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9章 木匠皇帝154

A+A-

    孙承宗离开京师前, 朱由校把他召到养心殿。这次面君就不是既往他给天子讲书了,而是作为地方大员离京前的奏对。

    “孙卿,你此去大元岛,在新元省的民政事务上,要服从、配合南居益的调派。”

    孙承宗赶紧表示自己会听从、服从南居益的安排,配合他完成好福建移民和新元治理。

    朱由校见孙承宗的态度端正,才略略放松了一点儿语气。

    “孙师,为熊廷弼与辽东官员处理不好关系的事情,你知道先帝的为难。朕不想你去到闽南后,与福建总兵谢隆仪好好相处,不要给朕也出这般的难题。”

    孙承宗受惊, 忙对天子:“陛下,臣会收敛脾气的。”

    朱由校点头。

    “虽政事为重, 但朕亦不想孙师受委屈,更不愿孙师的才能和精力浪费在维持人际关系上。这里面的度,就要孙师自己去把握了。”

    孙承宗的脾气比熊廷弼好不了太多, 可能就是有才华的人脾气都大。但是自己在临行前得天子这么语重心长地与他谈心,几十岁的人,在不到二十岁的学生面前还是有点儿脸红。

    “陛下放心, 臣会处理好政事与同僚的关系。”

    “朕信你。目前新元只有你和南居益, 你若是能处理好与他的关系, 以后你率军去吕宋的时候,少不得就有了南居益在新元做你的坚强后盾。”

    朱由校慢慢着话,继续点拨孙承宗。

    “你也是帝师, 南居益不会明面为难你。但是常人若是受了闲气,除了圣人,其他人就难免不在往来中带出来。朕就是想维护你,吕宋距离京师也太远,遇事若没有南居益的及时出手,你可能就要先吃苦口、吃大亏,甚至误了自己的性命、误了政事。你可明白?”

    孙承宗哪里有什么不明白的,天子对他的都是为他好的肺腑之言啊。他满面惭愧对天子行礼。

    “陛下,臣一定记得陛下的劝导。不会误了吕宋之事。”

    “好。那朕就放心了。你此时去福建稍作休整,然后与当地通晓吕宋的人多咨询。再从新元往吕宋去。对于吕宋的西洋人不必留情面。这些西洋人遇到不自己强的,就开口要求做生意。也是没有半点公平诚意的。遇到比自己弱些的,都是杀人放火直接动手抢的,无论是粮食、矿物、船只、人口还有土地,什么他们都可能去抢。这就是西洋人在这个时代的海上伦理。所以,你不要抱着他们是有教养的、可以感化的观念去看待这些强盗。

    孙师明白朕的意思吗?”

    孙承宗点头,“臣明白,吕宋的西洋人欠了汉人三万多条性命呢。要是不能让西洋人有汉人的性命需要以一抵十,以后西洋人还是不会心对待汉人百姓的。”

    “你明白就好。朕得到的有关吕宋的消息是那里气候温暖,稻谷可以一年三熟的。而当地的土著并没有什么家国的观念的。”

    孙承宗立即瞪大眼睛,“那,陛下,西北越来越冷,只能一年一熟。这样的好地方也应该像新元一样归到大明啊。”

    “所以,你去到吕宋后,要立稳当了,为朕守好这吕宋布政司。”

    朱由校好像今儿天气不错的模样,但是吕宋布政司却震撼了孙承宗。他明白自己这次是破格拔擢,但是要是能够开疆拓境,也就不负身兼的兵部侍郎了。他看天子要接魏朝递过来的堪舆图,赶忙上前与魏朝一起将堪舆图展开。

    “孙卿,你看着堪舆图,当明白吕宋位置的重要。”

    孙承宗点头。

    “臣守住吕宋这里,南思受守住新元,琉虬是大明的附属,等张之枺把朝鲜平定了,就不虞倭寇侵扰大明的沿海了。”

    这话的天子失笑,果然是大明的士大夫没有西洋人那般的殖民**吗?

    “孙卿,你看这里、这里,这里不仅是一年三熟,而且这里都只有未开化的土人部落,还有就是历年漂洋过海谋生活的汉人。如果大明能像三宝太监那样在里克留名,最好是能为朝廷在里克得到站脚之地,就不虞西洋人再来骚扰大明的沿海了。”

    朱由校尽力放缓话的语速,让孙承宗好能明白自己的目的。

    孙承宗的眼神跟着天子的手指移动,最后等天子的手指停住了,他才喟叹道:“还是成祖深谋远虑啊。安南之战就是应该的。若没有放弃交趾的话,从交趾的南端过去把这里掐住了,荷兰除非从天上飞到大明来。

