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第五十章

A+A-

    把二叔一家送走,田馨也松了一口气。

    饭桌上都没吃好,赵桂芬又下厨房,重新炒了两个菜,放了几片猪肉。

    苏蔚冬过了好久才回来,道:“二叔一家住上了招待所,开始嫌贵,我没吱声,后面二婶才掏的钱,我听他们的意思,厂里的房还要过阵子分下来,他们拖家带口,得在招待所住几天。”

    苏蔚兰道:“只要不住咱家就行。”

    赵桂芬心善,此刻还觉得过意不去,田馨道:“妈,你跟二婶打了挺多年交道,应该明白她的难缠,但凡让她觉得咱家日子红火,恐怕就得过来沾沾。”

    赵桂芬缓缓点头:“可不是,没分家在老家生活时,她就没少占便宜。”

    每个月赵桂芬的工资勉强够一家人花销,现在蔚冬回来,田馨做生意赚钱,日子有了奔头,财不外露,婆婆一心偏向老二一家,这点心眼她还是有的。

    家里人都是一条心,守好家门,不让二叔一家有可乘。

    吃饭时,关于苏建国一家的情况,也摸了个大概。

    苏建国在老家矿上上班,工资还过得去,不过张秋莲心气高,家里三兄妹,老大一家在省城,三妹一家在首都,只有他们家,还窝在老家这个地方。

    苏蔚江考上省城大学,张秋莲就想让苏建国调动,也能离儿子近一点。

    苏家还有点人脉,拜托拐了几个弯的亲戚关系,苏建国成功调动。

    对苏建国来,调来省城也有缺点,是工资不如老家高,而且张秋莲母女俩的粮食供应还在老家,暂时转不过来。

    张秋莲不在乎,只要在省城混得好,户口都是早晚的事。

    矿区在郊区,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就是离市中心太远。

    自从下了火车,张秋莲就一直在夸赞,省城繁荣,空气都好。

    苏建国一家在省城没什么亲戚,只认识老大这家人。

    李改花丈夫早逝,她最疼爱老二,一直跟着老二生活,这回往省城折腾,她还是这个意思。

    张秋莲也有自己的算盘,李改花年纪大了,前些年她哄着李改花,是想从婆婆里剜出好东西,钱、物、房子,如今都到了二房名下,这个婆婆,她也就没那么热络了。

    李改花脾气不好,人很强势,饶是张秋莲也怕她几分,加上丈夫有那么一点孝心,她也不敢什么。

    招待所里。

    李改花冲着儿媳妇发脾气:“你们哄着我来,来了分房住,过城市生活,有享不尽的福,这啥?霉哄哄的地方也能住?”

    张秋莲低着头,没话,一家四个人,还有个闺女,她就算厚着脸皮想开一间房,人家招待所的服务员也不乐意,她刚一提,服务员就露出鄙夷的神态:“对不起,一间房只能住俩人。”

    没办法,张秋莲只能花两份钱,走廊的最后两间房便宜,为了省钱,就定了下来,谁成想,竟有一股子发霉味。

    来都来了,还能走吗?凑合住吧。

    张秋莲也不满,她和苏建国抱怨:“大嫂也太不近人情,咱们就是临时落个脚,她都不留。”

    苏建国也生气:“人走茶凉,大哥这才去世几年,咱们和大房的恩情就没了,我看蔚冬也是个不懂事的,嫂子毕竟是女人,当家做主的还得是蔚冬,他一个辈侄子,硬生生把咱们往外赶,家教太差!”

