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锅妖

A+A-

    李露身体里的,是一只锅妖。

    你没看错,你每天用的锅子,它成妖了。

    铁锅是村里的李铁匠的,他今年五十岁,常年抡大锤,一身腱子肉十分扎实。

    李铁匠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

    两个女儿都出嫁了,四个儿子中有三个都成了亲,按照三年抱俩的速度,他已经有了六个孙子孙女。

    他的职业在古代算技术工种,外加几个儿子还做些其他活计,家里还算过得去。

    再过十天,儿子就要成亲了。

    儿媳妇是李铁匠两口子亲自相看的,隔壁村的农户。

    如今连年灾荒,苛捐杂税一遍遍收,普通人家吃了上顿没下顿,家里有姑娘的,能嫁的,就赶紧嫁出去。

    所以,李铁匠家这个儿媳妇娶的十分便宜,人家恨不得当时就把姑娘送过来,早嫁一天,就早给家里省一口粮。

    李铁匠算了算,一对老两口,四对两口,外加孙子孙女,十六口人,一口锅已经不够用了。

    他算再起一个灶,总不能叫新媳妇嫁过来,就没饭吃。

    更不能因为新媳妇嫁过来,大家就吃不饱。

    人活一辈子,不就图口饱饭吗?

    新媳妇是嫁过来,实际上就是身上着一堆补丁的穷亲戚,把个穿红袄的新媳妇给送过来的。

    红布可能扯了,衣服一件裹在身上,有点不合体。

    所幸穷人结婚讲究少,拜了堂,就算一家人了。

    这是大铁锅锅生中第一次工作,半扇猪肉炖了一大锅白菜。

    新娘的娘家人,不知多久没见过荤腥了,把头埋进碗里,呼噜噜的吃起来。

    就算吃的狼狈了些,可他们也顾念自己是娘家人,没好意思再要。

    倒是李铁匠媳妇心里不落忍,这要不是年景差,他们也不可能这么便宜就娶到儿媳妇,这顿饭还是要管饱的。

    她一碗碗的盛着,直到铁锅刮的光溜溜。

    大铁锅里的食物,温暖了院里的每一个人。

    一口锅,就是一个家。

    新媳妇叫吴三丫,没嫁过来之前,她要伺候一大家子人,嫂子们还经常给她甩脸子。

    多吃一口都会瞪她,巴不得她早早嫁出门去。

    可李家不同,一家子都很憨厚,妯娌们也都是讲理的人,无论过日子还是干活,都有商有量。

    丈夫对她更是一百个贴心。

    吴三丫对婚姻所有的认知,都来源于几个嫂子。

    在她们每天的抱怨声中,三丫认为,嫁人不过是从一个火坑,跳进另外一个火坑。

    她做梦也没想到,会嫁到这样一户人家。

    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就算每天干活都很累,她也心甘情愿。

    过着这样的好日子,她有时候都会抹眼泪,生怕这些都是梦里的内容,一觉醒来,她又回到了原来的家。

    吃不饱、穿不暖,还有听不完的挖苦讽刺。

    每天,她都喜滋滋的烧火做饭,有时候还会哼歌。

    闻着锅里飘出来的饭菜香味,她就觉得踏实,就觉得日子有奔头。

    一口锅,就是一个希望。

    铁锅尝尽了食材的酸甜苦辣,做饭的人今天心情好,菜里就多泼了一勺油。

    今日万事不顺,连带汤的滋味也凄风苦雨。

    锅是平凡人生,最忠实的记录者。

    后来,李铁匠两口子接连故去。

    四兄弟不得不分家,自立门户。

    那时,吴三丫大儿子已经十岁了,女儿三四岁,正是可爱的时候。

    平日里都是三丫做饭,用惯了这口铁锅。

    分家的时候,三丫第一次替丈夫做了主,要了这口大铁锅。

    以后的日子,没从前那么好过了,两口子要拼劲攒钱盖房。

    古代成亲早,要不了几年,他们已经十岁的儿子,也要谈婚论嫁了。

    铁锅里的饭菜,比从前简陋多了。

    一丁点油星,炒两把地里揪回来的青菜。

    青菜出锅后,都舍不得洗锅,一点糙米加大半锅水煮成稀饭,再贴两个玉米面青菜饼子。

    三丫丈夫干活回来的晚,稀饭煮在下面,炒菜和饼子在上面温着。

    只等人从地里回来,擦洗一把,就能掀锅吃饭了。

    一豆油灯,一张矮桌。

    四个人,一锅饭。

    一家人最浅薄,也最深沉的幸福,也就是这样了吧。

    时世变迁,三丫早到了儿孙绕堂的年纪。

    可她不像普通的婆婆,等着儿媳妇来伺候。

    她平时都喜欢自己下厨煮饭,大铁锅用了多年,已经被油浸的亮展展的。

    可那终究是个不太平的年月。

    天降大旱,又有蝗灾,地里颗粒无收,饥饿的百姓化身流寇,将村庄乡镇全都抢了。

    朝廷出兵镇压。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流民举起了反抗大旗,战乱四起。

    吴三丫的儿子一腔孤勇,抛妻弃子去参加了起义军。

    他们家所在的村镇,即将沦为战场。

    吴三丫扶着年迈的丈夫,领着儿媳和孙子,和其他村民一样,踏上了逃亡的道路。

    大铁锅,是为数不多的行李之一。

    不管走到天涯海角,一家人也是要吃饭的。

    有口锅在,能吃口热乎的,那也就四海为家了。

    逃难的百姓从四面八方涌来,他们一个个面黄肌瘦、双目突出,一双眼睛里,满是对活下去的渴望,以及对这个世界的绝望。

    填不饱肚子,没有生计,人命也就轻贱了。

    逃荒的路边上,瘫着许多人。

    有的一动不动,已经招了很多蚊虫。

    有的在低声呻吟。

    有的好半天才动一下,然而,他离再也动不了,没剩多远的距离了。

    刚开始看到这种场景,觉得触目惊心。

    但是看的多了,也就麻木了。

    他们要赶紧找到落脚的地方,开启新生活,否则,下一个躺在那里的,就是他们。

    从前的村里人,就算再穷再穷,也有希望。至少能盼着明年秋收吃上一口饱饭。

    可如今离开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他们的期盼,也只能是投奔附近的城池。

    听城里都是富贵的人,但凡他们谁施舍一口粮食,就能让他们撑上两天。

    他们就能找到活计,就能凭一把子力气,养活一家老。

    然而,流民如此之多,要是进了城,他们讨不到吃喝,保不齐会偷盗抢劫,引的城中大乱。

    谁也不想惹一身腥臊,索性紧闭城门,进出城皆要严格盘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