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A+A-

    卫十六刚下马, 门房内的一个厮过来低声道:“忠顺王爷来了。”

    卫十六脸色不便,随手把马鞭丢给厮,一边往书房走一边把披风解了下来。这才走到门口便见着管家迎了过来, 见了卫十六道:“王爷已经喝了两碗茶了。”

    “让厨房做几个拿手的菜, 一会就在书房吃。”卫十六着便径直进了书房。

    忠顺王爷眼皮抬都没抬,等卫十六坐下喝茶, 下人都退了出去才看向卫十六道:“卫大少如今可是大忙人啊!”

    卫十六一张脸难得起了一丝表情, 意味深长的看向忠顺王道:“忙不忙的, 王爷难道不知道!”

    这话一出, 忠顺王冷哼一声, “当年我帮你的那些事我不想多,只是你如今落井下石的未免也太早了点。”忠顺王的一双眼睛透着不屑和怒气。

    卫十六没有意料中的辩解,反而十分沉稳的看向忠顺王道:“王爷对我的大恩,我这辈子都放在心理。只是我是臣子,我忠于的是圣上。”卫十六着便朝着皇宫那边抱了下拳,转而看向忠顺王道:“既然王爷亲自来了府上 ,那么有些话我也劝一劝王爷,凡事不能太多, 须知过犹不及。”

    忠顺王是当今皇上亲弟弟, 如今又手握权柄, 可谓是权倾朝野风头无二。只不过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 忠顺王爷已经连着好些日子没能见到皇帝,而他从某些人的只言片语里得知本该在乌庸国的胡飞前几日回过一次京城之后,忠顺王明白过来, 他这是被皇帝边缘化了。

    卫十六是皇帝贴身侍卫,忠顺王前几日让人找了卫十六好几次,卫十六都避而不见,今日便亲自上了门,这种待遇一般人都不会有。忠顺王讥诮的看着卫十六,对他方才那话不以为然,而卫十六则招呼早就侯在外头的丫头进屋上菜。

    “王爷既然来了,那就吃个便饭再走。”卫十六着便请忠顺王坐在圆桌旁的上首,而他则坐在一侧。果然是便饭,三菜一汤外加两碗大白米饭。忠顺王嘴角抽搐了下,夹起筷子吃了一口虾球,味道还凑合。

    “南安太妃这几日进宫,不知道求了什么事。”忠顺王一边吃一边着。

    卫十六放下筷子擦了擦嘴角,看着忠顺王道:“南安太妃所求的事难道王爷不知道。”

    “呵呵!”忠顺王笑了起来,歪着带着审视道:“我这算不算养大了一匹狼。”

    卫十六脸色不变,凝视着忠顺王道:“王爷这话,可真真生分了。”

    忠顺王被卫十六这话气的脸色发青,指着卫十六道:“到底是谁先生分的。”

    卫十六端起碗开始喝汤,似乎不想继续这个话题,可忠顺王明显不想放过卫十六盯着他道:“你是不是忘了当年你是如何进入龙禁尉的!”

    这话的重了,卫十六端着汤碗的手顿了下,也就这一下卫十六把汤喝完,看向忠顺王道:“王爷既然执意要问,那我就个清楚明白,南安太妃想要以和亲割地赔款救出南安郡王。”

    忠顺王脸色凝重的看着卫十六道:“皇上要救出南安郡王!”

    卫十六不吱声,招呼丫头进屋收拾碗筷,见时候差不多轻声道:“我就是个侍卫,皇上这几年时不时的大赦天下,不定啊!”

    忠顺王自然知道前几年皇帝因为义忠而或杀或流放了好多皇亲宗室,这两年皇帝明显动了恻隐之心,要是真割地赔款都要救出南安郡王,那……

    “你好生歇着,我先回去了。”忠顺王起身告辞,卫十六让管家送他出门。待他一走,卫十六低叹一声,想着这事总算是糊弄成了。

    隔日早朝,忠顺王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历数南安郡王十大过,更是字字见血的出□□自开国来便只有开疆拓土绝不割地赔款等等。

    这番话的慷慨激昂,满朝激愤,皇帝坐在上头看着站在最前面的大皇子道:“皇儿怎么看?”