    提起苏蔚冬,张秋莲眯眯眼,蔚冬和他媳妇,都很有心计,不太好对付。

    来之前,张秋莲还想,她跟赵桂芬相处好几年,赵桂芬一直是自己的下败将,她没放在眼里。

    现如今赵桂芬身边有了帮,不定就是那个田馨撺掇的,不让他们在大嫂那住。

    张秋莲不屑一顾,就是一个媳妇,女人懂啥,还不得听男人的话,实在不听话,就打一顿,把蔚冬哄好了,也不怕田馨刁难。

    苏蔚冬学习成绩优异,工作也好,想必工资不会低,养家糊口是妥妥够的。

    家里两个劳动力赚工资,剩下的全是城市户口,每个月有粮食供应,至于吃成那样?

    在招待所冰冷的床上,张秋莲逐渐醒悟过来,这家人怕是在作戏吧!

    张秋莲道:“妈,大嫂家是不是故意装穷?”

    李改花也不信赵桂芬把日子过这么紧巴:“我也怀疑,但你也都看了,油桶见底,家里一点细粮都没有,几个屋子我也看了,也没啥像样的家具,跟几年前差不多。”

    “蔚冬也赚钱,他们一家人都有粮食供应”

    李改花不满意道:“孙媳妇一看就刁,蔚冬的工资估计都握在她里,人家蔚冬结了婚,亲妈也沾不着,我那个孙子你也见到了,比谁都能吃,高粱饭,他一顿能吃三碗。”

    “妈,你是当婆婆的,有时间得劝劝,蔚冬就算结婚,也得拉扯弟弟妹妹呀。”

    “放心吧,妈心里有数,对了,咱们啥时候去学校看看蔚江,我可想我孙子了。”

    提起苏蔚江,李改花面上浮起一层笑容:“也不知道大孙子瘦没瘦。”

    “提起蔚江,前几天还写信这个月钱不够,让我打十块钱呢,咱家日子你也知道,我头也不宽裕。”

    李改花皱眉:“咱们大人省着点,不能苦了孩子,我给你十块钱,赶紧给蔚江打过去,咱们苏家光耀门楣,就指着蔚江了。”

    “哎,行,我们蔚江最幸福的就是有你这个好奶奶,蔚江没少,家里跟奶奶最亲。”

    这句话李改花很受用:“那可不,蔚江是我从拉扯到大的,这些孩子里,我最疼他。”

    李改花喜欢孙子,最瞧不上丫头,看着苏蔚雁也碍眼:“老二媳妇,你这闺女年岁也不,该找门婚事嫁人了。”

    这事张秋莲也放在心上,为啥把三丫头带来省城?就是想给她找个好婆家。

    省城人条件好,彩礼肯定也高,苏建国去了矿上上班,身边都是端铁饭碗的省城人,找个婆家容易。

    张秋莲打算,多要点彩礼,就把三丫头嫁出去,就像之前两个闺女一样,嫁人留下彩礼,以后留着给儿子娶媳妇用。

    现在这年月,可不像当时她结婚那会儿,不讲究什么彩礼,看着合适把婚一结。

    现在结婚越来越难,花头也越来越多,什么三十六条腿、三转一响,彩礼要也贵,他家苏蔚江是男孩,以后得娶媳妇,必须得多存钱才行。

    张秋莲道:“妈,我让建国给三丫头寻摸婚事,改天让大嫂也帮忙找找,家里越有钱、彩礼越多越好,三丫头嫁得好,也能帮衬蔚江。”

    “可不是吗?生丫头片子没啥用,养了这些年吃不少粮食,嫁出去就是别人家的,能多换点彩礼最好。”

    这一点张秋莲和婆婆是一个想法,她也不喜欢丫头,她只恨自己没多生两个儿子出来,儿子好,儿子永远是自己人。

    话间,天都黑了,肚子咕咕叫,得吃饭。

    来之前张秋莲换了通用粮票,捏着粮票,一家人去了国营饭店吃饭。

    国营饭店价格还算是实惠,就是这粮票花的心疼,四个大人,四碗刀拨面,一碗面得三两粮票,又点了两个烧饼,苏建国和婆婆每人吃一个,烧饼的,还没掌大,也得八分钱一个。

    张秋莲咬着牙吃完这顿饭,太贵了!粮票也花不起啊。

    她嘟囔着,旁边那桌客人插话道:“这位女同志,现在省城有两家私营饭馆,价格贵一点,但不收粮票,味道也比国营饭店好,哎呦,服务员话笑眯眯的,态度特别好。”

