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拜访
话剧,在西方被称为戏剧,而因其系统的表演体系又发源于西方,因此国内院校的表演专业又称作戏剧表演。
为了与传统戏剧作区分,国内称之为话剧。
正儿八经的话剧,徐容一场也没演过,但是作为科班出身的学生,他对话剧并不陌生。
因为学校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训练培养,仍是话剧方向,至于影视表演,则属于捎带内容。
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话剧、电影、电视的鄙视链。
徐容的经历相对要特殊一些,在踏入北电的校门之前,他就先一头扎进了电视剧行业。
这几年,尤其是近两年来,并非没有接到过电影剧本,但递过来的本子一般都是戏份不多的角色,而且片酬还压的相当低。
电视剧从业者,包括演员、编剧、导演,试水大荧幕,都可能遭遇水土不服的情况,就像刘疆。
创作习惯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没有经过市场的检验,投资方在不确定票房号召力的情况下,根本不敢砸钱。
尽管没完整的演过话剧,但徐容平时看过不少相关的影像资料,对于话剧整体的表演方式,也有一个大体的把握。
但其中也有两点遗憾,一是他不擅长外语,因此国外的经典戏剧,他看的不多,其次则是国内八十年代中期之前的剧目,因为特殊时代原因,所用的带子大多是从国外进口,在剧院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也就导致了只能留存少数特别经典剧目的资料,而其他的,要么当初洗掉了,要么根本就没做留存。
他本没打算这么早的涉足话剧行业,不挣钱不,话剧的准备、排练都相当耗费时间。
一场话剧,从拿到剧本,到搬上舞台,中间需要的准备时间,少也得半年。
从最初的读剧本,到人物分析,再经初排、细排、再排、反复排,能把人排哭。
而且作为一种与观众面对面的表演形式,又相当考验演员的临场发挥和心理素质。
演着演着,剧场内观众大批离席的情形并不是没发生过,这对演员的自信,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
若是影视作品,哪怕媒体、络骂的沸反盈天、声嘶力竭,只要关上电脑,自然也就可以把头埋进沙子当中,撅着腚当鸵鸟,也就不会受到评价的影响。
但人艺的面子,不能不给。
尽管如今的冯远正、吴钢等人不复当年于是芝那批人的声威,但一批老话剧人仍然健在,影响力依然不容觑。
之所以下定决心,还是因为吴钢,他身为茶馆的演员,不是一样有时间外出拍戏?
而且一个新人进去,头几年闲着的可能性比较大,未必真能有上台的会。
其实最重要的是,他也趁此看看不同的人、不同的呈现形式,丰富自身的表达技巧,这是目前限制他的主要因素。
而选择雷雨的周萍一角,也不是无缘无故,雷雨因其题材、剧本作者的特殊性,已然成为话剧演员的门槛,没有演过雷雨,就不能称得上一個合格的话剧演员。
再者,就像他跟姜智涛的,他也有自己的理想,茶馆是国内话剧的巅峰,雷雨则是现代剧的起点。
茶馆的主题宏大,展现的是时代下诸多人物的命运,而雷雨就跟鲁先生的作品似的,常看常新。
若是稍稍把时代背景换下,不得又是一篇禁映剧目。
不过这些还早,估计一两年内都不太可能实现。
而且人艺的招录考试称为地狱级别也不为过,门槛便是各大院校表演专业生或各个剧团正规演员,而且每年的考生当中,各个地方剧团出身的演员占了不少。
