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梁适的野望
赵祯是有事召见,可是赵昕在后殿等候许久,也不见赵祯的人影,正当赵昕等着有些不耐烦的时候,身后传来一阵脚步声。回首看过去,原来是枢密副使梁适。
“梁相公。”赵昕起行礼。
梁适也是连忙行礼道:“微臣拜见太子殿下。”
赵昕颇为好奇地问道:“父皇也召了梁相公过来吗?”
“非也,乃适自请。狄青功大赏薄,无以劝后。某虽不才,特为此言之。”梁适一脸大义凛然的样子。
如果不是赵昕对两府宰执的顺序有些熟悉,肯定要相信梁适这番辞了。梁适这一次之所以愿意放下文武成见,站出来帮狄青话,归根到底还是为了自己的名位。
目前朝中两府宰执有七人,其中东府三人,分别是宰相庞籍,参知政事刘沆和梁适。
庞籍当了三年时间的独相,在赵祯治下已经是很罕见的事情了,所以过一段时间必然要被换掉,无非是以什么理由而已,汴京发生个火灾都很有可能被拎出来顶罪。
刘沆资历不及梁适,而梁适资历不及枢密使高若讷。
若是此番高若讷因罪被罢去,那么他梁适就是第一顺位。只要不发生意外,比如大洪水,陨石坠落这种事情,梁适就能够进入青史,且留下浓墨重彩的一趣阁。
这种会,一旦错过,再想要遇上,那就是数年之后,而官场之上的人员流动,可真是不好,搞不好这辈子都没有会了。毕竟,人生的窗口期就那么几年。挤掉竞争者,名额就是自己的。
这种事情,在这个狭窄的圈子里面没有什么稀奇的,谁当初没有用过类似的段。赵昕也不为此感到奇怪。
毕竟梁适的选择能够帮助狄青上位,赵昕还是赞同的,道:“梁相公秉公言事,赵昕钦佩。”
一番闲谈,梁适起了赵昕下个月即将举办的婚事,道:“殿下大婚,诚天下之盛事也,群臣万姓不知期盼多久。”
“渺渺之身,不敢当天下瞩目,但愿风平浪静即可。”
梁适接着拍马屁道:“殿下有汉武之英姿,唐太宗之高才,今西贼主弱,北贼主衰,正是用武之时。不世之功业,只在眼前,不知谁人有这个福分沾染此功?”
西夏的秉常年纪太,尚未来得及接掌权力,而契丹国主耶律宗真年老,面临国主更易的局面。梁适认为这是一个有利时。
当然这话只是引子罢了,关键是最后一句,梁适似乎有依附赵昕的意思。看来是见识到赵昕在朝中势力无多,主动“雪中送炭”来了。
“二贼皆劲敌也,不可轻忽,倘或击之,必聚天下之力而用之。”
聚天下之力,也就是包容一切势力,吸纳一切成员。梁适已经明白赵昕的意思,道:“国有殿下,实幸事也!”
梁适言语中有投靠来的意思,但是赵昕也不可能就这么接纳下来,别的不,梁适是不是要给几个投名状来。
“二贼狡黠,不知其可,相公可知边疆军州要职空缺着,正可安排些人去。”
哪些军州要职有空缺,赵昕自然是知道的,可是以他的身份不好开口去要,梁适完全可以开口去,或者指使台谏官开口言事。
宋巡他们入京之后,就一直无所事事,当然也不能这么,离家多年,这段时间回去看望父母总是要的,荣归故里,衣锦还乡,赵昕也不是不近人情。但是总不可能一直留在京城发霉吧,总是要打发他们去边疆的。
如今整个岭南地区,赵昕只留下了樊圣一人任广州武院祭酒,北上之前故意找了一件错,要他留在当地。樊圣面容粗犷而内心细密,况且赵昕还亲自面授宜,也不怕樊圣内心委屈。再了,武院祭酒地位还是非常重要的,一般人赵昕才不愿意让他当呢。
宋巡名声太大,留不住,索性送去西北一线,不求有战功,那里赵昕资源投放不多,但求能够将当地的形势摸排清楚。知道当地情况后,赵昕才好投放资源进去,无论是兴盛产业,还是拉拢官员。
这个要求对于梁适而言,并不算困难,夸赞赵昕操劳国事后,很是爽快地答应下来了。而之后赵昕也着梁适的好话,暗示自己会帮助他成为宰相。
因为有了这番辞,赵昕与梁适的关系明显熟络许多,好像多年的知心好友一样,谈话内容遍及海陆空六界。
之后赵祯到来,之所以等了这么长时间,是因为赵祯退朝后先去沐浴过。赵昕与梁适行礼过,赵祯即看向梁适,道:“爱卿之意,朕知之矣,入内押班石全彬亦于禁中言及此事,极言青褒赏太薄。然百官意皆不许,朕实为难也。”
梁适近前道:“君有二柄,是为赏罚。今陛下赏罚不专在,为臣下所制,何以号令天下。且忠直之士遍布朝野,只言路阻隔陛下不知而已。”
“爱卿此言果真?”
“微臣此言,句句属实。”
“既如此,爱卿可有妙策?”梁适愿意站出来,赵祯自然乐见其成,如是问道。
梁适遂将自己思索过的办法言明,赵祯面容平淡,赵昕则是听着渐渐露出了惊讶的神色。梁适好生大胆,这般做也不怕得罪同僚,不过话回来,这一日他就已经得罪了不少文官了,自然不会在乎。
赵祯看向赵昕,道:“太子,你觉得此法如何?”
赵昕回禀道:“是奇计,亦是险计。”
梁适一脸正色,道:“当此之时,国势混沌,非要用猛药不可。”
赵祯遣退了两人,也没有会如何行事。
次日,两府进对,赵祯道:“平南之功,前者赏之太薄,今以太子进万户,实封三千。狄青为枢密使,高若讷迁一官加近上学士,置之经筵。”
声色俱厉,根本不给文官们反应的会。庞籍大为错愕,料到有变故,可是没有想到赵祯如此激烈,对答道:“容臣等退至中书商议,明日再奏。”
“只于殿门閤内议之,朕坐于此以俟。”赵祯冷冰冰地道。
庞籍与同列议奏,见识到赵昕的性情后,文官们不敢辩驳,皆如圣旨,一字不改。
这场宰执推免,至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