    对方压低音量:“我不是托,在国营饭店推荐你去别家是砸生意,那家叫啥来着!哦对,迎客饭馆,蘑菇面是一绝,有会可以尝尝。”

    张秋莲不信:“啥?私营的?饭馆不都是国营吗?私人也能开饭馆?这也太稀奇了。”

    “有啥难理解的?人家有营业执照,也有卫生证,现在开放了,政策鼓励私人经济!”

    “乱套了,乱套了!”张秋莲嚷嚷:“我还是第一回听,私人能开饭馆,在我们老家可没有。”

    “咱这是省城,啥新鲜事没有。”

    李改花来了兴趣:“啥蘑菇面?听着就好吃,赶明咱们也去尝尝,以后去矿上离得远,就吃不到了!”

    张秋莲在心里叨念一句馋嘴老太太,笑道:“行,肯定带您去吃。”

    私营饭馆?张秋莲叨咕,省城不愧是大城市,真是稀罕,不要粮票可是好地方呀!

    钱嘛,张秋莲里有一些,这几天吃饭也花不了多少,不动用粮票就好,粮票可是硬通货,买啥都需要。

    第二天,苏建国一家去了迎客饭馆,店铺不好找,他们人生地不熟的,打听了好几个人才找到。

    第三天,

    苏蔚雁一直沉默,开口道:“妈,我也想尝尝蘑菇面。”

    张秋莲剜她一眼:“馋丫头,吃啥吃!什么便宜你吃啥,还蘑菇面,我看你像蘑菇。”

    苏蔚雁不满道:妈,你一直偏向我弟弟,我也不啥,现在就咱们几个,昨天为啥不给我烧饼吃?

    ”

    张秋莲来了气,大巴掌拍在苏蔚雁身上:“翻天了死丫头,你还委屈?那烧饼我也没吃,你爸是家里顶梁柱,你奶奶是长辈,你一个丫头片子,吃啥烧饼?气死我了。”

    李改花不冷不淡瞅了一眼,也没劝:“三丫头不懂事,是该教育教育,咱家日子紧巴,你弟弟还在上学,你得懂点事,为家里分担,等你妈给你找好亲事,就嫁人。”

    提到嫁人,苏蔚雁咬咬唇,她不想嫁人。

    她妈不会给她找好人家的,她妈是啥人她清楚,只要对方彩礼给的高,她就同意。

    两个姐姐嫁的不好,大姐嫁给了比她大六岁的瘸子,就因为大姐夫出的彩礼高。

    大姐夫脾气不好,没少打大姐,每次大姐回来哭诉,她妈都会劝,男人都这样,让大姐温柔体贴点。

    二姐比大姐嫁的强一些,嫁给了同村的发,从一起长大,和二姐两情相悦,开始她妈也不乐意,嫌对方家里穷,非要高价彩礼才同意。

    后来没办法,二姐夫家里举债借了不少钱,凑齐彩礼送过来,现在二姐还跟着一起在婆家还债呢。

    二姐夫对二姐很好,就是婆婆难伺候,再加上这笔彩礼,婆婆没少嘲讽二姐。

    有了大姐二姐的例子,苏蔚雁不想嫁人。

    就算嫁人,也得嫁给堂哥那种男人,当时她在院子看的清楚,嫂子烫到,蔚冬哥立马过去看,温柔又细心,眼睛都透着心疼,这样的才是好男人。

    苏蔚雁咬咬唇,犹豫片刻,坚定道:“奶奶,我不想嫁人。”

    李改花气得够呛,巴掌伸出来:“啥?不嫁人?家里好吃好喝供你十几年,你不嫁人?”

