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二百一十四章 韩世忠

A+A-

    良久之后。

    二十多名将校在高宠的带领下,依次进入客厅拜见刘辩。

    刘辩从中将徐达六人一一指认了出来,旋即大一挥,将其余人等全部挥退了下去。

    客厅内。

    刘辩高居主位,身后站着宇文成都与高宠,徐达六人分别立于下首,默默的低着头,等待着刘辩的进一步训示。

    刘辩默默的在六人的身上打量了一番,见六人气定神闲的样子,不禁满意的点了点头,心道:“常人在面对朕的时候,大多将忐忑之心浮于表面,而六人在面对朕时,这幅泰然自若的模样,确有大将之风。”

    刘辩知道模拟器为六人匹配的忠诚度是00点,因此在话的时候,也就没有再跟六人拐弯抹角,而是直奔主题道:“兴元府乃西南重镇,西临吐蕃,北临金国,南”

    刘辩话一半,忽然停了下来,他故意存了一份考校六人一番的心思,于是沉声问道:“为今之计,如之奈何?”

    刘辩话音落后,六人中一名身穿儒衫的中年文士默默的站了出来,躬身向刘辩行了一礼,言简意赅道:“攘外必先安内。”

    刘辩闻言一怔,他万万没想到,这位叫李善长的文士居然将不宜拿到台面上公然讨论的话题,得如此直白。

    刘辩微微一笑,意味深长的看了李善长一眼,心道:“看来也是一位郁郁不得志之人哪。”

    “有野心、急于上位是好事,朕就怕他没有野心。”

    刘辩想罢,居高临下的看着话时始终低垂眼帘的李善长,明知故问道:“何为攘外必先安内?”

    李善长闻言,再次躬身向刘辩行了一礼,道:“兴元府身处两国交界之地,虽兵多将广,但军中有限的粮草辎重确不足以支撑一场大规模战争,伐战之事,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若想进行一场大规模战争,则需要后方为前线源源不断的输送粮草,粮草问题乃重中之重,官家不可不察。”

    刘辩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道:“朕坐拥数万大军,却得不到后续的粮草补给,看来粮草的确是个大问题。”

    赵构在登基之初,便在以四川为中心的几座重镇周围设置了三大都统司(简称戎司),并派了三员大将分别统领三支军队,这三支军队分别屯驻在三个重镇上,分别为:兴州(后改为沔州,兴州戎司兵力有6万)、兴元府(州治今陕西汉中市南郑区,兴元戎司有兵力2万)、金州(州治今陕西安康市,金州戎司兵力万)。

    吴阶时任四川安抚使之职,三大戎司皆要受其节制,而杨政便是兴元戎司的主将。

    统领最多人马的兴州戎司的主将是康炯,康炯因有公务在身,此番吴阶相招,未能前来,因此侥幸逃过一劫。

    金州戎司的主将此刻就在兴元府中,如今已经被刘辩缴了械,并主动向刘辩奉上了金州戎司的调兵虎符。

    想到兴州戎司孤悬在外,且主将态度尚不明朗,刘辩皱了皱眉,问道:“康炯为人如何?”

    “老成持重。”李善长淡淡的回道。

    “何意?”刘辩皱眉问道。

    李善长微微一笑,继而做出了进一步的解释,道:“老奸巨猾。”

    “原来如此。”

    刘辩了然的点了点头,默默的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侧头看向宇文成都,道:“即刻点齐兵马,随朕前往兴州走一遭。”

    刘辩罢,踱步来到六人的面前,道:“迁尔等为都虞侯之职,暂领一校人马,随朕一同前往兴州府。”

    六人闻言,当即跪地行礼,异口同声道:“末将扣谢官家提携之恩,愿为官家牵马坠蹬,生死不相弃也。”

    在吴阶与杨政的极力配合下,刘辩兵不血刃的完成了对兴元戎司与金州戎司的整合工作,将军中要职全部换成了自己人,而后率军直奔兴州府而去。

    两日后。

    刘辩亲率一万大军来到驻扎在兴州府外的兴州戎司大营前,望着营垒高筑的兴州大营,刘辩满意的点了点头,侧头看向临时充当军师的李善长,道:“康炯确有过人之处。”

    “康炯深谙兵略,最是擅长扎硬寨,打呆仗,官家不可不防。”李善长善意的提醒了一句。

    刘辩默默地点了点头,侧头看向宇文成都,道:“竖起朕的旗号,让康炯即刻滚出来见朕。”

    “是。”

    宇文成都应声而退。

    良久之后。

    几名士兵扛着一面黑底玄边的大纛出现在了兴州大营的辕门前,望着大纛上那个硕大的赵字,藏身于塔楼一角的康炯顿时有种日了狗的感觉。

    康炯挥重重的砸向一旁的栏杆,痛心疾首道:“真是无妄之灾,无妄之灾啊。”

    “你们兄弟之间的事情,为何无故牵连我等无辜之人啊。”

    康炯如热锅上的蚂蚁般,在塔楼上来回踱步,如今是见也不是,不见也不是,一时间竞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这时,塔楼下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康炯循声望去,待其看清来人之后,顿时好像找到了主心骨一般,一把拉住来人的,道:“祸事至矣,祸事至矣。”

    来人闻言,不以为然的撇了撇嘴,道:“大人无须忧虑,待某前去会他一会,而后再做计较也不迟。”

    康炯闻言,心头一惊,连忙劝道:“良臣,你可知营外那人是谁吗?”

    被康炯唤作良臣之人名叫韩世忠,字良臣,时任承节郎之职。

    韩世忠一脸懵逼的眨了眨眼,继而默默地摇了摇头,道:“犯我大营,罪在不赦,我管他是何人作甚?”

    “大人只需与我一支人马,末将自有计较。”

    康炯闻言,眼珠子滴溜溜的转个不停,沉吟良久之后,他默默地点了点头,最终决定让韩世忠前去试一试刘辩的根底。

    “与你三千人马,只需将对方驱离此地即可,切不可害了对方的性命。”康炯叮嘱道。

    韩世忠默默地点了点头,但心里却犯起了嘀咕,心道:“大人今天这是怎么了?平日里脾气暴躁的老头儿,今天怎么好像忽然换了一个人似的?”

    “事出反常必有妖,我当心应付才是。”韩世忠如是想到。

    良久之后。

    韩世忠亲率三千人马出营,与刘辩大军相隔一箭之地展开对峙。

    刘辩默默的在韩世忠的身上打量了一番,旋即排众而出,催马来到两阵之间,抬槊直指韩世忠,道:“来将何人?可敢与我一战?”

    刘辩的心里存了一份戏弄对方一番的心思,因此刻意向对方隐瞒了自己的身份。

    韩世忠闻言,忽的晒然一笑,催马出阵,抬枪直指刘辩,道:“你也不打听打听我是谁?放眼兴州方圆几百里,又有哪个敢与我韩世忠斗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