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第 24 章 良母

A+A-

    几日后,姜铮拿着苏楷瑞给她拨的钱款和宅子,在外头开办了个苏氏学堂。

    这个学堂对外宣称,月末起广招学徒。

    只招收无父无母无亲人的流民和孤儿,不论男女。

    学堂里请的教书先生是从苏氏各个产业里调拨来的精英,他们来自药铺、绣堂、茶馆、酒楼……他们虽然不一定会每日都去学堂教授,但会定时开课、布置作业,再派手下的人来辅助督学。

    不管学徒们对什么行业感兴趣,只要愿意来学、肯下苦功夫学,苏式学堂就会免费供吃住行一段时间,并会根据其所学而择优签下合约、分配职位。

    届时苏氏会从其薪水中扣除部分,作为学堂新的本金,惠及后人。

    这样模式新奇的学堂,很快就在百姓之间口口相传,引发不少人的兴趣和热议。

    尤其是那些无人可依、无处可去的流民孤儿们,听到之后更是纷纷激动地奔走相告。

    意料之中的,在学堂正式开门的第一天,就涌进来了不少人。

    学徒们很珍惜能有个容身之所,还能学习一技之长,所以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而且果然不出姜铮预料的是,有人热切地自发提议,希望苏老爷和苏姐为其赐名!

    苏楷瑞捋着胡须大喜不已。

    他早就在姜铮的提示下仔细翻阅过了诸多诗书古籍,便按照学徒们的大概年龄和入堂时间来为他们起了辈分和名字,并在征得他们同意后,为他们冠为苏姓。

    外面某些世家立刻琢磨出了此举背后的深意——

    流民孤儿们对物质没有过高要求,无需太多成本,不会动摇苏氏根基;有了苏家这么个大靠山和苏氏这个姓氏,他们也不用再担心颠沛流离。

    即使有个别来混饭吃、学啥啥不成的混子,最后也会被发派去做杂役粗使,不会让他们一直白白占用名额和资源的。

    而苏楷瑞呢,也有了种“我苏氏已然开枝散叶、子孙满堂就在眼前,我一生心血不会被白费、流传万年”的满足感。

    这是一举多得,稳赚不赔的买卖啊!

    此外,姜铮还要求各个掌柜设定标准,定期考核手下,不合格者必须包走人。

    这样一来,学堂和店铺之间的人员流动性就高且有效了,大家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

    只是一个举动就得到了如此多的好处,让苏楷瑞对这个闺女越看越满意,越看越感慨。

    他还时常去苏氏学堂走动,亲自挑选出合乎心意的弟子,让心腹大力培养。

    不出几月,苏氏一门在整个江南的声望也再上一层楼,为人称赞和效仿。

    官府也对此事多加褒奖,鼓励其他名门世族效仿和实行。

    然而没过太久,百姓们就发现了一个令人困惑又感慨的事实——流民孤儿们明显更期望来苏氏学堂学习,而不太愿意去其他家族开办的学堂!

    其中原因很简单,也令人大跌眼镜——苏清晗膝下无所出。

    苏家虽然明面上看有五个同姓孙辈,但毕竟与苏楷瑞父女都没有血缘关系呀。

    那他们和前去苏氏学堂求学的孤儿流民,有本质区别吗?

    那五个锦衣玉食的娃娃学得、继承得,他们就也行!

    有好事者去探了下苏清晗的口风,结果她却只是莞尔一笑,既不肯定也不否定。

    这可给学堂里的学徒和已经去铺子里埋头苦干的人们了好一针强心剂呢!

    一时之间,整个苏氏的人都干得热火朝天,如火如荼。

    ……

    苏家开办苏氏学堂这事,有人欢喜有人忧。

    乐得其成的人自然是大多数,而心生憋闷的也不算少。

    这其中就包括那些子孙满堂的富贵人家,也包括苏宅中的某些人。

    而这其中最为忧心的,不是孙沅蓉,而是贾良仁。

    这夜秋风萧瑟,枯叶纷飞。

    他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就随手捞了件外袍下床出门,怔怔的望着窗外的残月。

    苏楷瑞虽然只是命人了他好几顿板子,没把他交给官府查办,但也把他手中本就不多的生意给拿回去了,要他好好思过。

    他如今没什么正事可做,可不就只能“好好思过”了吗?

    但无论是他送去苏清晗院里的示弱信件也好,亲手做出的示爱物件也好,通通被原封不动的送了回来。

    而且这几个月来,他只见过苏清晗几次,十个指头都数得过来。

    每次见到她的时候,都还隔着厚厚的人群。

    此外,苏清晗看到他时的态度也让他越发心慌——她每每都只是冷眼以对,然后头也不回的翩然远去。

    以前苏清晗断然是不会这么对他的,即使心中气恼,在外人面前也总会给他面子。三个妾室就更不用了,本就依仗他而活,对他最多使使性儿,哪儿敢给他摆这样的脸色?

    他这还是头一次知道,被自己的女人无视是种什么滋味。

    但圣人言大丈夫能屈能伸,他这做丈夫的在正妻面前屈一屈又有何妨呢?

    努力服自己后,他就一连几日耗在苏清晗的院门口,但就是没能见到她。

    因为她不是去绣坊了,就是去茶楼了……总之每日天不亮就出去视察督促了,可谓是尽心尽力。

    对比他这个从就只知道死读书的书呆子来,苏清晗明显更有苏家少主的风范,也更有威望些。

    他还总觉得,下人们看着他的眼神都带着嘲讽和同情,好像他明天就要被赶出去、重新一贫如洗了一样。

    这实在是让他如芒刺背、如坐针毡、如鲠在喉!

    贾良仁好不容易停止的腰杆不由自主地佝偻了,也顾不得宠爱三个貌美的妾了,厉声勒令她们在家好好养孩子,莫要去苏清晗和苏楷瑞面前晃悠,也莫要在宅子里惹是生非、落人话柄。

    但一天天过去,苏清晗的名字被传遍了大街巷,人人得以而颂之。

    苏氏学堂里有几个天资聪颖的苏姓孤儿也因表现优秀而为人所称道,几大家族纷纷抛来橄榄枝想挖现成的墙脚,但没有一个人背叛苏家。

    没,有,一,个,人!

    气急败坏之下,他独自上街散心,却无意间听人在背后鄙夷地戏称他为“那个赘婿”,差点被当场气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