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问道青城山(三)
第二天一大早,李晔便在此观观主以及一众道士的相送下离开了这丈人观。
看到昨天自己询问的那个站在观主旁边的年轻道士,李晔便忍不住继续劝道,“青阳道长,以你的才华,留在此观实在是浪费人才,何不跟本王下山,本王可以助你圆炼丹的梦想,给你提供炼丹所需。
青城山乃清幽之地,在此地炼丹影响其他道长的清修,何不与本王下山。”
“殿下不必相劝,青阳子无心红尘。”被称为青阳子的道士摇了摇头,依然拒绝了眼前这位亲王的相劝。
从昨天对方进观就在打听谁会炼丹,在得知他会炼丹之后,对方就一直缠着自己,希望自己帮其炼丹。自己昨天就已经委婉的拒绝,没想到依然锲而不舍,虽然让他有些意动,不过想到自己入观的目的,便摇了摇头。
“青阳道长未免太过执着,俗话‘乱世道士下山,盛世和尚敛财’,现在恰逢乱世,道长何必执着于当初的誓言。本王还要去上清宫,起码明日才会下山,本王也不逼道长,若是道长改变主意,只需要派人通知一声即可。”
见对方依然很固执,李晔也没再劝,山上的上清宫也有炼丹的道士,没必要在一棵树上吊死。之所以他对这个青阳子很感兴趣,主要还是对方谈吐不凡,倒是有些才华,至于对方为何当道士,他便不得而知。
在李晔一行人走后,白发苍苍的观主,挥了挥中拂尘,对着青阳子道,和蔼地道,“青阳子,其实你可以跟这寿王一起下山。”
“观主,你平日不是教导我们不要理会凡尘事吗?”青阳子有些惊讶,“而且这寿王,并不是真心想要炼丹药,青阳子担任其另有图谋。”
“就算是另有图谋又和何妨?”看着远去的李晔,观主拂了拂下巴上的胡子,一副得道高人的模样,“寿王殿下的没错。‘乱世道士下山,盛世和尚敛财’,现在天下将乱,我等道士也不能置之不理。而且我观这寿王是富贵相,以后很有可能登上那九五至尊的位置,更关键其对于佛门并无好印象。
现在佛门势大,我道门虽然是国教,但依然被压制。既然寿王对你感兴趣,你便应该抓住这会,借此会壮大我道门。你平时除炼丹之外,不也在学习治国之学,不就是等着有朝一日可以学以致用吗?”
“观主?”被老观主这么一,道心坚定的青阳子便动摇了。
“你自己好好考虑,不可失,时不再来。”
着观主便缕了缕衣袖,便转身朝着观内走去,其他道人连忙跟上,只留下青阳子在那里若有所思。
由于上清宫附近的景色不错,李晔在青城山顶住了两晚,第三天才下山。跟在丈人观邀人受挫不同,李晔在上清宫以及其他几个道观进行的很顺利,下山的时候变多了七个道士。
不过让李晔意外的是,下山的时候碰到了青阳子,对方答应接受他的邀请,并下山救世。至于是不是真的救世,李晔并不清楚,不过他却知道他此行收获不。青阳子并不是一个人,还有两个随行的道童,所以跟他下山的就有十个道士。
这十个道士基本都有着炼丹的经验,其中让李晔比较重视的是上清宫那两人。因为这两人就是前不久上清宫炼丹爆炸的幸存者,而且对于炼丹的配方还记得。其他几人也都熟悉炼丹,虽然没有出现过爆炸,但经验在那里摆着。
虽然对于李晔上山找了十个道士下山有些不解,不过作为青城县的县令,施姓县令主动邀请李晔去青城县住两天,好尽地主之谊。
当天晚上,施县令就在县衙准备了比较丰盛的晚宴。这个丰盛是对于普通人而言,对于李晔等人来并不算丰盛,不过施县令毕竟只是一个县令,也不可能让人做出王府、甚至宫中一样美味的佳肴。
青城县乃上县,大约有八千多户,也就是五万多人。县城人口并不多,只有不一万多人,所以整个县城给人的感觉并不大,就像后世一个稍大点的镇子而已。不过青城县的经济却不错,由于都江堰水利工程在一旁,土地肥沃,而且盛产茶叶。
青城茶就是代表,在蒙顶山茶因为叛乱原因无法运出后,青城、彭州等地的茶叶就成了李氏茶庄和何氏茶庄的主要茶叶来源。
喝了一口眼前这并不烈的酒,李晔放下中的酒杯问着这青城县令,“施县令,这青城近些年可曾遭到吐蕃人的袭扰?”
“回禀殿下,青城虽然靠近吐蕃,不过附近的吐蕃人倒是许久没来入侵,倒是有不少吐蕃人前来交换生活之物。根据下官打听到的消息,吐蕃现在分裂,根本无力进攻我大唐,而且青城以西地形复杂,吐蕃人的骑兵很难行进。”施县令在青城二十来年,虽然遇到过突破人的袭扰,不过规模都很,青城和导江都有军镇,自然不用担心吐蕃人的规模袭扰。
李晔点了点头,“吐蕃现在势弱,若是能抓住此会,一举征服吐蕃,我大唐便少了一个心腹大患。”
唐朝跟吐蕃打了几百年的仗,在安史之乱之前,唐朝占据河西走廊,加上国力强盛,一直处于优势。不过安史之乱爆发后,为了平定叛乱,把河西、陇右等地的军队抽调回中原平叛,吐蕃便趁占领了河西、陇右地区,进而攻占北庭、安西等地,唐朝不再拥有西域之地。
加上安史之乱之后的唐朝,内部一直不稳,藩镇势力不时造反,唐朝再也无法集中军队去对付吐蕃等游牧民族。
不过在四十年前,吐蕃内部政权,导致吐蕃瓦解,从此青藏高原再无统一政权。若是此时进攻吐蕃,各个击破,完全可以一统青藏高原,把青藏高原纳入唐朝图。统一了青藏高原,大唐无论是西进西域,还是北击草原的游牧民族,都没有后顾之忧。
“殿下所言甚是,不过现在朝廷式微。内有叛军和藩镇割据,若是不解决内部问题,根本无法全力对付外敌。”施县令附和道。
“看来施县令对于时局倒是看得挺透彻!”李晔看着这县令,不禁高看了对方一眼。
施县令连忙解释道,“殿下过誉了。下官只是站在局外,所以才能看得清楚。”
李晔点了点头,这就是所谓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青城虽然地处边陲,但并不荒凉,而且远离战乱,即便是阡能的叛乱也未能波及青城。对方就像站在棋盘外的一个旁观者,自然能看清整个棋盘上的局势。不过对方即便是看清这局势又能如何,他只是一个的县令,而且能看清局势不代表能改变局势,这就是人物的无奈。
“起这个,本王就想起了楚辞的两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李晔笑着道。
“殿下过誉了,下官哪能跟屈原相比。”施县令连忙摇头,李晔这帽子给他戴的有点高。
“殿下素有才华,何必引用前人诗词。”一旁的裴荣笑着道。
李晔一愣,看了一眼裴荣,很快便明白对方的用意,便笑着道,“裴司马这是想看本王出丑不成?不过今天兴致正好,就临场发挥,若是不好,诸位可不要笑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