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百味楼
这次的聚会是以何在言和罗青梅为中心,节奏也一直把握在何在言手中。
罗青梅觉得保持这样的关系就好, 不远不近的亲戚。
但是这落在张素英和罗青兰的眼中, 这就不一样了,她们觉得罗青梅是故意回来炫耀的。
她们心里堵着一口气, 抒发不得, 愈发厌烦有人提起有关罗青梅的事情。
聚餐完,又过了一天, 苏庆祝赶了过来,跟王碧玉、刘玲侨提前结算今年的收益。
罗青梅没有收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而且在这部分钱的基础上又个人添了一部分,分成两份, 让苏庆祝以王碧玉和刘玲侨两人的名义投资。
不管怎样,这两个姑娘陪着她在这家店里奋斗过来, 那感情终究是不一样的。
结算清楚,接下来就是乔娜要租店的事情,苏庆祝出面谈, 乔娜有什么要求, 或是想讨价还价, 也不会因为顾念着原来的感情而束手束脚。
私底下, 乔娜对秦大川:“青梅这姑娘真是大气。”
她想,罗青梅的一些做法,自己也可以学习起来。
“所以,我觉得你完全可以去跟她请教。”秦大川,“我最近把银丝酥饼研究得差不多了, 你送两份过去,顺道问问。”
“若是错过了这个机会,就很难等到下一次了。”
他们的想法也简单,就是想跟罗青梅学习冰糖水、奶茶等的做法,当然,他们会支付费用的。
别人家也做,但是罗青梅家的味道就是比别人家的更好,也不容易让人腻味。
解决了这一些事情,罗青梅确实没算在东梁市继续待下去,以后有时间再回来。
乔娜上门来,罗青梅其实是不意外的,不过她带着的这分银丝酥饼就很让她惊喜了。
这个银丝酥饼团团成一个椭圆形,一根根银丝就跟头发一般粗细。
罗青梅粗看还以为会很容易碎,结果真拿在手中,却发现这个银丝酥饼没有那么酥松。
她咬了一口,发现银丝有点韧劲,有点麦芽糖的甜味,内里则是红豆馅的。
“这酥饼做得不错,跟我想象中的不一样。”
乔娜:“其实还不是很成功,要达到酥而不脆,现在这还不够酥。”
“我以为你家潜心研究西式糕点的做法了。”毕竟秦家酥饼的卖相看着就没那么诱人。
乔娜有些不好意思地:“研究西式糕点是为了赚钱,但研究酥饼,除了爱好,还有执念吧,生怕断了根。”
罗青梅点点头,给乔娜泡了一杯蜂蜜水,又拿了一碟饼干,“你租下我家那店,除了卖糕点,还有别的算吗?”
乔娜点头:“我们家的铺子还是太了,做好的糕点摆不下。”
“还有一点就是,我们想提供堂食,搭配一点饮料、茶水,这里头的利润应当可以。”
“这是可行的。”罗青梅笑着,“不过我建议你们在装修上费些功夫,能吸引年轻人的。”
“好的。”乔娜犹豫了下问道,“青梅,你的冰糖水、奶茶这类的方子卖吗?”
罗青梅笑着:“不是什么秘方,你想学,我告诉你几个诀窍就是了。”王碧玉和刘玲侨都学会了,也无所谓什么保密不保密了。
“亲兄弟还明算账呢,青梅,你开个价,我咬牙把钱付了。”
罗青梅看着乔娜认真的眼睛,“好。”
她收了乔娜两千块钱,签下了一张协议书,除了冰糖水、奶茶,还有青梅气泡水,重点在于梅子的腌制。
梅子腌好了,这饮料就成功了大半。
后来,乔娜按照罗青梅的,重新装修了铺子,新鲜的风格确实吸引了很多顾客。
而她也勤于研发各种饮品,为此翻车了不少,但青梅气泡水始终是她家的主,也成了这南门街上九十年代出生的孩子们,除了青蛙脆脆面外的另一个童年回忆。
罗青梅和何在言离开了东梁市,并未马上回海市,而是拐到了几个古建筑保存完好的江南水乡地区,待了大半个月。
回到海市,天气已经变冷了,罗青梅带着飞飞,又过起了家里蹲的生活。
虽然没怎么出 费些功夫,能吸引年轻人的。”
“好的。”乔娜犹豫了下问道,“青梅,你的冰糖水、奶茶这类的方子卖吗?”
