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7章 渤海郡的复杂性

A+A-

    临行前的军议事实上只能算是再一次的鼓舞士气,再一次让将领们能够心谨慎,这次战争将直接决定未来天下的归属,由不得董虎不重视。



    战略上藐视对,他已经把自己的兵力摆出了“雁形阵”合围之势,战略上已经获得了主动权,剩下就只是战术上的应对。



    为了针对幽冀联军,董虎在河内郡、东郡、渤海郡分别摆出“左、中、右”三个军团,左翼河东郡(西线)军团由张义、徐晃统领四万兵马,中军东郡(中线)军团由徐荣、李傕统领,为了给李傕配上一个听话的悍勇搭档,董虎又调张济的侄子张绣独身前往东郡,由他统领新征募的四万兖州兵马。



    李傕、郭汜是一对黄金搭档,一个多谋一个悍勇,简单的就是,一个出坏的冒水点子,另一个则依计而行,可两人现在闹掰了,郭汜不怎么愿意听李傕得了,若将两人放在一起,一准会坏事。



    郭汜是董卓做西域戊己校尉时收服的马匪,本来就是个悍不畏死的亡命之徒,但李傕却是汉兵军官团中的一员,是北地郡一员低级将领。



    东汉王朝的常兵很少,主要集中在凉并幽边地,因幽州有一个“乌丸人”作为屏障,而凉并则不同,凉并汉兵是直接面对凉州羌、匈奴、鲜卑人的威胁,常年争斗之下,凉并汉兵将领的能力要高于幽州将领。



    因汉兵的“战时征募战后解散”的特殊性,汉兵常兵将领看似低微,最高级别的也不过是两千兵马的营将级别校尉,其次就是五百兵马的州郡校尉或都尉,董卓就是这样的低级将领,他的下的级别自然更低,顶多也就是曲侯、屯长、队率一级,正因他们的级别太低,所以在董卓入主雒阳之前,根本就没有这些人的记录,因为他们根本就不值得天下诸侯去关注。



    在商朝时的军队编制是师、旅、行,即百人一行,三百人一大行,三大行一旅,三旅一师,一师差不多是三千人,以车兵为主,后来周灭商,军制上并未进行太大的改变,但在秦朝时发生了些改变,改成了前后左右四军,汉朝时的军制又复杂一些,西汉时候汉兵强盛,数量较多,但到了东汉后,朝廷赋税不足养活不起这么多常兵,就如凉州如此广阔的地域,各郡戍守的常兵加在一起也不会超过一万人,而其中地位最高的就是护羌校尉,并州、幽州也差不多,最大编制也就两千人。



    常兵人数是少了些,但在战时却可以扩兵十倍、二十倍甚至更高,而这就要求军中低级将领拥有高出自身地位很多的能力,并不仅仅因为董卓下兵卒很强,而是他下将领自身就很强,是大汉朝大浪淘沙下的军官团中一员,相反的,各路诸侯下将领就差了许多,没有那么多战场经历。



    当然了,董卓下将领很强是不假,兵卒同样也是朝廷的正规军,各路诸侯在他们面前吃瘪也算正常。



    李傕、郭汜两人联,在战场上并不是平等的,而是李傕为帅,郭汜是听从指令而厮杀的大将,两人看着地位相等,在战场上的地位却不对等,正因这种不对等,两人才能合二为一,成为一对黄金搭档,但两人闹掰了后,若要发挥出他们的战力,就必须为李傕配备一个能够听话且悍不畏死的大将。



    张绣是张济的侄子,而张济与李傕是同辈之人,与此同时,张绣又极为悍勇,后世不是他是北地枪王吗?由此可见他是一员极为悍勇的大将。



    想要发挥出李傕的实力,就要给他配备一个悍勇且听话的将领,同理,若要发挥出郭汜的实力,就要为他配备一个腹黑且与他性情相合的将领,而这样的人并不好找,但贾诩绝对可以与他搭档,只是董虎是不可能让贾诩与他搭伙的,其余的凉州一系恐怕除了董虎外,也无人能够按的住他,哪怕徐荣也难以真正压得住,所以郭汜只能老老实实待在雒阳。



    徐荣极为沉稳,若不是三国曹操、孙坚逃得快,两人都得死在他里,由他统领六万大军防御针锋相对的清河郡十万兵马,董虎也不会太过担心,而且清河郡境内的十万兵马并不是全都为了与东郡对峙



    袁绍的地盘与河内、兖州东郡、渤海郡相邻,正因为双方太近了,两人也都知道三郡境内有多少兵马,所以他们才敢趁着董虎用兵豫徐之时偷袭黑山军。



    在没有拿下豫徐之前,董虎不想给幽州公孙瓒、冀州袁绍太多压力,因为压力太大的话,很可能会把他们压缩成为一体,所以他在河内、兖州、渤海郡各有两万正兵,至少在郭汜跟随董虎南下时是如此。



    除了正兵外,相应的还需要有一些耕田种地的辅兵,用以保证正兵的口粮,而辅兵通常是正兵的半数,除非董虎感受到了危险,辅兵才会多一些,便于辅兵能够随时抽调出来加入正兵。



    董虎不愿意给公孙瓒、袁绍太大的压力,意图让他们彼此厮杀在一起,而他则可以站在岸边看着他们争斗,在两人筋疲力尽之时,再将两人连皮带骨一口吞下,可他失败了,或许袁术的身死,豫徐落入他的中给了两人的压力太大,以至于两人最终走到了一起,竟然联对黑山军发动了偷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国之西凉兵王请大家收藏:(三国之西凉兵王笔趣阁更新速度全最快。



