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A+A-

    “因为昊儿跟我很像。”太子听完太子妃的话以后, 苦笑了一声道。

    多年父子,太子十分了解皇帝,再加上司徒昊是自己如今唯一的嫡子, 太子对自己的儿子也十分关心

    这两个十分想加起来, 太子难道看不出皇帝对自家儿子过分的好?

    太子在私底下也猜测过原因,甚至跟自己的心腹们也分析过。

    “昊子是你亲儿子当然像了。”太子妃嗔道。

    “当然不只是长得像了, 连处境也相似。”太子握住太子妃的手道。

    太子妃原本也就是聪慧之人,虽自己没有上手宫斗过,可也好歹是看来好多本宅斗和宫斗的的,哪里会不明白太子的意思。

    当然, 司徒昊与太子时候长得相像, 而太子又是有皇帝一手带大的,这是皇帝对司徒昊好的一个方面。

    但更多的方面是, 司徒昊与太子一样都是原配嫡子。

    太子当年出生的时候, 先皇后难产,生下太子以后就撒手人寰了。

    而司徒昊出身的时候, 太子妃也同样难产,不同的是太子妃活了下来。

    但太子妃也知道,由于自己难产的时候是有系统保命, 这才活了下来的。但在系统保命之前她的情况确实很糟糕, 那是整个太医院, 加上稳婆们都知道的。

    为了不被当场怪物,太子妃虽然在生完孩子以后,就已经可以活蹦乱跳了, 但还是让系统把她的状态模拟成了半死不活,时日不多的样子。

    虽然这瞒不过太子这个枕边人,但却还是能够瞒过皇帝的。

    太子妃贤惠, 这些日子与太子琴瑟相合,若是太子妃去了,太子哪怕是看在太子妃的面子上,那也肯定是会照顾好司徒昊这个嫡子的。

    可将来呢?

    当今如今是下定决心要把皇位传给太子的了,但是如今当今年富力强,太子也手上有了自己的人脉。

    哪怕是为了皇权稳固,当今都得抬起几个儿子来跟太子擂台。

    磨刀石是为了能让刀磨的更快,但是却也有让刀被磨断的风险。

    在太子妃穿越来之前,太子和皇帝的关系已经就到了相对无言的地步了。

    若非有太子妃,这会儿太子怕也已经跟当今水火不容了。

    毕竟在原著里,最后太子是直接造反逼宫了的。

    原本亲密无间的父子闹成这样,有皇权的原因,可里面也少不了皇帝的原因。

    皇帝看到司徒昊,难免会想起当年的太子,也怕有一天太子和司徒昊这对父子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毕竟,太子是嫡子,也是长子,可司徒昊,上头还有个庶出的兄长呢,若是将来……

    若是太子妃也撒手人寰,那么将来,没有母亲转合的嫡子,和庶出,但却还有亲生母亲在父亲面前好话的长子,到底如何还不一定呢。

    当今造成如今儿子们夺嫡的场面,可到了如今心里虽也后悔,但却也到了完全无法挽回的地步了。

    当今如此做,不过就是给自己孙子,也是当年的那个太子加一层保障。

    将来哪怕是司徒昊也面临夺嫡的场面,可有着皇考宠爱,出生就开恩科以示庆贺在,司徒昊无论如何也不会被兄弟们逼迫到原本太子的那种场面。

    白了,当今这么做,不过就是在弥补当年的那个自己亲手养大的太子。

    太子早察觉到了,原本,太子妃身体不好,太子也就不想把这事情告诉太子妃,但如今太子妃问起,为了太子妃不胡思乱想,那太子也得把事情原原本本的清楚。

    可看到太子妃瞬间白了下去的脸色,太子又有些后悔,他拉着太子妃的手想解释,想跟太子妃保证。

    日后,无论如何,他都会好好对待他们的“昊子”,但是太子这话怎么也不出口。

    人心这种事情,谁又能保证呢?

    当年难道母后去世的时候父皇没有这样保证过?