罗青梅笑着:“不是什么秘方,你想学,我告诉你几个诀窍就是了。”王碧玉和刘玲侨都学会了,也无所谓什么保密不保密了。
“亲兄弟还明算账呢,青梅,你开个价,我咬牙把钱付了。”
罗青梅看着乔娜认真的眼睛,“好。”
她收了乔娜两千块钱,签下了一张协议书,除了冰糖水、奶茶,还有青梅气泡水,重点在于梅子的腌制。
梅子腌好了,这饮料就成功了大半。
后来,乔娜按照罗青梅的,重新装修了铺子,新鲜的风格确实吸引了很多顾客。
而她也勤于研发各种饮品,为此翻车了不少,但青梅气泡水始终是她家的主,也成了这南门街上九十年代出生的孩子们,除了青蛙脆脆面外的另一个童年回忆。
罗青梅和何在言离开了东梁市,并未马上回海市,而是拐到了几个古建筑保存完好的江南水乡地区,待了大半个月。
回到海市,天气已经变冷了,罗青梅带着飞飞,又过起了家里蹲的生活。
虽然没怎么出去,但是罗青梅的消息并不闭塞,报纸、杂志、电视,而最最重要的是,何在言买了一台电脑,并拉了网线。
电脑真的是开了罗青梅的新世界大门,相隔万里的人,竟然就能通过这样的东西交流信息了。
不过电脑的使用不方便,罗青梅并不经常上,偶尔会跟罗青鸿用邮件联系,它大部分都是艾元在用。
有一次,罗青梅无意间从艾元身后经过,发现他竟然在网上教人怎么做菜。
这也是让她觉得新奇的一点,同时心里也隐隐有一些想法,未来,各种食谱或许不再是什么秘密了。
转眼就到了元旦,罗青梅在跟梁师傅电话联系的时候,听他老人家在编食谱。
她有些惊讶,后来听梁师母解释,才知道原来是有一位老顾客邀请的。
食谱书在港岛并不少见,报纸上也经常能看到一些民间投稿的厨艺分享。
梁师傅却觉得棘手,他抓耳挠腮了大半个月,这时和罗青梅通完电话,他觉得他们父女完全可以合作啊!
于是罗青梅和飞飞又飞到了港岛,参与了梁师傅这本食谱的编写。
父女俩翻看了下别的食谱书,发现用量都写得特别详细,就是这样才叫人发蒙。
他们平时做菜,哪里会去算什么调料用了多少量呢?
为了精准,两人不由得跟做实验似的,好几天都泡在厨房里称重。
但做了几次实验,罗青梅就不耐烦了,她找了市面上常用的勺子,决定就用这个来称量。
这个确定好后,罗青梅和梁师傅就商量起食谱的设置来,从熬粥到炒饭,烫青菜到炖汤,炒肉到炖煮等,尽量把常用的食材和做法都写上。
实际上,一道菜的做法,不同的人做出来的味道,真的是不一样。
这食谱要怎么写,确实是比较让人纠结。
罗青梅一直到腊八后才回到海市,她觉得这次跟着梁师傅编食谱,真的是她做过最难的事情。
毕竟她从未想过要把一道菜品的过程模式化制作。
不过静下心来想一想,这样做的也不是没有好处,起码保证了每一道菜的味道不会变。
罗青梅想到了自己还在筹备的酒楼,难道她也要准备开这样一家模式化菜色的酒楼吗?
在罗青梅的思考中,春节过了,紧接着就迎来了飞飞的周岁。
周岁这个日子是很受重视的,梁师傅他们初三就赶到了海市。
罗青梅和何在言依然不准备对外宴请宾客,但是周岁的仪式办得很传统且隆重。
但抓周的时候,让罗青梅没想到的是,飞飞他只抓了算盘,其他就不动了。
喜得大家纷纷夸他,认为他长大后会是个成功的商人。
倒是罗青梅有些遗憾,她还想着儿子可以抓点跟厨艺有关的东西呢,好歹继承一点自己的天赋啊!
