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A+A-

    给萧嵩送年礼的车队, 恰好是在年前的最后两天里才紧赶慢赶的到了山海镇的萧家村上。

    虽运送东西的都是自家人,可是, 除了家里送来的东西外, 还有玄宗的赏赐,以及太子李亨的年礼,萧家这边多少要表示一些敬重, 干脆,萧嵩和萧燕绥便直接亲自迎了出来。

    不过,面子上过得去的意思意思之后,自有家中的婢女管事将那些一路风尘仆仆敢来的人带去休息,换成了萧家老宅侍候的人, 逐一将马车上的东西搬了下来。

    玄宗的赏赐自然是直接搬进了萧家老宅的正厅里,太子为表亲近的年礼也是差不多的待遇, 至于自家人送来的东西, 就显得随意多了。

    萧燕绥坐在旁边,手里还拿着萧悟再一次长篇大论的书信,没拆封,就只是随意的拿来冲着自己扇了扇风, 然后对着裴氏列出来的物品单子,逐一指了指, 轻声对阿秀吩咐道:“阿娘给我做的春衫, 直接都送到我的院子里去吧,别在这里堆着占地方了。”

    阿秀点了点头,很快便对着物品单子将东西分拣出来, 给萧燕绥的新衣、首饰等物品直接拿回院子,其它一些较为珍贵的东西,则是看着萧嵩和萧燕绥都没什么兴趣后,便也拿走入库。

    唯独一些比较应着年景的零零散散的东西,萧嵩瞅了一眼,直接吩咐道:“这些倒是可以都摆上,看着喜庆。”

    收拾完从长安城送来的年货,萧嵩和萧燕绥祖孙二人的目光自然是不约而同的落在了和年礼一起前来的家书上。

    萧嵩特别顺手的就把老花镜给戴上了,然后展开信纸,坐在旁边不方便,萧燕绥干脆站在萧嵩的椅子后面一起看这封信。

    萧华和裴氏的书信内容,和往日相差无几,顶多就是再加上几句,恭祝新禧的词句,而后,简单和萧嵩提了几句长安城如今的局势,以及安禄山奉诏回到长安城的事宜。

    等到这封信看完之后,萧嵩的目光隔着凸透镜片,便落在了萧燕绥手中的另一封信上。

    这回,萧燕绥也没有装作不知的拿着萧悟的信便直接溜了,索性大大方方的拆开,然后直接分了大概一半的信纸递给萧嵩,同时还笑道:“五郎的书信里,写得一向热闹。”

    “……”拿着那前一半的信纸,萧嵩沉默了一瞬,他推起鼻梁上的眼睛,扭头看向自家宝贝孙女。

    萧燕绥一脸的优哉游哉,还轻轻的晃了晃她自己手里的另外几张信纸。

    “阿翁,我们两个等会儿交换。”萧燕绥轻快道。

    萧嵩没办法的笑着摇了摇头,重新低下头去,看自家这个性格最为活泼跳脱的孙子写来的信。

    其实,在另一封信里,萧恒和萧悟兄弟两个也都写过几笔,主要就是问候的话语,不过,到了萧燕绥这边,书信的内容就猛然间话锋一转,显得有趣极了。

    就安禄山回长安城一事,萧华只不过是言辞简略的提起,萧悟却是尤为生动的描述了安禄山又是跳舞,又是被杨贵妃收为义子的事情,他甚至还八卦到了安禄山给贵妃献上重礼讨得玄宗欢心的事情。

    那日的宫宴之中,因为遇到了张岱和李倓等人,萧悟连东宫的郡主李文宁即将和河东柳潭成亲的事情都知道了,还感慨了一句,自家兄长萧恒的亲事还没个着落的事情……

    萧燕绥看得忍俊不禁,就连萧嵩,都忍不住的笑了起来,只觉得萧悟信中描述的场景,仿佛就活生生的呈现在了自己的面前,带着一种尤为生动的热闹。

    祖孙二人意犹未尽的看完萧悟的信后,萧嵩也忍不住的感叹道:“五郎每次给你写信,都是这般吗?”

    “差不多。”萧燕绥点了点头,笑眯眯的回答道:“哥哥还喜欢和我些也不知道他从什么地方听来的道消息,倒是颇为有趣。”

    随后,等萧燕绥回了自己的院子时,阿秀已经将这次送过来的东西全部拾掇好了。

    虽然年前便已经立春,不过,这会儿天寒,裴氏令人新裁的春衫还是穿不了的,在屋子里先试试倒是无妨。

    萧燕绥对这些虽没多少兴趣,不过,阿秀在一旁念叨着,若是尺寸略有不合适的地方,也好让绣娘及时改改,便直接在屋子里试了一遍。

    随后,有婢女将衣服拿下去,萧燕绥的目光也落在了桌案上摆放着的几个盒子上。

    阿秀立即解释道:“左边这个首饰盒是娘子送来的,里面都是些新的首饰。”

    萧燕绥点了点头,随手开看了一眼,金银珠玉,各个手工精湛,珍贵精美,可见其价值不菲。

    阿秀忍不住的瞅了一眼萧燕绥脑后松松垮垮的扎着的那个马尾。

    --若非这会儿剪短发实在是太过惊世骇俗,其实,萧燕绥更倾向于把头发剪得稍短一点。毕竟,不把头发梳起来就那么随意的披散着的时候,才是真的放松……

    至于旁边的另外一个盒子,阿秀却是有些困惑的轻声道:“婢子拿着单子对过了,这个盒子并不在单子里,也不知道是怎么混进来的。”

    “阿娘那边拿错了?不能吧--”萧燕绥自言自语一般的道。

    阿秀也跟着点了点头,裴氏身边的婢女,想来也不会出这种错误,尤其这次的年礼除了给萧燕绥外,更重要的是送给不能一起过年的大家长萧嵩的,便是萧华、裴氏等人亲自理也不为过……

    萧燕绥拿起盒子掂了掂,然后才心翼翼的开了盒子,里面折了一封信,并一枚精致巧的玉环。

    起初,在生辰时庆祝,乃是南方的习俗,不过,唐太宗时,崇尚“感伤”反思,却是并不习惯于过生辰,一直到了玄宗时,生辰一事才变得热闹些。

    萧燕绥拿起那枚玉环摆弄了一会儿,复又放下,然后开了那封信。

    这封信是两张纸叠在一起的,一张依旧是萧悟所写,另一页,却是来自于李倓。

    萧燕绥见状,不由得挑了挑眉,看过之后,继续摆弄着那枚玉环,然后特别直白的向阿秀问道:“送我玉环有什么寓意?”

    阿秀怔了怔,因为她并未看到那两页信的内容,不明缘由的,只得硬着头皮解释道:“玉‘环’一字通‘还’,又有官员得圣人赐环则还之……”

    萧燕绥顿时恍然,“送我生日礼物的意思是想我回去啊,明白了!”

    ——古代人的隐喻太多,话实在是太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