    父皇把他养在自己身边的时候,待他也与诸兄弟不同,谁不觉得他是父皇最心爱的儿子。

    可他们还不是闹得差点父子反目。

    太子没有,当初,有个幕僚劝他逼宫的时候,他虽然发狠把那个幕僚死了,可心里却也有了动摇。

    太子不敢保证,也没法保证。

    “慧娘,你要好好的。”这样才能在将来融和我和昊儿之间的关系,才能……

    太子没有出后面的话,可太子妃聪颖又如何听不懂太子话里的意思呢。

    “殿下,我们都会好好的是吧……”虽然心里骂着男人都是大猪蹄子,但表面上却是柔弱的白花样子的太子妃红着眼眶道。

    “会的,慧娘…会的。”太子柔声安慰好了娇妻。

    但是太子妃身边的人都发现从这之后,太子妃好像有些变化。

    原本的太子妃,除了话本,万事都是不怎么上心的模样,无论太子喜欢哪个姬妾,哪位侧妃如何闹腾,太子妃从来不管。

    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太子妃也上进了不少。

    太子妃身边的人,无论是不是太子妃从娘家带来的心腹,那都是跟太子妃绑定在一起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看着太子妃能上进,众人都只有高兴的份,谁都不可能多嘴什么。

    虽现在还是太子在夺嫡路上挣扎,可下一辈的夺嫡也已经开始了。

    太子妃盘算了盘算,自己娘家也算是高门大族,而且有着血脉连系,那肯定是天然上的同盟。

    然后呢?

    太子妃便想到了自己的“同乡”贾敬,若是他是起/点文里的男主,那等到将来肯定是要大杀四方的。

    太子妃觉得哪怕是看在她治好了贾敷的份上,那这肯定也是个同盟。

    既然是同盟,那自然是同盟越好,自己也就越好。

    这恩科开的时间对贾敷来那真的是尴尬。

    虽监生可以直接参加会试,但监生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靠着父亲祖宗的荫蔽这才能到国子监读书的,并不是因为自己自己学识出众。

    若是这种人入学了以后直接参加会试,那考出来的成绩肯定是惨不忍睹,不仅仅容易败坏国子监的名声,也容易破坏了会试的严肃性。

    毕竟若是有人连会试的题一道都答不出来,还去了会试。

    等会试的考卷公布出来以后,要是看到有空白的答卷,不免让人以为是前头的府试和乡试有人舞弊。

    为此,国子监出了规定,但凡入学的,那都得在国子监读书满两年,通过国子监内部的考试以后,那才能去参加会试。

    原本么,今年的会试贾敷是赶不上了的,那就老老实实等三年之后参加便是。

    但是,这不是出了个恩科么。

    这恩科的时间,还恰好卡在了国子监两年一考的前两个月。

    但凡恩科再早个半年,或者贾敷再晚个半年才能参加会试,那都没有这么令人难受,但是正好卡在这个点上,就跟个鱼骨头卡在喉咙里,不上不下,却十分难受。

    贾敷是个豁达的,还劝贾代化和贾敬不要想太多,多沉淀几年对他来可能考一个更高的名次。

    贾代化原本也不是没有想过,走个后门,但恩科的时间是早就定下来了的,而国子监每年几月考试也都有定例的,总不可能为他们一家坏了规矩。

    贾代化能得圣心,很大一部分就在于他虽然看着大大咧咧,但内里却是守着规矩的,从来不越雷池一步,这才是皇帝能够放心贾代化。

    贾代化替贾敷唉声叹气了许久,却也不敢放了贾敷千里迢迢的去金陵考试,只能耐下性子,安慰自己多读几年万一能中个状元呢。

    贾代化虽然强迫自己放了下来,但是之前为了贾敷能不能参加这次恩科,贾代化也算是舍下了老脸到处听。这种消息肯定是瞒不住的,尤其是太子妃还特意关照了娘家要多注意宁国府,这个消息也就一点点传进了太子妃的耳朵里。

