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A+A-

    八阿哥带着九阿哥和十阿哥来到胤祐院子里的时候, 后者正在和傅先生下棋。

    师徒俩杀得难解难分,你来我往,寸土必争。

    看得出来这一对师徒之间没有尊老爱幼, 老的和的都在想尽办法弄死对方。

    棋盘上的厮杀实在精彩,八阿哥看得入了迷。眨眼间,一炷香的时间就过去了。

    九阿哥、十阿哥年纪尚幼,书还读不明白,更别下围棋。

    两个人看看棋盘又看看下棋的人,再侧过头来互相看看,发现他们俩都看不懂。

    于是,两个人都有点不耐烦。十阿哥颇为着急,他没有跟阿玛出过远门, 不想错过这次机会。

    他正要开口的时候, 却被一旁的八阿哥拦住了。

    想要办成事情就得沉住气,不能鲁莽。一会儿把七哥惹急了, 非但不帮忙,还得把他们三个臭骂一顿,得不偿失。

    关键是, 对弈正是精彩时刻, 高手过招, 八阿哥也想知道这一局, 师徒俩究竟谁更胜一筹。

    胤祐一只手撑在膝盖上, 一只手夹着棋子。脊背微微前倾,蹙着眉心,神情专注。

    九阿哥看不懂下棋, 就只能看他七哥。突然发现, 他七哥好帅呀。

    这让他想起了前不久刚学的一首词:“如今却忆江南乐, 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没错了,再过几年,他七哥就是如诗词所那样的少年。

    胤祐忽然眼睛一亮,指尖夹着的棋子在纵横交错的棋盘一点落下,满脸洋洋得意,仿佛一句“这局我赢定了”呼之欲出。

    傅先生捋了捋胡须:“你确定?”

    “落子无悔!”

    “呵!”傅先生哼笑一声,棋子在另一处落下,“徒儿你输了。”

    旁边三人还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这局棋胜负已分。

    胤祐连忙摆了摆手:“重来重来,这局不算。”

    傅先生站起来,手指敲在他的脑袋上:“下次装得像一点。”

    胤祐摸了摸头:“不给你尝点甜头,你就不跟我下了。”

    “现在我也不跟你下了,老夫要去睡觉。”

    胤祐不再勉强,开始收拾棋盘:“去吧,盖好被子,别着凉了。”

    他把黑白棋子分别装进棋盒里,转头看到三个弟弟。于是,拉着八阿哥坐下来:“来来来,八弟陪七哥下两把。”

    八阿哥赶紧摆了摆手,一副欲拒还赢的模样:“我可不是七哥的对手。”

    胤祐还没过完瘾,现成有对手送上门来,他才不管对方棋艺如何,赶紧将人按在对面:“下了才知道。”

    八阿哥明显也有些手痒:“那……那就来两把?”

    “来来来!”

    “哎呀!”九阿哥和十阿哥在一旁等了半天,听他俩的对话越听越不对劲,赶紧跑过去。

    两个人分工合作,一个拉住七哥,一个拉住八个:“咱们过来是有事请七哥帮忙的。”

    “哈?”胤祐看着自己被弟弟握在掌心的手腕,也不着急抽回来,“有事请我帮忙?”

    “对呀!”十阿哥迫不及待的道,“阿玛今早来上书房检查功课的时候了,我和九哥要想跟着出门,那就得通过他的考核。”

    “考核?”这个套路胤祐听得熟悉,他还很的时候,每次想要跟着阿玛一起出门,就会迎来各种各样的考核,不是背书,就是写字,这对他来也没什么难度,就是走个过场。

    胤祐拍了拍胸脯:“那这事儿就包在我身上了,保证能让你俩顺利通过考核。”

    “真的!”九阿哥和十阿哥两人听到他的保证,欣喜之余又有些担忧。

    十阿哥撇了撇嘴:“七哥,你该不是糊弄我俩吧,都没听考核内容是什么,就敢保证肯定能通过。”

