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 第 77 章 后患初现
柳春生居然真的为了自己的‘孝顺’名声, 当日便和他爹柳树桩一道,劝着柳大河和李氏和他们一起去县城住。
话也得好听。
“孙儿知道爷奶舍不得家里的田地,但断没有孙儿和爹娘去城里享福, 却留下爷奶在村子里辛苦劳作的道理。正好现在谷子都收回来了,爷奶就和孙儿一起去城里住一阵子吧, 等到了过年的时候再回来。”
柳大河和李氏听得都是心头一热,觉得平日里没有白疼他。这不, 有什么好事, 春生都想着爷奶呢。李氏眼眶湿润, 转身看向了柳大河。
大河有些犹豫。
这倒不是他不想去, 而是去了之后家里就只剩下大房一家了。
大房只有四个人,而现在老大半残,盼儿那丫头又大着肚子, 若是他们老两口都去了城里, 那家里的猪、鸡鸭、还有地里剩下的活只靠米氏和大郎能干得过来吗?还不算那屋后草棚里养着的许许多多兔子呢。
柳盼儿见状,扯了扯他爹的袖子。
柳大树便道:“爹,娘,你们放心吧,家里我们会照顾好的。而且二弟也在城里呢,爹娘你们去了,也有照应。”
于是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柳盼儿高兴得提了一只鸡送给了柳二丫, “二丫,多亏了你的主意, 他们走了之后家里清静多了。”她声地道:“我和大郎商量了一下, 以后我们每天泼点水到墙根上,这样等他们想回来的时候,屋子也倒了。”
柳二丫惊呆了。
看来盼儿真的很讨厌他们一家啊。
“盼儿, 你心着些,你挺着这么大的肚子,这种事让别人做就好了。出气事,可别把自己给折了进去。”
柳盼儿指了指外面,“二丫你放心,还有大郎在呢。”
柳二丫往外看去,正好看见柳大郎从牛车上提了一笼干草下来。这个柳大郎和盼儿成亲之后,的确没听有做什么出格的事,想了想她也就不再担心了。
她翻开一本册子,“盼儿,我算好了这个月的账,你看看对不对,按照我们之前好的这个月一共给你四两又五百文。”
柳二丫推了一个钱袋过去,“你看,都在这儿了,你数一数。”
柳盼儿把这个数和自己心里想的一核对,马上点头,“二丫你算得没错。”她自己在家里也是算过的,知道二丫没算错,顿时高兴地把桌上的钱收了起来。
“二丫,这养兔子可真挣钱。”
柳盼儿感叹着,“就是不好侍弄,太冷太热都会死,病了也会死,前几个月就是太热死了一些,不然我们能挣更多。”
“二丫,你有没有什么法子,能让它们活得好好的啊?”
柳二丫摇头,她也没办法,如果有办法早就出来了,毕竟盼儿现在养的这些兔子都是她的,死了她也心疼。
“我也没什么好办法。”
“就是多分笼,勤扫,另外如果有生病的兔子,要赶紧挪开,不然一窝都会染上,还有就是不要许多只养在一个笼子里。”
柳盼儿道:“我现在就是这样养的。”
那柳二丫就真的没有更好的法子了,两姐妹对视一眼,多少有些失望。
送走了柳盼儿他们之后,金氏也来了。
她是给女儿送钱来的,“现在天冷,北上的船变少了,所以出来做活的人也少了,这个月只挣了不到十两银子。你爹,下个月可能还会更少。”
“你现在身子重,钱娘就给你送过来了。”
“多谢娘。”
柳二丫将钱袋放到一边,她现在靠着码头那处宅子的租子和卖兔子得的银钱,又攒下了八十多两银子。不过这一次有这么多银子在手里,她没有急急忙忙地再置办什么,而是好好的存了起来。
因为她上回买的那座新宅,虽然租了出去,但每个月却只有八百文。有几个做生意的去看过,都嫌,所以她想多攒一攒,下回买大的。
反正家里现在也不缺钱使。
“娘,你吃点心,还有果干,”柳二丫将桌上放着的两个碟子往她娘的方向推了推,“是陶砚今天带回来的,好吃着呢。”
金氏顺势拿了一块,“陶砚还在忙着秋收的事?”
