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9章 吃瘪的凉州军将领们
A+A-
几百年的分封造就了无数大大名望家族,底层百姓却一贫如洗,本就很难承受哪怕一丁点天灾人祸,天下战乱纷起又成了雪上加霜
从南到北,从东至西,每年需要救助的百姓不知多少,但随着凉州军的脚步,北方战火渐渐平息,虽然民间还有些盗匪作恶多端,但情况却在慢慢变好。
没有战乱之前,百姓渴望着改变现状,所以怨言、不满越来越多,可真当天下乱了,人人朝不保夕后又都渴望着和平,渴望着回到原有平静生活。
战乱之后民心思安,只要凉州军能控制住基本局势,就算有一些乱匪也是无根之源,杀人越货的乱匪们只会越来越难以生存。
天下大乱后,到处都是没了生计的百姓,他们或是被动遭人逼迫,或为了生存而主动加入乱匪,可一旦凉州军给出更好的选择后,百姓就不会冒着被杀头的危险而加入抢掠,不仅不会加入,稍有会时,还会大量逃离乱匪的控制。
无根之源的乱匪根本无法持久,但凡被凉州军寻上门,要么老实低头投降,要么被尽数斩去头颅,对于作恶多端的贼人,凉州军甚至连砍下指为奴都不愿,直接砍了脑袋了事。
随着凉州军的控制力越强,青兖豫徐也越发稳定,百姓全力转入恢复生产生活后,各地的饥民数量也在大幅度减少,但百姓的生活还是贫穷,毕竟他们需要用上一两年还董字号店铺的债务,需要用一两年时间积攒粮食备荒,也就是,即便凉州军对中原百姓进行大量投入,百姓也需要三四年时间才能渐渐脱离赤贫境地。
地盘越大压力越重,一个境内稳定环境也愈发重要,凉州军看似强大,但也极为脆弱,一旦空虚无兵的青兖豫徐再次发生大规模动荡,很难凉州军会不会就此崩溃。
与身在雁门郡、被四面八方被困雒阳时一样,董虎将主要兵力全都放在了外围抵挡现实存在的威胁、隐忧,内部却极为空虚,除了大大的官吏多是凉州军退役转职的将士外,青兖豫徐包括政治中心的雒阳也只剩下八关都尉四五千兵马,境内基本上已经没了兵马。
南线,征南、征东兵团总数在十万左右,另有十万屯田淮南军。
北线,正在全力挖避寒坑洞的镇北军总计将近十五万,进入幽州的征北军有五万,北线总计二十万,另有将近三十万俘虏、降兵。
南北两线兵团总计四十万,除此外还有漠南漠北五万兵马,凉州境内的河西四郡西域兵团、高原两个万帐户兵团,凉州境内各郡戍守兵团,总计四万。
凉州军的总数达到了五十万,但在未来一年内会有二十万兵马退役或降格为辅兵、军户役兵,用以减轻凉州军的军费开支,转而将这部分开支继续投入民间,尤其是投向幽州。
冀州虽然遭受了诸多战乱,但袁绍的控制力更强一些,至少各郡县没有发生太大的动荡,在袁绍被杀,邺城开城投降后,各郡县也很识时务的开城投降了,并未因此而遭受太大的破坏,无非是袁绍的“坚清壁野”战略造成了大量的百姓暴露在风雪中而被生生冻死,但冀州本身是不缺粮食的,只需要开放粮仓就能凭借着自身渡过困难。
但幽州牧公孙瓒对幽州的控制力较弱,自刘虞死后,境内各豪强家族就极为不满公孙瓒的所作所为,各郡县也几乎成了一个个独立的存在,而这样的情形必然造成一个“人人自危”局面,各郡县豪强家族只能尽可能的压榨百姓获得更多粮食,以此来征募更多兵卒来应对危,百姓自然也更惨,以至于饥民无数,即便董虎没有在耕种、收获季节对幽冀发动进攻,幽州同样饥民无数。
董虎将乌丸人的屁事全都甩给了许攸、董放、阎柔、田豫等人,有更为熟悉乌丸人的阎柔、田豫辅佐,许攸就算惹出一些乱子也不会太大,自也不用太过担心。
事前董虎就对幽州有些大致判断,但从分散弹压各城将士送来的情况来看,幽州百姓面临的困境比想象的要严重的多,在考虑了半日后,他向各城派了信使,要求各城有影响力家族、豪强们必须拿出家中一半粮食救济百姓,他们拿出的粮食中的五成算是凉州军借下的,一年内由军方还给他们,另一半则是他们献爱心救济百姓,董虎会对他们在战乱期间压榨百姓、趁霸占田地的罪过既往不咎,而且还会为他们竖碑立传,将他们的爱心写入县志当中,若是不愿献爱心那就别怪他不客气!