    “不管什么内容,我都能保证。”胤祐不耐烦的挥了挥手,“你俩一边玩儿去,我要跟八弟下棋了。”

    得了他的保证,九阿哥和十阿哥却也没有完全放心。但要他俩现在走,他俩又不甘心,只得去后院跟婴宁和踏日玩耍。

    胤祐跟八阿哥对弈两局,二人的棋艺那就不在一个水平上。

    不过观棋知人,胤祐从棋局就不难感觉出,他这个八弟,心眼儿那叫一个多,处处给他设套,哄着他往里钻。

    胤祐也不是吃素的,硬是往他设好的陷阱里钻,将计就计,最后赢了个猝不及防,把八阿哥看傻了眼:“这……这是怎么做到的?”

    胤祐指着棋盘一处角落提醒他:“你自己百密一疏留了破绽。”

    八阿哥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那是我班门弄斧,让七哥见笑了。”

    胤祐表扬他:“已经很不错啦。”

    八阿哥把棋子挨个捡起来:“再来一把!”

    两个人下着下着棋就忘了时间,一抬头的时候,天都暗了下来。

    一会儿的工夫只够下两局,两局八阿哥都输得心服口服。

    这一下午,胤祐经历了两位风格截然不同的对手,也算过足了瘾。让太监把棋盘收起来,这就准备用晚膳了。

    八阿哥还是有些担心九阿哥和十阿哥的事情,拉着胤祐道:“七哥,皇父了这次不但要考背书,还有算数和骑射。骑射他俩倒是还好,背书和算数却不太行,你真的有办法吗?”

    胤祐冲他眨了眨眼,满不在乎的:“别担心,我能过就能过。”

    他让人去把两个弟弟叫过来,问他们最近学的那本书。

    九阿哥答道:“正在读《论语》。”

    胤祐又问:“学完了吗?”

    十阿哥道:“还没。”

    “还剩多少?”

    十阿哥竟然答不出来,九阿哥也想了想才道:“好像是《子张篇》和《尧曰篇》。”

    胤祐点了点头,飞快把这两篇文章在心里默背了一边,不是很长,也并不难。

    “那就着重背这两篇吧。”

    “可是……”九阿哥皱了皱眉,“皇父一整本《论语》都有可能抽到。”

    胤祐十分肯定的道:“不会的,阿玛要考,一定是从这两篇抽你们背诵。”

    几个弟弟都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肯定,不过,不过却全心全意的信任他,既然他这么了,那他们背就是了。

    胤祐:“这两篇文章不长,有很简单,你们俩又不笨,一两天就能背下来。”

    谁不喜欢听人夸自己聪明?胤祐这么,九阿哥和十阿哥听完之后信心大增:“七哥放心,我们一定能背下来。”

    “还有数学,你们不懂的就多去请教三哥,他的数学可是阿玛亲自教授,比其他人都要学得好。”

    “至于骑射,这就得看你们平时练得怎么样,我看还挺不错的。”

    他又给两个弟弟提了要求:“每天傍晚来我这里背一遍书,如果还有时间,那就往前背。”

    等两位弟弟走了之后,八阿哥才问出了心里的疑惑:“七哥,你怎么就那么肯定,阿玛一定会考这两篇文章?”

    胤祐坏笑:“你猜。”

    八阿哥猜不到,过去挽着他的手臂:“七哥你就告诉我吧。”

    胤祐喝了口茶,这才慢条斯理的道:“根据我的经验,阿玛既然如此,就是做好了要带他俩出门的算,考核也就是激励他们刻苦学习。”

    “如果阿玛不想带着他俩出门,就根本不会在他俩跟前提起这事儿。”

    "所以,他在抽查的时候,一定是挑他们最近学的文章,只有最近学的才记得最牢固嘛。"

    八阿哥恍然大悟,他确实没有想到这一点。

    不过,这也不能怪他,毕竟从到大,他也没什么单独跟阿玛出门的机会,自然没有七哥这么丰富的经验。

    九阿哥和十阿哥果然每天都来胤祐这里报道,背书给他听,有时候八阿哥和保泰也会过来凑热闹。

    两个人基础有点差,背起书来磕磕绊绊。胤祐听完,十分忧虑的叹一口气:“要不……你俩还是就呆在紫禁城吧。”

    “不行!”