然而随着飞飞的长大,他下厨的天赋没有,嘴巴是越来越挑,罗青梅做的菜也不见得 做法,不同的人做出来的味道,真的是不一样。
这食谱要怎么写,确实是比较让人纠结。
罗青梅一直到腊八后才回到海市,她觉得这次跟着梁师傅编食谱,真的是她做过最难的事情。
毕竟她从未想过要把一道菜品的过程模式化制作。
不过静下心来想一想,这样做的也不是没有好处,起码保证了每一道菜的味道不会变。
罗青梅想到了自己还在筹备的酒楼,难道她也要准备开这样一家模式化菜色的酒楼吗?
在罗青梅的思考中,春节过了,紧接着就迎来了飞飞的周岁。
周岁这个日子是很受重视的,梁师傅他们初三就赶到了海市。
罗青梅和何在言依然不准备对外宴请宾客,但是周岁的仪式办得很传统且隆重。
但抓周的时候,让罗青梅没想到的是,飞飞他只抓了算盘,其他就不动了。
喜得大家纷纷夸他,认为他长大后会是个成功的商人。
倒是罗青梅有些遗憾,她还想着儿子可以抓点跟厨艺有关的东西呢,好歹继承一点自己的天赋啊!
然而随着飞飞的长大,他下厨的天赋没有,嘴巴是越来越挑,罗青梅做的菜也不见得都合他口味,为此她不得不费更多功夫在做菜上,倒是有了新的感悟。
本来罗青梅想着飞飞大了,就想要把重心放在事业上,可谁知道呢,在飞飞两周岁那年秋天,她又怀孕了,好在这时,她已经把梁端送的那家工厂给开起来了。
这家食品厂主要生产零食,比如豆制品、薯片、酸梅等,当然,她开这个零食食品厂的目的还是为了飞飞,然而这子挑着呢。
飞飞能流利表达自己的想法后,罗青梅研制的新食物,都会让他尝一尝。
如果飞飞很喜欢的,那得了,完全是无法量产的,如果他有点挑的,那就是可以批量手工制作的,如果他勉强吃一点的,那就可以放到工厂进行流水线生产了。
如果是他看都不看一眼的,那开发的价值就更了。
这两年的时间,除了艾元和丁蔓蔓,罗青梅又收了一个做擅长做面点的徒弟海。
他们师兄弟三人没有例外的,都害怕飞飞的嘴巴,实在太能挑毛病了。
丁蔓蔓还好一些,她熬的汤可以过关,但其他的,都不敢拿到飞飞面前去。
罗青梅对此也是哭笑不得,儿子这张嘴到底是随了谁啊!
不过她和何在言都很庆幸,在飞飞刚出生的时候,就有所准备,有单独签协议包下的农庄、果园等,蔬果的品质都是上等的,要不他们还真得为儿子的挑剔而苦恼。
随着发展,海市越来越现代化,楼房越建越高,也不断往城市外围扩建。
罗青梅要的酒楼也根据她的要求在建中,但要等到建好并且装修好,还要花费不少的时间。而她现在怀着孕,也没办法再做什么,只能培养人手,慢慢安排。
九三年的夏初,罗青梅生下了一个女儿,名取为菁菁。
或许是高龄产妇的原因,这次的生产不是很顺利,菁菁看着就有些瘦,罗青梅的身体也被掏空了一般。
何在言被吓出了一身冷汗,不断后悔,好在母女平安,要不他非得恨死自己不可。
相比飞飞的好带,婴儿时期的菁菁就难带多了,三天两头的生病、哭闹,罗青梅和何在言可没少操心。
为了女儿的身体,罗青梅把酒楼的事情暂时放下,专心照顾她,花了好几年的时间,药膳不断,终于把当初瘦弱的姑娘养成了一个结实的胖墩。
相比哥哥飞飞那挑食的嘴,菁菁真的特别好养,只要不是特别奇怪的味道,她全都能吃下去,而且吃得特别香。
罗青梅和何在言曾经讨论过,丫头会这样,或许是因为时候喝太多药膳的原因。
只要没有中药那怪味道,她什么都能吃得下去。而且她吃东西的模样,真的特别勾人,让人忍不住想吃。
菁菁可以跟在飞飞后面跑后,她就特别喜欢跟哥哥分享自己认为好吃的食物。
偏偏飞飞又挑嘴,但又舍不得拒绝妹妹,每次都要一脸痛苦地吃下妹妹递过来的东西。
要么勉强吞下,要么就趁妹妹没 女儿,名取为菁菁。