    大皇子年轻气盛心里也早就认同忠顺王法,只不过面上还带着点沉痛道:“到底是嫡亲皇叔,还请父皇三思。”

    皇帝面色凝重,喜公公上前道:“退朝!”接着便叫了另一个太监和自己一起扶着皇帝下朝。

    朝上发生的事不过半柱香便传了开去,南安太妃急的团团转,最后心一横想着趁皇帝还没下明旨来个先斩后奏于是便直接去了荣国府。

    这南安太妃自从有了和亲的念头早早的便让人搜罗了京城几家公侯府的姑娘名册出来,这么一对比也就荣国府的三姑娘探春最是合适。

    这姑娘性子好强有能耐有魄力可偏偏出身低微,是荣国府二房庶出。南安太妃到了荣国府,贾母亲近迎接进了荣庆堂,南安太妃和贾母客套一番后一起坐在了上首。这边南安太妃了几句便要见一见府里的姑娘,贾母面上笑着可嘴上却道:“实在不凑巧,这不前几日我那外孙女得了一个恩典,我家几个丫头非得给她贺喜,就刚才已经出了门是去绸缎铺子里看衣裳去了。”

    南安太妃道:“那没事,我正好和老太太一起话。”

    贾母抿了一口茶,一张脸笑眯眯的道:“太妃客气了,这几个丫头素日便疯,好不容易得了个出门的机会指不定什么时候才能回府,怕是要辜负太妃一番厚爱了。”

    南安太妃脸色绷不住,看着贾母道:“老太太莫不是听了外人什么撺掇。”

    贾母呵呵一笑,诧异的看着太妃道:“我就一个空有虚名的老婆子,这些年除了去你那走动走动,连回娘家都地方去。”史家早就败了,贾母道这免不了便眼角含泪。

    南安太妃见贾母这般,便当了真,以为是真的不凑巧。只是和亲这事迫在眉睫,实在耽搁不得,要再找一个确实是太难了,因此南安太妃便试探着道:“我家就一个丫头片子,整日里淘气的很,老太太府里的姑娘素来懂事,要是能到我府里住几日就好了。”

    “不过是上不得台面的丫头,哪里能跟郡主比。”贾母着,眉眼一动,装作浑不在意的道:“这几个丫头运气也好,时不时的就喜事临门,改明我得去城里的庙里烧柱香,好好做场法事回来筹办喜事。”

    黛玉前几日被封为县主又指婚给胡飞这个炙手可热的皇帝近臣,这事京城贵妇圈不少人都听过,只不过胡飞远在乌庸而贾府这几年有十分低调,不少人都暗暗猜测是不是荣国府贾起来了。

    南安太妃看着贾母,暗暗想着这几日的事,猜不透贾母是真的糊涂还是装糊涂,或者是觉得寄糊涂了。贾母这人素来便老狐狸,南安太妃面上早就露出急切,哪里瞒得住贾母。就在南安太妃等了三炷香后,实在熬不住了这才起身回府。

    这边南安太妃一走,贾母沉了脸看着鸳鸯道:“让人去蓉媳妇那把二姑娘她们叫回来。”

    迎春确实带着探春黛玉等去绸缎铺子看衣裳,可临进门见了南安太妃的车马便拐了弯去了隔壁宁国府那边。

    而贾母早就从鸳鸯的眼神中看出,碍着南安太妃的面装傻而已。

    迎春黛玉等给贾母请安,又拿了特意给贾母挑的衣裳出来。贾母笑着的让鸳鸯收了后,便留下迎春让黛玉探春惜春等先回去。

    迎春坐在下面,规规矩矩的坐着,眉眼还和之前一眼,只是眼神透着一股子洞察和坚毅。

    “你大了,也懂事了。”贾母着,迎春低着头连连道:“都是老太太教的好。”

    贾母笑了,叫迎春过来话,迎春纵然已经心智坚毅,还是免不了红了脸,偷偷看了一眼贾母这才上前坐在贾母身侧的矮凳上,这个矮凳只有得贾母看重的孙儿才能坐,之前也就只有宝玉和黛玉有此殊荣,没想到今儿迎春也能坐在这里,不由的一阵激动,可激动过后却是淡淡的悲凉缠绕上来。

    作为素来不受看重的庶出二姑娘,迎春以为自己早就不在意不在乎,或者如今早就独挡一面的迎春在外面已经足够强硬,可其实内心还是苛求长辈的疼爱。

    贾母看着迎春想着今儿一早卫家派人送来的口信,想着两府的亲事也该提上日程了。就是卫家没有长辈,这婚事看来还得自己操办。

    南安太妃从贾府出来便一副生人勿近的样,上了马车后想着去另一家看看,才刚到半路便见着管家骑马追了过来道:“太妃快回府吧,宫里来人了,送了好些东西。”

    南安太妃一听,顿时便撑不住,自己儿子被俘,宫里不但不斥责反而赏了东西,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要放弃自己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