“徐老师,吃个苹果吧。”
“哎,谢谢。”
徐容接过海青递过来的苹果,了声谢谢。
海青顺的在他旁边坐了,道:“徐老师,昨天晚上我看电视,央视一套又在大晚上播了大旗英雄传,而且我看预告,接下来白天还要播5号兵站。”
徐容咬了一口苹果,嚼了两下,本来还想夸她买的苹果甜,可是听到她后半截话,临到嘴边的话,又给咽了下去。
他和杜谆的第一生之争一直僵持不下,就是因为央视一直在其中拉偏架。
央视在年初播完走西口之后,又开始放送敌营十八年,如今又把杜谆主演的大旗和5号兵站拉出来,原因哪怕用屁股想也能猜的出来。
央视那边肯定还压着杜谆的戏没上映,不然不至于这么卖力。
就跟前阵子的鲁省卫视以及眼下的南方卫视一般,有事儿没事儿就把他的戏拉出来跟观众见见面,混个脸熟。
海青瞅着徐容转瞬即逝的不太自然的脸色,才意识到自己又错了话,忙把嘴里的苹果咽了,找补道:“你主演的北风那个吹听评价也挺好的,尤其是在鲁省,反响很大。”
徐容了声谢谢,北风的接力,是他还能继续保持竞争力的原因。
但年代剧的局限性已经开始凸显,想要如同前些年的血色浪漫一般席卷,可能性已然不大。
北风的整体收视还算不错,甚至被很多媒体评为“年代剧最后的余晖”。
因为眼下年纪在50岁之下的观众,压根不熟悉那个时代,而熟悉那个时代的观众,又不上,形成不了强大的声音。
唯一可以证明北风影响力的,不是媒体和络评论,而是纷至沓来的特殊广告商。
缘于北风的热播,中柠枸杞销量相较去年同期增幅百分之三百二,成了北风的最大受益者。
北风的观众群体,虽然不上,但是购买力是真的强,而且广告商出也是真的大方。
只是央视那边一直卯着劲,跟捧亲儿子似的玩命捧杜谆,徐容仍未与杜谆拉开明显的差距。
不过他也不着急,靳芳芳已经设计了一套组合拳,在投票窗口尚未关闭之前,鹿死谁,犹未可知。
海青仔细打量着他,问道:“我最近一直好奇一个事儿,你是怎么学到那么多的东西的?”
“嗯?”徐容转过头问道,“学什么?”
海青指了指李光富,道:“我听李光富老师,你讲的那套理论很可能被选入教材,你怎么懂这么多啊?”
李光富也是人艺演员,很清楚郑融那篇文章的份量。
“多吗?我感觉我也就懂一点演戏的皮毛。”
徐容如此道。
海青翻了个白眼,她早前看过一篇报道,知道徐容对“装逼”并不反感,眼下明显让他装成了。
徐容一瞅海青的表情,就知道她不信,可是他的确实是实话,比如外在的呈现技巧、传记类的书籍、各行各业的人的经历、习惯等等等等,他欠缺的还有太多太多。
只是因为所处的角度不同,即使了,她也未必能够理解,也就没有多做解释。
过去的五年当中,除了跟张同学嘻嘻哈哈,其余的大多数时间,他要么在学习,要么在剧组验证所学习的内容正确与否。
相比于大多数人,他足够幸运,在学习力最强的年纪,知道自己要什么,难能可贵的是还有多位名师指导,而且还有丰富的实践会去验证所学的可行性乃至形成本能。
再加上张同学总是能迅速把他从各种疯狂的状态中拽出来,重新投入到下一项计划当中,以至于他这几年并未如大多数艺人一般,赶场似的去接商演、录综艺、拍杂志、上访谈,或者参与各种各样的酒局、饭局、活动。
更没有老婆孩子、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事儿需要劳心费力,或者去出没于形形色色的场合,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去装逼装逼再装逼。
以学习的有效性而论,他过去的五年应当可以抵得上同行的二十年,因为他看过黄明师兄的通告,忙的时候,一个月只有一天的休息时间。