或许是高龄产妇的原因,这次的生产不是很顺利,菁菁看着就有些瘦,罗青梅的身体也被掏空了一般。
何在言被吓出了一身冷汗,不断后悔,好在母女平安,要不他非得恨死自己不可。
相比飞飞的好带,婴儿时期的菁菁就难带多了,三天两头的生病、哭闹,罗青梅和何在言可没少操心。
为了女儿的身体,罗青梅把酒楼的事情暂时放下,专心照顾她,花了好几年的时间,药膳不断,终于把当初瘦弱的姑娘养成了一个结实的胖墩。
相比哥哥飞飞那挑食的嘴,菁菁真的特别好养,只要不是特别奇怪的味道,她全都能吃下去,而且吃得特别香。
罗青梅和何在言曾经讨论过,丫头会这样,或许是因为时候喝太多药膳的原因。
只要没有中药那怪味道,她什么都能吃得下去。而且她吃东西的模样,真的特别勾人,让人忍不住想吃。
菁菁可以跟在飞飞后面跑后,她就特别喜欢跟哥哥分享自己认为好吃的食物。
偏偏飞飞又挑嘴,但又舍不得拒绝妹妹,每次都要一脸痛苦地吃下妹妹递过来的东西。
要么勉强吞下,要么就趁妹妹没注意,偷偷吐掉。
罗青梅几次见了,都深深地感叹,女儿真的是儿子的克星啊!
港岛回归那一年,罗青梅和何在言带着儿子女儿去了港岛,和梁端一家人等待着倒计时的到来。
对于他们来,港岛的回归,让那颗漂泊的心落了地,有了归属感。
梁师傅和梁师母的年纪大了,见到了港岛的回归,他们就商量着,回到大陆去居住。
对他们来,那才是他们的家乡。
现在孙子、孙女都长大了,有自己的社交和生活,不再那么需要他们老两口了,他们希望可以回到自己熟悉的地方。
对此,罗青梅当然是盼着两位老人回来,他们相处的时间太短,只希望最后的这段时间,他们能一直在一起。
海市成了国际化的大都市,罗青梅装修好一直放着的酒楼,终于也要准备开始营业。
关于酒楼的经营模式、取名等,她在照顾菁菁的这几年里想了很久,终于了有了一个大致的概念。
罗青梅把自己的想法跟梁师傅了,梁师傅考虑之后,表示可以试试。
这个孩子的想法总是那么的与众不同。
在罗青梅的想法里,每个厨师擅长的菜色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一道菜,不同厨师做出来的也不一样。
她希望她的酒楼,食客来点菜,一道菜下,会多出厨师的选择。
比如想要吃红烧肉,那么不同的厨师就有不同的做法,端看自己的喜好。而这样,对服务员的要求就高了,需要了解每一位厨师擅长的菜色和风味。
这样组合下来,菜单绝对是厚厚的一本,而且操作的时候也是会有一定的困难的。
别的不,酒楼要养那么多的厨师,那么它的纯收益肯定就要大大缩水,因为都要用来养厨师了。
即使这样,罗青梅却很想挑战一下,她想试试这样的一家酒楼,可以培养出什么样的厨师,可以创造新的流行。
梁师傅闲着没事做,自告奋勇要帮忙筛选厨师,而飞飞则被抓壮丁,论舌头的灵敏度,再也没有比他更厉害的了。
罗青梅把酒楼名为百味楼,她希望食客们可以在这酒楼里,尝到不曾尝过的味道,体验到不曾有过的体验。
百味楼公开招聘厨师,要的厨师数量和帮厨数量,真的远远超过百味楼的规模。
不少同样性质的酒楼就在观望,准备探消息,。
招聘厨师的事有梁师傅帮忙,罗青梅就开始忙其他的,首先就是餐具,这是她最看重的。
餐具的事她很早就开始准备了,她特地联系了好几家瓷窑,就是想知道自己画的这一些碗盘等是否能够完美地呈现出来,然而没有关系,想要
这时候,罗青梅就要感谢之前为自己锔瓷的老师傅了,人家的人脉确实很广。
罗青梅想要定制一批盘子的事叫他知道了,他亲自帮忙联系,终于搞定了。
当然,老师傅帮忙也不是没有要求的,他 的厨师,那么它的纯收益肯定就要大大缩水,因为都要用来养厨师了。
即使这样,罗青梅却很想挑战一下,她想试试这样的一家酒楼,可以培养出什么样的厨师,可以创造新的流行。