    九阿哥和十阿哥异口同声:“决不放弃!”

    结果第二天来,前一天的内容两人就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一个磕巴都没有。

    胤祐满意的点点头:“不错,后面这两段回去一起背了吧。”

    得了七哥的夸奖,九阿哥欢喜的蹦了起来,冲着胤祐了一句:“yes!”

    “嗯?”胤祐竖起了耳朵,“你刚才什么?”

    九阿哥眨眨眼:“我yes!这叫英吉利语。”

    胤祐来了兴趣:“你还会英吉利语?”

    九阿哥点了点头:“我还会好多别的呢。”

    “那你两句给我听听。”

    九阿哥又给他了两句,都是十分简单的生活用语,诸如“你好”、“再见”、“请”一类的。九阿哥出来的时候还有些洋洋得意,仿佛这是什么特殊技能。

    胤祐挺好奇的,他竟然会英语:“你是跟谁学的?”

    九阿哥坐下喝了口茶,这才道:“七哥你忘了,上次你们跟着阿玛巡幸塞外,我留在宫里耳朵受伤了,是一位西方传教士治好的。我觉得他们好厉害,于是就跟他学习他们的语言,还有他们那边的知识。”

    “不错,”胤祐笑着摸了摸他的头,“掌握了一门新的外语,那你的蒙古语和汉语学得怎么样了。”

    “额……”九阿哥忽然想起来,“阿玛了,也要考这两样。汉语还好,蒙古语就……”

    “那还不干净好好学!”

    “是是是,一定好好学!”提起外国传教士,九阿哥就来了兴致,又多了两句,“七哥你都不知道,他的那些知识,他们叫科学,可太有意思了,比秦师傅教的都有意思。”

    他口中的秦师傅是秦道然,是宋代词人秦观的后人,康熙南巡时从无锡带回来的,指派给九阿哥做从学老师。

    胤祐鼓励他:“有意思你就好好跟着学。不过,秦师傅教你的你也要好好学,知道了吗?”

    “知道了!”

    胤祐自己就是个不喜欢死读书的人,辅导弟弟们的功课,一开始很严格,不但要求他们背诵,还会抽查一些字词句的释义。把九阿哥和十阿哥折腾得苦不堪言,每日都在恶补课业。

    不过新鲜劲儿一过,他又觉得不好玩,于是就把督促两个弟弟读书的事情丢给了八阿哥。

    自己开始跟着傅先生学画画,他的画是傅先生一手教出来的,师徒俩的绘画风格一脉相承,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胤祐临摹他师父的字画甚至可以以假乱真。

    在他的时候,皇贵妃总会给他画一些简笔画,动物什么的。

    这对他的审美影响相当深远,所以每当他画动物的时候,总会沾染些拟人的神态,眼睛弯弯,嘴角上扬。

    傅先生他这是童心未泯,永远是个赤子。

    最终他们也没能在三月出发,因为康熙忽然有点别的事情,浑河挑浚工程完工,康熙带着大阿哥和三阿哥,到天津走一趟,视察河工。

    于是,东巡的事情就推迟到了秋天。

    对此,最开心的当然是九阿哥和十阿哥,他们的时间更宽裕了,不用临时抱佛脚。

    两个人开心之余,开始故态复萌,贪玩又调皮,学习的事情抛到了脑后。

    胤祐吓唬他俩:“你俩竟然还能高兴得起来。这不就明阿玛不想带你们去了吗?”

    十阿哥不懂:“这和我们有什么关系?是阿玛带着大哥去了天津。”

    胤祐向他解释:“可是东巡的时间延后,你们学习的内容就更多了,阿玛能考的内容也就更广了。”

    “所以,你们俩还敢掉以轻心吗?”

