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4 按部就班

A+A-

    赛点大学时代24按部就班“比赛,高。”

    伴随着主裁判的声音,高文将口袋里的球掏出来丢到球对面,结束自己的发球,准备接发球。

    和费德勒一样,高文也延续自己在伦敦的出色状态,第一个发球局仅仅只丢一分就顺利完成保发。

    “:”。

    开局,平分秋色,仅仅不到四分钟就已经结束两局,整个比赛节奏非常快,主要围绕前三拍展开。

    一看就知道,两位球员都为本场比赛最好了准备。

    第三局,费德勒继续发球。

    高文稍稍调整了一下发球站位,靠近底线方向提前半步,增加接发球的压迫感,显得更加积极。

    这是什么战术?

    高文依旧是高文,这是一种测试,同时也是一种压迫,他知道费德勒的发球在草地和室内硬地往往能够扮演重要角色,他能够在纽约击败费德勒,破解发球是关键;费德勒能够在组赛击败德约科维奇,发球也同样是关键,今天当然不例外。

    所以,高文需要从发球入,不能退缩更不能畏惧,从开局来看,费德勒今天发球状态也做出调整,速度和落点分配都经过设计,仅仅依靠一个发球局就找出解决办法,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但高文需要主动出击,打破平衡,才能创造会。

    提前站位,这一招,还是从费德勒身上学习的,尽管高文不会选择“br”这样的招数,但他需要从接发球的动作开始制造压力,心理层面施压。

    当然,一般来,硬地接发球,站位往往不会太提前,因为速度太快,提前站位也就意味着压缩接发球一方自己的反应时间,如果是面对发球大炮,往往都是推后站位来争取反应时间。

    但不要忘记了,专业人士公认的传奇接发球高阿加西,现在就在高文的团队,从温布尔登到纽约,高文和费德勒在发球接发球环节对峙优势的转变,可不仅仅只有场地的变化而已。

    一切,都是计划也是策略——

    按部就班。

    于是。

    在前两局缺少波澜的情况下,第三局里,高文率先做出变化,一如既往地,符合高文的一贯风格。

    测试,观察,调整,然后,进入状态。

    ()(e)  高文,注意力高度集中。

    其实,发球站位和反应速度有关,如果发球站位提前,也就意味着反应速度必须快,第一时间做出回应;如果站位靠口,则可以赢得更多反应空间。

    现在是比赛初期,体能充足,精神旺盛,他可以进行更多尝试,提前站位,把整个节奏提升起来。

    屈膝,稍稍降低重心,目不转睛地盯着费德勒,球拍在掌心里飞快打转,然后第一时间启动出击。

    内角!

    腿一蹬,高文就已经蹿出去,细节区别就在于,在跨步之前,双反拍提前一拍就已经撞了出去,完全依靠上肢力量,借力打力地顶撞了上去。

    砰!

    非常结实,也非常扎实。

    力量和速度以劈头盖脸的方式浩浩荡荡地倾轧下来,即使高文启动速度飞快,但挥拍空间有限,没有来得及拉开,反作用力已经将球直接撞飞。

    费德勒的一发,够强够快够重,完全压住了高文。

    呃。

    高文闷哼一声。

    但是,没有退缩,整个抢发球的姿态非常坚定非常果决,反挥拍动作干脆利落,直挺挺地就往前推了回去,以全垒打的姿态正面迎击,并且发力。

    啊!

    然而,整个触球时间还是太短,没有能够发力完整。

    球,拉出一道低低的抛物线直来直往地撞回去。

    几乎是同时,必须以光速才能区分的前后差距,高文就看到费德勒上了,非常突然非常坚定的上——

    这是一拍发球上。

    费德勒,还是老道。

    他看到高文提前站位的动作,知道高文拳头接发球的意图,所以他也用自己擅长的发球上进一步颠覆节奏,整个战术思路非常清晰。

    选择内角,就是因为费德勒知道,高文在被动局面下往往会选择回直线深区,以这样的方式限制对的第二拍进攻衔接。

    上一场比赛里,德约科维奇选择强行侧身正进攻来处理高文的这一拍球,费德勒应该研究过高文的策略,于是他选择发球上来破解这一拍球。

    算计,博弈,这是两位球员在本场比赛的第一次正面碰撞。

    而费德勒算对了,他对自己的发球有着足够自信,他知道自己的发球能够在内角压制住高文,所以,高文的回球线路也完全进入费德勒的布局之中。

    ()(e)  高文的回发球,沿着直线飞行,回到球对面的中路,却正好稳稳当当地撞在发球上的费德勒怀抱里。

    早就已经做好准备的费德勒,抓住高文接完发球脚步还没有站稳的空档,侧开身体,以单反拍朝着高文反位底线深区推挡一拍上线,试图将球推向高文的身后。

    即使高文追赶到位,反位的身后球,挥拍空间也所剩无几。

    一步,再一步,费德勒就这样将高文推向一个绝境。

    那么,高文呢?

    从视线余光注意到费德勒发球上的那一刻开始,高文的大脑就全面运转起来,观察、预判、抉择,在重心调整归位前,身体就已经提前倾斜。

    反。

    冷静下来理智思考,推反深区确实是最好选择。

    费德勒的击球总是灵感四溢、妙不可言却同时恰到好处,用最简单的方式就能够制造最大的伤害。

    所以费德勒的球总是优雅,看起来完全不费力。

    前脚,费德勒准确预判高文的反应。

    后脚,高文准确分析费德勒的布局。

    高对决,考验的就是细节,尽管比赛刚刚开始,这才是第三局而已,但火花和张力已经悄然弥漫。

    于是,高文顺着自己接发球的动作继续朝着左侧的倾斜,利用身体重量和地心引力来完成一次简单的重心推动,反而是脚步慢半拍,踉踉跄跄地跟过去。

    被动,确实被动,但高文的注意力反而进一步集中——

    站在悬崖边上,别无选择,破釜沉舟,背水一战,自然而然也就心无杂念,反而进入一个全新境界。

    蹬地,跨步,穿越球场。

    来了。

    高文的视线牢牢锁定球的飞行轨迹,迅速判断自己脚步和球落点之间的位置,然后就意识到自己出的击球位置应该在身后,处理难度爆表。

    视线余光扫描了一下球前面那个身影的站位,依旧站在中路、并且贴近球,整个姿态就不一样——

    那是费德勒,前技术独步天下的球王费德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