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0章 裁撤兵卒的安排

A+A-

    袁胤和袁家的处置尤为麻烦,依照当前的情形,就算将他们全部杀光了也算不得什么,可这只是对于九江郡、汝南郡自身而言,在“外人”眼里就成了另外一种感受。



    淮南军撤离汝南郡时,几乎把境内的所有富户大族全都带入了九江郡,无论汝南郡本土大族愿意与否,都会被兵卒强行押着撤离,可在此之后,袁胤却没有给予汝南无数家族应有的补偿,反而因为粮食、屋舍不足而饿死、冻死了不少子嗣。



    天下人丁一郡堪比一州人丁的大郡,只有南阳郡、汝南郡有这个资格,哪怕长安、雒阳比不得这两个大郡,由此可见汝南郡的富庶,当地的大族自然是富得流油,可他们带着无数金银珠宝进入九江郡后,又十倍、百倍的拉高了九江郡的物价,加剧了九江郡因钱粮不足的动荡。



    物价飞涨,基本上都是由于生活物资的短缺和市面上流动的货币太多缘故。



    汝南郡无数富户家族进入九江郡,与董卓强行驱赶百姓迁都的性质是一样的,粮价也跟坐飞似的一日三涨、十涨,偏偏还有价无市!



    物价越是如同坐飞似的飞涨,百姓越是千方百计捂着粮食如同连锁反应一样,所有人都在极力搜刮粮食,所有人都在死命捂着粮食不放,再加上兵卒上门强行刮地三尺,九江郡各县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灾难



    谁家死人,谁家遭了殃,谁就会愤恨至极,愤恨、怒火自然是冲着最高层的袁胤和袁家。



    这个时候,董虎将袁家拉到菜市口砍脑袋,绝对会有无数人拍巴掌叫好,可孙策看到这一幕后,会如何想?庐江郡太守刘勋会如何想?刘表、曹操他们怎么想?还有北方的袁绍、公孙瓒又会如何想?



    几日来,董虎一直在考虑这些事情,最后还是决定按照曹操的做法,给他们几亩地,让他们去为袁隗守陵好了。



    袁家的事情暂时告一段落,本不想多那些话语,可他知道,这是一个家族重于一切的时代,若不将袁家的抵抗或者心底的怨恨彻底击碎,很难他们袁家会不会将这种怨恨、仇恨延续到子孙后代。



    不是董虎太过担心,而是事实,诸如三国曹操。



    曹操杀了很多人,比董卓杀的人多了去,但他也着实善待了很多人,吞下各路诸侯后善待了很多人,可司马懿父子篡魏时,又有几人真正反抗的?



    诚然,有人司马懿掌控了兵权,如何的算计、拉拢,如何的如何但董虎并不认为仅凭此司马懿父子就能成功篡魏,仅看一看王莽篡汉的结果就可知一二。



    没有世家大族的默许,司马懿父子根本不可能成功篡魏,他若敢篡魏,天下也一定会成为王莽篡汉后的情形,会再次混战不休!



    世家大族的影响力、实力根本不是后世人能够想象的,可他们为何会默许司马懿父子篡魏?



    有些是利益的原因,有些则是怨恨,死在曹操里的大家族子嗣不在少数,因曹操而致使无数家族没落更是难以计数



    大家族死了一些子嗣算不得什么,可若是曾经极为荣耀的家族被人打落成了贱民,这种怨恨不是用言语可以表达的。



    或许正因为这个原因,司马懿才诛杀了曹爽满门,更因此死了五千多人,即便是死后也不愿让人知道他的坟茔在哪,唯恐他人报复。



    当然了,董虎的根基是董部义从一系,是凉并系武人,与天下任何一方诸侯都不同,就算司马懿本事再大,再如何会拉拢人也没有用,董虎可以无视袁胤心下有无怨恨,但能用言语把袁家打击的体无完肤,彻底瓦解掉他们的抵抗意志,又为什么不呢?



    袁胤袁家的事情暂时了解,但九江郡面临的困难还有很多,不仅有外在的孙策、刘勋需要解决,更多的还是淮南军自身难以养活的兵卒。



    袁胤退走后,厅堂内只剩下了阎象、杨弘和纪灵三人,董虎也随意了很多,起身坐在纪灵身边



    “淮南军兵马太多,就算九江郡百姓没有遭受战乱之苦,以现有的人丁数量也难以养活这么多兵马,除非除非将所有百姓变成军队的佃户、奴仆,以百姓屯田,百姓收获的五成、六成粮食全部归入军中,只有如此,九江郡百姓才可能养活一二十万兵马。”



    听了他这么,阎象忙抱拳道:“大王万万不可如此,百姓凋零,此时正是宽待于民收获民心之时,万万不可如此啊!”



