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旱灾

A+A-

    “我觉得你们卖便宜了。”石建国把他的市场分析递给李雪燕。

    李雪燕拿过来粗略的看了一下。

    从位置的发展趋势的分析,很详细。

    请他太划算了。

    “还行吧,主要是一期大部分给我们自己人留的,便宜点没啥。”莫关洲道。

    “所以二期会涨价?”石建国乐了,“那我可以多买一套吗?两个孩子,以后每个孩子送一套,坐着等涨价就能赚翻。”

    “哈哈哈哈,我也是有三个孩子才买三套的,将来每个孩子一套。”

    吃完饭,两家人又开着车子去了枫苑,石建国选了两套相邻的房子。

    每一套房子都带个六平的花园,不想种花种菜也可以。

    莫关洲听取了李雪燕的意见,做了车库。

    石建国比李雪燕想象中富友,四万块第二天就去银行转账。

    这边也开始着办房产证。

    二期开工的同时,一期全部卖出去,大部分开始装修。

    在李雪燕抱怨了第五次之后,莫关洲去买了一辆五菱。

    虽然没有轿车好开,但好在能开到果园里去,想开到哪个位置都可以,胜在马力足。

    李雪燕乐滋滋的开着车子去果园,带着溪林。

    溪澄兄弟俩去找同学玩去了,不需要她带着。

    这个季节果园没什么工作,就是日常的观察和维护。

    孙维夫妇俩就能做得来。

    好久没来,李雪燕觉得果树又长高了很多。

    那些春天种下的秧苗,现在已经有一米高,冬天就可以嫁接。

    孙维夫妇俩笑呵呵的跟在李雪燕后面,给她讲最近果园的情况。

    “李总,半个月没下雨了,要是再这样下去,可能会干旱,我们得做好防旱准备。”

    半山腰有一口泉水,流量不是很大,往下游最终汇入村边那条河。

    “行,我找勾来挖个储水池。”

    不用水的时候,水蓄满了自然流出去,用水的时候,也有足够的水源。

    抽水和水管也得准备起来。

    孙维:“李总,猪场不是做了沼气池?我们可以直接把沼液引过来,双管齐下。”

    李雪燕明白了,“拖拉和油桶,行,我来搞定,请几个人?”

    孙维不好意思的挠着后脑勺,“不用请别人了,我们自己就可以做。”

    “那不行,你是技术员,还得做好相关的数据记录,还搞灌溉就太累了,我来请两个人。”

    “成,听您的。”孙维妥协了,“但也不用请两个人,请一个开拖拉就好了,我跟着灌溉。”

    李雪燕还想什么,孙维打断了她,“就这么决定了,要是你觉得过意不去,可以给我加点奖金。我打算在果园里养一群鹅,杂草太多了,兔子会打洞伤树根,鹅最合适,请人清理还得花钱。”

    李雪燕眼睛都亮了,鹅的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是可以的。

    “行,前期鹅苗的钱我来出,以后鹅养大了,你拿去卖掉,钱是你的。”

    孙维正想对半分,李雪燕摆,“不许再推辞,你来之后我很省心,这是奖励,奖金另外算。”

    孙维正好没钱,便不再什么。

    “要不要再养一群鸡来吃虫子?”李雪燕觉得这个想法可以,改天把五十只鸡和三十只鹅外加一包猪饲料给孙维送过去。

    嗯,因为她找不到鸡饲料,猪饲料也可以暂时替代。

    孙维的大儿子孙为四岁了,见到这种毛茸茸的东西特别开心,立即表示以后鸡鹅交给他来喂。

    李雪燕给家伙带了冰棒,孩子,有吃的,什么忧愁都忘记了,直表示要带李雪燕去看他的秘密基地。

    原来家伙种了几棵番茄,有一部分已经成熟了,红彤彤的,格外喜人。

    家伙三下五除二给李雪燕摘了好几个,“吃完了再来找我,爸爸种的我们都吃不完,这些你随便吃。”

    溪林好奇极了,“真的是你种的?”

    孙为人鬼大的样子,“当然,我跟爸爸学的,爸爸种的多,我种的少,你想学吗?我教你。”

    “可以呀,等到我们家搬进新房子,我可以种几棵,以后天天在家摘番茄吃。”溪林想到那个场景就开心。

    孙为还真的认真的教起了溪林种植番茄,首先挖地,再搞成一堆堆的,挖个坑,浇点水,把番茄秧苗种上去。

    李雪燕听得津津有味。

    这话一定是他爸爸教的,听起来容易,种起来就会发现各种问题。

    孩子们还去挖了水晶萝卜,直到下班时间,李雪燕才带着溪林回家。

    孙维推测得没错,半个月以后,还是没有下雨。

    鱼潭村边那条河的水位严重下降,一些水田开始干涸,很多人天天去地里浇水,庄稼还是被旱死了。

    旱灾,就这样突然而至。

    鱼潭村的村民还好,现在大部分人靠养猪为生,庄稼没收成也不会挨饿。

    可是周围很多村民都是靠种田为生,这一干旱,直接影响他们接下来一年的吃饭问题。

    孙维忙碌起来,每天不是在浇水就是在去浇水的路上。

    李雪燕打算每个月给他涨十块钱工资。

    他媳妇儿也涨。

    李雪燕正在饲料厂上班,赵学明妈妈来敲门,告诉她鱼潭村来了一个叫杨根庆的来找她。

    李雪燕让她放人进来,泡了一杯茶,“根庆哥,什么风把你吹到我这里来了?”

    “哎。”杨根庆一坐下就叹气,“现在地里的庄稼都旱死了,眼看着红薯刚种下去不久,就这样被旱死了。”

    李雪燕心旱死了我也没有办法呀,我自顾不暇。

    杨根庆又道,“我和其他村干部商量了一下,我们凑钱来买抽水,地里管不上,争取保住田里的禾苗,好歹有个粮食吃。”

    “这倒是,虽然养猪赚钱,能买来吃,但我们种田习惯了,不种田总感觉不得劲,还得交公粮。”

    “可不是嘛。”杨根庆话锋一转,“但是我们没有渠道,想让你帮我们跑一下,看能不能买一台好一点的抽水,我们怕钱花出去了没能买到好的,你们的渠道比我们好。”

    李雪燕知道了,“没问题,包在我身上。”

    晚上,李雪燕回家就跟莫关洲了这事。

    后者沉默了很久。

    李雪燕以为他忙,抽不出这个时间,便自告奋勇,“要不我去吧。”

    “不是,我在算附近有多少村庄,我打算多买几台,每个村庄送一台给他们,让他们抽水保庄稼。”

    “可以呀。”李雪燕也有这个想法,还想着等会儿跟莫关洲商量呢,“那你算算,我再算算我头有多少能用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