吴钢的信儿回的很快,中午饭前的话,半下午一通电话就打了过来。
最迟明年年底,剧院就成立雷雨青年组。
就像茶馆青年组一样,名义上作为茶馆演员,至于能不能上台演出,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这也符合徐容的预期,短时间内,他没有太多的精力投入到话剧当中。
媳妇开三个周后,徐容终于等到了休息时间,一天半。
很累。
并非身体上的疲惫,而是心理上的累,尽管默契逐渐形成,但是他要考虑的太多,每天一沾床,就能立刻睡着。
而在他休息的这一天半里,剧组计划把李光富和刘莉的戏份赶完。
他这次没在剧组的酒店休息,在约了吴钢之后,又喊来了免费专职司,张同学。
得去拜访拜访郑老先生了。
一是感谢上次的援,其次则是既然确定了今年报考人艺,就先去混个脸熟,回头看看能不能把对方的关于雷雨的创作笔记给誊抄一份回来,若是以后再能顺带着请教些问题,那更是再好不过。
郑融是第一雷雨饰演周朴园的演员,并且还是经剧本作者肯定的。
吴钢老早的就在家属院门口等着,瞧见徐容下了车,道:“来啦。”
“呦呵,不愧是腕儿,司都是女演员。”吴钢瞧见打车窗露出头找车位的张同学,笑着打趣道,以前一块拍戏时,他没少开张同学的玩笑。
“嘿嘿。”
张同学笑了下,问道:“吴老师,附近还有车位吗?”
“往前边走,刚才我来的时候记得前边一辆银色的后边有一个。”
张同学点了点头,道:“那,你们先进去吧,我在外边等着。”
“好。”
俩人进了家属院门,吴钢道:“你也真会挑时候,我估计啊,郑老先生未必会见你。”
徐容提着盒人参,扭头问道:“为什么?”
“再有俩月就要考试了啊,你这还提着礼物,跟走后门的似的,像你这样的,这段时间我见的没有一百也有八十。”
“试试吧。”
到了楼下,吴钢道:“你先在这等着,我上去问问,要是见你,等会儿我给你电话你再上去。”
“行。”
吴钢嗖嗖地跑了上去,但没大会儿,就又跑了回来。
走到徐容跟前,冲着他摊了摊,道:“郑老师心意他收到啦,现在人多眼杂,就不见你啦。”
“好吧。”徐容无奈地叹了口气,这点他没考虑周全,“等考试完再过来。”
吴钢着,拽着他的胳膊就往外走,道:“去我那坐坐。”
“你没住这?”
“没,这边是老家属院,我在西边住。”
“不了,我是抽空从剧组赶回来的,晚上还要回去读剧本,就不耽误了。”
去吴钢家里,肯定免不了喝酒。
吴钢见此,也不再坚持,笑着道:“哎,跟你商量个事儿,你的那个日记本,能不能借我看看?”
“啥日记本?”
“就是上回我去你宿舍看到的那本。”
徐容斜了他一眼,道:“你记差了吧,正经人谁写日记啊?”
“嗯?”吴钢纳闷地瞧着他,“难不成是我记错了?”
徐容正要转身离开,忽地望见远处的花坛边的轮椅上坐着个老人,老人穿着灰色毛坎肩,胖乎乎的,头发花白,呆呆地抬头望着跟前一株盛放的海棠。
他下意识的抬腿就要走过去,吴钢察觉到了他的打算,立刻拽住了他,轻轻地摇着头道:“别去打扰老人家了,他现在除了几个至亲,谁也记不得,怕生。”
老人似乎注意到了二人的注视,缓缓地转过头来,在对视了几秒钟后,忽地笑了,灿烂的仿佛他身后的海棠,纯粹的像个孩子。
徐容望着老人的笑容,只觉嗓子发干,眼睛发热,他轻轻地将里的礼物放在地上,抻了抻衣服,而后,缓缓弯下腰,隆重地向远处笑着的老人深鞠一躬。
他掌握的很多理论和技巧,都源于这位慷慨的老人。
好一会儿,徐容直起腰,转过头对着旁边已经泪流满面的吴钢轻声道:“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