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玉清拜母

A+A-

    翌日,在连着几日的阴雨下,竟是难得的好天气。

    约莫卯时三刻,太尉府已然喜气盈盈地洒扫,挂绸悬灯起来,在一览无云的夏日里,清晨的阳光散发出一缕夺目的金芒,落在满院的绿竹之上,煞是青翠。

    当李绥前去拜见了杨崇渊夫妇,便在父亲李章的陪伴下,坐着马车,前往皇家的玉清观。

    清晨雨后的玉清观,携着尘世间没有的轻灵,远远地在山脚下,便能听到山顶余音袅绕的钟磬声。

    待到马车盘旋路而上,停在玉清观石阶之下,耳边传来了父亲温和的声音。

    “阿蛮。”

    念奴连忙伶俐地打开车帘下了车,与车内的玉奴一同扶李绥走出来。

    葱葱茏茏的绿林之中,清脆的鸟叫声不绝于耳,李绥与李章拾阶而上,拜过了各殿的真人宝相,这才熟络地沿着径朝更为清幽的一处院落而去。

    待到了地方,只见带刀暗卫隐藏在院子周围,恭敬地朝二人行下一礼,一身黛蓝素袍的绘春正候在廊下,一看到来人,便笑着迎过来。

    “国公爷,县主。”

    李绥上前托住绘春的身子,将其扶起,语气很是亲近。

    “春娘快起来吧。”

    绘春点了点头,顺着起身,随即道:“玉真仙师此刻正在做早谈功课,就快好了,还请国公爷和县主在偏房等等。”

    “无妨,这观中清幽,我们就在这院中等候也可。”

    听到李绥的话,绘春应了,随即收拾了院中一处紫藤花架下的石桌石凳,待父女坐下,才送上两盏清茶来。

    “这是从后山的茶树采摘的,又用了去岁在花根下积下的雪水,虽简陋,但都是仙师亲力亲为的。”

    听了绘春的话,李绥浅尝一口,茶味虽没有那些名贵之品的细腻,却有着不染烟火的气息。

    “玉真仙师,可还好——”

    沉默中,父亲的声音响起,李绥侧首看去,只见李章捏着中的茶杯,看似平静的问询,却让她听出了难以道出的刻骨思念来。

    儿时的记忆中,父亲与母亲也曾是琴瑟和谐,岁月静好。那时,母亲总会揽着她等在父亲必经的一方紫藤花架下,为她讲诗文,唱童谣,每当下朝的父亲出现在廊下,母亲的眼眸中总会浮起比花还要好看的笑来,而她等来的,不仅有父亲,还有她最喜欢的糖糕。

    现在想来,李绥觉得,那时的母亲,在父亲面前不是显贵荣耀的公主,而是一个孩子,一个被宠爱,娇惯的孩子。

    如今那些温情的画面仍旧在眼前,那些情却是已不复存在了。

    可见,再美好的爱情,再真挚的情愫,在先帝薨逝,杨、李两家再无忌惮,独揽大权,一步一步架空皇帝,视天子为傀儡的那一刻,便已经开始碎裂,化为尘埃了。

    所以,母亲才会在她七岁的时候,毅然决然的选择离开,抛却公主的身份,甘愿做如今诵经吃斋的玉真仙师。

    “仙师每日还是和从前一样,每日做早晚功课,平日里照料着这些花草,偶有独自对弈,或去后山——”

    绘春方了几句,便听得身后的房门被“吱呀——”一声打开,院落中的三人皆闻声看去,只见一身着玄青道衣,以木簪束发的清冷美人立在门后,仍旧是那般美目生辉,却独独没了那抹生动的笑意。不过平淡的扫过向院中,待触及到李章微微颤动的眼眸时,也只是飞鸿一般平静地掠过,转而入里,徒留那个单薄而冷淡的背影。

    “县主,请——”

    听到绘春的声音,李绥看向身旁的父亲,便见他垂下眸,将捏在中的茶杯终是放下,平静出声道:“你去吧。”

    李绥深深看了父亲一眼,没有多言,转身在绘春的引导下,走入了房内。

    身后的门再一次被掩上,眼前的一切都没有改变,简单朴素,却是能带给人一份宁静。

    相隔一世,如今能再看着跪坐在矮几后的母亲,柔柔地看着她,李绥心底几乎是难以抑制的激动和酸楚,竟是眼眶微热,险些要落下泪来,只见她素整理好衣裙,上前恭敬地跪地,将头轻轻触地,行下一礼,一滴泪却是无声落在光亮如镜的地砖上。

    “阿娘——”

    听到少女语中几不可闻的哽咽,跪坐在那的陈氏心头一滞,不由侧开头,默然闭上双眸,强自按住胸腔内翻涌的情愫,良久才再回过头来,努力牵起一丝笑,温和的出声道:“起来吧。”