    九阿哥和十阿哥不话:“只有乖乖地再努力学三个月。”

    等他俩走后,胤祐对八阿哥道:“三个月时间,足够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八阿哥不得不深感佩服,七哥虽然自己读书的时候是个让师傅们头疼的学生,教育弟弟倒是很有一套。

    这一趟天津之行,康熙一来一回去了十天左右。

    回銮的时候,又正逢曲阜孔庙修建完成,康熙命三阿哥和四阿哥代替他这个皇父,去一趟山东祭祀。

    这是两位即将成年的阿哥,第一次独自外出,替皇父办理事务。

    两个人在弟弟中间一下子就树立起了成年兄长的形象,康熙也已经为他们物色好了嫡福晋人选,三阿哥的府邸正在建设中,礼部选出的大婚日期就在今年下半年。

    三阿哥的嫡福晋是正红旗蒙古都统朋春的女儿。

    朋春曾经领兵南下平定三藩之乱,到黑龙江驱赶盘踞在雅克萨城的俄罗斯人,前几年的乌兰布通之战他也有参与。不过他带的军队被泥淖所阻,噶尔丹逃跑,朋春因此被罢免官职。

    但康熙念他战功卓著,只是降级处理,现在又将他的女儿嫁给三阿哥。看得出来,这是在为接下来讨伐噶尔丹做准备。

    一旦战争再次爆发,康熙势必要再次启用这位有着赫赫战功的都统。

    四阿哥则因为皇贵妃的缘故,大婚日期待定。

    这件事情又在后宫之中引起了不的讨论。

    荣妃自是得意的,看到大阿哥成婚时惠妃那个得意劲儿,后来,大福晋怀孕,众人逢迎她是要生个皇长孙,结果生了个格格。

    荣妃表面上不什么,心里多少存了些看笑话的想法。

    开春不久,是大福晋又有了身孕。沉寂了两年的惠妃又开始成为御花园娘娘们茶话会的中心任务。

    荣妃看得颇为眼馋,现在他的儿子也终于要成婚了。

    太子妃眼看就要临盆,是男是女尚未可知,大福晋也不一定就怀的是个男孩儿。

    她的三阿哥抓紧一点,不定还有机会。

    就算太子妃生了个皇长孙,三阿哥明年再给皇上添个皇孙,那也是很好的嘛。

    荣妃这个想法没两天,果然,毓庆宫那边就传来消息——太子妃要生了。

    皇贵妃接到通知,早早的就过去了。康熙时常在她跟前,先皇后走得早,太子是他一个人拉扯长大的,他前些年就想过立后,尤其是皇贵妃病重那一年,礼部都已经开始走流程了。

    是皇贵妃病好之后,自己不愿意,所以,中宫之位现在仍然空着。

    可是在他心里,表妹与皇后无异。

    既然如此,太子妃那边,皇贵妃就该多照应着些。

    其实,不用他,皇贵妃也会这么做。

    毕竟胤祐从到大,太子对他不错。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第一个就想到他这个弟弟。还时常把胤祐接去毓庆宫,与他住几日。

    出门在外的时候,太子对她这个皇贵妃也是礼遇有加,对胤祐这个弟弟更是悉心照顾。

    身为皇太子,又是从被皇父盛宠长大的皇太子,能做到这些,就足以证明,他从被教育得很好,往后也一定是一位仁德之君。

    太子妃毕竟年轻,没有经验,临盆之际疼得满头大汗,咬着牙撕心裂肺的喊。

    这些年来,皇贵妃看到过多少次女人生产,她已经记不清了。有的孩子,生下来就没有心跳呼吸,但凡有一点希望,她都会尽其所能让他们活下来。

    但医疗条件有限,她也时常感到无能为力,眼睁睁看着一个生命离开。

    她深深地为这个时代的女性感到不幸,她们也知道生孩子要承担很大风险,可是她们拼了性命也要生。

    红墙之内,只有生了儿子,才有改变命运的机会。

    太子妃实在太疼了,双手抓着床单,撕声喊:“不生了,我不生了……”