    苏蔚雁扬着头:“我知道,你们想拿我换彩礼,给我弟留着娶媳妇,我就不嫁!”

    到了饭馆门口,张秋莲不想让别人看笑话:“行了行了,先去吃饭。”

    闹了这一出,张秋莲给苏蔚雁点了一碗蘑菇面,额外还给她加了一枚茶叶蛋。

    “吃吧,死丫头,跟你奶奶吵嚷啥?没规矩!”

    那头李改花喋喋不休:“生丫头就是不行,也不会为家里分忧,咱家够善的,生了丫头也供着,换成别人,早掐死了。”

    苏蔚雁含着泪,一声不吭,默默埋头吃面条。

    李改花吧唧嘴:“私营饭馆还是不实惠,这才几根蘑菇?”

    李改花叫来服务员:“同志,你们蘑菇面量,蘑菇给的也少,给我添点。”

    康涛在饭馆这些日子,什么难缠的顾客都遇见过,他轻声细语道:“您好,我们这里不能加面,每份面放多少蘑菇都是定量的,您看菜单,后面表明了蘑菇的量,要是您不够吃,可以再花钱点一碗。”

    “还让我花钱买?我在国营饭店吃饭,都是海碗那么大的,面条都能吃撑,你们这么做生意不行!”李改花纠缠道。

    这蘑菇好吃,面条和面汤都鲜美,李改花还想吃。

    康涛好声好气解释着,李改花还是闹嚷,老太太最会胡搅蛮缠,在老家,去供销社买白糖,她都能搅合的比别人多一捏。

    康涛没办法,去了后厨问黄翠翠:“翠翠姐,前面有客人闹事,非得加面加蘑菇,吃不饱。”

    黄翠翠没犹豫,拒绝道:“不行,咱们开店做生意,得有规矩才行,今天她加面,明天别人也加,生意还做不做?咱们明码标价,工商局来了也不怕,你去劝劝,不能给她加!”

    黄翠翠是三个老板之一,田馨没在她主事,既然黄翠翠这么,康涛有了主心骨:“我这就去。”

    李改花的面条没添上,服务员伙子死活不同意,连隔壁的食客都:“我是老顾客,没见过张口添面的,人家开店做生意为的是赚钱,一分钱不收不是更好?”

    那可感情好,李改花咂摸咂摸嘴,没占到便宜,她心情不爽,把气都撒到孙女身上,骂道:“死丫头,吃吃吃,给你买面条,买茶叶蛋,你吃的溜光,也不知道谦让你奶奶!”

    苏蔚雁满肚子委屈,李改花骂人难听,她觉得脸上火辣辣的疼,哭着跑了出去。

    李改花不依不饶:“脸皮子真薄,几句就哭,真晦气,丫头片子不顶用,赶紧走赶紧走,这家啥饭馆,坑人,我再也不来了。”

    好不容易送走这桌客人,康涛松口气,去后厨给黄翠翠报信:“翠翠姐,难缠的老太太走了,我看她家孙女挺可怜,奶奶和妈都数落,一口一个赔钱货,我都听不下去。”

    黄翠翠听着也来气,菜刀甩在案板上:“闺女咋了?闺女也是她身上一块肉,丫头乖巧,我巴不得再生个丫头呢。”

    李改花出店门啐了一口:“呸,什么破饭馆,糊弄人!”

    话回来,蘑菇面是真好吃,就是有点少,李改花摸摸肚子:“老二媳妇,咱们也不能总吃饭店,过日子人家没这样的,得想想办法。”

    张秋莲也发愁,来之前打好主意,住大嫂家,吃也蹭几天,好赖凑合着,现在倒好,住上招待所,吃饭得上饭店,张秋莲也心疼啊,一家四张嘴,多少钱够吃啊。

    张秋莲撺掇:“妈,要不,你还是回我大嫂家,你是她婆婆,没理由不留你,不然邻居吐沫星子都淹死她,我们去不成,你能去!”