梁师傅闲着没事做,自告奋勇要帮忙筛选厨师,而飞飞则被抓壮丁,论舌头的灵敏度,再也没有比他更厉害的了。
罗青梅把酒楼名为百味楼,她希望食客们可以在这酒楼里,尝到不曾尝过的味道,体验到不曾有过的体验。
百味楼公开招聘厨师,要的厨师数量和帮厨数量,真的远远超过百味楼的规模。
不少同样性质的酒楼就在观望,准备探消息,。
招聘厨师的事有梁师傅帮忙,罗青梅就开始忙其他的,首先就是餐具,这是她最看重的。
餐具的事她很早就开始准备了,她特地联系了好几家瓷窑,就是想知道自己画的这一些碗盘等是否能够完美地呈现出来,然而没有关系,想要
这时候,罗青梅就要感谢之前为自己锔瓷的老师傅了,人家的人脉确实很广。
罗青梅想要定制一批盘子的事叫他知道了,他亲自帮忙联系,终于搞定了。
当然,老师傅帮忙也不是没有要求的,他希望可以带人观赏几年前他帮罗青梅修复好的那一件汝瓷。
他们师徒整整花了两年的时间,不断地在模具上试验,尝试,终于找到了最合适的方案,完美地把这一件汝瓷修复。
对此,罗青梅自然是乐意的。
这一件修复好的汝瓷,这几年价格又上涨了不少,一些行业人还托了不少关系,想要购买,罗青梅都没有答应。
她都已经明白它的价值了,还怎么可能去出售它呢?再她也不缺钱,留着当传家宝不好吗?
碗盘的事情搞定,酒楼的蔬果、肉等食材都需要精挑细选,好在这几年,她一直都有筹备,培养了几个人当帮手,才不用什么都亲力亲为。
然后就是管理员、服务员的招聘、培训等,这由元元中介事务所负责,罗青梅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如此忙活,一直到了第二年的正月初六,飞飞生日的后一天,百味楼终于正式开业。
过年期间,正是走亲访友、聚餐的时候,随着经济的发展,外出用餐的人越来越多。
百味楼的装修在一众现代化的装修中显得比较另类,古朴中带着一点活泼。
百味楼的菜单分为厚厚的几本,而且只有名字没有图片。
肉类的菜单就包含了猪、羊、牛、海鲜、鸡鸭鹅,蔬果单独一本菜单,点心的菜单更厚。
最薄的可能就是酒水和饮料的菜单了,只有五页。
齐佳音六十多岁了,是土生土长的海市人,往年他们过年聚餐都不外出用餐的,但是今年不一样。
他的亲弟弟从宝岛回来探亲,这一些天,几家亲戚家都吃过,这次就算把聚餐改到外头。
也是凑巧,他们没走几步,就走到了百味楼在的这条街,看着百味楼的外墙装修,不由想到了电视剧里的酒楼客栈。
大家一商量,就决定去百味楼里吃饭。
一进门,马上就有服务员来接待,他们被引到二楼的一张大圆桌,紧接着,他们的桌上就摆上了几本厚厚的菜单。
他们不由大吃一惊,这菜单那么厚?那该是有多少道菜啊!
等他们翻开,发现同一道菜下面,却是写着好几个厨师的名字。
他们想要哪一道菜由哪一个厨师制作,就在纸上写下来。
服务员会在一旁提示,比如某一位厨师现在没当班,只有哪几位厨师可以选等等。
如此特别的点菜方式,让齐佳音一行人很是好奇,竟然还有这样以厨师为噱头的酒楼?这饭菜的味道如何呢?
百味楼的厨房很大, 占据了半层楼, 可以, 酒楼的装修, 重点都在这厨房上。
厨房宽敞明亮, 锅灶、水池、下水道等等,都区分得非常清楚。
罗青梅身为厨师, 并不喜欢拥挤、湿滑的环境, 如今她也尽量地把厨房改造得更好。
梁师傅或自己, 都有可能心血来潮来做菜,好的环境,心情才好,做出来的菜味道才好, 更重要的是,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百味楼第一天开业,没有怎么做过宣传, 会有客人吗?
