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A+A-

    潼关大营之中, 王思礼还在分派着人手筹备大型军械一事。

    看着那些曾经和萧燕绥在书信中标注重绘的图纸,王思礼眉梢拧紧, 自己深吸了一口气。

    ——这些图纸关乎大型军械, 此前在西北一带,他只是试着命人做过一些相对型的器械,使用的效果倒是不错, 然而,对于这些军械来,制成品的体积越大、图纸的精细度和参数便越复杂,其制作的难度也会大幅度增加。

    只不过,潼关局势危急, 事到如今,他也只能选择相信萧燕绥了, 左右真出了什么纰漏, 也是他一力承担便是……

    数日之后,随着第一架按照改造过的图纸所制的投石车成型,王思礼总算是长舒了一口气,命人将其运往潼关前线。

    正巧, 潼关地势险要,周围山石众多, 改装后的投石车, 相对更加稳定,投石所用的巨石,也是直接在潼关所得, 倒是方便。

    更何况,凭借现在的西北军,根本无法攻下洛阳城,王思礼所求,不过是凭借重型军械,尽量减少西北军将士的伤亡,并且将战局一直控制住潼关罢了……

    然而,潼关前线将士拼死鏖战之际,后方却有宫中的传旨太监赶来,诏令之中,竟是对潼关此时困顿僵持的战局颇为不满,更强令西北军出关迎敌。

    中军大营之中,王忠嗣和哥舒翰两人脸色铁青。

    那传旨太监本就因潼关险要艰难而颇有不满,见王忠嗣和哥舒翰两人面色难看,并未立即接旨,更是怒不可遏。

    王思礼沉着脸,抬手掀开营帐进来时,看到的便是那传旨太监一派趾高气扬便要在帐中发作的模样。

    瞥见太监手中的诏书,还有王忠嗣和哥舒翰两人的面色,王思礼便差不多心中有数了。此前,他们也曾谈论过,对于潼关如今的战局,圣人非但不会褒奖、兴许还会责怪下来的事情,只不过,没有人想到,强令出战的诏书竟然会下来的这么快,并且,还是让如今已经有所损伤的西北军出潼关、放弃据守的地利出战——这般命令下来,是让西北军送死也不为过。

    因着王思礼的突然出现,那传旨太监倒是也被惊了一下,他下意识的回过头来,然而,还不等他开口,王思礼便已经悍然出手,一把拿过营帐中武器架上放置的哥舒翰的那柄枪,挥手便刺向了那传旨太监的脖颈。

    王忠嗣和哥舒翰根本阻拦不及,便见那传旨太监颈间喷血、喉咙如破掉的风箱般,发出气管被割破后几不可闻的破碎气声,而后双目大张,身体颓然倒地。

    王忠嗣和哥舒翰两人都没想到,王思礼竟然能干出诛杀传旨太监的事情,毕竟,此行几乎与犯上叛乱无异!

    “思礼!”王忠嗣一声怒喝道。

    王思礼的左颊上还有一抹刚刚被溅上的血迹,他面无表情的垂下眼眸,复又将那柄扔回了原位,然后才沉声道:“别你们不知道,杨国忠意在争权,此时让西北军出潼关作战,这里有一个算一个,怕是要全军覆没于此!”

    哥舒翰亦是又惊又怒,厉声道:“那你也不能斩——这么干!”

    王思礼漫不经心的抬起眼皮,染着几滴血痕的英俊面孔上,每块肌肉仿佛都被绷紧,他一字一顿道:“潼关将士血战至此,不敌,即将失守,这传旨太监途中便为叛军所杀,干卿底事?”

    “一派胡言!”王忠嗣快要被他给气疯了,话的时候都还在大口喘着粗气。

    “那你们把我交出去,要杀便杀!”王思礼嗤笑。

    哥舒翰一把薅住王思礼的肩膀,他也未有丝毫反抗之意,只是嘴角的冷笑里,似乎更添了几分凉薄之意。

    旋即,哥舒翰直接揪着王思礼把人扔出了中军营帐,而后对亲兵下令道:“王思礼违抗军令,一百军棍!”

    那亲兵有些被吓到了,瞪大眼睛看向直接被仍在地上的王思礼。

    倒是王思礼,原本还一脸冷笑的样子,听到哥舒翰的命令后,却陡然间睁大了眼睛看向他。

    哥舒翰看见他就来气,猛地转身回了被他弄得地上全是血的营帐之中。

    “啧,”王思礼哼笑一声,自己挑了挑眉稍,而后抬手擦掉了脸上的血迹,爬起来拍了拍身上的土,对那亲兵道:“走啊,一百军棍!”

    那亲兵忍不住摇了摇头,和王思礼走到一块,还悄悄问道:“你干了什么,惹得将军那么生气?”