    喊完,眼泪就扑簌簌的落了下来。

    皇贵妃从宫女手里拿过帕子,替她擦去额角的汗水,想那以后就不要生了吧。

    但是屋子里进进出出那么多嬷嬷宫女,尤其是那位熊嬷嬷也在,整个紫禁城都知道,她可是东宫最不好惹的奴才,什么事情,只要她知道了,他就等于索额图和整个赫舍里家族都知道了。

    皇贵妃要是跟太子妃这些,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传到康熙父子耳朵里去。

    皇贵妃劝太子妃不要生孩子,这安的什么心,就只能任人揣测。

    经过一个时辰的努力,孩子总算生下来了。

    稳婆抱着孩子激动的喊:“恭喜太子妃,是个阿哥,是个阿哥!”

    听到自己生了个阿哥,太子妃疲惫的脸上终于露出个心满意足的笑容,仿佛刚才遭的一切罪,鬼门关走一遭,全都值得了。

    皇贵妃在心底深深地叹了口气,这些女孩子自耳濡目染,要为丈夫生儿子传宗接代,成为更有力的政治竞争工具已经在她们心里里根深蒂固。就算拼命,她们也希望自己能生下男丁,生很多很多男丁。

    孩子的羊膜囊如何处理,脐带什么时候剪,器具应该如何消毒处理,皇贵妃早就有过严格要求,也对稳婆进行过培训。

    现在她们处理起来得心应手,倒是不用皇贵妃过多操心。

    阿哥用襁褓包好,由稳婆抱出去给太子瞧瞧。

    太子看到儿子自然是十分高兴的。他在与太子妃大婚之前,宫中没有侍寝的格格,大婚之后,与太子妃感情比其他两位侧福晋更好。

    太子妃从怀孕到生产这一时期,他都没有离开过京城,一直陪伴在她身旁。

    现在他们的第一个儿子出生了,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亲自给孩子起了乳名,希望他能平安长大。

    康熙听太子妃平安产下皇长孙,龙颜大悦,从太子到太子妃,再到阿哥,甚至毓庆宫的宫人,统统上了一遍。

    这个待遇,除了太子,大阿哥是没有的,其他阿哥大概率也不会有。

    直到皇长孙满月的时候,胤祐才第一次看到这个侄子。

    侄子有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一点也不认生的四处张望。脸蛋儿圆圆的,捏起来格外舒服。

    太子对儿子心翼翼,除了皇上太后以及皇贵妃抱了抱,也没有让其他人经手。

    胤祐看着这个只有一个月的奶娃娃,实在喜欢,忍不住问太子:“我能抱抱他吗?”

    太子想也没想就同意了:“当然可以,你会吗,我来教你。”

    胤祐在太子的指导下,一手拖着皇孙的后脑,一手搂着他的腰,让他趴在自己的胸前。

    侄子好像有点喜欢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个笑容。

    胤祐看得有趣,激动的喊道:“他笑了,他笑了!”

    这么的孩子,哪里知道笑这个表情,他就是勾了勾唇角而已。

    不过,胤祐笨手笨脚的抱着他,他竟然没有半点哭闹,这就足以见得,皇孙还是很喜欢他这位叔叔的。

    没过一会儿,孩子该吃奶了。奶嬷嬷过来接过皇孙,抱下去喂奶。

    胤祐跑到皇贵妃跟前,手舞足蹈的跟她形容:“他抱起来软软的,还有一股奶香味。”

    皇贵妃问他:“喜欢吗?”

    “还不错,反正跟抱动物感觉是不一样的。”

    “以后,你有了自己的孩子,你就会发现,抱着他和抱着别的孩儿,那感觉也是不一样的。”

    胤祐笑道:“你要这么,那我可就有些期待了。”

    皇贵妃点点头:“和你血脉相连的一个崭新的生命,当然是值得期待的。但这也意味着一份责任,无论他是男是女,好看或者不那么好看,健康或是疾病,甚至身体有一些缺陷,你也要全心全意的爱他。”

    “那是当然,就像你爱我那样。”

    皇贵妃双手按在他的肩头,在他耳边轻声道:“儿子,你真棒!”

