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 破绽
正是因为遇到了马大爷马大娘,宁王夫妇才能顺利地在凉州落脚,也是有马大爷马大娘的热情相助,宁王夫妇才能在凉州安居乐业,宅院是马大爷帮着给找的,包包子的艺是马大娘交的,平日里马大娘马大娘更是处处帮衬着宁王夫妇俩,这对儿子儿媳双双失踪的老夫妻,把对儿子儿媳的情感都寄托在了宁王夫妇身上,是真的拿他们当自家孩子来疼的,就连包子铺后来都交给了宁王夫妇两人经营,这就让宁王夫妇养家糊口的出路。
鲁平在最初在凉州碰到宁王夫妇的时候,自然也是想着要怎么才能帮衬宁王夫妇的,但是宁王夫妇对陌生人十分警惕,鲁平想了很多法子,最后却都不好实践,担心会惊动了宁王夫妇,倒是比不上马大爷马大娘他们,对于马大爷马大娘的所作所为,鲁平都是看在眼里的,自然心里对他们十分感激,自然而然地也就想着要回报这对老两口。
后来万岁爷的意思是不要惊动宁王夫妇,还要将鲁平等一众侍卫全部从凉州撤出,意思很明显,是不打算接宁王夫妇回京,不打算惊动他们如今的生活,由着他们去。
这是鲁平没想到的,不过他对此自然也不能有什么异议,但是宁王夫妇日子的辛苦他也是看在眼里的,到底还是心有不忍,但是他又不能惊动宁王夫妇,所以
所以为什么不从马家下呢?
鲁平的想法很简单却也很有效,就马家跟宁王夫妇的关系,日后马家飞黄腾达了,宁王夫妇的日子自然也能跟着蒸蒸日上,若是瑞儿有出息了,更是能护着宁王夫妇,让这对残废夫妻免于受人欺负,更让鲁平欣慰的是,那个叫瑞儿的孩子,也的确是个可造之材,年纪便就中了秀才,实在是后生可畏。
几乎没有什么犹豫,再一次路过长安的时候,鲁平便就去了董宅一趟,将瑞儿举荐给了董大儒,鲁平知道以自己这样的身份地位,亲自登门举荐瑞儿,董大儒非但不会拒绝,日后更是舍得在瑞儿身上卖力气,而瑞儿也是个知道用功的,如此以来,瑞儿未来自是可期。
这事儿办完,鲁平也就晚了,不管是董大儒还是瑞儿,都被鲁平抛在了脑后,即便这一次又到了长安,鲁平却也没有想起这茬儿来,要不是今天董少平主动登门,鲁平自是不会主动想起,也更加不会知道,原来自己早就莫名其妙多了个私生子。
简直没有比这更离谱的事儿了。
不过眼下,这事儿再离谱,也不是最要紧的,最要紧的是瑞儿被歹人给劫走了,而且因为董少平的耽搁,瑞儿如今下落不明、生死不知。
若是瑞儿真有什么三长两短,马大爷马大娘这老两口自然是活不了了,那宁王夫妇势必也要大受打击,尤其是宁王妃如今才将将生过孩子,月子都没出呢,若是因为瑞儿的事儿、生子落下什么毛病
一时间,鲁平的心一点点往下沉,他在心里将瑞儿被劫走的事儿捋了一遍,又仔仔细细询问了董少平一些细节,然后用毛笔将事情始末一一记录,又标注了时间,再然后,鲁平又再一次拿起了那张瑞儿亲笔书写的求救信。
“不孝侄鸿瑞”鲁平目光落在开头上,短短几个字,鲁平来来回回看了好几遍。
其实刚才第一遍看的时候,鲁平便就察觉出了不对劲儿来,瑞儿在这求救信上的称呼,明显有问题,他是董家的弟子,但是却自称为“侄儿”,这是知情人一眼就能看出的破绽,但是瑞儿却偏偏留下了这个破绽。
为什么?
他为什么要留下这个破绽?他想要借此传达出什么情况?
鲁平首先能想到的是,劫走瑞儿的人肯定不是熟悉董家以及瑞儿家庭情况的人,所以瑞儿并不担心他们会发现这一破绽。
想到这里,鲁平提笔在纸上写下“外地人作案,并非长安人士”。
董家别是在长安了,便是整个西北都很有名,所以本地人肯定多少了解董家的情况,尤其还是董家这样三代单传的情况更是众所周知,瑞儿这故意留下的破绽,对于长安本地人,甚至往大了,对于西北人来,都绝非明智。
所以绑架瑞儿的,绝对不可能是长安本地人,甚至鲁平都疑心并非是西北人,再结合鲁平在西北摸爬滚打多年的情况,鲁平又在后面添了一句——
大约西域人。
目前为止,大夏跟西域各国的互市还没有开展,但是民间却从来不缺胆子大的商贾,西北这边一直都有偷偷去西域跑货的商贩,诸如瑞儿爹娘、苗大哥苗大嫂,自然也有西域人偷偷摸摸来大夏做买卖的,这行当利润可观,通常跑一趟就足够一大家子一整年吃喝不愁的了,但是利润却也往往意味着风险,往返大夏西域的这些商贩,白了做的是不得见光的买卖,所以就算碰到了劫匪强盗也只能自认倒霉,被抢了货物抢了金银的也不算最坏,必定还要命在,最坏的便就是遇到杀生害命的。
所以每年西北都有失踪的商贩,最后往往是再无踪迹、生死不知,就像瑞儿爹娘那样,家里不敢报官,只能私下打听寻摸,往往银子没少花但是却找不到人,不过也有能死里逃生的,这就是另一类了,绑票。
有别于劫财杀人,只做一笔买卖,还有更贪心也更狡猾的,非但要抢金银货物,还想着再敲一笔银子,所以便就有了绑票,多数人家自然是会选择破财消灾的,但是至于最终能不能得偿所愿,那也得看绑匪的心情、自身的运气。
而就鲁平的经验而言,绑票这样的事儿,通常发生于边境混杂之地,多是西域人挑选落单的大夏商贩下,在哪些西域人眼中,这些大夏的商贩无异于是一只只待宰的肥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