    “我听宁国公贾大人家的长子算科举?”在太子来探望的时候,太子妃特意挑起这个话题跟太子闲聊。

    “是啊,师父前几日都快把国子监祭酒给烦死了。”太子笑道,话里的语气也十分亲厚。

    太子自幼边跟着贾代化习武,对贾代化也十分亲近,贾代化去问国子监祭酒的时候,也十分光明正大,一点没有避着人,太子自然也是知道这件事情的。

    “那贾家大公子的身体不是并不是很好么,我记得宁国公的家乡在金陵?那岂不是还得赶到金陵去参加府试和县试?那这么来回奔波……”太子妃假装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只是跟太子闲话道。

    “是啊,敷哥儿的身体现在瞧着倒是不错了,但到底病了这么些年,师父也怕他来回奔波受不了,所以上个月把敷哥儿送到了国子监去。”太子道。

    “只可惜,敷哥儿赶不上这么昊儿的恩科了,害,只差了这么一个月。”太子也挺可惜的,毕竟贾敷算起来是他师弟,太子当然是希望自己的同盟里多一些能人。

    “那确实挺可惜的,咱们不能帮帮他?”太子妃试探道。

    “不可不可,国子监的考核是大事,不能破。”太子以为太子妃要让国子监考核提早,或者是求情让贾敷不用考核,不赞同的回道。

    太子是皇帝养大的,自然是知道皇帝对国子监的看重,也知道皇帝不喜欢不守规矩的人。

    “我自然不是这个意思。”太子妃道:“我记得朝里有很多官员祖籍并不在京城?”

    “这是自然,勋贵们基本上都是跟着太-祖爷从南边起事的,多是南边人,而文臣们他们也都是通过科举从天南海北考过来的。”太子对朝堂里的大臣们都很了解,此刻侃侃而谈道。

    “那他们的子嗣想要科考进身的都得回原籍?”

    “你是,去求父皇一个恩典,然后这些官员子嗣在顺天府考试?”太子原本就不是傻的,听太子妃只是略微一提示,太子也就明白过来了。

    “不成不成,那顺天府的学子们肯定得闹事。”话一出口,太子又自我否决道。

    虽这个主意一出,算是惠及了所有家里有子嗣想着要科举的大臣,这些大臣但凡听到这个主意出自太子这儿,那日后都得给太子两分薄面。

    这确实是增加自己威望的一件好事。

    太子就差心动,然后急匆匆的去写个奏折给皇帝看了。

    但是,太子好歹学了这么多年帝王之道,仔细一想,便觉得不行。

    多了这么些人去考,但是顺天府秀才和举子的名额却是固定的。那么也就是相当于抢了顺天府其他人的名额。

    要知道,大臣家里的孩子,先天就站得比寻常百姓家里的人要高了,别人可能会因为没有书籍和纸笔发愁。

    可大臣家里的孩子,自家的长辈就是科举出身,天子门生,随便提点一句,那都比乡下的老秀才们教得要好。

    这些大臣家里的孩子,肯定要比寻常人更能考中。

    若是…真真让他们去顺天府考了,那到时候皇榜上的,可能都是些官宦子弟了。

    堵了自己的青云路,顺天府的学子还不得闹翻天了。

    “我的意思是,咱们可以给顺天府增加10举子的名额,然后再规定,四品以上的官员家的子弟可以直接在顺天府参加科举。”太子妃道,“左右四品以上官员的子弟本来就可以进国子监了,那么给他们这个恩典也不过就是应急,倒也无所谓了。”

    太子妃刚刚完,太子便拊掌笑道:“这个主意好,增加了名额,顺天府的学子们只会觉得自己占了便宜,多了中举的概率,自然也就不会闹了。”

    “我去写奏折。”既然想出了这么个一举两得的方式,太子自然是立马要去把这件事落实下去。

    实惠吃到自己嘴里,那才是真实惠。好处也得拿到手里那才叫真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