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没有蟠桃的蟠桃宴
玉帝笑了半天,却听王母幽幽的道:
“别笑了,裤子掉了”
玉帝慌忙低头一看,顿时老脸一红,忙往上一拉,好在老夫老妻多少元会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又听王母道:
“现在也不一定是呢,你别高兴的太早了万一是那几人作祟,岂不是白白替他人做嫁衣裳?”
玉帝笑道:
“那不可能,朕虽然不能成圣,但执掌天庭以来,气运加身,这点儿道法还是有的,你且放心吧!”
王母微微颔首,想起蟠桃宴,又蹙眉道:
“那我这蟠桃会怎么办?”
玉帝沉吟道:
“此时各路神仙已经在路上了,取消是来不及了且若取消盛会,于你颜面有损,还是照常举行吧?朕这里还有些万年凌云钟乳,合你我二人之力,催熟一些还来得及”
王母忧色愈重,没好气的:
“那也不够啊,拿一些出来撑门面还行,可大宴之后,又要给五方五老、三清四帝送出许多,你从哪里去取?”
“大宴之后,如实相告便是!”
玉帝神秘一笑,便凑过去,在她耳边轻声道:
“师妹,你不知道那日”
却将那“须菩提”如何掳走灵明石猴,以及后来决定将计就计云云,细细了一遍,最后才:
“如此一来,咱们正好赖在那人身上,从这次起,便断了西方教的蟠桃,他们若还想长生,便去求镇元子吧!”
王母妙目中幻彩连连,低声笑道:
“妙极,便依师兄此计!”
白岳目瞪口呆,到底是无数元会的老妖怪,谈笑间就祸水西引了?
这口姜果然辛辣无比
话,各路神仙并不知道蟠桃宴上已无蟠桃。
还像往常一样,吆五喝六,陆陆续续赶来宝阁赴宴。
南海普陀落伽山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灵感观世音菩萨作为五方五老之一,这次依然带着大徒弟惠岸行者,同登瑶池宝阁。
其实赴宴倒在其次,只等宴会结束,就要去蟠桃园取西方教那一份续命的蟠桃,以便回灵山缴旨。
自封神大劫以来,西方教分得气运,日益兴盛,唯独长生一途,始终被天庭拿捏,却又无可奈何。
这事儿也赖不得别人,当时为了抢先成圣,接引、准提发下宏愿,另起炉灶创立西方教,才得功德金光加身成就圣人,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此时三界已自成天地:
天界统属于天庭,幽冥界归于厚土,将新教放在这两处,既不安全,也不安心。
思来想去,便建在人界了。
然而人界的时间比天界快了三百六十倍,灵气却稀薄到只有天界的三百六十分之一,练又练不快,活又活不过,怎么搞?
西方二圣不得不另辟蹊径,灵力不够,香火来凑,自圣人已降皆塑金身,享万民供奉,收集信仰之力!
这法子倒是不错,一旦受了供奉,境界攀升极快。
但是,终究不能长生
封神以来,多少惊才艳艳的佛门弟子,分明已经牟取果位,正是广纳信仰之力,壮大佛门的时候,却偏偏寿元将尽,不得不轮回转世,推倒重来。
整个洪荒世界,可用于长生的先天灵根,只有三者:
其一,黄中李,在元始天尊中。
其二,人参果,在五庄观。
其三,蟠桃。
黄中李是想都不用想了,那人参果倒是能厚着脸皮巧取豪夺,可惜不能量产,杯水车薪,唯独这蟠桃,每次蟠桃盛宴,都有七万多成熟,真真是要了命了!
正因如此,西方二圣才不得不屈尊就卑,与玉帝妥协,以观世音菩萨充五方五老之一,送出大量即战力如四大天王之类入天庭任职,换取蟠桃宴后的续命蟠桃。
灵山每三百六十年得一次:
一千二百颗九千年蟠桃,二千四百颗六千年蟠桃,三千六百颗三千年蟠桃,合计七千二百颗。
故每年蟠桃盛宴,西方教都颇为重视,不仅有观世音菩萨牵头,还有燃灯古佛坐镇,率各路圣僧罗汉以壮声势!
届时良辰已至,群仙毕集。
果见瑶池宝阁神光大作,八景鸾舆,九光宝盖,奏玄歌妙乐,咏无量神章,散宝花,喷真香。
须臾,玉帝传旨,即着雷部众神,分头请三清四御、五老六司、七元八极、九曜十都,千真万圣各班入席。
便安排龙肝凤髓,玉液蟠桃。
一时间宝阁之中走斝传觞,觥筹交错,簪花鼓瑟,仙乐韵美,凤箫声高,琼香缭绕,王母又着瑶池仙姬、蟾宫嫦娥仙子唱的唱,舞的舞。
满会群仙,具皆赏赞。
不多时,忽又闻得一阵异香,原来是寿星率先离席,特具紫芝瑶草、碧藕金丹为王母天寿。
此例一开,众仙皆陆续起身,为王母称寿。
即便那赤脚大罗仙向来身无长物,也早早备了交梨二颗,火枣数枚奉献,王母笑语盈盈,一一致谢,才命七仙女将礼物收起。
众各酩酊,席方半酣。
玉帝又取蟠桃数颗,仙丹几壶,奖赏有功之臣。
待盛宴将已,玉帝与王母相视一眼,便邀三清四帝、五方五老同游蟠桃园。
此乃题中应有之意,众仙欣然向往。
观世音菩萨有重任在身,方一入园,便举目望去,却见那三千六百株蟠桃树上,桃花灼灼,枝繁叶茂,长势喜人。
方略略安心,仔细一看,登时大惊失色,原来那枝头确有蟠桃累累垂垂,但大多毛蒂青皮,半生不熟,不由失口问道:
“陛下,这桃儿熟的可不多啊?”
玉帝面色一沉,郁郁道:
“岂非不多,如今这园子里,便连半颗熟透的蟠桃都没了!”
半颗都没了?
饶是菩萨修为,也不由眼前发黑,强笑道:
“陛下想必是笑了,这桃林郁郁葱葱,桃树长势正茂,却不像受灾模样,岂会没有成熟蟠桃?”
玉帝哼了一声,似笑非笑的看着菩萨,忽然反问道:
“朕这园子里有无蟠桃,菩萨岂能不知?”
我知道什么?
菩萨一时气结,但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深深吸了口气,仍一副似笑非笑的面容,淡淡的道:
“陛下何出此言,贫僧远在南海,如何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