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第二十七章 大消息(四更)
这天一放学, 林伟三兄弟苦着脸往家跑,气喘吁吁到了家,把书包往炕上一倒, 找出作业本儿, 闷头就开始急吼吼地写作业。
唉, 他们没办法不急啊,爷了,他们要是不喂鸡放羊,以后杀了吃肉的时候, 就没他们的份儿!
没肉吃这事儿可太严重了, 让他们不得不重视起来。
“你碰我干啥!”林杰被哥哥撞得手一歪,数字‘5’上面的辫子直接划到了作业本外头去。
“又不是故意的……”林超也委屈, “还不是大哥先撞的我。”
“那谁让你们抢我地盘呢?”林伟气得不行,他刚想出这道题怎么算就被断了思路。
“不行咱划三八线!”林杰嘟着嘴。
刘红花进屋的时候, 就见三个儿子趴在炕上, 泾渭分明地各自占了一块,挤挤挨挨地写作业的情景。
他们一家五口住一个土胚房, 睡一个炕,屋里别桌子凳子了, 仅有的几件衣服都是随意挂在铁钉儿上的。
餐桌倒是能写作业, 可不吃饭的时候,那桌子还得放针线盒子和一堆杂物呢, 单是腾出来就得好大一会儿。
“要是房子能大点儿就好了。”刘红花心疼三个儿子每次写完作业都脖子疼腰疼, 忍不住叹气道。
“咋不能?”这屋为了光线好压根没关门, 更没盖门帘儿,刚好被路过门口的吴艳萍听见,就站在门口搭话。
“大嫂, 你没听妈吗?之前刘翠花不是把她家的宅基地让给咱家了,等下个月青菜长成,卫民从供销社把卖菜的钱拿回来,咱就把跟隔壁的院墙通,开始修整屋子!”
“真的?”刘红花激动地脸都红了。自结婚起,她就跟林卫国窝在这么个撑死不到十个平方的屋子里,大儿子出生了,他们三口住十平方,等老三都出生了,他家五口人还是住这十平方。
平常憋屈地连转个身都要架,晚上睡觉更是没一宿能踏实到天亮的——不是被一巴掌推了腿,就是被臭脚丫蹬了腰!
要真是能盖新房子,是不是,是不是就能把三个熊娃子给分出去啦?
“这还有假?”吴艳萍捂着嘴笑,“跟你……卫民都开始收材料啦!不过暂时也就是修一修,能住人就成,盖新房还得再等等。”
之前买牲畜用的是麦子丰收换来的一笔富余的钱,因为一次买了不少已经花的差不多了,想要翻修房子,就得等再有收入了。好在已经跟市供销社谈好了收蔬菜的事儿,青菜长得快,以后可以隔俩月就能有一笔固定收入,这在林家可是大进步了。
比起刘红花,吴艳萍和林卫民的房间虽更些,但好在就皮一个孩子,勉强也能住。
不过土坯房有不少的坏处:比如时间长了门窗合不上啦,墙体有裂缝啦等等,而且地基浅,再住些念头,墙倒屋塌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儿。
所以条件好些的人家要么翻修土胚房,或者有钱的,就直接新盖了砖瓦房,不过在林家村还是少数。不然刘翠花当初看到新任丈夫住的是青砖瓦房的时候才喜得不行,觉得自己总算熬到好日子了。
吴艳萍看着闺女玩儿了水,赶紧上前换了盆新的,原先的这盆则心翼翼地挑去给青菜地浇水——青菜需要水分充足,皮又不可能每棵青菜都摸一摸,自然还是全都浇上水才能保证青菜的质量。
用皮玩过的水浇青菜还有一桩好处——那就是长得快。别家青菜总得三四个月才能成熟,自家的最多两个月就长成了!
想到自家的砖瓦房就指望这些青菜了,吴艳萍手下的动作简直堪称温柔。
……
林拥军又一次从镇上进货回来之后,兴冲冲的就往林福根家走。
“福根叔,我告诉你个好消息!”林拥军照例往桌上放了一罐麦乳精-自他觉得往福根叔家送礼能转运一来,次次来就没有空手的时候,“我拐了好几个弯子听的,您先别往外传!”
“啥事儿啊这么神秘。”林福根失笑。
“听,要取消用票了!”林拥军压低了声音,出这个重磅消息。
“啊?”林福根这下真的惊讶了,难得急慌慌地追问,“取消用票啥意思?粮票糖票布票……都没有了?”