    当娘子站直身子,这才轻轻以点了点身旁的软垫。

    “来。”

    李绥从善如流地走上前,捻着裙子跪坐在陈氏身旁。

    陈氏的目光柔和,细腻地打量着少女的样子,过了许久,才终于抬起捏着檀木香珠的,轻轻摩挲着少女的脸庞。

    “阿蛮又长大了。”

    话语落尽,陈氏的唇边依然噙着笑,随即探出一枚赤色袋道:“我这里没有旁的东西,每年也只得送你一枚护身符,保你平安顺遂。”

    李绥接过东西,她知道,这看似一物必又是母亲求观中玉清真人亲自所绘,供在神龛前日日祷念过的。

    李绥将护身符收入袖中,恭谨地行下大礼。

    “今日应是阿蛮谢阿娘育我之恩。”

    听到这句话,看着与自己一般的少女笑颜,陈氏唇畔浅笑,轻轻抚着少女的发髻,喃喃低语。

    “我不盼其他,只望你,平安就好”

    陈氏的话未下去,但李绥又如何不知其意,看着母亲勉强的笑颜,心头却是闷闷的,不知如何去回。

    “也望阿娘珍重玉体——”

    “好了,回去吧,今日是你的好日子,大家都在等着你。”

    当揽着自己的那双放下,李绥抬起头,将眼前人的模样深深刻入心中。

    每年生辰来玉清观跪拜,看着母亲柔柔的眉目,她总会忍不住生出贪恋之心,没有人知道,多少次她都想请母亲回到长安城,哪怕陪她再度过一个生辰,可她知道,即便她开口,得到的也只能是回绝。所以前世直至母亲离世,她也未曾与母亲度过一日天伦之乐。

    “阿娘保重。”

    待深深叩下一礼,李绥走出房间,便见父亲仍旧坐在那花架之下,旁边虽侍立着绘春,看起来却是那般孤单,寂寥。

    这些年来,相比于妻妾众多的太尉府,父亲的府邸也算的上是形单影只了。

    世人皆知,父亲李章贵为陇西李氏之子,如今与杨崇渊大权在握,虽担着清河驸马之名,但母亲出世入观,二人早已与和离无异,如今母亲离开已九年,父亲即便不能再娶正室,娶上几房侧室,纳上几个姬妾也是合情合理的。

    可只有李绥知道,父亲终其一生也没有再纳娶。

    在母亲眼前,父亲是无情之人。

    在世人眼前,父亲却是痴情人。

    “走罢。”

    父亲的声音自耳边响起,李绥点了点头,转而与绘春交付了几句,走了出去。

    出了玉清观,钟磬之声仍旧悠远地盘旋着,拾级而下,李绥刚要在搀扶下走上马车,却仿佛看到了一个似曾相识的身影,只见她稍稍将身子朝后退了几分,隔着车壁再看向马车后跟随的卫队。

    “阿蛮?”

    父亲的声音在耳畔响起,李绥再扫过一眼,终是收回目光,上了马车。

    直走出了许久,李绥仍旧靠在枕上,秀眉微蹙,忘却了在一旁侍奉的念奴和玉奴,那个身影却一点一点在她的脑海中清晰,凝聚成一个人来。

    御陵王,赵翌。

    回到府中已是午间,李绥被服侍着用了饭,只憩了一会儿。便被唤醒,为宫中的夜宴做准备。

    在婢女的簇拥下沐浴梳妆,挽了垂练髻,点缀了而精致的珠翠,再换上那条十八破的花间裙,更生华丽,眉间的那枚鹅黄花钿又添了几分少女娇媚。

    正在李绥揽镜自照时,便听得念奴打帘走进来笑着行礼道:“县主,三郎君来了,正在屋外的竹林边儿等您。”

    镜中的少女眸色微动,伸理了理发边的那只珠花,随即站起身来,朝着屋外走去。

    如今方六月初,午间的日头却也有了几分热意,透过那一丛绿油油的竹林,被竹叶打落下斑驳的影子。

    男子穿着竹青圆领窄袖云纹锦袍,负立在竹林后,似是感应到了李绥渐近的脚步声,杨彻慨叹的声音自林中响起。

    “原本觉得你我皆没变,可看到这竹枝上的划痕,才知道,我们竟是长高了不少。”

    罢,杨彻转过头来,与杨延温良和煦的笑不同,杨彻的笑更像是阳光,耀眼洒脱。

    见过了城墙之上那个目光深邃,行事老练的洛阳王,此刻再看眼前的杨彻,李绥生出了几分隔世之感。

    想起那场宫变,只怕杨彻前世至死都猜不到,她会利用自己儿子发丧入皇陵的时,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将玉玺和虎符随着梓宫送到远在边境的御陵王中。