    “把他的那柄枪弄脏了。”王思礼漫不经心道。

    那亲兵顿时满脸恍然,“难怪,将军最重视他那柄枪,据自他当年从军便从不离身。”

    罪魁祸首被哥舒翰扔出去挨一百军棍了,营帐中的王忠嗣却下意识的松了口气,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后,王忠嗣怔了怔,旋即便是苦笑。

    待到哥舒翰转身回来,王忠嗣索性便主动开口圆场道:“思礼虽一直在我身边长大,不过,同他父亲王虔威的父子情谊却也颇为深厚,如今,安贼叛军未灭,大敌当前,若是因他之故,使得朔方军同西北军之间横生罅隙,反倒不妥……”

    哥舒翰缓缓点了点头,自他刚刚未曾将王思礼就地拿下斩杀,而只是罚了一百军棍后,在诛杀传召天使这件事上,他们便已经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了。

    更何况,正如王忠嗣所言,王思礼乃是朔方军将领王虔威之子,便是今日依照军令杀他理所应当,却难免其父心生不满。

    毕竟是从出入军中、又每日前去校场训练,再有行刑之人没有哪个是王思礼不熟的,挨了这一百军棍后,只是上好药在床上趴了几天,王思礼便已经恢复得活蹦乱跳了。

    此前,王忠嗣和哥舒翰自然已经将那传旨太监的尸身处置妥当,随后,王思礼更是亲自出了营地,伪造那传旨太监途中遇害的假象,收拾好一切首尾。

    而在这途中,王思礼却是遇到了一个令他完全意想不到的人。

    “你怎么会在这里!?”饶是王思礼,见到萧燕绥的那一瞬,都整个人被惊得呆愣当场。

    “本来想去魏州的。”见到是他,萧燕绥倒也坦然,撩开脸上的面纱,同他道:“不过叛军的封锁线很严密,想要不惊动叛军,恐怕很难过去。”

    “你不是和萧相公在江南吗?他竟然也让你往这满是战乱的危险之地跑?”

    王思礼倒是知道,萧燕绥的父亲萧华此时正在魏州,甚至于,凭借她兰陵萧氏女的身份,若是暴露了身份,在叛军之中被俘,倒是也不会有甚性命之忧,可是,最危险的,反而是流民逃难的路途之中。

    “我阿翁身边的人都是上过战场的,他们知道怎么走最稳妥。”萧燕绥指了指自己身边的一众护卫,重新戴上面纱,轻声问道:“我听一路逃难的百姓,潼关战况不利?”

    潼关局势乃是军中机密,不过,王思礼本就是个混不吝的性格,再有萧燕绥在机械上的才能,恐怕远在他之上,因此,王思礼也就并未藏着掖着,索性直接据实已告道:“西北军此前是耗损严重,如今局势还在胶着,形势有些不利。”

    萧燕绥眨了眨眼睛,“此前损耗却现在胶着,你们有了什么好法子?”

    王思礼瞅了她一眼,平静道:“改装后的投石机。”

    对于自己画过的图纸,萧燕绥自然心中了然,下意识的问了一句:“好用吗?”想了想,觉得自己问了一句废话,便又改口,索性道:“我再帮你改装一下发射的炮弹好了。”

    “什么?”王思礼一愣。

    “炮弹,嗯……就是放在投石机上扔出去的那个东西,可以改改,威力会大很多。”萧燕绥眨了眨眼睛。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具体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萧燕绥已经记不太清了,不过,唐朝安史之乱这会儿肯定还没出现并投入使用。但是,火药的成分配比和制作方式,甚至是后世进阶版的常见炸药的那些化学式,萧燕绥却俱是一清二楚。

    面对战争,她算玩点大的。

    不管历史的变迁和科学发展的缓慢过度了,直接就将冷兵器时代升级到热武器时代。

    至于以后,哪还管它洪水滔天呢?

    ·

    就在萧燕绥和王思礼联手准备搞点大事的时候,此前一路往蜀地方向去、同太子李亨等人汇合后的李倓,也随着玄宗一行,到了马嵬驿。

    杨国忠为了与王忠嗣争权,进献谗言,使得年老之后越发好大喜功的玄宗下诏,强令西北军出关迎战,却不料,那传旨太监直接被王思礼所诛杀,权衡再三,为了潼关战局,王忠嗣和哥舒翰也等于是默许了王思礼的所作所为。

    随后,西北军在潼关苦战之下,更是传出那传旨太监遭遇攻城略地的叛军不幸身死,潼关即将不敌的消息!

    西逃途中,背井离乡,一路艰难,缺衣少食。

    此前拱卫长安、养尊处优的北衙禁军本就心怀不满之意,本来,朔方军半途败叛军而后回援、西北军苦战拒敌于潼关,倒是勉强控制了局势。

    奈何,随着潼关战局不利的消息传来,又有杨国忠与西北军将领王忠嗣争权,导致西北军大败的前车之鉴,再有同行的大将军陈玄礼和东宫太子李亨的心腹宦官李辅国素来对宰相杨国忠心怀不满,有意无意的鼓动挑唆之下,更是引得一路随行的北衙禁军在马嵬驿发生哗变!