“可不么!”林拥军晃着脑袋,“上头要改革开放,可不是嘴上!叔,我那个去过广市的亲戚了,那边早就开始试点了,计划经济的时代结束了,以后啊,是市场经济!让市场做主呢!”
在票证时代,粮票成为几乎比钱更重要的东西,这么多年下来,大家早就习惯了。一听要取消票证,林福根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
可转念一想,中华上下五千年,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又有什么能永远存在呢?
“取消了好,取消了好!”林福根毕竟经历多,略一思索就知道这可是个大好事,“那啥时候开始执行啊?”
“听下个月咱这儿就要开始执行政策了!”林拥军也高兴地搓了搓手,“不止呢,听上头还逐渐放开私营了……我正托人找关系,准备承包咱村的供销社呢!”
林拥军心里是有成算的,供销社虽然货品多,质量也有保证,可要是比起广市深市那边的,显得土气得多,而且价格也没有太大优势。
就布料吧,供销社这边还在把的确良当成好东西,印着花的布来来去去也就那么几种,可深市那边的工厂最流行的是啥?已经是成衣了,有喇叭裤、蝙蝠衫、花边衬衣,甚至还有女款的垫肩西服!听都是国外过来的最新款式!
计划经济的条条框框,保证了每个人的基础温饱,同时也限制了发展。人人都想过上好日子,温饱解决了之后,谁都想追求更好的生活。
“承包了供销社,是赔是赚都是自己的,你这风险就大了啊。”多年的经历让林福根遇事先想到风险,然后才琢磨其他。
“嗨,是赔是赚,不都是看个人本事?”林拥军笑得朝气,让林福根一时间都羡慕起来。
送走了林拥军,林福根琢磨着,取消用票,对自家也是好事。可以没有了票证的限制,只要有钱,就想买什么买什么了。
那么,怎么挣钱呢?
自己的老本行这年头肯定是不能干了,不如为子女们琢磨琢磨:
是不是可以让卫民跟着林拥军到广市转一圈?看看那边时兴的样式,回来自己些家具,应该比木工厂的那些受欢迎的多。家里的种的菜是独一份的,除了直接卖菜,还有什么销路呢?
正琢磨着,林福根就看到了二儿媳妇吴艳萍从厨房里出来,没一会儿工夫就摆上了六菜一汤。
家里食材丰富了之后,掌厨的早就从刘文秀变成了厨艺明显更受家里人欢迎的吴艳萍,都是一样的材料,不得不,她做出来的就是好吃。
也算没糟蹋了皮捣鼓出来的好食材。
哎?刚才林拥军啥来着?供销社可以私人承包了……那,国营饭店呢?
不过,这没本钱也承包不了啊,想想那么大一个饭店,还在那么好的位置,可不是一般人承包得起的。或者,自己先开个饭馆?
林福根越琢磨越觉得这事儿靠谱。要是开在附近三个村子的交界处,村里地价便宜,只要价格实惠味道可口,那生意保准错不了!
……
要取消用票的事情,作为村长的林爱国自然也听了。第一反应,就是他终于可以买自行车了!
他一早就把买自行车的钱准备好了,可就是攒不够工业票。这一听取消用票的消息,立马风风火火地进了屋,先把准备买车的钱数出来,接着又取出来个大铁盒子,里面零零散散,竟然装了不少钱。
作为村长,他是有工资拿的,另外因为早年在部队的时候是汽车连的,不仅会开车,还会修车。这年头有汽车的人少,不到一定级别不给配,这车少,修车的地方就更少了。
所以林爱国时不时还要进城,帮几个老领导拾掇拾掇汽车,每次去就没有空手回来的。前段时间老领导还旁敲侧击,以后汽车私人也可以购买了,让他要是有机会,干脆开个修汽车的车行。
身处高位,看问题自然比下面人要远得多,对于老领导的好意林爱国很是承情,其实自己也在做准备。
一来联系了几个以前汽车连的老战友,有的开车技术稳妥,有的修车手艺跟自己不相上下,都是经验丰富,又不甘心退休的老伙计。
他身为村长,出面总归不方便,可是像年轻人的“入个股”,再出点儿技术,这总可以吧。
林爱国看向了狼吞虎咽啃馒头的虎子,忍不住叹了口气:自己年龄见长,儿子却还,不为他算算,就他这个又蠢又善的性子,还不被人欺负?
还好,等买了自行车,去市里就方便了,跑修车行的事更方便不,更重要的是,还可以虎子转到市里的学去。
他宁愿每天骑车接送,也不能让他在村里学继续‘放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