    如今再回忆起杨彻气急败坏的模样,李绥不由牵起唇畔走了过去,随着杨彻方才的目光,只见他身侧的那株青幽竹枝上印着一道又一道的划痕。

    那年她七岁,因为母亲的决然离开变得沉郁寡欢,不喜与人话,整个府里除了父亲便是仆人,每日只有等到父亲下朝陪伴她时,才能暂时忘记失去母亲的悲伤。后来姑母怜惜她,便与父亲商议,将她接入了太尉府和几位兄长姊妹相处,总不至于孤单。

    待到那年中秋之夜,宴上看到众人阖家共聚,唯有她,身边只有父亲一人,因而宴罢,她便悄悄回了院子将母亲曾穿过的衣裙挂在面前,心地看着,心地触摸着,好似那般就能感受到母亲温热的怀抱,独自缩在角落哭了许久。

    如今他还记得,彼时不过比她大上几个月的杨彻悄悄跟来,轻轻地用丝绢替她擦了泪,对着她从未有过的认真道:“阿蛮,舅母虽不能陪着你,但你还有我们,我和哥哥会永远陪着你。”

    完那个的男孩拉着她跑到庭前,不知从哪里抽出一把精巧的匕首照着自己的身量在那竹枝上深深刻下了记号,转身道:“以后我都会陪着你,你若不信,那我每年等到你的生辰都来这里作一个记号。”

    男孩的话犹在耳畔,李绥摩挲着竹枝,第一道划痕尚且在她触可及的地方,而今日新刻的,却已在她抬踮脚才能碰触到的地方。

    从许下承诺的那一天起,杨彻从未食言,后来杨彻笑言,若是他不再长高,年年岁岁下来,这枝绿竹只怕就要被他拦腰截断了。

    然而笑语终究是笑语,等到杨延为帝她为后,远在洛阳私下豢养军队的杨彻与她图穷匕见之时,这个承诺便再未兑现。

    那时为了帮助杨延坐稳帝位,她诛权臣,平后宫,原以为从此,便能辅佐杨延拓展疆土,成就大业。

    未曾想她派往封地的细作与她密信,告知她远在洛阳的杨彻收揽人心,私藏胄甲,风头渐盛,自的耳濡目染告诉她,宁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

    因而她计划趁杨延的万寿宴,诸王进京朝贺之试探杨彻,一旦坐实那些罪名,便决意除掉杨彻。

    可她却未曾想,杨延不知如何得知此事,不仅不喜她暗中在诸王身边安插细作,更是忌惮她对杨彻这个胞弟的杀。

    整整半月,杨延与杨彻同吃同住,不教杨彻离他半分,让她无从下,最后于一日凌晨送杨彻偷偷逃离出宫。

    饶是她知晓此事,派人一路追杀,追的杨彻狼狈东逃,却终是错失良,放虎归山,让他回了洛阳。

    最终事实告诉她,她没有做错。

    杨彻,的确有反心。

    “原本我还不解,这花间裙跟破布裙般一条一条的,那些娘子们穿起来也并没有那般好看,怎么就在长安时兴了这么久,今日看你穿,我才算知道,这跟宝剑配英雄是一个道理。”

    听到杨彻的话,李绥轻轻一笑,下一刻,面前的人便将伸出来,掌心摊开,上面静静地躺着一个锦盒。

    在杨彻的示意下,李绥打开那盒子,瞬间一个馥郁却并不腻人的香味传来,只见盒子中放着掌心大的一块玉,色泽古朴醇厚,看起来似乎并没有上等玉那般惊人的外貌。

    但却是散发着一股幽香,让人嗅之舒心。探在中,有着少女吹弹可破的温凉肌肤之感。

    “这玉具万物之灵气,自然之精华,佩戴它的人闻之能消除痛苦和忧伤,有着逢凶化吉的护身作用,以后你便将它贴身戴着,也算一个好兆头。”

    李绥闻言抬头,触到了杨彻熠熠的笑眸,将中的玉紧紧一捏,笑着道:“好。”

    罢便将玉递给了身后的玉奴,替她心翼翼地戴上。

    “听闻阿兄将阿耶给的两方端砚都送给了你,你倒,我这礼物与阿兄的比,谁的更好。”

    看着眼前那双打趣的眸子,李绥唇边牵起笑,耍着赖道:“我若二郎的好,将来你不给我送好东西了怎么办,可我若你的好,只怕二郎也会如此,怎么算,我将来都会少好多的宝贝,所以依我看,多多益善才是最好。”

    杨彻闻言眸底微动,转而化开笑意,静静地看着眼前的人,却是倏然伸附在少女的额际,掌心摩挲间,故意弄乱了少女的发髻。

    “你倒是贪财的紧。”

    看着眼前如夏日阳光般明朗的少年,李绥至今也不曾明白,为何最终却会变成那般狼子野心之人。

    这天下,这帝位,便真的那般诱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