    董虎细想过自己的策略得失,他不认为之前是错的,但若换成了他是袁绍,恐怕也会想方设法干掉黑山军,毕竟黑山军对邺城的威胁太大了,可以轻易从滏口陉杀到邺城的背后,如此威胁如同梗刺在喉,稍微不注意就会让黑山军杀入邺城。



    事实上三国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黑山军确实是在袁绍与公孙瓒作战时偷袭了邺城。



    黑山军对邺城的威胁太大,但若董虎身在雒阳的话,袁绍不一定敢率先打破开封之战后的协议尽管这有些脱裤子放屁,毕竟事前凉州军就借口曹操纵兵抢掠百姓而出兵兖州,已经打破了当日“四郡归属”的协议。



    有一就有二,在曹操没有对河南尹或者对陈留郡主动发动进攻之前,是他董虎率先打破的和平相处协议,无论是什么理由,能打破一次就能打破第二次袁绍紧跟着打破协议,对黑山军率先发动进攻好像也能得过去



    可打破规矩的人,往往是实力较强的人,但袁绍是势弱的一方,北面有不对付的公孙瓒,东面的渤海郡、南面的东郡、西面的黑山军,冀州已经被四面八方生生困住了,若豫徐没有发生意外,十万兵马就不会南下与淮南军对峙,董虎能征调五万雒阳、兖州屯田辅兵南下征战,自然也可以拿来北上攻打冀州。



    对于董虎来,黑山军是邺城背后的匕首,对于公孙瓒来,黑山军同样是阻止袁绍攻打幽州的盟友,依照常理,公孙瓒不应该联合袁绍干掉自己的侧翼盟友,这对于他来没有任何好处,然而两人还是联了



    两人能联,肯定有联的理由,公孙瓒虽然猖狂自大,想来也绝不是愿意吃亏的主,可对于董虎来,这些因果缘由都已经没了意义,他们既然想战,那就一战定乾坤好了!



    董虎准备把决战放在夏秋,在此之前他准备被动抵挡,一方面消耗幽冀联军的锐气,同时也是为新募兵卒争取更多的练兵、整训时间。



    左翼军团由河内太守张义为主将、南阳太守徐晃为副;中路中军以徐荣为主,李傕、张绣为副,为了更加稳妥一些,董虎准备亲自坐镇兖州督练兖州新募兵卒,但渤海郡较为特殊,原渤海郡与黄河以北的平原郡合并在了一起,如此就与公孙瓒控制的河间国、袁绍控制的清河郡搭界,正因这个缘故,渤海郡不得不分别在南皮、平原两城驻扎重兵,在两座重城中间还有东光县、修县两城,但那里是孙牛的防区。



    因公孙瓒表现的太过猖狂自大,很难他会不会突然发疯攻打渤海郡,所以孙牛将自己的破军营主力放在了南皮城,而袁绍多谋难断,在事关生死的大事上很难有拼死一战的坚定,一旦他主动对董虎发起挑衅,那就意味着战争,在他没能服公孙瓒之前,很难做出越境挑衅之事,这在凉州军杀入渤海郡时就可看出一二。



    正因袁绍不敢轻易越境,所以平原城内只有五千兵马,只是被动的防御而已。



    平原城内兵马不足,而清河郡太守袁谭中却有数万兵马,双方兵力不对等,尽管董虎暗自估量袁军不敢主动发起战争,可谁也不敢一定保证,但清河郡南面有李傕在侧牵制,如此一来,平原城和清河郡就有了安全保障。



    然而在袁绍、公孙瓒联后,渤海郡就陷入了危局之中,平原城内的兵马也达到了万人。



    渤海郡境内有南北两个防御重城,即北面的南皮城和南面的平原县,两城之间的东光县、修县只能算是两城之间的联络城池,典韦、许褚、武安国三人各领数千兵马坚守两城,可此等防御是有很大漏洞的,而这种漏洞正是来自渤海郡北面的幽州!



    南皮城、东光县、修县、平原县四城是河间国、清河郡交界处重城,而这四城是沿着“大河故渎”沿岸从北至南建立的城池,渤海郡总管孙牛的布置是与公孙瓒、袁绍正面顶牛的,但北方与幽州交界处却没有多少兵力,也就是,公孙瓒可以从幽州本土向南直接杀入渤海郡,但这里面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幽州从渤海郡北端杀入,需要渡过巨马水、易水、泒水、漳水四条较大河流,而且四条河流在流入大海时,相距都很近。



    四条较大河流相距较近,除了漳水与另外三条河流稍微有些距离,有将近百里的样子,剩下的三条河流仅相距十余里,也正因这个原因,这里就成了沼泽带,居住的百姓很少,向南两三百里外才有一座章武城。



    三条大河相距太近,易于遭受水灾,但这些问题在寒冬之时都算不得什么,这个时代远比后世寒冷,就连黄河、淮河这样的大河都会被冻住,更何况更加靠近北方的幽州?



    若是公孙瓒愿意,自然是可以从北杀入,关键是公孙瓒不敢大举调动幽州兵马,因为自刘虞被杀后,幽州境内就有一股势力一直与公孙瓒厮杀不断!



    喜欢三国之西凉兵王请大家收藏:(三国之西凉兵王笔趣阁更新速度全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