柳二丫点头,“是啊。”
“从十月开始,他就一直忙着这事,先是每个村都看了一遍,然后等蒲大人来了之后又跟着蒲大人、胡知县他们到处转。”
“现在好不容易谷子都收完了吧,他又不知道在做些什么,每天早出晚归的,就是在家里也捧着书看。”
“是……”
柳二丫皱眉想着,“是要写什么折子。”因为是他随口的,所以柳二丫记得不是很清楚,她最近老是犯困,他这话的时候听得迷迷糊糊的。
好在金氏也只是随口一问,在她看来,女婿忙一些才好呢。
忙就意味着能干啊。
母女两个了一会儿话,然后金氏的表情渐渐的有些迟疑,“二丫,我昨天去看了你爷你奶了,你三婶的生意做得好,人家排队上门呢,还有大户人家的丫鬟来买,你我要不要给你大姐也买个那样的药丸子啊?”
金氏的大姐,就是去年嫁人的柳大丫了,她年初怀了身子,然后生了个女儿,并不是她嫁人之前想象的儿子。
满月的时候金氏和柳树根都去了,柳二丫也不知她娘在石家见到了什么,反正回来之后她娘就有些心事重重。
这不,竟然想着要给大姐买药丸子了。
明明以前两人过这事的。
“娘,那药丸子或许不是什么好东西呢。”柳二丫劝道:“你你昨天去三叔那里看了爷和奶,那你应该也看见栓子了吧?”
“他怎么样了?”
金氏摇头,“你奶还是老哭,也不知是不是在哪儿惊着了,这都三个月了吧,但还是时不时的就大哭一场。”
“你奶他们到处是求神拜佛,但都没什么用。”
“这不就是了吗?”柳二丫再度劝道:“他满月的时候我也去看过,也是觉得他怎么那么爱哭,我记得石头的时候不会这样的。”
“没准啊,就是那神药的问题。”
“所以娘你不要着急,看看再吧。”柳二丫站了起来,给她娘倒了一杯茶,“如果那药真的有用,大姐晚一两年再吃也不要紧的。”
金氏叹息,“也是,迟一些也不要紧。”
柳二丫见她娘不再提这事,这才放下心来。不过虽然她们母女两个不提,金氏还消了买药的心思,但其他人可不一样。
在陆陆续续有买了药的人把出了喜脉或者真的生了儿子之后,这两种神药在整个县城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甚至郡城也有人专门来买。
当然了,不是所有吃了药的妇人都能怀孕。也不是所有怀了孕的妇人吃了药之后都能平安生下孩子,她们有的会中途流产,而有的十月怀胎后生下的还是女儿,还有的孩子一出生就夭折了。
不过所有的这些,都不妨碍这两种神药被人抢着买。
毕竟流产的妇人、生下死婴的妇人以前也是有的,不能是因为药的缘故,而吃了药之后生的还是女儿的妇人,按照柳树桩和张氏的法,那肯定就是药没吃够,得多吃几颗才好呢。
于是这两种神奇的药丸子,从最开始的一两银子一颗,到五两银子一颗,再到八两、十两银子一颗。
因为每月每种药只有十颗的缘故,有的时候有钱也难买。这期间也不是没人想着把做药的神医找出来,但偏偏没人能找得到。
所以柳家三房迅速地变得富裕起来,他们不但买了几个下人,家里的女眷也开始穿金戴银,身边还有丫鬟伺候,俨然一副大户人家的做派。
直到第二年,柳二丫生了一个女儿。
孩子很健康,一出生便有六斤一两,生的时候也顺顺利利的,没有怎么折腾她娘。这是陶家的第一个孙辈,无论是丁氏还是陶砚,他们都很高兴,于是洗三的时候就把亲朋好友们都请到了家来。
想要办得热热闹闹的。
不过这一请,却把家里几人气得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