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深夜来访的淑妃
“周相可真是贴心,也不知将来谁家的千金这么有福气,能嫁给相爷为妻。”
“娘娘笑了。”周远之不愿过多的谈论这个问题,将热茶推过去后引开话题,“深夜来访,可是为了今日陛下封王的事情?”
最近几天周远之并没有去上朝,但是朝堂上的事情一直通过朝臣的折子出现在他的桌面上。
继晋王封王之后,永帝再没有分封过别的皇子。
可是近来晋王的表现越来越让永帝失望,故而今天上朝的时候,永帝有意再封一个王。
具体是哪位皇子,永帝并没有明。
他膝下成年的皇子不多,比如已经封王的晋王,嫡出的五皇子,一母同胞的六皇子、七皇子。
还有一位差一岁及冠的九皇子。
这些人,每一个都有可能成为永帝下一个扶持的王爷。
淑妃身为晋王的母亲,自然要为儿子考虑周全:“父母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相爷如今未娶娶妻膝下无子,自然体会不到其中的艰难。”
“娘娘的对,只是封王是陛下的意思,臣如何敢干扰陛下的决定。”
“你能的!”淑妃有些激动,连着帽兜都颤了颤,“陛下并非专权独裁之人,若是真的要封王肯定会询问相爷的看法,届时相爷不推荐别人就好。”
周远之浅笑,并没有同意淑妃的话。
不推荐别人就意味着支持晋王,从此之后不论他们是否来往,周远之的身上都会贴上晋王一派的标签。
“陛下既然提起,想来是已经有了人选,我等做臣子怎么好去干扰。”
周远之端的一派素净高华,骨节分明的指捻着腕上的珠串,不动声色的等着淑妃的后续。
“本宫知道相爷不愿
意卷入朝堂之争,可是皇子们陆陆续续成年,相爷能守住这相府一时的安宁,难道还能守住一世的安宁吗?”
周远之仰头长长舒了口气,似乎曾被这个问题困扰过很久。
他的答案是:无论是一时还是一辈子,只要守得住内心的宁静就足以。
更何况晋王并非最合适的储君人选,就算是选,也不会选他的。
这些话周远之自然不能直接对淑妃。
他笑了笑,抬将淑妃面前冷却的茶水倒掉换上新的:“臣知道娘娘的担忧之处,只是时日还长,皇子们还年幼,不足以成为殿下的威胁,娘娘放心即可。”
看着边重新冒起热气的热茶,淑妃眸子微动。
“良久之前,陛下就曾与臣提起过封王一事,诸皇子或经历不足,或处事不足,能封王的唯有一位。”
淑妃柳眉微蹙:“你是?”
“正统血脉,陛下嫡出,五皇子陈景清。”
那个师从大儒,温润玉质的贵公子。
听到这个答案,淑妃蹙起的眉头缓缓舒展开,心情好了不少:“原来是他。”
一个只会读死书,犹犹豫豫优柔寡断的软弱皇子罢了。
淑妃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
看到淑妃动摇,周远之不易察觉的露出一点笑意,暗暗放了心:终于敷衍完了一个。
最后,淑妃还在劝周远之跟晋王站在一处,周远之只是笑着摇头,任她怎么也不肯答应。
淑妃只得放弃劝,先回宫,今晚永帝宿在皇后宫里她才有一点点时间能出来,要是被人知道了,只怕又要多生事端。
虽然目的没有达成,但是淑妃看着桌上那杯再次冷却的茶水,红唇浅浅上扬,露出今晚的第一个微笑:“相爷是个会疼人的,本宫祝你早日觅
得良缘。”
“谢娘娘吉言。”
周远之抬袖让淑妃扶着上马车,临走前,淑妃坐在马车内犹豫片刻,最后一次开口:“家兄他”
“娘娘见谅,臣只能秉公处理。”
淑妃点点头,放下帘子启程回宫。
茫然夜色里,马蹄声和车辙声哒哒响起,辕下的铃铛随着动作摇晃,发出清脆的响动。
周远之站在门口负看着马车走远,眸色浅淡,唇角逸出一丝叹息。
“周远之,看什么呢?”
听到熟悉的声音,周远之转了身抬眸看向檐上:“怎么不在屋里好好休息,下午伤的不疼吗?”
“疼。”茶顿了顿,“不过还能忍。”
她从屋檐上跳下来,藏在身后的抖了抖,抖出来一件厚披风,轻轻的披在周远之的肩上。
一边理着衣领还要:“这么晚出来怎么不穿厚点,多冷啊。”
周远之不经意的拨开她的,自己整理衣领,耳尖又不经意的红了个透彻。
他丝毫不知道自己的反应已经尽数落在旁人眼中。
关于那件披风茶也有私心,管他之前有什么白月光红玫瑰,既然入了她的眼,那就要好好争取。
这个男人和她之前遇见的那些不同,这人会在女子算不上大胆的动作下悄悄红了耳尖,太好玩了。
“你,是不是还在生四哥的气啊?”
“私自绑架幼童是违背律例的,他知法犯法,我自然生气。”
茶咬了下唇,抱臂扯着肘部的衣服:“其实四哥和画溪是商量好的,只是没想到后来会有变故。”
周远之眸色一深敛眉看过来,脸颊轻微鼓动。
他这模样一看就是要生气,想起今天要打板子时这人的表情,茶不由自主的往后退
了两步:“画溪下午来看我时的,怕你生气不敢告诉你。”
“怕我生气?”周远之唇角莫名上扬,看的茶越发心惊,“怕还敢做,我倒是看她了。”
茶轻轻拽了拽他的袖子,软了声调:“生气对身体不好,要罚尽管罚,我帮你动也行的。”
“明天让他们跟我一起去寒山寺,抄写经文,抄不完不许回来。”
“啊?可是四哥要给薛姐上课的。”
周远之瞥了她一眼,甩袖远去:“我自会替他。”
莫名受牵连,茶摸摸鼻尖跟上他的脚步声吐槽:“哼,一点也不温柔,明天不跟你去了。”
寒山寺的香火百试百灵,又有世间最聪慧的玄度大师在,每日来拜访的人应当是很多的。
可是由于山路高又长,很多人都被挡在了山外。
周远之不觉得累,带着一个书生和孩童一步步爬上去,去见一位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