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李善长被秦桧坑了

A+A-

    望着不知所谓的万俟卨,刘辩晒然一笑,觉得他真是傻的可爱。

    刘辩默默的收回目光,看向李善长与秦桧,道:“明日常朝,朕欲请二位爱卿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率先提出裁撤两府三司,设立内阁、军处之事,不知二位爱卿以为如何?”

    二人闻言,默默的对视了一眼,不禁苦笑着点了点头,旋即不约而同的向刘辩躬身行了一礼,异口同声道:“臣遵旨。”

    刘辩见状,满意的点了点头,遂抬挥退了众人。

    望着众人渐渐远去的身影,刘辩长舒一口气,伐金之前的准备工作已经在开始有条不紊的进行,正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刘辩深知,伐金之前,需先整顿吏治,而后便是休整军备,待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之后,才能挥师北上。

    翌日。

    辰时。

    垂拱殿。

    文武百官在殿内按品级排列,李善长与秦桧分别站在文官的排头,而宇文成都与高宠则分别站在武将的最前方。

    从前几日的情况来看,在刘辩尚未抵达垂拱殿之前,文武百官大多都会在殿内耳语一番,互相交流一下朝政之事,然而今日常朝却与以往有些不同,文官有心上前与李、秦二人攀谈一番,结果却是惊讶的发现二人俱是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态度,群臣见状,心生疑惑的同时,亦生出了一份警惕之心。

    良久之后。

    刘辩从殿后默默的走了出来,待其在御案前就坐之后,文武百官在秦桧与李善长的带领下,纷纷向刘辩行礼。

    待群臣平身之后,刘辩照常处理了一些日常政务。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左右。

    见日常政务已经处理的差不多了,于是刘辩默默地从龙椅上站了起来,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目光在秦桧和李善长的脸上扫视了一圈,露出一抹饶有深意的微笑,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见二人迟迟不肯站出来内阁与军处的事情,于是刘辩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得亲自出马,向二人发出了一声严厉的警告。

    刘辩之所以没有当众发火,是因为他已经猜出了李善长与秦桧的那点心思,二人只顾着在暗中较劲,却险些坏了刘辩的大事,二人均在等待对方率先开口,因为率先提出设立内阁与军处之人,定会率先成为群臣打击的目标。

    老话得好,枪打出头鸟,而秦桧与李善长宁愿得罪刘辩,也不愿由自己率先开口。

    刘辩见二人竟这般不顾大局,居然当着自己的面便较起劲来,于是渐渐的沉下脸来,望向二人的目光也渐渐变得冷厉了起来。

    大约过了半刻钟左右。

    秦桧忽然灵光一闪,瞥了一眼犹在硬撑的李善长,轻哼一声,遂出班向刘辩行了一礼,道:“臣有本启奏。”

    刘辩闻言,皱了皱眉,强压着心头的怒火,以极其不耐烦的语气道:“准奏。”

    秦桧闻言,心中一凛,遂言简意赅的直奔主题,道:“臣请陛下裁撤两府三司,另立内阁、军处,助陛下执掌中枢之事!”

    秦桧罢,默默的瞥了一眼满脸震惊的李善长,脸上露出一抹饶有深意的微笑。

    只在一瞬间的功夫,李善长的表情便从最初的震惊,变成了懊悔,直到此时,他才终于回过味儿来,自己竟然被秦桧给坑了。

    秦桧故意表现出与李善长置气的模样,在刘辩问话时,故意一言不发,然而在刘辩的怒气值即将达到临界点的时候,他却突然站了出来,将刘辩事先交代给自己的事情,如竹筒倒豆子般,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一字不落的全都给了出来。

    而秦桧的这一举动,势必会在刘辩的心中打上一个“忠臣”的烙印,而为了明哲保身迟迟不肯开口的李善长,则势必会在刘辩的心中打上一个“奸臣”的烙印。

    事情果然如二人预料的那样,当刘辩的目光再次移向李善长时,眼中只剩下一抹难以掩饰的愤怒与厌恶。

    秦桧的话犹如往滚烫的油锅里倒入一盆凉水一般,瞬间便炸了锅!

    原本一团和气的朝堂,瞬间便成为了混乱不堪的菜市场!

    然而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刘辩对此却好似充耳不闻般,非但没有让人出面维持秩序,反而还伸拦下了负责维持秩序的官员。

    刘辩需要给官员们一些时间来消化这一消息。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官员们的议论争吵之声非但没有丝毫的消减,反而还变得越来越大了。

    一些官员甚至直言不讳的出面指责秦桧居功自傲,他:只为陛下立下了一些微末之功,便忘乎所以找不着北,竟胆大妄为到敢不尊祖训的地步。

    一些人以两府三司为太祖所设,不得更改为由攻讦秦桧。

    也有一些聪明人想通了某些关键点,他们猜到了秦桧是受人指使。

    他们并不担心两府三司被裁撤之后,会对自己有所影响,因为他们深知,皇帝需要一个类似于宰相的官员来为自己分担繁重的政务,所以在某些聪明人看来,即便裁撤了两府三司,大宋也依然会捣鼓出一个类似于两府三司的衙门,是以他们并没有急着开口,而是选择在一旁静观其变。

    良久之后。

    刘辩的耐心终于被消磨殆尽,他挥示意监察御史出面维持秩序。

    两名监察御史见状,连忙躬身向刘辩行了一礼,遂出班高声大喝道:“肃静,肃静。”

    两名监察御史接连喊了数声之后,垂拱殿内才终于恢复了平静。

    刘辩的目光在满朝群臣的脸上扫视了一圈,最终落在了秦桧的脸上,道:“秦相,当着群臣的面,与朕内阁与军处的事情。”

    刘辩的突然改口,令垂拱殿内顿时响起一片喧哗之声,而本就郁闷至极的李善长,在闻言之后,更是恨不能找个地缝往里钻,自己辛辛苦苦为刘辩出谋划策,结果,却落了一个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悲惨下场。

    秦桧闻言,顿时大喜过望,躬身向刘辩行了一礼,遂朗声道:“臣意裁撤两府三司,设立内阁制,置内阁大学士,人数为三到五人左右,于皇宫中的紫光殿内办公,内阁大学士为正四品官职,均由皇帝亲自任命,阁臣的升迁贬谪皆由皇帝一言而决,内阁大学士有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但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需取决于皇帝的批红,白了就是,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构,内阁大学士则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朝廷大臣!”

    秦桧话音落后,群臣的心中顿时咯噔了一下,在某些聪明人看来,这哪里是裁撤两府三司那么简单,这简直就是不给人活路啊,内阁看似权利不,可实际上他们却并没有决策权,他们最多也就只是一名参与者罢了,如此一来,皇权将会庞大到令人发指的程度。

    工部尚书董德元出班,躬身向秦桧行了一礼,问道:“敢问相公,这内阁大学士的人选从何而出?”

    “京中官员皆可出任!”

    董德元闻言再次问道:“相公心中可有成例?比如,究竟什么样的官员才更加适合担任内阁大学士之职?”

    秦桧闻言,微微一笑,道:“朝中德高望重,身具才干,且得陛下信任之清贵皆可!”

    这话的重点就在于陛下信任四个字,文武百官均听出了这句话言外之意。

    董德元闻言,默默地点了点头,退回朝班,不再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