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战略性撤退
见得何敏等人远去,文官身旁的衙役道:“那可是一等一的甲胄,广州城内都没有几套,都给知州亲兵了,这不把他们留下来。”
“留留留,就知道要人家留下,留下整天像咋们这样窝囊,这可是太子殿下养的兵,谁敢留?”文官愤愤道。
衙役嘿嘿笑道:“那也是,有这帮人在外面,咋们守城也不用守得这么难。长官你朝廷禁军是不是已经南下了,这侬智高围城都围了快一个月了都。”
“不知道,不该问的别瞎问。”
南门走不通,侬三的败军已经退回到了西门外,而前不久过北门的队伍同样被宋军拦下,这是萧注的队伍。当然不仅仅是萧注一人拉拢的队伍,还包括有其他宋军人马,否则光凭一个萧注,根本拦不住援军。
比如这时本来往潮州(今广东潮州市)议盐政的广南东路转运使王罕,也在外募兵入援广州。必须指出,新募之兵,不教战阵之术,即投入战场,人数虽多,打不了硬仗。
两路援军都被拦下,明明自己才是攻城一方,眼下看来反倒成为了被围剿的一方。侬军左军的困境依旧没有解除,从回报的书信看,军情那是一次比一次紧急,好像四面八方都是敌人,有数万之众。
侬智高看过书信,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宋人欺人太甚!”
营帐内其余人接过书信传阅,
“真有数万之众,早已陷营。宋人之计,在于避实就虚,逼我调兵,倘若调兵少,则左军全陷,调兵多则主帐空虚,彼时与城中人马里应外合,我军危矣。”黄师宓看完书信后,如是道。
阿侬挽着侬智高的,道:“军师此言极是,不可轻动呀。”
黄师宓复道:“依我
看来,北门的队伍人数虽多,然则统属不一,各有先后,且不少人皆争先欲入城,大可令前军放一道口子,让这些宋军入城,入城后,这些人恐怕就不愿出来了。”
侬智高依旧有着心结,道:“只是如此一来,广州城岂不是更加难以攻下。”若是没有广州城,他的大南国就是一个笑话。
黄师宓再一次强调自己的观点:“广州孤城耳,不值一提,且人愈多则可用之粮日少,沿边州县亦有不少粮食,何必抱着广州城不舍。且而今,便是不放这些宋军入北门,若是他们入南门则如何?”
最后一句,得侬智高哑口无言,黄师宓一语道破现状,事实上侬军现在已经没有围困广州城的实力了。
侬智高叹气一声,“那便依你之言,令左军撤回来吧!合兵一处,先把南边的钉子给拔除再,有这么一群人在边上,真是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
“南方之宋军,兵精器足,非易取之地,望陛下三思。”
侬智高勃然变色,质问道:“你是本朝十万大军,竟然连对方数千人马也奈何不得吗?”
“非不能取,只是必将惨胜,倘或广州城守军出城断我归路,绝我粮道,则大军无处逃生。”
侬智高道:“船厂不是有不少船吗?大可乘船,无论是南下琼州,亦或是劫掠周边州界,皆是易事。”
“只怕,人家也是这般想的。一旦事不可为,敌必然泛海而走,所不能带者,则焚尽舟船,亦或是凿洞自沉。”
听到黄师宓的未来,侬智高不由得吓出一身冷汗来,朝黄师宓一拜道:“多谢军师点拨。”
“某听闻,南边船厂,包括其上的宋军,皆是而今宋太子私产,是以兵精器足,战力难当。我军一退,
外无搅扰,宋人必生争执,宋廷文官必要宋太子交出兵马舟船,倘若两方相争,我军可趁势回军,收渔翁之利。”
黄师宓科举不第,没有当过官,但是不得不对于宋朝人爱争权夺利这一弊病,还是看得入木三分。本来灰溜溜地败退,被他这么一,反倒成为了有组织性的撤退,变成战略性撤退了。
侬智高深为叹服,一应听从黄师宓建议。
当日,侬智高前军佯装败退,放开一道口子后,宋军果然纷纷争抢着入城,抢着援救之功,全无组织秩序。而后侬军玩了个回马枪,趁势掩杀,大破宋军,斩首上千,宋人溃败,自相践踏。
北路援军通路被打通,次日清晨天未亮,侬军便立即派人绕过北门,赶往援救东门外的左军。
这一次带领队伍的,还是侬三,而且这一次他带领足有万人,有广州城外侬军现在五分之一的人马。目的除了营救之外,也是为了将左军带回来,侬智高无意继续围困城池,准备撤军了。
援救队伍气势宏伟,在侬三想来,自己恐怕都看不见宋人的面,他们就要灰溜溜地逃跑了。只是,侬三却不明白,自己面对的,究竟是怎样的一群怪物。
相比较于这个时代普遍流行的密室会议决策,武院学子们个个熟读兵书,采用后世参谋体系。战前就考虑到了各种情况,在战斗途中,针对复杂多变的战况,又及时进行不断修改完善。
从侬三出兵的那一刻起,至少五种作战计划就摆上了宋巡的案桌上。风险如何,可能性如何,收益如何,详细细致到了极点。
宋巡为什么兵出如神,真的完全是他一个人的功劳吗?很显然不是,这是集体大众的智慧,赵昕对武院学子的要求,可是人人如龙,每个人放出去,那都是独
当一面的存在。
领先数个时代的作战体系,让战争好像成为了一场数**算一样,当然,战争本就是一场数**算,为将帅之人,最基本的才能就是术算之道。
完备的后勤医疗体系,更是侬军所难以想象的,所以,一场战争不能够单独计算上阵人数。有些时候,你以为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其实是反过来的。
很不幸,侬三即将面对的,是被全体调度的军队。
出征不久,侬三即提出了自己的第一个疑惑,“这沟是何时挖出来的?”
在侬三眼前的,是一条深五尺,宽两米,长数百米的沟,泥土很新鲜,明显是刚挖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