    四阿哥出发去山东的前一天,皇贵妃让他回了一趟承乾宫。

    本来也没叫胤祐,奈何这子脸皮厚,跟着哥哥一道回去了。

    路上,他对四阿哥道:“我猜额娘一定给你做了好吃的。”

    “所以,七这是回去蹭饭去了?”

    "胡!"胤祐一脸坏笑,“我这是去给你践行。”

    四阿哥搂过他的肩膀:“嗯,那我还得谢谢你。”

    “哎呀,跟我还客气什么?”

    皇贵妃确实做了一桌子饭菜等着四阿哥回去,看到胤祐也并不惊讶,知道他必定会跟来,饭菜都多做了些,这子愈发能吃了。

    胤祐得了便宜还卖乖:“今儿这菜有点咸,否则我还能再吃两碗饭。”

    皇贵妃瞪他一眼:“你已经吃了三碗了。”

    胤祐惊讶道:“是吗?你这承乾宫的碗也太了吧。”

    “那你下次来,我给你准备个盆。”

    “你以为我吃不下。”

    “……”

    四阿哥在一旁静静地看着额娘和弟弟斗嘴,每次回到承乾宫就是他最放松也最惬意的时刻。

    他不知道这里是否是他出生的地方,但这里是他长大的地方,有他最依恋的两个人。

    皇贵妃让白露去里屋拿东西,是一套新衣裳和一双靴子,听他要出门的时候,专程给他做的。

    胤禛笑着摇了摇头:“我衣裳够穿。”

    “我管你够不够穿,在我眼里都是不够的。”皇贵妃把东西塞进他手里,“换上试试,我看看大合不合适。”

    四阿哥脸上露出为难的神情:“我都十七了,不是孩子了,哪好意思在额娘跟前更衣。”

    “哪有十七,十六还没满呢。”

    “十六也不了。”

    儿子长大了要面子,皇贵妃也表示理解。

    胤祐坐在一旁,越听越不对劲,盯着皇贵妃看了半晌,问道:“我的呢?”

    “你也要去山东?”

    “不去。”

    皇贵妃摊手:“那没有。”

    胤祐嘟着嘴扭过头去:“偏心。”

    皇贵妃才不理他,拉过大儿子,又往他身上塞了个锦囊,嘱咐他出门在外,注意安全,尤其是饮食安全:“锦囊里是一些我自己做的药丸,用途我都写下来了,以备不时之需。”

    四阿哥欣然收下,但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靠谱吗?”

    皇贵妃一怒之下,把兄弟俩赶出了承乾宫。

    走在回阿哥所的路上,胤祐摸了摸肚子:“我真的没吃饱。”

    四阿哥一向拿他没办法,只得吩咐苏培盛先回去,让厨房赶紧准备些吃的。

    回到阿哥所,胤祐又跑去他哥哥的院子里蹭了一顿夜宵。

    菜就摆在院子里,还准备了一壶果酒,酸酸甜甜的,却没什么酒精的味道。

    四阿哥没允许他多喝,就只给他斟了一杯。

    胤祐左右看看:“十三呢,然他一起出来吃点儿。”

    四阿哥看了一眼另一侧偏殿的窗户,里面没有亮灯:“睡了吧。”

    月上中天,是到了朋友该睡觉的时辰。

    胤祐和他哥聊起曲阜,又聊起孔庙,自己去过的,当时是孔尚任做导游带着他们游览,后来又在正殿给康熙讲《论语》,随后被康熙带回京城。

    到孔尚任,胤祐就想起洪昇,于是又把去年出了一趟宫的事情跟四阿哥了:“我那时还很奇怪,原来孔圣人的后人也是喜欢听戏的。”

    “后来我才知道,他不但喜欢听戏,他还写,写得可好了,就是还没写完。”

    “名叫……”

