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1 章

A+A-

    “吱吱”

    黑漆漆的柴房里, 一只老鼠从地上飞快跑过, 抱膝坐在地上的张美娘看到老鼠, 吓得忙将腿缩回去。

    只不过这次, 她没有发出尖叫声,她很清楚, 自己再喊再叫,也不会有人怜惜她, 反而会得到一顿辱骂。

    咕咕……

    腹鸣如鼓的张美娘咽了口唾沫,伸手按住腹部, 眼睛下意识转向方才老鼠消失的地方, 透过窗户上破洞里照进来的月光,满是柴灰的墙壁上一个婴儿拳头大的洞口清晰可见。

    张美娘忍了又忍, 才控制住自己没有把手伸到洞里。

    “我是人,我是美娘, 我是美娘,我是通州张洵之女。”

    张美娘头埋在双膝之中, 拼命抵抗侵蚀理智的饥饿与恐慌,但她也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

    张家在通州本是旺族,她的父亲张洵又长于商事,她自幼被父亲溺爱长大,比不上贵族宗室,可却从未吃过甚么苦头,甚至在通县,在同龄人中, 她过的一直是拔尖的日子。

    她从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被疼宠她的族人关起来,自己的爹娘为了护着她,也被杖责,如今还生死不知,而平日宠爱她的叔叔伯伯,甚至祖父祖母,都换了一张面孔。

    “爹,娘,你们在哪儿,我不缠足,我不缠足……”夜已深沉,随着人声渐消,蝉鸣声反而越来越清晰,一下一下又一下。

    张美娘听着这起伏的蝉鸣声,忽然就想到了自己幼时因好奇抓来养的蝉。

    那只蝉,孤单的在琉璃瓶里呆了三天,叫了三天,然后在一个夜晚,悄无声息的死去。

    她哭了很久,以为是自己把蝉给养死了,结果爹安慰她,蝉,一旦出土,原本最多就只能活七天。

    七天……

    她伸出手,一根一根掰下自己的手指头,直到第四根的时候停下来。

    抬起头,寻着屋子里唯一的光源处望去,天上的星星还是和四天前一样,明亮,又黯淡。

    没有张美娘的张家,和以前一样,天,也和一样。

    那和蝉一样被关了四天的她,能和蝉一样还有三天的性命吗?至少,让她再看一样爹娘。

    密不透风的闷热屋子中,张美娘只感觉无处不在的冰凉像水一样慢慢靠近,涨潮,直到快要将她整个人没顶。

    “爹,娘!”

    “又在叫了。”

    外头终于有了人声,两个巡夜的壮妇抹去嘴角的油渍,也不用灯,踩在半截砖上朝柴房里张望了一眼,看到披头散发的张美娘抱头蹲在墙角身子前后摇摆,大喊爹娘,对视一眼,接着撇撇嘴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高个子壮妇从怀里掏出一包之前藏好的蚕豆,边往嘴里扔边道:“这时候叫爹娘有甚么用,都让她给连累了。”

    矮一些那个也不敢去碰蚕豆,带着些巴结的神色问:“三老爷真活不成了?”

    “三十棍子。”

    高个子手比划了一下,起家里老爷们受罪的事儿显然让她兴致勃勃,“这么宽,生生断了。

    老太爷看着的,抬回去也不让治。

    三太太用的是竹篾,西院那边三太太挨完就没清醒过。”

    “啧啧……”矮个那个咂舌道:“怎么也是老太爷和老太太的亲生骨肉,正经嫡出的,竟也舍得。”

    “呀,你知道甚么。”

    高个子被矮个捧了几句,也顾不上其它的,炫耀般道:“我大姑在大太太房里当差,这回大老爷在老太爷老太太面前给了话,要是不重重惩治三房,他连同窗都没脸见了。”

    矮个的顿时明白了,“咱们这样的人家,官可以不做,反正不缺那几两俸禄,名声却是不能丢的。”

    “可不是。”

    高个的吐了一口唾沫,颇有些指点江山的模样,“就是族里入了旗籍那一支,真起来,族里几位老太爷还常常他们没规矩,不过还得捧着。”

    矮个的就笑。

    你也知道要捧着啊,还以为你是大太太陪嫁来的,就谁都不看在眼里呢。

    你还人没规矩,人没规矩能出个王妃啊。

    真要,人家每年回来祭祖,大太太不巴结跟狗腿子似的。

    那巴结的银子,还是三房挣的来。

    甚么没脸见同窗,要她,还不是想吞三房的家业,甚么玩意儿!

