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第 96第 章

A+A-

    第96章

    贵妃听她明来意后,就将平宁公主叫了出来。

    魏若见她面若桃花,眼睛雪亮,自是知道此次遇险对她没造成什么影响。

    她和贵妃了几句话后,就府上有事要先回去。

    贵妃闻言就奇道:“你们府上不过是家事罢了,这些现在都有嬷嬷们管着倒也不是很着急,怎么不多坐一会儿?”

    魏若闻言先是笑了一下,然后又看了一眼四周。

    贵妃便打发平宁公主去找五皇子和晏哥儿玩,又让宫人们都下去了。

    魏若这才对贵妃了府上的事情。

    原来李浩淼有个族兄叫李浩新,李浩淼的祖父与李浩淼的祖父是亲兄弟。

    几家分家后,李浩新的祖父就带着家人搬离了国公府,住在了国公府的后巷。

    轮到李浩新这一辈时,他们家和国公府的关系便又远了一层。

    不过,他家这些年靠着分家时的家产过活,日子过的倒也惬意。

    李浩新的夫人何氏是个十分敏的妇人,她自嫁过来后就知道他们家是背靠着安国公府才能生活的如此惬意的。

    因此,她便时常到国公府来奉承老太君和老夫人。

    对于老太君和老夫人来,这何氏是晚辈,且她又嘴甜会话。

    两位老人家年纪大了之后就越发的喜欢热闹了,因此便也喜欢让何氏过来与她们笑。

    前些日子,何氏像往常那样带着丫鬟过来奉承老太君和老夫人

    恰巧王芳也带着女儿随姐儿过来和魏若话。

    魏若就打发人带着随姐儿去找清姐儿和冰姐儿玩。

    老太君一向喜欢和年轻女孩话,知道后就让人把随姐儿叫到她这里来,让她看看。

    魏若和王芳知道后便也从香芜院赶到了老君堂。

    何氏就是在此时看到随姐儿的。

    她见随姐儿举止稳重,话文雅,又得老太君和老夫人等人的喜欢便起了将她给长子李中阮的心思。

    不过彼时老太君和老夫人等人正在和王芳及随姐儿话,且何氏还要回家商量婆母与夫婿。

    她便没有立即提起此事。

    等回去后,何氏和婆母及夫婿谈及此事。

    她婆母和夫婿都知道何氏是个精明能干的人,她既看中了随姐儿,那就证明那个女孩不错。

    又有随姐儿也算出身官宦之家,在家世上也算是配得上她们家了。

    李浩新全家商议过后都觉得随姐儿不错。

    何氏既得了夫婿和婆母的准话,过了几日便过来寻老太君和老夫人。

    两位老人家听何氏她想把随姐儿给自己的长子,自是又惊又喜。

    她们都觉得随姐儿是个不错的孩子,又有王芳和魏若的这层关系在。

    若是随姐儿能够嫁到李浩新家,几家的关系不就更亲密些了吗?

    两位老人家便让人将魏若叫了过来。

    魏若听何氏完她想聘随姐儿为媳后,先是愣了一下。

    随后她开始思考随姐儿和李中阮是否合适。

    这两人她都见过,随姐儿自不必。

    而李中阮身为家中长子,自是得到了家中长辈的悉心栽培。

    她之前和他过几句话,能感觉这是个踏实的孩子。

    这么一想,魏若就觉得,既然何氏专程过来提了这门亲事,那她不如去问一问王芳的意见。

    若是王芳不同意的话,此事便也罢了。

    可若是王芳也愿意的话,那就更好了。

    何氏听魏若她要先去问一问王芳的意见再给答复后,就顺势道,若是王芳答应了此事,不如就由魏若来做这媒人。

    魏若闻言惊讶。

    老太君和老夫人却笑了起来。

    两位老人家就对魏若,这两个孩子一个是你侄子,一个是你好友的孩子,你来做他们的媒人倒也合适。

    魏若想到李浩新是李浩淼的族兄,那李中阮来也是李浩淼和她的侄子了。

    她只好答应了何氏,但她也提前跟何氏了,若是王芳答应了这门婚事,那她就做这媒人,若是王芳不答应的话,此事便罢了。

    何氏自然无有不应的。

    魏若同王芳了此事后,王芳一开始还有些意外,她便要和她家夫婿商量一下。

    这个也是应有之意,魏若自然不会不答应。

    她和王芳约好了她答复她的时间,凑巧就是今日。

    所以魏若才急着回家。

    贵妃听魏若明原委后,倒是喜不自胜。

    她同老太君和老夫人一样,也觉得这是门亲上加亲的婚事。

    贵妃连声让魏若快些回去。

    魏若哭笑不得的回府,刚回去没多久,王芳就上门了。

    两人相对坐下后,王芳就对魏若道:“我和我们家老爷商量过了,李二爷家家底殷实,家里又和睦,孩子也是个好孩子。这门亲事我们同意了。”