    到这里,胤祐忽然闭了嘴。他没怎么喝过酒,有些不胜酒力,哪怕只是半杯果酒,下了肚也有些飘。

    清风一吹,脑子稍微清醒了些,发现自己差点把成天不干正事,净看闲书的事情暴露了。

    “哎呀!”他摇了摇头站起来,“你就当我什么都没,千万别告我的状。”

    四阿哥失笑:“都了,怎么当你没?放心吧,我不会告你的状。”

    胤祐摸摸肚子,吃饱喝足:“我也还是个朋友,该回去睡觉了。”

    然后他就飘飘然出了院子,门口右转回自己院子去了。

    四阿哥盯着他的背影,直到他拐过弯去才收回视线,端起桌上半杯残酒一饮而尽。

    时候跟他无话不谈的弟弟,现在也有秘密了。

    七月,天气入秋会后,凉爽不少,往年这个时候,正是康熙巡幸塞外之时。今年正好,陪同太皇太后前往盛京,舍弃山海关,取道口外前往,顺带也能巡幸塞外,一举两得。

    正如胤祐猜测的那样,康熙并没有为难九阿哥和十阿哥,随便考了他俩一篇文章,就把他俩也带上了。

    两位阿哥私底下还,早知道这么容易,这几个月就不那么拼命读书了。

    太子依旧没有跟随康熙出这趟远门,他被皇父留在京城,处理朝中大事务。

    因为带着太皇太后和皇太后,这一路行径得很慢,每到一处行宫就停下来休息,到了早上再赶路。

    他们的第一站来到通州,太皇太后、皇太后以及几位娘娘在行宫休息,康熙则带着皇子、大臣们来到一处院落。

    院子的主人是一位七十来岁的老人,穿着质朴的长衫,一看便知是个读书人。

    虽然人看起来十分简朴,但院子着实理得不错,就算进入秋季,院子里也开着不少花卉。

    除此之外,假山、凉亭、池塘一应俱全,看着就是个栽花置草,作文读书的终老之地。

    “七,”康熙背着手,把胤祐叫到跟前,指着那老人问道,“你可认得他?”

    胤祐走进院子的时候就仔细量过,他没见过此人,不过倒是认识。因为刚才康熙和裕亲王话时,他听到了。

    这里是一位致仕在家的大臣的宅邸,这个人叫李士桢。

    虽然胤祐没见过李士桢,但是这个名字他却十分熟悉。

    “知道,他是熹姑姑的父亲。”

    李士桢赶紧夸赞道:“七阿哥观察入微,心思缜密。”

    康熙听了高兴,笑着看向儿子:“你倒是机灵。”