    高个的见矮个一时不话,装模作样叹了一声,“三老爷甚么都好,就是太惯孩子。

    瞧瞧,原本他书就念的不好,在老太爷心里没甚么分量,这回还一心一意护着女儿和三太太,非要跟族里作对,硬是不让女儿缠足,甚么遵循朝廷的放脚令。

    三老爷也不想想,咱们是甚么样的人家,又不是那些乡下人,让女儿生着一双大脚田间地头走来走去卖弄风骚!张家的女儿不缠脚,传出去还不坏了一族的名声,让人以为张家的姐都是些不安分的,到时候怀里全族名声,谁担待?偏生老太爷骂了一回他还不死心,竟偷偷跑到甚么英贝子那儿去点,还告咱们大老爷的状,这要不收拾,将来张家还不乱套。”

    矮个的情知对方是大太太陪嫁人,闻听这番话,面上附和了几句,只是目光时不时朝上一掠,看着那窗户,在心里暗暗叹气。

    起来,三老爷和三太太也是心疼女儿呢,不想女儿受罪,又没做甚么恶事。

    只是这女孩不缠脚,像她们这样做下人的可以,闺阁千金却是嫁不出去,会让人非议的。

    也不知道这六姐怎么想的,缠了脚就是忍一时,家里会请专门的大夫,出入也有专门的婆子抱着,以后会有专门的丫鬟搀着,缠脚布备的都是绫罗绸缎,非要哭闹着不缠,弄的三老爷跑去找人告状,把阖族都得罪了。

    砰一声响,断了矮个浮想联翩,她只感觉后脑勺一阵剧痛,来不及反应,人已经倒在地上。

    “三姐。”

    丫鬟看着倒在地上的两个壮妇,提着灯笼的手抖个不停。

    张心里也十分害怕,不过到底比自己的丫鬟要好得多,把随手捡来的石头丢在一边,瞪了一眼丫鬟,“别出声。”

    接着把手伸到怀里,哆哆嗦嗦掏出早前从她娘张大太太那儿偷来的钥匙。

    因为紧张,钥匙插了好几下才对准锁孔。

    丫鬟看她利落的把锁扯下来,越来越恐慌的她用几乎快出来的语调道:“姐,咱们真要把六姐放走啊,这要被太太知道了。”

    “你不我不谁知道。”

    张瞪视她,威胁道:“你已经跟我到这儿了,就是这回儿再回去,咱们也不清楚。

    所以最好是按照我事先交待的,咱们带上美娘,去找英贝子。”

    她看丫鬟还是怕的厉害,提醒道:“你忘了,去年你娘重病,是谁给了你十两银子。”

    是三老爷……

    想到现在还生龙活虎的娘,丫鬟心一横,道:“姐,奴婢跟您一起,三老爷是个好人,奴婢全家都要报恩。”

    是啊,三叔是个好人,张家为数不多的好人……

    张压下心里那点不合时宜的怅惘,轻轻推开门。

    听到声音,躲在墙角的张美娘下意识往墙角使劲缩,她抱紧身子,还没来得及求饶,就被人捂住了嘴。

    惊骇中她睁大眼睛,却透过泪雾看到了一张熟悉的面庞,不是平日常常来虐她的那些下人,而是一直和她交好的三姐张。

    “嘘,六妹妹,你别嚷嚷,我是来救你的。”

    看张美娘点点头,张松了一口气,把手收回来语速飞快的道:“长话短,六妹妹,我让翠玉她哥在外头驾着驴车等我们,我们一出去就去找英贝子,到时候我们一起把不愿缠足和想要放脚的事情禀报英贝子,让英贝子做主,你就能救回三叔和三婶了?”

    “我爹娘怎么了?”张美娘顾不上其它的,一把抓住张的胳膊。

    张面有惭色,讷讷道:“三叔三婶都挨了家法,如今在院子里关着。

    过两天族里开祠堂再决定如何处置。”

    开祠堂!

    张美娘年岁虽,对开祠堂一事却有深刻的印象。

    因为,除了年节祭祖,每一次祠堂开启,都要见血!

