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遗章 科场遗憾财运到(五)
此时孙山才庆幸自己一直安然若素,像原身孙山一样热衷于考取功名,与韩续发生矛盾时,也没有作出多么出格的反抗。
没有像其他穿越者那样展露拳脚,今天搞这种发明,明天弄那种另类的东西,也没有偷抄剽窃那些精彩的诗词文章,应该勾引不起廉王的注意吧?
刘立看到孙山一直皱紧眉头默默无语,对自己冒昧登门拜访没有怪责,也没有表示出任何好感,实在捉摸不透孙山的真正用意。
他便主动向孙山出自己的真正来意:“孙孝廉,老朽今天前来拜访,有个不情之请,希望孙孝廉能够应允。听闻孙孝廉不想去京城入国子监读书,不知是否确有此事?”
孙山听后微微一愣,许久之后才缓缓回应:“是啊!确实心存此意。只因自家贫寒,京城居,大不易,如何是我等寒门户人家承担起的?只得无奈放弃。”
刘立听罢大为欣喜,极为急切的询问孙山:“孙孝廉,不知你可否愿意将名额让于我家犬子,老朽会出些钱财予以补偿您,绝对不会亏待了孙孝廉。”
孙山微微一愣后沉吟不语,他不知道可否转让入国子监读书的名额,若其做法有违大明律法,纵使得到多少钱财,都有点儿得不偿失。
刘立看到孙山脸现犹豫不决之色,思忖一阵后似有所悟,掏出一本书籍递于孙山,并翻到书中折叠部分让孙山仔细阅读。
“孙孝廉请看这些荐人入国子监读书的条文,你我此举不犯大明律法,只是需要孙孝廉写一封推荐文书,亲笔画押荐举犬子入国子监读书即可,其他事项皆由老朽进行打点。”
孙山细细读完发现并无遗漏之处,果真如刘立所言不犯律法,便微笑着注视刘立默默无语,等待着对方出价。
刘立是个经商多年之人,察言辨色乃是他的处世本领,如何能看不出孙山的用意,心中捉摸着出何价格才能让孙山满意。
他知晓读书人极其爱面子,不喜欢讨价还价,讲究什么清高无为,视金钱如粪土等虚伪做派。
若自己如同谈生意那样运作,可能会让孙山心生反感,不会答应荐举自家儿子之事,把自己谋划多日的事情彻底搅黄。
刘立只有长子刘元禄从喜爱读书上进,可惜百般苦读寒窗数载,却没有太大的长进,一直被拒于院试之外,刘立便想用钱财为儿子买个监生名额。
可刘元禄一直不同意这样做,又连考两次院试都落榜了,看到父亲刘立不辞劳苦陪伴着自己赶考,刘元禄苦思几天后,终于答应了买监读书的事情。
可匆忙之间如何能够找到入国子监读书的门路?刘立让儿子返回家乡,自己留在济南府找寻例监的门路。
刘立在观看乡试放榜之时,偶尔听到孙山不去京城读书的消息,几经打听之后,他才在今天登门冒昧拜访,希望设法打动孙山,抓住这唯一的入国子监读书会。
此时正是大明中兴之时,入国子监读书要求极为严格,不像明中后期只要花钱打通关系,便能成为监生。
有时候花费巨额钱财打通官吏关系,好不容易有了例监的名额,也被那些富商巨贾们早早订下,像刘立这样的商人即使花费巨多,也未必能得到例监名额。
明朝的最高学府便是国子监,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叫做监生,监生虽非秀才,却有资格参加秋闱乡试之前的科试,社会地位与生员差不了多少。
监生的资格获取渠道有很多种,有品行优良的优监,之前林垠荐举孙山为贡生,便是优监的一种。
另外还有皇帝恩赐的恩监,凭借前代勋爵资厉而获得的荫监,还有向大明期廷缴纳一定数目钱财后得到入国子监学习的例监,还有刘立此时准备花钱购买的荐监、、、、等。
可惜监生获得的渠道再多再广,国子监录取的名额是有限制的数目,是以竞争的十分激烈。
而且入国子监读书的渠道大多与刘立无关,只有例监和荐监,他也许可以尝试一下。
只是例监要花费极多的钱财上缴官府,中间还要花钱打点各级官吏,而且还要等待许多时日,才能得到例监的准许文书。
当刘立无意间听到孙山唉叹无钱入国子监读书时,他便把目光投向孙山的身上。
此后刘立又听到学政林垠曾举荐孙山文行俱优的优贡生消息后,他更是心动不已,发誓要一举拿下这个难得的荐监会。
于是刘立决定以诚待人,收起生意场上那一套讨价还价的把戏,一次性出较高的价格买下孙山的举荐文书。
“孙孝廉,老朽愿意出五百两银子,买下您荐举犬子入国子监学习的亲笔画押文书,不知道您意下如何?”
孙山听后不喜反忧,皱紧了眉头沉吟不语,心中却在暗自寻思着。
′五百两银子可不是个数目,刘立甘愿花巨资购买自己亲笔画押的荐举文书,不会去搞行骗诈取他人钱财的骗术吧?若以后牵涉到自己头上,可谓得不偿失啊!’
孙山想一囗回绝掉刘立的请求,可看到刘立偌大年纪一脸急切恳求之色,又怕耽误了别人的前程,便决定先证实一下刘立的真实身份。
于是他开口询问刘立:“刘君甘心花费如此多的钱财买一个荐举文书,想必令公子的学业不错吧,可有令公子平时写的文章让孙某一观否?也许孙某能指出文中不足之处呢?”
看到孙山没有被′巨额’钱财所打动,迷失了戒备心理,反而张口索要儿子的文章,刘立登时对孙山又高看一眼。
好在他早有准备,令随行家丁奉上刘元禄的文章,还把刘元禄的童生证明一并呈上,想彻底打消掉孙山对自己的警惕之心。
孙山拿起刘元禄的文章仔细阅读完毕,又仔细验看童生凭证后,才长出一口气,开始相信刘立之前的所有言语。
“刘君,孙某观看令公子的文章,数次被拒于院试之外,的确有些惋惜,怪不得刘君愿意出巨资购买某的一封荐举文书。不过孙某有一言奉告贤父子,不知当讲不当讲?”
刘立听到孙山赞扬自己儿子的文章,高兴的咧嘴欢笑,再加上自己此时有求于孙山,忙不迭的连声回应:“孙孝廉请讲,犬子能得到您的指点,是犬子一生的荣幸啊!”
孙山也不加以客气,指着文章中的几处精妙之处加以褒扬之后,又不客气的点出其文中的不足之处。
最后孙山道:“刘君请转告令公子,以后写作制艺文章时,要多注一下时事方策,尽量言之有物,不能过分崇尚空谈。若如此坚持下去,也许三年后的乡试,令公子有望折桂而荣归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