    面对将士哗变,玄宗束手无策,旋即,北衙禁军当众诛杀奸臣杨国忠,而后又逼玄宗赐死杨贵妃,史称马嵬驿之变。

    随着杨国忠和杨贵妃的身死,北衙禁军中哗变的将士暂时被安抚下来,杨家自此元气大伤。杨国忠麾下势力,也随之群龙无首。然而,本是杨国忠经营已久的蜀地之内,当地郡守官员却俱是杨国忠多年的心腹,虽也有几番暗流涌动,却很快平息,其继任者为了服众,自然矛头直指在马嵬驿之变中,东宫这一最大的得益者!

    入夜,月色皎洁,星光暗淡。

    一片万籁俱寂之中,对于太子李亨如今面临的玄宗心生不满、越发忌惮和杨国忠心腹有意报复的困局,近日来一直同兄长李俶同进同出的李倓索性开口,沉声轻道:“不破不立,继续入蜀地乃是无回之局,西北军虽战况危急,朔方军的回援却是已经在半途。”

    顿了顿,李倓并未言明,玄宗如今逃离长安、偏安一隅,就和近在咫尺的杨国忠和杨贵妃能激得北衙禁军将士哗变一般,玄宗如此行径,北方还在血战的将士难免会心生不满,只是委婉道:“东宫乃是国之储君,若能分兵北上,想来,能为朔方军和西北军所拥戴……”

    大唐北方的军队,其实主要就只有三支:如今实力保存最为完整的朔方军,陷入潼关损兵折将的西北军,以及曾经是东北军的安禄山叛军。

    若是能得朔方军和西北军的拥戴,下一步,自然便是另立中央了……

    更何况,东宫乃是国之储君,玄宗又日渐衰老、力有不逮。玄宗已经离了都城长安,太子折返监国督战,本就名正言顺。

    李倓此言既出,太子李亨自然心中有所意动,尤其,率领西北军的王忠嗣自由同他一起长大,感情深厚,便是朔方军的郭子仪、李光弼等人,此前也同太子李亨有些渊源。如此看来,太子李亨同这些军中将领的关系,竟是天赐良机!

    一片长久的沉默后,从来没甚主见的太子李亨终于咬咬牙,点头答应下来,决定就此与玄宗分兵北上!

    从太子李亨处离开,李俶伸手拍了拍李倓的肩膀,轻声叮嘱道:“明日你私底下找个机会,与文宁透个话。”

    李倓点了点头。

    等到和自己的三弟分别之后,李俶也忍不住拧了拧眉,轻轻舒了口气。

    此前,李倓在江南一带的山海镇上,同萧燕绥相处太久,两人究竟如何,连他都难以分辨。然而,此一时彼一时,若是此前,东宫迫切需要徐国公府的善意,如今的李俶却觉得,和传承已久的顶级豪门氏族兰陵萧氏交道,却要处处心。

    甚至于,私下里,李俶也曾怀疑过,玄宗携众离开长安时,徐国公府竟是一分为二,其中,裴氏母子三人都在,唯独萧华一人意外失散,而后竟又被安禄山叛军所俘,究竟是他霉运压顶,还是萧华本人有意为之?

    毕竟,流水的王朝铁的世家,纵观兰陵萧氏近千年的传承,两头押注这种事情,萧家人干了当真不是一次两次……

    只不过,碍于李倓和萧燕绥之间的关系亲厚,事情未能定论之时,李俶也不好直言心中怀疑罢了。

    太子李亨定主意,整个东宫势力与玄宗就此分道扬镳后,瞬间再度破了马嵬驿惊变之后刚刚平静下来的局面。

    不过,安禄山叛军总要有人去收拾,玄宗自己却又不愿离开安宁的蜀地,迫于形势,玄宗只得答应太子李亨的请求,东宫势力这次同玄宗彻底的割裂开来,过程倒是意外的顺利。

    离开玄宗后,考虑到西北军如今局面不利,太子李亨自然便率众前往朔方,试图与回援的朔方军汇合。

    这一路上,建宁王李倓率领东宫部下身先士卒,百战不殆,其竟是领兵作战的将才!太子李亨惊讶之余,更是满心欢喜,只觉将来击败叛军、收复失地之时,自己麾下又能多出一员悍将!

    等到太子李亨同朔方军在灵武汇合之时,潼关的西北军这边,因为萧燕绥的参与以及能够爆炸的炮弹的大肆投入使用,直接将战争从冷兵器时代升级到了热武器时代,西北军的压力被缓解,若非此前实力损耗太多,再加上唐朝生产力有限,制造这种炮弹的原料也难以补充,军械直接升级了一个时代的西北军怕是已经有了反攻洛阳城的阵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