    “呵呵,先生多虑了,咱只是就事论事,以养活淮南军一二十万兵马为前提而言,咱自然不会去做这样的事情。”



    董虎提着酒壶笑道:“得民心者得天下,而民心向利,也就是,谁能让百姓获得更多好处,谁就会获得百姓的赞誉和支持,然而这也不是绝对。”



    “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



    “民心向利,可若一味的给百姓更多的利益,也同样会造成一场灾难,正如将之爱民,可以之令其烦忧不断。”



    “呵呵”



    “人心向利,向利即贪,胃口会越来越多,若不能满足,或是稍微遭受一些损失便会因此而怨恨,故而,爱民之将,可以此而令之烦忧不断先生若是愿意以此而针对咱,想来也能寻一些法子的。”



    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国之西凉兵王请大家收藏:(三国之西凉兵王笔趣阁更新速度全最快。



    阎象嘴巴微张,他当然能听明白董虎的“将之五危”意思,却又不知该什么



    “呵呵”



    “世间万物皆有法度,皆不可过度,故而方有中庸之德。”



    杨弘抱拳道:“大王所言在理,民若子,君若父,父母虽疼爱子女,却需让其明晓对错是非。”



    董虎默默点头,他的身体里藏着个后世灵魂,很清楚后世高福利会给政府带来怎样的压力,也清楚一旦没了高福利待遇又会造成怎样的社会动荡,但他更加清楚,中原汉民与西方人不一样,中原汉民更多的还是依靠自身的努力,所期许的不过是一个公平的环境而已



    董虎不想继续在这样的话题上浪费太多精力,皱了下眉头道:“以现在的九江郡人丁数量,顶多也就能养活五万兵马,事实上这是不现实的,因为九江郡的人丁有相当一部分是九江蛮,而且百姓现在正值困顿之时,家中的老底早已被淮南军搜刮一空,别养活五万人马了,能养活三两万兵马就已经不错了。”



    “故而淮南军需要大幅度裁撤,让兵卒回乡务农,可依照现在的情形,骤然让兵卒返乡务农可能会引起一些祸端来,尤其是用刀抢过百姓的兵卒是不能轻易放回民间的,需要进行一些教育。”



    “所以城外的俘虏营内兵卒,以及纪灵你中兵马都要裁撤,两年后最多只能保留两万兵马,而这两年时间里,即将被裁撤的兵卒可以在九江郡进行屯田,若一两年时间里屯田兵卒表现的还算不错,就可让其归乡。”



    “让兵卒屯田,目的是消磨掉这段时间里兵卒积攒的军中戾气,让他们回乡后不会因此而成为盗匪,但也要注意区分,年纪较大的兵卒,或是胆怯懦的兵卒,可以直接让其回乡,一次性给予三十亩田地和十石粮食,当地官府也有责任帮助他们耕种。”



    “留与军中屯田的,依照辅兵待遇,每个月两百钱俸禄,无论有无家,田地产出一半归兵卒私有,另一半归入军中用以养活军中将士,同样的,两年后除了他们自己私人所有的五成粮食之外,另外再由军中给予十石粮食、三十亩田地,除了这些外,每三人给一头牛,以及每人给予一套农具。”



    听了这样的话语,纪灵就知道,就算他想反对也没了任何意义,只要兵卒得知了此事,肯定会有无数人愿意跑到俘虏营内,肯定会想着如何屯田的事情,但他转念一想,被解散的兵卒都如此了,在役正兵的待遇又岂能差了?



    仅寿春城内和纪灵中兵马就有十万之多,若要淘汰八万兵卒,仅发放的耕牛就有八万头,除了董虎能一次性拿出这么多牛来,天下任何一方诸侯都不可能拿的出,就算勉强拿的出,也绝对不会白白送给解散的兵卒!



    汉朝的兵制是全民义务兵役制,所有成年男丁都是在役兵卒,哪怕你残了,不可能上战场打仗,你也在征兵序列当中,只不过你残了,上不了战场,所以你要花钱让别人替你服兵役,所以就有了更赋税。



    既然是义务兵役,解散后也是屁啥没有,可董虎现在打破了这个规矩,直接给退役兵卒发放田地和耕牛,如此事情可就大发了,但董虎草原有牧场,他有这个能力,而他这么做其实就是向民间注水,尽快恢复民力,而且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正常年景时,一石粮大概在三百钱左右,尽管有些粮食产量低而价格高,有些粮食难吃而价格低,而且还有同一种粮食分级售卖而致使价格不一,但平均起来差不多就是三百钱的样子,而一头牛的价格在四千钱至八千钱之间,平均算是六千钱左右,相当于二十石粮食的价格。



    军队屯田耕种的效率更高,一个兵卒至少能有效耕种三十亩以上,依照董虎的规矩,十五亩田地的产出是落入他的口袋里的,十五亩田地能产出四十五石粮食,去掉一头牛的价格,他还赚了二十五石粮食,赚了一名兵卒的口粮。



    当兵吃粮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无论屯不屯田,董虎都要给兵卒吃喝,也必须发放银钱俸禄。



    看似董虎给兵卒一头牛,事实上这也是他们自己种地赚来的,至于在役兵卒退役后,董虎也会照此给他们一份,等到天下平定了后,府库充盈了,兵卒的待遇也必然会水涨船高,义务兵也会逐渐向职业兵转变,有没有耕牛反而是些事情了。



    喜欢三国之西凉兵王请大家收藏:(三国之西凉兵王笔趣阁更新速度全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