    陛下,臣明白陛下的心意了,第一步先稳住吕宋这里,第二步就等朝廷收回交趾后,吕宋与交趾的水师继续南下,在这里扼制布置水师,才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阻止了西洋人再来大宋沿海骚扰。”

    “你选的这个位置非常好。但是大明还是会同西洋人做生意的。以后朝廷会在吕宋开市,将大明的丝绸、布匹、茶叶等运去吕宋与西洋人贩卖,但是再不能出现西洋人用坚船利炮下厦门,然后叫嚣着大明只能与他们一国做生意的事情。”

    孙承宗自然明白天子话里的意思。

    “陛下请放心,臣绝不辜负陛下的期望。”

    天启三年的春天,没了西北的潜在威胁、没了辽东的咄咄相逼,不仅是京师的百姓,就是大明上下都是一片和乐。

    在这样的欢乐祥和气氛里,英国公夫人从皇宫回到府里的脚步都是飘的。

    从年前的乾清宫宴席之后,英国公夫人除了正月里随着众勋贵一起入皇宫参加御宴,也就每个月跟着所有的诰命一样,去宫里拜见皇后一次,然后晚点出宫,几句私房话。

    不是她不想进宫看女儿,而是女儿的功课太多了,她回府就与英国公抱怨,“天子是要教皇后成为女学究吗?女儿又不用考学的。”

    英国公也不能拿这事儿去问天子,只能安抚老妻:“你就当是天子布置下来的事情。艺多不压人的。她现在没孩子多学一点儿总是好的。”

    英国公夫人愁的就是孩子的事情。眼看着成婚快半年了,一点消息都没有。

    世子夫人安慰她无数次,“妹妹还呢。晚个一年半载的对妹妹也好。”

    二夫人和三夫人也劝婆婆不要着急,“妹妹就是明年有孩子都不算晚,何况这才成婚不到半年。”

    英国公夫人钻到牛角尖里,“你们哪一个不是成婚不到半年就有信了?站着话腰不疼。”

    三个儿媳妇立马被婆婆噎回去。唉,这年头劝婆婆也不是好做的事儿。

    低气压的英国公府,连英国公都屏声敛气不去招惹老妻。但他到底还是扛不过老妻的压力,在心里抱怨了朱由校几句没用,私下进宫去找王安。

    让王安出头找太医给天子夫妇看看。

    王安苦着脸:“国公爷,太医院的院正,三天给帝后请一次平安脉的,帝后的身体都好着呢。”

    “那怎么还没有消息?”

    英国公瞪眼。

    王安看着这样的国公爷怂的腿抖,只能换个话题转移他的注意力。

    “国公爷,宫里没有太后,也没有太妃能在帝后面前催促。天子又没有别的妃嫔碍事,晚点就晚点儿呗。”

    “你以为朝臣不会催吗?你赶紧安排了。”

    “国公爷,咱家真的不敢,皇爷会死咱家的。要不,你去找院正?皇爷不会把你怎么地的。”

    王安把皮球踢回来。

    英国公憋了一肚子的气回府,却见老妻眉开眼笑得快要飘起来了,那模样比得了长孙的时候差不了多少。

    “什么好事儿,让你这么高兴?”

    连着两、三个月,只见老妻越来越焦虑的,难得晴天了。

    英国公夫人笑得合不拢嘴,“今儿曹太监接我进宫见娘娘。刘院正今早给娘娘请了平安脉,是**不离十啦。”

    “真的?”英国公想要念佛。

    “是啊。刘院正了再等个三五天才好完全确定下来呢。你知道他们那些做太医,从来都是十分的事情成七、八分。刘院正不会一个滑脉还把不好的。娘娘高兴,得知天子再与内阁议赈灾的事情,就让曹太监接我进宫。估计这时候天子也该知道了。”

    英国公就后悔自己去找王安。

    “唉,这个孩子来的不是时候啊。”英国公叹气。

    “怎么不是时候了?嫡长子呢。”英国公夫人立起眼睛。

    “你忘记啦,前天朝廷才得了黄河决口的消息。”

    英国公夫人立即塌下了肩膀,垮着脸要哭出来了。

    “哎呀,这可怎么好?太不吉利了。”

    英国公想了一会儿:“我进宫去见天子,看看能不能把消息延后一些天再公布。”

    “那你赶紧快去快去。这黄河倒也是的了,没有一年不决口的。年年不知道花了多少银子修河堤。工部那些人都是吃干饭的,就一条河怎么就修不好了?前朝也没见年年决堤的。”

    “你这话在家里也就是的了。你出门,别人改以为是天子的意思了。我和你,今年黄河决口,淹的地方算最少的了,比去年好多了。

    工部换了新法子治河,也许以后就不会再决堤了。”

    “哼,等黄河明年不决堤,你再为工部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