罗青梅心里是紧张的,前期做了那么多的准备, 自然希望能得到客人的肯定。
看着一张张菜单传入厨房,罗青梅悄悄松了口气。
这一些厨师大都是梁师傅和飞飞面试的,而她的徒弟丁蔓蔓和海也来酒楼入职工作。
没接到单子的厨师, 看着别的厨师手中锅铲翻飞, 不由露出了羡慕的神色。
他们在百味楼里的收入并不是固定的,是跟客人点他们的菜挂钩的。
所以一道菜被点的次数越多,那他们的收入就越高。
这也更能激发厨师去研究新的菜式。
只要百味楼的这个经营模式完美地实现了, 那无论酒楼里的厨师如何来去,总会有替代的厨师,总会有新的菜式出现在菜单上,顾客们永远都在尝鲜。
齐佳音看着桌上的菜单存根,低声跟一旁的弟弟话,这时,服务员送上了茶水。
“这家店不错,茶叶不是顶好的,却另有滋味。”
齐佳音喝了一口茶,不由点头:“可能是自制茶。”
这确实是自制茶。
只能何在言认识的人多,加上元元事务所的成立,寻求帮助的人并不少。
或许是罗青梅下乡过的关系,她更能理解劳作的不易,辛苦种植一年,到头来却无法换取收入,真的是很大的击。
这一些年下来,何在言和罗青梅陆续帮了不少人,也从中发现了不少不错的产品。
他们扫视着大厅,发现差不多已经坐满了一半,大家都在话,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
这时候,他们点的菜陆陆续续开始送上来。
红烧肉、烤肉、酿豆腐、蒜蓉粉丝虾、海带排骨汤等,没有一道菜是同一位厨师做的。
齐佳音先动了筷子,给弟弟盛了一碗海带排骨汤。
菜好不好吃,入口就能知道,齐佳音才喝一口汤,就发现桌上的烤肉一转眼就没了大半。
他忙夹了一片品尝,三层肉被烤得外焦里嫩,丝毫不会让人觉得油腻,搭配着那一点蒜香,反而开胃口。
这家店,值得再来!
厨房里忙得热火朝天,但一切有条不紊的,罗青梅心里松了口气,这才回了办公室,就看到梁师傅飞飞在玩象棋。
祖孙两人十分认真,特别是飞飞,两条眉毛皱得紧紧的。
罗青梅笑着给自己倒了一杯茶,坐在一旁围观。
几乎是一·夜之间,百味楼就出名了,这样新奇的菜单,引得许多人议论纷纷。
没来过的人想要过来尝尝鲜,而来品尝过的人,却忍不住想,当时点的一道菜,换一个厨师,味道会不会更好?
正好是过年期间,正是走亲访友的时候,不少人家都舍得在外吃一顿的。
百味楼天天爆满,罗青梅比较紧张,一直盯着。
这几年两位老人都待在海市,梁端和秦恋恋工作都忙,世界各地飞,而梁思杰和梁思未都很独立,寒暑假都会飞来海市看爷爷奶奶。
今年梁思杰要参加港岛的中学文凭试,之后将凭借这个成绩申请港岛的大学或是内地的大学。
趁着过年放假,兄妹俩自己坐飞机到了海市,罗青梅在给两位老人做药膳的时候,也会顺便给他们做两份。
梁思杰和梁思未在港岛经常喝凉茶,并不排斥药膳,都很给面子地吃光了。
他们知道罗青梅开了酒楼,还特意邀请梁师傅梁师母一起去吃饭,体验下百味楼与众不同的菜单。
罗青梅也去了,就让服务员跟招待普通客人一样招呼。
亲身体验一下,若是有哪里不足,则可以再进行修正。
吃饭的时候,罗青梅和梁师傅也观察其他桌的情况,暗暗记下需要改正的地方。
经营酒楼可比经营一家工厂难多了,毕竟前者的问题是有时限的,一般都需要马上完成,若是解决不及时,口碑就会有影响。
百味楼渐渐走上正轨,罗青梅没再天天过去盯着,却没当甩手掌柜。
飞飞和菁菁,一个该上学,一个要上幼儿园,实话,罗青梅不是很放心他们。
飞飞挑嘴,有点洁癖,话还有点毒,她就担心他能不能跟同学相处好。
而菁菁却是相反,能吃也能,一个人待着也能巴拉巴拉个不停。
除了两个孩子,就是梁师傅和梁师母,两位老人家年纪大了,时不时有点不舒服。
罗青梅这几年费了很多的心思在药膳上,水平甚至上了不只一个台阶。
她努力调养着两位老人的身体,希望他们可以可相处得更久更远。
相比何在言把大部分重心放在事业上,罗青梅则更注重家庭,特别是两个孩子。
她并未强迫他们一定要跟自己学厨,把她会的所有手艺、秘方都学会。
她不想他们像前世的自己一样,被逼着去做一件事,纵然再喜欢,也会变得厌恶起来。
罗青梅不知道别人家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她自己也是新手,也在摸索中。
她不认为把孩子丢给老人带或放羊是合适的,在她的观念里,孩子是未来,承担着家族的兴衰,幼时的教育至关重要。
罗青梅自认为是一个学渣,但为了两个孩子,她努力捡起书本认真学习。
她希望自己能在孩子还年幼时,掰好他们的品性,正如种树,幼苗时不剪根修枝,等长大了,如何长得笔直壮硕?