    王芳的李二爷就是指李浩新,他没有随着李浩淼兄弟的排行走,而是自家另起排行。

    “芳姐姐不再考虑一下吗?”魏若见她答应的这么痛快,倒有些犹豫了。

    王芳闻言笑了起来道:“孩子的婚事有时候讲究的是缘分二字。这门亲事认真起来是我们家高攀了。老爷本有些犹豫,担心孩子嫁进去会受委屈。可我想着这婚事既然是李二爷家主动提的,那她们家必然也会好好对待随姐儿。况且我这么些年日子过的也不是很宽裕,到了随姐儿这里就不想让她再吃这些苦了。”

    她话的如此坦诚,倒让魏若没有想到。

    魏若见她是真心愿意这门婚事,且是真心觉得这门婚事不错,便也没有再多什么。

    于是在老太君和老夫人的见证下,随姐儿的婚事总算是定下了。

    而二姑母看到随姐儿嫁到了李浩新家,心中若有所思。

    随姐儿和安国公府的亲事一定下后,外人尚可,但王芳家的亲眷却炸了锅。

    王芳初成亲时,她的舅父和姨母等人原本见她嫁到了官宦人家还有些羡慕。

    可自她公爹致仕后,她的那些舅母和姨母们什么的都有。

    等到她的表妹们也嫁到了官宦之家后,她们更是常在她面前炫耀自家孩子现在过的是如何如何的舒服。

    王芳深知世人都生了一双富贵眼,因此她虽在初始时觉得愤懑,可渐渐的倒也想开了。

    横竖那些人日子过的怎么样,都与她不想干,她们若是想嘲笑她,就嘲笑吧。

    等随着婆家及夫婿回了祖籍后,王芳的那些舅父和姨母们除了家里有喜丧事,让她送礼时才会打发人给她送信。

    其余时间从不联系她。

    王芳看清了她们的面目后倒也不生气,只是按照规矩走礼便罢了。

    让王芳感到欣慰的是,虽然家里因为公爹致仕,家境变的艰难了。

    可是夫婿肯用功读书,孩子们也都懂事体贴,且她和婆母相处的也不错。

    她本就是个随分守时,知道满足的人,见生活遂意,自也安分守己的在婆家过日子。

    此次随着夫婿回京,她按照礼数,带着夫婿孩子们逐一拜访了父族母族的人。

    她父族的那些人倒也还好。

    虽她那几个姑母也都生了双富贵眼,可她伯母是个心思正派的妇人,有她伯母坐镇,她父族的那些妇人倒也没当着王芳的面什么酸话。

    可王芳母族的那些妇人们就没有那么省油了。

    王芳上门时,她们或是京里哪家女子的夫婿考了许多年的科举都没能考中,或是在王芳及随姐儿和她们话时,故意抚触自己的首饰,还问王芳她家是不是日子过的太艰难了,不然为什么她们连个像样的首饰都没有。

    还有人甚至做出一副为了王芳好的样子,让王芳劝劝她夫婿让她夫婿不要再科举了,再读下去也是费钱。

    王芳早就习惯了她们的尖酸刻薄,对这些风凉话自是不放在心上。

    可随姐儿却是年龄尚,且自生活在和睦的环境中,初听这些话后脸色涨的通红。

    王芳就借此教育她,告诉她这世上自来就是如此,不然也不会有人写出世情薄,人情恶这样的警世良言。

    她让随姐儿想开一点,不要与这般人计较,过好自己的日子才是本分。

    随姐儿其实是个宽厚的性子,只是初听不习惯这些话而已。

    如今被母亲这么一劝解,她就觉得能通过此事看清谁是真的值得相处的,谁又是需要假意待之的倒也不错。

    此次王芳的那些亲戚们听随姐儿和安国公的族侄定下了亲事,且李浩新家之所以相中了随姐儿,一是觉得随姐儿确实不错,二来则是因为安国公夫人与王芳是幼时的玩伴。

    王芳的这些亲戚们都是经了事的妇人,她们自是能想明白,那家人之所以取中随姐儿,就是想要加深自家与安国公府的联系。

    而安国公夫人本就与王芳亲厚,如今随姐儿嫁给了安国公的族侄。

    那位安国公夫人一定会护着随姐儿的。

    有安国公府的主母保驾护航,随姐儿在整个李氏宗族的地位自也不会太低。

    这么一想,王芳的那些亲戚们就又是嫉妒又是不甘。

    她们压了王芳家那么多年,又取笑了王芳家那么多年,又怎会心甘情愿的看着王芳家借着安国公府的势力再次崛起了呢?

