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0章 “东巡”的董虎和未战先乱的冀州
A+A-
有的人叫董虎将军,有的开口大帅、主公,还有的则是大王、虎娃、羊杂儿
开口“将军”的人,一般是不隶属于董部义从一系,或者是不隶属于现在的凉州军一系的人,这些人或许是对东湖有些好感,也可能是敌对一方,但不管是喜欢还是厌恶,他们都不敢太过轻视董虎,便以“将军”相称,毕竟董虎的身上还有一个朝廷的“车骑将军”官职。
大帅只是军中的称呼,毕竟他是连同高原、漠南漠北草原在内的七州将领的统帅,至于主公不是什么人都能开口主公的,只有亲近且有着相当的地位才会以“主公”称呼,而开口“大王”的,主要是凉州羌人、匈奴人、鲜卑人,凉并边的汉民也会开口大王大王的,主要是因为他早些年是便以“羌王”示人。
但不知从何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口闭口都是“大王大王”的,好像是在告诉他人董虎要称帝似的
原本董虎是不愿意让人开口闭口“大王”的,他不想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异族,可后来后来他就无所谓了,反正都走到了这一步,称帝是早晚的事情,让百姓知道有个心理准备,或许不是一件坏事。
随着董虎的权势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少有人敢当面开口“虎娃”了,但也不是没有人敢这么称呼,主要是临洮一些老人,但他们也都是在私下里,公开场合里就很少有人听到“虎娃”两字,至于临洮儿、羊杂儿什么的,肯定是一些极为鄙视他的人。
董虎对他人如何称呼并不是太过在意,对淮南的事情同样不是太过在意,但若是给曹操、孙策等人增加一些麻烦,他是不介意做一做的。
军事是为了达到政治目的的一种段,除此外还有其他的段,经济就是其中很有效的一种段。
吃人的嘴短,拿人的短。
董虎已经用这样的段初步拉拢了纪灵,至于纪灵是不是向他低头投降董虎是不会太在意的,凉州军跑到长江边上,对曹操、周昕施加威压,逼迫着曹操不得不维持较高的兵力,以此来重创吴郡的经济,迫使着江南各路诸侯因为兵力过多、粮食辎重压力过大而相互争夺地盘、人丁,如此之下,既能削弱各路诸侯的实力,同时也能摧毁江南本土家族的根基、势力。
江南各路诸侯的军队数量一旦超过了百姓的供养能力时,如果不能将这些压力和矛盾转移出去,就一定会伤到了他们自身,对此董虎极为确信,正因这个原因,他不在乎纪灵投不投降自己,只要他或者是淮南军对江南虎视眈眈,也就达到了他的目的。
从雒阳前往兖州,期间要通过一个一段曲折的谷道,而谷道的另一头就是虎牢关,因为大汉朝境内缺少战乱,原本这里的关隘基本上已经被废弃了,但因为战争的需要,又重新修葺了一遍,又有了镇守一地的雄关姿态,事实上,董虎对境内的关隘都进行了一些修葺。
百姓穷得叮当响,市场经济无法正常运转,为了向枯竭的金银河流中注水,就需要董虎大把大把向外面花钱、散出粮食物资,直接免费送给百姓,这是极为愚蠢的事情,虽然很短时间里能够获得百姓的赞誉,可若他不免费继续提供,就会有一些百姓不满。
董虎可以免费供养失孤的娃娃,也可以给失去劳力的人更多钱粮支持,但他绝对不会免费供养青壮男女,可以借,却不会免费发放!
反正都是将钱粮散入民间,为借贷钱粮百姓提供一个赚钱还账的渠道很重要,而修葺关隘就成了重中之重,雒阳八关是雒阳的外围屏障,也成了诸多关隘的优先修葺的关隘。
八关都尉隶属于南军第四步兵营,军中成分主要是原雒阳系的兵马,打散后镇守八关,八关都尉也都是由凉州军一系将领担任,这些都没什么可以讲道理的,董虎绝对不会把雒阳的安危交到不可信的人中。
虎牢关的都尉马三原是李蒙的下一将,在吕布坑死了李蒙后,马三就成了虎牢关的都尉,或许因为李蒙身死的缘故,马三就不再与董卓一系将领往来,反而成了董虎的死忠,得知董虎前来消息后,早早的就出城十里迎接,安排的住处也显得奢华一些。
上官前来,下面的人整一些门面事情不能算是对或是错了,在任何一个县城内,最威严的一定是官府衙门!目的自然也很清晰明了。
一地将领、官吏长时间待在一地,在当地都有相当的威望,若连他们都出城十里迎接,将最好的房子腾出来,当地百姓看到这一幕又会如何想?会轻视前来的人吗?