    康熙看院别致,李士桢是李煦的父亲,又是曹寅的岳父,又因为李熹的缘故,和胤祐也算有些渊源。念及他在三藩之乱以及江西、广东两省的功绩,命人赏赐一番。

    他见这里院子虽,理却甚为别致,便来了兴致,要儿子和大臣们,写字,作画,附庸风雅一番。自己还亲自上阵,做了首诗。

    皇上诗兴大发,其他人也不敢扫他的兴,大臣们绞尽脑汁,作诗一首。

    这可是个技术活,不能比皇上好,但也不能太差,凡是得拿捏一个度。

    皇子们现在还,除了年长的三阿哥、四阿哥,以及对此自幼就对这些感兴趣的七阿哥,其他人尚且没有吟诗作赋的能力。

    不过,他们毕竟也在上书房上了那么久的学,字倒是写得不错。

    除了九阿哥和十阿哥这两人年纪实在了点,其他人都贡献笔墨,给皇父助兴。

    胤祐站在最边上,他跟前有一张桌,桌上有笔墨纸砚,和一些颜料。

    家伙提笔半晌,却不知道要写什么。

    他侧头看了看兄弟们,五阿哥、六阿哥在这方面确实也没什么天赋,字写得中规中矩。

    三阿哥和四阿哥倒是很不错,尤其是四阿哥,在胤祐看来,哥哥的字一向是兄弟众人中最好的,跟他比起来也不遑多让。

    胤祐转过头来,又看到院的角落里,有一丛竹子,和承露轩的竹林不同,这些主子被人刻意修剪过,枝叶的布局和走向颇有讲究,看上去既有美感又有意趣。

    于是,胤祐心里就有了主意。

    康熙见他们写字作话还有一会儿,便又到别处去逛了逛。

    别的兄弟字都写了两三行了,胤祐还在条颜料。

    一旁的六阿哥都已经写完了,他还在调颜料。

    那边康熙逛了一圈,发现这院子修得错落有致,用了江南园林的借景手法,从视觉上延伸了院子的面积,其实很,稍微走走就倒头了。

    等阿玛回来之后,胤祐的颜料终于调好了。

    另一头,康熙从三阿哥开始,一个一个的欣赏儿子们的作品。

    大贝勒已经是个成了婚封爵的成年皇子,他本来也不擅长这些。因此,并没有参与进来。

    三阿哥一向是尚书房的优等生,别人是能文能武,他是能文能理也能武。

    书法当然也是不错的,而且写的正是他自己作的诗。

    康熙看得颇为满意,还展示给各位大臣一起欣赏。

    大家对三阿哥的才华自然是连连称赞,其中有奉承康熙的成分,但三阿哥也的确担得起这份称赞。

    接下来是四阿哥,他的书法康熙向来喜欢。语音有那种恣意潇洒、特立独行的风格不同,四阿哥的字更为内敛沉稳,与他的年龄极不相符,观其字知其人,倒是能体现他的一部分性情。

    如果诸位大臣对三阿哥刚才的作品还有些夸张和奉承康熙的成分,对于四阿哥的赞不绝口那一定是发自肺腑,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能写出这样一手好字,实属难得。

    接下来是五阿哥和六阿哥,康熙看了看,也没什么,大抵心里也清楚,这两个儿子在这方面确实资质平平,也不好勉强。

    作为父亲,他很懂得因材施教,所以一直也在思考,究竟什么是适合他俩学习的。

    而后就是八阿哥,八阿哥从就勤勉好学,比他的任何一个兄弟都要刻苦。

    而他的字也写得非常漂亮,还没等康熙开口,就有大臣轻声赞叹了一句:“好字!”

    但是,康熙也只是不置可否的笑了笑,并没有多什么。

    在他看来,胤禩的字总让他想起很久之前的胤祐。

    彼时胤祐也就六七岁的样子,那个时候的他字迹和现在截然不同。

    康熙记得,有一段时期,他让胤祐来南书房写字,家伙百般推脱,就是不愿意动笔,勉强让他写几个,也是骨架支离,毫无章法。

    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胤祐的字就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那种恣意和潇洒就是他做人的态度,无论写成什么样,就是他想要的,绝不因为别人的一句批评或是表扬而改变。

    现在看胤禩的字,不能不好,恰恰相反,写的很好,是那种人人看了都会夸奖的好。

    但总觉得这份好,有谄媚讨好之嫌,并不出自真心。

    最后,康熙站在了胤祐的桌前。他都已经做好了准备,拿起来洋洋得意的向各位大臣展示一番,听够了他们的溢美之词,再提醒胤祐不可骄傲自满,须得潜心进学。

    哪知道这一看,他却皱起了眉头。

    诸位大臣早就听,七阿哥的书法最得圣心。皇上对这个儿子的宠爱是全方位的,七阿哥无论做什么,皇上都觉得好。

    就连他偷跑去战场,皇上也觉得次子是难得的将才,应该着重培养,于是,就把致仕在家,腿还不好的张勇将军请去给儿子上课。

    所以,要怎么夸才能把皇上哄开心,大家都已经在心里好草稿了,却见皇上神情微变,却不知看到了什么。

    胤祐是众兄弟之中唯一画画的一个,他磨磨唧唧半晌,却只在宣纸上画了聊聊吉克竹子。

    可仔细一看,这又不是一般的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