    因此在去王芳家道贺时,王芳母族的女眷们就了些阴阳怪气的酸话。

    随姐儿随母亲送走那些亲戚们后,回来气的直抹眼泪。

    王芳见女儿如此模样,自然很是心疼。

    等女儿哭好之后,她就拉着她的,温声劝慰她。

    她对随姐儿道:“她们压了我们家这么多年,自是不愿意看到我们家起来。你现在虽然嫁到了安国公府,可你父亲还未取中进士,你兄弟也未考中秀才,那些人家总能在一些地方找到咱们家的不足来取笑咱们。”

    “可你要记住,她们取笑咱们那是她们自己心性有问题,可咱们却不能因为她们的过错心内生怨。我们家的家底确实比不过她们。越是这样我们就越不能把她们的嘲讽放在心上。因为她们已经积累到足够的家底了,而我们却还没有。咱们家现在正是上下一心过好自己日子的时候,切不可因为她们而分心。”

    随姐儿听完母亲的话后,豁然开朗。

    自那以后,她再也不将这些阴阳怪气的话放在心上了,纵使有时会因为被人当面讽刺,心生波动,可不过一会儿也就过去了。

    她自嫁到了安国公府后就一心侍奉婆母,相夫教子,其余闲事一概不管。

    老太君和老夫人冷眼看了她一段时间,见她行事妥帖,心思正派,自然越来越喜欢她了。

    老太君就对魏若道:“离恒哥儿和毅哥儿成亲还有一段时候,依我看,你不如把随姐儿叫过来帮你料理族里的事情。她夫婿本就在前院帮咱们家管着庄子上的事,且她家又和咱们家离的近。这样一来你也可以松快一些,咱们家也可以补贴族人些家用。”

    魏若听后自然应允。

    像他们家这样的世家大族,本就对族人有照料的职责。

    又因为家族事务繁多,只凭借宗妇一人根本做不完,所以宗妇们就会从族里选出一些与她亲厚又能干的妇人,帮忙料理族里的事务。

    魏若之前之所以没有从族里选人帮忙,是因为李家的宗祠在阳溯,宗族里大部分与祭祀有关的事务都由在阳溯的几位长辈负责。而跟着老太君等人住在京城的族人较之阳溯要少,自然事情也要少一些。

    魏若觉得这些事情倒不需要费什么心思,且她在族里没有相处的太亲厚的妇人,因此便也没有从京城族中找人帮忙。

    如今随姐儿既嫁过来了,倒也能为她分担一些了。

    随姐儿的公婆之所以相中了随姐儿,一来确实如她婆婆所,她无意间看见随姐儿觉得这个女孩人品甚好,二来也是盯住了帮宗妇打理族中事务这门差事。

    她公婆觉得夫人既与随姐儿的母亲亲厚,那她对随姐儿自然也会与别个不同。

    若是随姐儿嫁到了她们家,那么她家就有与别家争抢宗族差事的一拼之力了。

    如今她们见一切果如她们所料,她儿媳凭借着与夫人的关系拿下了这门差事,她们家在族内的地位也因此上升后,自然心满意足。

    至于其他在京内的李氏族人纵使有些不满,可看在老太君的面子上也不敢些什么。

    那些族人们只好对随姐儿的婆婆些酸话。

    随姐儿的婆婆也是个通透的性子,她自知自家已经得了好处,自然不会和那些族人们争辩。

    无论族人们什么,她都只低着头不话。

    长此以往下去,那些族人们也觉得没意思,便也不了。

    自随姐儿帮着魏若处理族中事务后,就常带着丫鬟们来安国公府理事,她和老太君、老夫人以及魏若等人的关系也越发的亲近了起来。

    老太君和老夫人以及魏若等人也时常补贴她些东西。

    随姐儿婆家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随姐儿的婆母知道她们家之所以有此缘,全赖魏若和王芳的关系,且随姐儿的父亲彼时已经取中了进士,她弟弟读书也很有资质。

    因此随姐儿的婆婆并不像一般妇人那样防着儿媳的娘家,反而经常打发下人往王芳家送东西。

    王芳也是个知事的性子,随姐儿的婆婆打发人送银钱她并不肯接,可要是送些吃食或是书籍之类的东西,她就肯接了。

    随姐儿的婆家也因此更高看王芳一眼了。

    两家的长辈都是知理的性子,且两家的子孙也都是踏实肯干的性子,这日子自然越过越好。

    老太君和老夫人等人眼看着王芳家和李浩新家就这么起来了,自然心中感慨。

    老太君就对魏若道:“可见这日子是人过出来了,这些事咱们以后要与晚辈听,让他们知道就算日子再苦,只要家里人都明白事理,踏实肯干,这日子总会过起来的。”

    魏若也深以为然。

    她自嫁到安国公府后,看到了不少人家的悲欢离合。

    那些能把日子过好的人家,无一不是明白事理且踏实的人家。

    而那些过不好日子的人家,则各有各的缺点。

    魏若便把她的这些感悟记了下来,预备着以后与子孙知道。

    李浩淼在无意间看到魏若写的这些人情道理后,就这其中有些道理可以写到李氏的家规中,以备后人警戒。

    写家规这样的事情,在家族中一向都是男人的职责,魏若自也不理会这些事,只让李浩淼自己去和族老们商量。

    李浩淼自己在书房写了半响,随后又拿着他写好的东西去了老太君那里。

    老太君见他补充的这几条家规都是合情合理且又与家族有利的,自然十分的支持他将这几条添进现有的家规里。

    自此,李氏家规在李浩淼和魏若这一代,就又新增了几条家规。

    这些家规也对后世的李氏子孙们影响甚远,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