在呼唤您,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我会有那样强烈的感情,老师让同学传下别的同学的默写纸,一人一张批阅了起来。赵伟左拿着三角板,把三角板掘折了,因为她掘得太用力了,三角板还在她中叭叭地响着。赵伟不知老师看没看见,她批完了,便拿起默写纸,站了起来,去交老师。王老师和蔼而镇定地望着赵蕙,那眼神好象在:“我不得不这样,这也是对你们的负责。”赵伟这时更想哭了,但还是忍住了,若无其事地向前走去,把批完的默写纸交了。

    运动员去锻炼了,赵伟不是运动员没有去,默写纸发下来了,她得了七十五分。赵伟眼泪在眼里打转,她多想哭啊!可哭又有什么用呢?“无声就是默许”,以后就要把字练好,不能全已经会背了还写不完。

    一个星期以后的一天上午第一节语文课默写第十课青纱帐——甘蔗林,默写时间到了,赵伟还有两句没写完,老师就让李文艳收上去了

    批阅的时候,王老师走上讲台对同学们:“一个标点符号就算错一句话,一共50句,每句2分。”赵伟听后心里很吃惊,也不知道自己错了多少个标点符号。老师又用浑厚的声音:“因为我早就让同学背这课了,已经一个多星期了,所以要这样办。我们要从难从严出发。”赵伟的眼睛有些酸,但她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下午第三节下课的时候,赵伟在教室外站着,王老师拿着上午的那叠默写纸和记分册过来了,让她帮孔兰凤把分登上。

    赵伟登到自己的默写分数时候,那5大分就映入了她的眼帘,她的眼睛有些湿润,数了数是错了2个地方,但她能抑制自己的感情,仍继续登分。登完了分,赵伟便把记分册给了孔兰凤,让她去交给王老师。

    这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刘玉玲撕起纸来,哭着喊不念了,拿书包要回家。这时潘春兰来了,对她:“玉玲,是不是我给你批的分少了呀!”赵伟问:“她得多少分,你批错了吗?”春兰:“得60分,应该得5分,我和焦志华找办天还是2个错地方,我们便给她多得两分,凑够及格。”赵伟听后安慰刘玉玲:“得60分就得60分,我还比你少2分呢!以后努力就行了!”可她还总是哭。

    赵伟心里想:哭顶什么用,如果老师给分不公平,那为什么有人得90多分呢?还是我们努力得不够。这时赵伟也真想大哭一场,可她想:一个人要能克制自己,那么他将得到的就是最大的幸福。

    晚上,赵伟正要掏书包写作业,忽听外面好象有一个男孩在和她妈妈话。只听她妈:“哟!你是哪里来的呀?”那孩:“我是安徽的,住在大街上。”赵伟走到外屋,妈妈进来了,她声问:“谁呀?”

    “安徽的,想要点面。”赵伟妈妈。

    赵蕙忙:“那您就快点给蒯去吧!”

    赵伟的妈妈到西屋蒯面去了,赵伟借着外屋照到院子里的微弱的灯光,只见那男孩个子很矮,也就十岁左右,一身洗得发白的蓝色衣裤,他里拿着一个红色瓦瓷盆。这时赵伟的妈妈左端着一瓢面从西屋出来了,又从篮子里拿出一个馒头对赵伟声:“给他一个馒头。”赵伟点了点头表示同意。赵伟的妈妈走到院子里,把面倒到盆里,拿着馒头对男孩:“吃馒头吗?”