    这几天李改花睡招待所也难受,招待所里阴冷阴冷的,还有股难闻的味,远不如老家舒坦。

    李改花犹豫片刻,道:“要不,我去住几天试试?他家还能整天吃高粱米窝窝头?怎么也得改善改善。”

    打定主意,当天李改花就收拾好铺盖卷,杀到了赵桂芬那。

    李改花到的时候,一家人刚吃完饭,碗碟被端了下去,木桌上有菜汤点,李改花把行李卷一扔,板着脸道:“老大媳妇,我来你这住。”

    这通知的语气,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赵桂芬早有准备,田馨过,奶奶还会回来。

    刚开始赵桂芬还不信,这才过了两天,婆婆真回来了。

    赵桂芬没抬头,继续擦桌子:“行,有个间儿空着,一会儿我换个床单收拾收拾。”

    老二一家她能拉下脸皮不管,这是她婆婆,只能应承下来。

    李改花嚷嚷饿,跑去了厨房,锅盖还是热乎的,她期待的掀开,傻了眼。

    蒸红薯、高粱饭,吃剩一半的炖白菜片。

    老大一家平时就吃这个?

    李改花不相信。

    省城生活好,听一个月每人有一斤肉供应呢,到了过年那个月,供应量能涨到两三斤!

    李改花不满意的问:“老大媳妇,你家一点肉都没有?我嘴里没滋味,给我做点肉吃,也不用太费事,肉片炒白菜也行。”

    家里两个的吃完饭去上学,现在只有赵桂芬在家。

    赵桂芬和善的笑道:“妈,你这就是笑,你也当家过日子,知道持家不容易,每人不到三两油,这点油哪够吃?猪肉的供应都留着去买肥猪肉了,省城不像老家,这里人多,供应难抢,买肉得排好长的队,膘肥的一等肉受欢迎,肥肉炼成荤油,日常菜里放点荤油,不比单吃猪肉实惠?”

    赵桂芬顿了顿,又道:“妈,那种三等的瘦肉,条件好不缺油的人家才会买,败家!你让我炒肉片,我去哪找肉?我们家每个月的肉票都买肥膘了,看来老家日子比省城还强,炒瘦肉妈没少吃吧。”

    李改花心虚道:“我去哪吃肉,老家条件更差,我不琢磨你们在省城,肯定肉吃的多。”

    从她这吃肉?门都没有!

    提起猪肉,赵桂芬想起来就生气。

    苏家老三在首都,首都是好地方,首都的猪肉不要票,而且价格不贵,就是限量购买,老三回老家前,一家几口多排几次队,能买到十几斤猪肉!

    那一年,老三回老家,带回来十斤肉,老三心疼侄子,给赵桂芬分三斤。

    那时候苏全国病着,一直在吃药,家里日子困难,过年赵桂芬拖家带口回老家探亲,李改花不仅不心疼大儿子过的苦,还埋怨是赵桂芬没福气,都是她晦气妨的。

    赵桂芬脾气软,一直忍着,后来分到这三斤猪肉,她也高兴,终于能给孩子们好好改善改善。

    结果呢?

    老三回首都后,李改花把猪肉抢了回来,肉少不够分,他们就别拿了,这三斤肉,李改花全给了老二家。

    赵桂芬亲眼看见,张秋莲做了一大碗炖猪肉,苏蔚江吃的嘴角直冒油花,她的几个孩子,一根猪毛都没瞧见。

    李改花从没把老大家当回事,连老三给的猪肉都要贪,就冲着这码事,赵桂芬都不会给李改花肉吃!

    这个婆婆,偏心偏到家,能让她在家住几天,就是赵桂芬最大的宽容。

    李改花在屋里寻摸,最后走到之前苏蔚秋住的间,李改花既惊讶又生气:“老大媳妇,你就让我住这个窝棚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