    “六妹妹,六妹妹。”

    眼见张美娘呆住不动,张有些急了,正算把人强行架走,张美娘忽然清醒过来。

    “是大伯要开祠堂的是不是?”听到父母危在旦夕,张美娘忽然从先前那种一直持续的惊惶中镇定下来,她看着低头不语的张,冷静的道:“三姐,多谢你救我,你让人送我去见英贝子罢,我去告状。

    你就在家里等我的好消息。”

    望着张美娘真诚的目光,张有些感动。

    她去京中躲避放足,结果被慧太皇太妃发现,被英贝子逼的脱鞋现足,还引得宫里下旨申斥了堂姑母,然后再灰头土脸的被直亲王让人送回来。

    家里上上下下,就是亲父母,在得知英贝子看过她的脚却没有其余的话之后,都开始嫌弃她,鄙夷她,就像没有她这个人。

    她一母同胞的亲哥哥,甚至问她为何不在失了贞节之后自尽以保声名。

    还是三叔看不过去,站出来她当时要是死了,必然触怒皇室,她才能留在家里,没有丢了性命,更不用送去庵堂。

    在家的这段日子,她开清楚了人情冷暖,也明白了所谓的人心复杂。

    她今日计划这一番事情也是下了很大的决心,除了想回报三房,她更多的,还是来自心口的那一股郁气!

    脚,不是她想缠的,见慧太皇太妃,不是她有意的,甚至英贝子,人人当她有心思攀高枝,甚至回来亲爹都话里话外嫌弃她没用,觉得她既然动了心思,为何就没本事真的贴上去,反而白白被人看了脚,失去贞洁。

    可那也不是她想的,她也不知道为何偌大的直亲王府,丫鬟带着绕来绕去,偏偏带着她绕到英贝子面前。

    她甚么都没得选没得挑,回了家却是一盆又一盆冰凉的污水兜头泼过来。

    这样生不如死,连家里的奴婢从身边走过都要吐几口唾沫的日子,她实在不想过了。

    索性豁出去,甚么子不告父?她不想管那么多,她只想把自己的委屈自己的不平一,哪怕要死,也要把这让自己走一步都像踩在刀尖上的布给割断了扔掉了再死!如果再能救下三叔,那便是意外之喜。

    张扶起张美娘,笑的从容,“放心六妹妹,三姐陪你一起。”

    “三姐?”张美娘神色复杂的叹气,“大伯他们会……”会连你一起杀了的。

    张显然明白张美娘的未尽之余,她深吸一口气,眼中带泪,嘴角却翘了起来,“三叔是好人。”

    好人,当有好报!

    接下来的事情,出乎姐妹两意料之外的顺利。

    一路上竟然没有遇到甚么巡夜的下仆,三人相互依偎着抹黑到了后门,上了早就备好的驴车。

    自苏景登基之后,就先在直隶一带取消宵禁,加上通县靠近京畿,乃通州驻军与分巡道等官府驻扎之地,所以颇有不少财资富足的人家居住,夜市于是兴盛起来。

    因天气炎热,此时街面上还有不少乘凉逛街的人,间或夹杂着手按腰刀的巡街兵士,倒少见人作乱。

    翠菊大哥驾着驴车,一路专走允许驴车通行的大道,半个时辰后赶到了弘暦与弘昼暂住的别院所在大街街口。

    “三姐,六姐,前面有许多兵守着,的怕咱们过不去啊。”

    翠菊大哥就是个普通下人,看到别院外几十个巴勒奔才从京城带来的精锐士兵,又见这些人骑在马背上,个个鹰视狼顾,即使在夜色中又隔得如此之远,依旧怕的腿肚子颤。

    “你等等。”

    张推开车门,自己下了驴车嘱咐翠菊,“你们在这儿等我。”

    “三姐。”

    “没事。”

    张强忍住恐惧,按住张美娘的手安抚她,“我手里有英贝子的信物。”

    她捏紧手里一块龙形玉佩,“这是我离京的时候英贝子让人送给我的,放心罢,这些人见了,一定会让我见英贝子!”

    见到张手里已经隐隐有了汗渍,张美娘立即明白自己这个堂姐还是有些畏惧,不过她没有戳穿,只是坚持也下了车,陪张一起过去。

    作者有话要:我想仔细写写这一段,任何旧规破都需要先行者付出代价,这是我选出来的两个勇敢的姑娘,我想浓墨重彩写一下她们,自己做不到这样的人,只能随波逐流,和光同尘,但我钦佩这样的人,所以在我的里勾勒刻画出这两个人物,希望不要觉得我水,我想借一个张家表现一下当时满汉之间的割裂和敌视。

    另外,不怕剧透,张是弘昼之妻,张美娘也会有个好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