    那孩也声:“吃。”完接过馒头,有礼貌地给赵伟的妈妈鞠了一个躬:“谢谢您”赵伟的妈妈忙:“谢啥呀”那个男孩和他的妈妈走出了院子。

    赵伟看着母子俩的背影消失在院门口,心里想:那孩子看着多可怜,他才十岁左右,就出来谋生,咱们这边大米白面吃不完,可安徽、河南省那边呢,真是穷得没法,国家为什么不想想办法,拿咱们这边的粮食救济救济呢?有的河南省人到这边把刚一岁多的孩卖了,他们是不爱孩子吗?不是,他们是想给孩子找条生活的出路。天哪!我们的国家什么时候才能没有这种现象呢?刚十岁的孩到这边来的不止是他一个,要想改变我们国家的落后面貌,我就要好好念书,我的条件比那个男孩得强上很多倍,我为什么就不好好念书,见着困难就退却呢?这样想着,赵伟便在日记本上写了三个大字:奋斗吧!

    赵伟喜欢王老师找她谈话,有一天下午第三节下课以后,王老师来到班上,让赵伟到办公室去一趟。走到一四班前的时候,王老师站住了,他回过头问赵伟:“你们班的同学离你家最近的是谁?”赵伟调皮地:“没有离我家最近的。”王老师又解释:“比较近的。”赵伟痛快地回答:“王春霞。”王老师便向后走了几步,冲正在玩跳皮筋的王春霞喊道:“王春霞——你也来一下。”

    赵伟、王春霞跟着王老师来到办公室,王老师微笑着开门见山地问王春霞:“王春霞,她家是有一只大花猫吧?”王春霞:“有。”赵伟笑着:“那是去年的事情,它已经死了。”王老师神采飞扬地:“你家的大花猫是岁吗?”赵伟:“是的,那一年是我老姑去青海的一年,我老姑把猫给我家时我才几岁。”王老师眼睛放着柔和的光,他注视着前方,平静地:“是赵淑芬吧!”赵伟了声:“嗯!”

    赵伟心里不明白:我只和王老师过一次我老姑叫赵淑芬,他的记忆力真好,现在还记得呢!

    正在这时,王老师认真地对赵伟:“你的写作有出路,二班、三班都没有象你这样的学生。”赵伟听着王老师的话,掰着指头。王老师又接着:“你的这篇作文受了一年级学的猫的影响,那篇课文的作者是——”我想了想,记不清了。王老师用温柔的目光看着赵伟,轻声开导她:“叫郑振——”赵伟没等老师完便:“郑振铎,因为语文书里的课文都写到了猫,所以我想起了我家死去的大花猫,就把它写了下来。”

    “哦!课文对你们的影响很重要,要好好地学习课文,你挖荠菜的作者是谁?”王老师又问。

    赵伟没有回答,她没有想出答案。

    “是王劫。”王老师又问:“麻雀的作者呢?”

    “是老舍。”赵伟笑着。

    王老师点了点头:“你写作文一定要有真人真事,你看我写的花和燕是确有其事,实有其人。”王老师又问:“燕有没有真人呢?”赵伟笑着:“有。”

    王老师严肃地:“你还要写一些观察日记,老舍不过吗!”他向外看了看,“刮一阵风你把他记下来,下一阵雨你把他记下来,不定你的文章中就会用到风和雨。以后我要看,一个人要热爱生活,不能看什么都不顺眼。”赵伟低下了头,鼻子有些发酸,眼泪快流出来了,她心里想:啊,老师!我热爱和敬佩的老师,您怎么知道我的情绪低落,看什么都不顺眼呢?老师您是解脱我痛苦的人,是给我们引路的人,您这样的人值得学生喜欢和热爱。

    赵伟不敢看王老师的目光,但也不得不看他的目光,心中想到:王老师的目光既严肃又温存,他是我热爱和喜欢的老师,但为什么我又那样怕他呢?

    这时,王老师和蔼地对赵伟和王春霞:“你们先回去吧!”两个学生走出了办公室。

    第二天的语文课上王老师读了赵伟的作文,当王老师赵蕙家里的大花猫时,同学们就笑了起来,赵伟心里想:不知道同学们为什么会笑,我家的大花猫已经因为吃了一只死老鼠而离去了,我的心里是多么难受啊!现在老师在班里读了我的这篇作文,我也变得心情舒畅、充满自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