与此同时,从亲随当中抽调数百将领、娃娃充当军中长使,清查各县家族在战乱期间霸占田地的事情,战前他们家族有多少田地且不论,若是趁着战乱之时趁霸占的田地必须吐出来,否则就别怪他不客气。
除了逼迫各城大族、豪强突出一些粮食、田地外,董虎又紧急向邺城送了封信件,另调五万兵马北上幽州。
冀州遭灾百姓主要是袁绍的“坚清壁野”战略造成的,造成的灾区也只限于与凉州军控制区相邻的魏郡、清河郡、河间国,其余各郡并未采取这样的战略。
魏郡、清河郡、河间国遭灾百姓高达百万,但三郡境内的兵马、俘虏、降兵就将近五十万,如此数量的壮丁一旦动开挖避寒坑洞,速度是很快的,尽管冻土极为坚硬也能在半个月内挖出百万人避寒坑洞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国之西凉兵王请大家收藏:(三国之西凉兵王笔趣阁更新速度全最快。
董虎自邺城北上蓟县的这段时间里,差不多也能挖出了足够避寒的坑洞,就算还有些不足,各城民房也足以安置得下,调动五万兵马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调动冀州境内的五万兵马还不算完,还要抽调十万俘虏充当辎重民壮,需要在寒冬之时运粮救济幽州百姓。
从雒阳运粮进入冀州,从冀州运粮北上进入幽州,一站一站的分批次运输,要在最短时间里帮助幽州几十万百姓渡过半年饥荒。
因时间缘故,董虎没有时间召集幽州各城大族商议,他董虎能等,各城富户家族能等,饥寒交迫的百姓不能等,只能先用军令、政令的形式下放到各城将领、县令中,愿意配合的就前来蓟县议事,不愿意配合的那就不用来了!
董虎下达了军令,将领们一看发财的会又来了,全都急吼吼奔赴各县,准备重演一次冀州“献爱心”之事。
凉州军十余万大军杀入冀州,邺城几乎连抵抗都无就都投降了,冀州本土势力也躲开了凉州军的严厉打压,之后审配、沮授、郭图、逢纪、牵招分别担任冀州刺史、冀州别驾、安平太守、赵国太守、中山太守,除此外还有不少冀州本土名士担任冀州其他要职。
冀州各家族看到董虎如此任命后,本能的就生出了骄傲、自大来,认为冀州还是冀州人的冀州,就算董虎是条过江龙,在冀州面前也要低头妥协,或许正因他们看到了董虎不愿意冀州出现太大的动荡,在面对上门讨要破旧避寒衣物献爱心时,各家族基本上都是一个样子,都是这个那个的哭穷,而登门的凉州军也很认同的附和,并未有任何想要逼迫的迹象,可还没过几日呢,大批兵卒就杀上门来,挨家挨户的抢,抢粮食,抢布匹衣物,抢各家族最要命的田地
因“献爱心”的事情,冀州无数富户家族倒了大霉,只有很少真正有爱心,或者比较精明的人躲开了凉州军的陷阱,大多数都损失了不少,这才有无数家族大冬天跑到邺城哭诉,而审配、沮授等人也都无一例外的被董虎狠狠敲打了一顿。
董虎在冀州只是吞下了袁绍霸占的田地,各家族选择了低头投降,他反而没法子趁动了,但他也知道,只要冀州从里长到县令都是凉州系将士担任,各家族那就甭想落了个好,他们的田地也会在今后十年、二十年内逐渐被军中将士夺取,只有很少的家族会因与转职做官的将士联姻而保存田地,可即便联姻了,这样的家族也一样会陪嫁一些田地的。
这样的事情是没法子避免的,到了任何时代都是如此,一方掌握权利却无财,另一方无权却拥有大量财富,双方不在一个马槽中还罢,一旦蜗居在一起,那就一定会有诸多明争暗斗!
当然了,各县大官吏也可以联合当地富户家族一起剥削当地百姓,可若百姓耕种的是董虎的私产田地,哪个凉州军将领敢动董虎的财产?不要命了?
董虎将中霸占的田地分了出去,或分给百姓耕种,或分给兵卒充当军屯、民屯田,可田地所有权还在董虎里,耕种的百姓、军户实质上还是他的佃户,与董虎有着直接从属关系,在政治上,他的佃户天然的就带着董虎的印记,并不是谁想欺负就能欺负得了的。
除了正常赋税外,没有其他外在的剥削的百姓,这样的百姓才是健康百姓,也是帝国这个巨人最好的食物,这样的百姓越多,帝国也愈发繁荣、健康,董虎之所以霸占这么多田地,目的还是为了保护足够多的健康、自由百姓,以此来维护帝国的基本大盘不崩,自然不会允许其他人将脏伸进他的盘子里,也没哪个将领敢这么做。
董虎名下的田地、佃户不能动,除此外还有哪一方掌握着大量田地?当然是无数大大富户家族,而这些也成了军中将士们眼中的猎物。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若是天下还是刘姓的天下,中原各家族就依然在政治上拥有极大的特权,这不是汉室想割除掉就可以革除掉的,可若换了凉州军称霸中原,一旦改朝换代,他们就再也没了政治特权,衰落也就成了必然。
吃人嘴软,拿人短。
董虎与曹操、袁绍他们崛起的方式不同,在他崛起的过程中从未依仗过世家豪门,任何决策都不会受到世家豪门的影响,大量寒门子弟迅速崛起,也一定会对世家豪门发起挑战,这是无可避免的事情,任何朝代的更迭都是如此。
在董虎的默许下,凉州军各级将领利用“献爱心”事件发了老鼻子的财,合法的吞了不少田地,当董虎再次下达了这样的军令后,根本不用他开口、甩眼色,全都心知肚明急吼吼奔赴幽州各县,反正幽州各县在开城低头的时候就已经解除了武装,想要应对突然动的凶悍兵卒是很困难的。
只是将领们显然是低估了幽州各家族的敏,尤其是涿郡、广阳郡各县富户家族,当将领们上门讨要粮食时,虽然有些多了,但大多数家族都打开了粮仓,一副任由凉州军搬运架势。
不仅不少家族打开了粮仓,更是将自家田地的新旧账册拿了出来,好像知道凉州军会来这么一遭似的,这可就把将士们整不会了
喜欢三国之西凉兵王请大家收藏:(三国之西凉兵王笔趣阁更新速度全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