为人父母者,必为其计深远。
罗青梅认为,一个人有过硬的能力,坚韧的品性,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纵然一穷二白,也有办法让自己过好。
五月,天气不冷不热,太阳也不炎热,是出门游玩的好时间。
何在言开着车带着罗青梅和菁菁,去一位老教授家里接飞飞。
他现在跟着老人家学国学、学古琴、练书法等,每日的功课并不轻松。
不过今日他们并不是要去游玩,而是要去机场接机。
过年那会,罗青鸿电话回来,他那边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今年就会回国。
实话,罗青梅也没想到罗青鸿一出国就出去了这么多年,他出国读书,一路攻读至博士,并在国外工作。
如今他能回来,罗青梅相当的高兴。
飞飞礼貌地跟老教授告别,嫌弃地看了一眼妹妹拿着李子啃而湿漉漉的手,转而拉住了她的衣角。
“妈,不能让菁菁再吃了,她太胖了。”
“不胖,我要吃!”菁菁看了飞飞一眼,从随身携带的篮子里又掏出一颗青色的李子,咔嚓咔嚓吃起来。
这青色的李子还没熟透,红色隐隐约约可见,滋味酸涩,全家也就她啃得下去了。
“嗯,等你上学了,我就送她去武馆学武术。”罗青梅都算好了,女儿这么爱吃,没法控制食量,那就只能加强运动了。
飞飞思考了下:“那我也去吧。”这只会吃的妹妹,要是没他看着,该不会被人用吃的给哄走吧?
何在言点头:“男孩子确实要学点防身。”飞飞的性子稳,学武术的话,倒不怕他会仗着武术胡闹。
车子平稳地行驶,罗青梅拿出一个饭盒递给飞飞,里面是她做的熊猫饭团。
一个个熊猫饭团就一颗李子大,包的海苔、肉松,好看又好吃。
菁菁眼睛几乎都盯在饭盒上了,她知道那是哥哥的,没有哭闹着讨要,在家里的时候,她就把自己那份吃完了。
飞飞给开饭盒,请父母吃了后,看了一旁眼巴巴的妹妹,故意拿起一个饭团塞进嘴里。
米饭软糯,海苔香脆,饭团里包裹着的肉松香而酥,特别棒。
菁菁抿了下嘴,再次羡慕地看着哥哥手中的饭团,也没心思啃李子了。
在家里不能因为食物哭闹或是怎样,否则她会被断掉所有零食的。
菁菁对这个惩罚记忆深刻,被罚过一次后,再也不敢不听话了。
这时,她听到一旁的哥哥:“菁菁,张嘴。”
菁菁喜得眉开眼笑,犹如幼鸟那般张大了嘴,她得到了飞飞分的一个饭团,舍不得一下子全吃完,就拿在手里,口口地吃着。
机场出口,罗青梅一边闻着飞飞今日功课的数量,一边盯着出口瞧。
罗青鸿终于在罗青梅望穿秋水前出现了,然而让人惊讶的是,他的怀里竟然抱着个跟菁菁差不多大的姑娘。
罗青梅一时没敢上去认。
倒是罗青鸿一眼就看到了罗青梅一家子,大跨步地走了过来。
“青梅,帮我看下孩子。”罗青鸿着,倒回去搬行李,而这回,跟他一起过来的还有一个非常瘦的姑娘。
“二哥,你这是?”罗青梅回过神来,声音干涩地问道。
“回去我再跟你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