有时候,一些花里胡哨的东西看起来无用,实则也是地位的象征。
董虎对这样的事情早已习以为常,但每一次他都会不轻不重上几句,他的威严和地位是一刀一枪杀出来的,民心的归附也是他花费无数钱粮“买”过来的,根本不需要一些华丽衣裳。
但这也是将领、官吏们对他这个统领表达忠心的一种方式,只要他们没有做一些超出底线的事情,对此董虎并不会太过苛责。
或许因为大战阴云再次飘荡在南北纵向的嵩山山脉以东,在马三的陪同下,董虎父子走访了一些普通人家,问一问他们可有什么难处,官吏、兵卒可有欺负他们,对现在的生活可否满意与马三做的花里胡哨事情差不多,都是些做给百姓看的表面工作,但这是极为重要的表面工作,不仅是让百姓看到他的亲善,同时也是对官吏、将领的一种约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国之西凉兵王请大家收藏:(三国之西凉兵王笔趣阁更新速度全最快。
董虎在乎百姓,官吏和将领就不敢胡作非为,这就是无形中的警告!
前线的事情交给前线的大将,真正的决战在夏秋之后,在这段时间里,董虎需要做的是确保刚刚拿下的青兖豫徐境内的安稳,以及新募兵卒的训练之事,正因这个原因,他并未太过急着奔行到兖州的治所昌邑城,或者直接带着两万幼军骑奔赴东郡前线。
此次他出来时,是带着留守雒阳的两万幼军骑,是年纪在十五至十八岁之间的骑军,原本是不应该将他们带出雒阳的,一旦带了出来,一旦袁绍突破了黄河防线杀入雒阳,雒阳就如同没了衣物的女人,这是极为危险的,但在董虎分别在河内郡、东郡、渤海郡屯重兵后,看似极为危险的雒阳反而安全无比。
因秦汉都是极为强势的王朝,各州所属的地域都充斥着彼此“控制”的意味,但雒阳是帝都,司隶校尉部所属地域就不是被人控制,而是它控制周边的其他地域!
雒阳北面是黄河,过了黄河就是河内郡的地盘,而不是冀州的地盘,袁绍只有先突破了河内郡外围防线后才能渡河杀入雒阳,而再向东,冀州与黄河的连接处的地方比较狭窄,两侧被则被河内郡、东郡夹住,若是董虎愿意,随时可令河内太守张义、以及东郡将军李傕将这个通道给斩断,也正因这个原因,袁绍也不敢冒着被围歼的风险从狭窄区域跑到黄河边上,除非他击败了张义、李傕,全部拿到了黄河以北的所有地盘。
两万幼军骑走出邙山,越过了虎牢关,董虎也没有加快脚步,沿途每经过一个城池都会停留十余日,在当地官吏带领下走访一些人家,送出一些雒阳产出的羊皮袄、大棉衣什么的,但他也能从百姓的话语中听出些担忧,担忧幽冀联军突破了黄河防线。
日子才刚刚好转,百姓并不愿意又是天下大乱,有些担忧也算正常,但董虎的不随意,甚至还走访的百姓打趣,从某种程度上也缓解了百姓的忧虑。
相比百姓的担忧,官吏们倒是信心十足确实,各县主要官吏大多都出自军中,或是与军方有很大的关系,他们更相信从无败绩的董帅。
一路走走停停,而冀州却发生了一些不大不的动荡,动荡的根源还是在董虎身上,他让锦衣卫密探在冀州境内散播消息,大致意思就细数袁绍、公孙瓒犯下的罪孽,表明自己不想在夏秋之前开战的原因,当这些话语传入冀州境内后,一些当地家族、百姓开始不满袁绍的所作所为,极为反对开春时开战!
冀州一些家族不满,也直接影响到了袁绍身边的谋士们态度,冀州本土谋士自然不想成为冀州各大家族嘴里的叛徒,不想在麦谷耕种、收获期间开战,而且董虎已经把话语了个清楚,他有能力让冀州所有人都无法耕种,而且也用两万羌骑证明了他的话语。
邺城内争吵了十余日,与东郡相邻的清河郡还没动乱呢,邺城所在的魏郡率先乱了,内黄、繁阳、阴安、魏县率先发生了内乱,阴安县数千民壮更是杀死了县令、县尉和数百兵卒,数千作乱的百姓直接逃入邻近的东郡境内,消息传入邺城后,袁绍大怒,当堂就要把一再反对出兵的田丰关入了大牢
喜欢三国之西凉兵王请大家收藏:(三国之西凉兵王笔趣阁更新速度全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