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高山市的崛起

A+A-

    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承上启下,大破大立。

    很多年以后,当六子回过头来看时,会发现很多东西从那一年开始有了不一样的地方。

    比如,房地产行业便是从那时候时候飞速发展起来的,几乎是呈现着直线上涨的趋势,只要是赶上这个风口的,再愚笨的人都能乘风而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而也是那一年,以制造业为主的传统产业急转直下,迅速走向衰落,服装制造亦一并如是。

    生命写了转折,行业埋下伏笔,一切的一切都转了向。

    顺应时势的,从此青云高日,落后于时代的,便湮灭了声息。

    大势所趋,从来不以个人意志为转折,个人能力再厉害,也从来决定不了方向。

    英雄主义呵,用对了是壮烈雄阔,用错了便是愚蠢冥顽。

    2008年末,燕子站在家门口,感叹着这个不平凡的一年终于过去了。

    是啊,不平凡,从年初百年一遇的雪灾开始,到傲牛与顶风雪成立「大苏顶风雪」,到金融危机,到汶川大地震,再到万众期待的北京奥运,轰轰烈烈,惨烈而荣耀,就这么落下了帷幕。

    属于老一辈的光辉正逐渐收尾,属于新一代的故事将一一登场。

    岁月辗转,段落写下句号,但一切的一切还远未结束。

    “燕子,发什么呆呢!”定子端着一碗肉汤,吆喝着燕子赶紧过来吃点东西。

    燕子在高山市中学念书,成绩还可以,考个重点本一是没有问题的,但燕子瞧着远处,忽然对未来生出了些许的迷茫。

    明年的这个时候,不出意外的话她应该已经念大一了,可她会在哪个城市,走在哪条路上呢?

    燕子陷入深深的迷茫……她这一生,一点都不想像母亲一样,将全部省心耗在一个的县城,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在这个落后的传统产业上。

    她的母亲不同于别的妇女,不像敏敏舅妈那么在意物质,不像阿伟妈妈困囿于县城没见过世面,她的妈妈是个走过天南海北,最后选择蜗居一隅的人。

    她一边佩服崇拜她,一边冷漠疏离她,一边又觉得瞧不起她。

    一个人再有能力,没有野心,那也等同于浪费。

    少女已然有了自己的心思,突然有一天,许多话便不愿意再讲出来,口头也吝了交流,感情更是不再索取,这大约便是成长。

    她同母亲凤儿出去应酬过不少次,眼见着妈妈被酒席上的男人肆无忌惮的灌酒,当着她的面都是如此,更别她不在的时候了,无怪乎多少次见着妈妈回来都醉的不省人事,她心中对这项事业的反感与日俱增,对这片祖辈为之奋斗一生的地方也觉得寡然无味。但是,另一方面,她心疼她。

    燕子自幼过的很辛苦,倒不是生活上的,更是心理上的,她不同于别的孩,对伤痛的感受力较之寻常人要大,大约也是一种敏感度,她同母亲高凤之间也始终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这一切的一切都让她成了第一个反思与厌弃这一切的人。

    不同于燕子的厌弃,自然有人视若珍宝,比如阿伟。

    阿伟也是在明年6月参加高考,他自幼听从妈妈的话,一切都被母亲安排地明明白白的,他便准备考姑苏大学的服装设计系,然后进入大苏顶风雪,继续着母亲这一辈的事业。

    倒也不怪阿伟妈妈鼠目寸光,毕竟人人都是盲从的,跟着最富有、最有号召力的那个,是人的惯性。

    ——其实何止是——

    高山市这两年发展迅速,随着六子的路越走越宽,高山市的基建越来越好,遍地可见的繁华,原来在文游东路那片的商业区也有顺延到大苏顶风雪为西的城市布局的趋势。

    人们不懂得经济学,可无意识中便喜欢跟着繁华、热闹的地方走,这大约便等同「穷者愈穷,富人越富」的道理,钱也势利眼。

    渐渐的,高山市的行业格局有所改变了,从原先的以第一产业为主到变成了第二产业带动全市经济命脉的发展,再到第三产业也日渐繁荣起来。

    2008年末,高山市这座千年城第一次入围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百强县」,在广陵市的地位仅次于邗江区,而「大苏顶风雪」和「傲牛」带动了全市就业,是全市首屈一指的纳税大户,对全市的经济贡献占据着惹人眼球的比重。

    可以,这一切的改变,没有六子和牛槽旗下的集团,不可能有,或者不可能这么快有。

    人们发现,大家可能不太清楚高山市换了几个市长,现在又是谁担任市委书记,但是对六子的一切动态了如指掌。

    六子今天兴建了一个大酒店,明天选址准备造一个购物中心,后天又即将开医院跟养老院……

    稍微嗅觉敏锐的,绝对以六子马首是瞻,便是曾经的陈光,作为第一批投身房地产行业赚的盆满钵满的,都朝着六子伸出橄榄枝,希望能形成利益共同体。

    在生意场上,适当的人品、非凡的聪明、敏锐的嗅觉以及绝对的狠劲,都是缺一不可的,少了什么都走不长远,他们这群人走到如今,大约只有六子和风雪康是悉数具备的,其他的人,或多或少都缺了什么。

    陈光知道自己缺少的东西,可那些都是与生俱来的东西,强求不来。

    他如今发展地比较好是因为沾着东风,一切顺风顺水,可他得为自己的后代谋福利,自然要跟六子好关系。

    与陈光同样想法的还有很多人,一时间高山市的圈子从三国鼎立到二权分立再到一家独大,前后不过数十载,经营地下去的都自发依附了大苏顶风雪,成了其集团下的合谋企业,经营不下去的都自愿自发地被大苏顶风雪吞并,有的六子看不上的,明显的累赘公司,公司老板会去求牛槽,希望六子能勉为其难帮忙收了。

    于是,六子在高山市的地位与日俱增,与之相应的,牛槽却有些尴尬。

    有些不晓得的问起来,牟都牛槽退休了,可问题是他又不是工的,何来退休这一法?

    陈光他爸可是一直干到现在还指手画脚呢,有些陈光搞不定的,都是老爷子出面。

    更何况,牛槽还算是挺活跃的,先前在支援汶川的队伍里看到他了,后面在协调行业协会也能看到他的身影,如何就不插手大苏顶风雪的事情了?

    时间一长,高山市众人心中便都有数了——这大约是被震荡出局了。

    人生便是如此,强大时个个友善,一旦露出点颓势,什么牛鬼蛇神都会上来踩上一脚。

    不过,这些对于见惯风雨的人来真的不值一提,唯人性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