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2章 董虎的妥协
A+A-
现在的董虎对荀彧的感觉就是典型的“得不到才是最好”的心理,一旦得到了,反而极为复杂,既感到有些失望,同时又觉得是件好事,至少在“征服”世家大族这一群体上是件好事。
之所以加了引号,那是因为他根本就不相信世家大族会这么简单臣服,他们只是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被迫的妥协,或者暂时的保存实力的一种段。
但不管怎么,世家大族的暂时退避、妥协也为董虎争取到了最大的安稳,至少短期内是如此,与此同时,他们的妥协也开启了另一种形式的战争,是新兴勋贵与旧有的世家大族之间的权力争斗,这种争斗虽然不是以流血战争为主,但却极为残酷与激烈,或许双方几十年内都无法分出胜负。
董虎心下很清楚,即便用战争的段大量杀死影响力巨大的世家大族,新旧勋贵们的话语权之争依然存在,无非是争斗的激烈程度大不同罢了,但他也相信,只要权利上层建筑被凉州军一系掌控,只要军方不乱,最后胜出的一定是凉州军新兴勋贵们。
蓟县送来的一封信件让董虎心下有些失落,偏偏这种失落又是他自己一造成的!
与华雄一同饮了个大醉,第二日又成了活蹦乱跳的模样,好像根本没有受到荀彧的任何影响一般,事实上这也只是他的外在伪装而已。
军事上没有太大的事情,凉州军在“河北之战”出乎意料的顺利,虽然让凉州军白费了一年的准备,但也让乌丸人、鲜卑人以及辽东的公孙度没有太多时间准备,想要短时间内联合起来与董虎厮杀的可能性极低。
这不是他们感受不到凉州军的强大压力,而是他们之间有着难以解决的矛盾,这种矛盾与关东诸侯之间的矛盾不同,关东诸侯都是争霸天下的一方诸侯,他们的矛盾是“皇帝宝座”造成的,而鲜卑与乌丸人之间的矛盾是几百年生存空间造成的,并不是彼此交换人质就能消除掉彼此的疑虑。
除了鲜卑人与乌丸人是世仇外,辽东太守公孙度也不是个安分守己的主,在董卓主政任命了他成为辽东太守后,虽然外界对他的情况极为陌生,但董虎却知道他在辽东的强势,这种强势同样让乌丸、鲜卑、夫余、高句丽倍感压力。
公孙度是借助徐荣向董卓推荐上位的,从某种意义上来,公孙度也算是加入了凉州军一系,可这么又太过勉强,毕竟董卓推荐的诸侯多了去,他们不还是联合讨伐了董卓?若仅以此而论,公孙度背叛凉州军也很正常,然而董虎却知道,在袁绍、曹操分别称霸河北之地后,公孙家族都无一例外的低头臣服了甭管是真臣服还是假的,总之是上表臣服了,也就是,公孙家族是知道胳膊拧不过大腿的道理,而此时的凉州军实力强横,公孙度敢公开激怒凉州军上下吗?
公孙度若愿意低头,只要承认自己是凉州军一系,仅他在辽东的强势作为,董虎就不准备对他动,可若他与公孙瓒一样的狂妄自大,董虎就会毫不犹豫出兵干掉他!
辽东需要一个性子强横霸道的将领,这有利于打压乌丸、鲜卑、夫余、高句丽甚至三韩各部族的势力,哪怕付出多一些,只要能控制辽东辽西境内各部族的发展,董虎就认为是值得的,事实上公孙瓒、公孙度都是这样的性子的人,也基于这个原因,董虎对公孙瓒的容忍度也高于其他诸侯,只不过公孙瓒太过猖狂自大,一再挑战董虎的底线。
董虎一再对公孙瓒释放善意,可他却与袁绍联重创了黑山军,逼得他不得不提前发动河北之战,若公孙度也敢表现出这样的狂妄,由“辽东辽西各部族的老鼠屎”角色转变成了汉奸,那他也没有道理继续容忍!
在凉州军与公孙瓒在易县对峙时,阎柔就曾自命护乌桓校尉,并以此官职向身在邺城的董虎上表臣服,但董虎却没有认可他的官职,而是任命了难楼为护乌桓校尉。
无论董虎知不知道阎柔在三国的表现,仅凭“乌丸人的代理人”这一件事情,他就不可能答应阎柔自命的“护乌桓校尉”一职,但他也不打算太过逼迫阎柔,就让他担任了渔阳校尉一职,与此同时还任命了鲜于辅担任辽西校尉、公孙度担任辽东校尉。
任命阎柔渔阳校尉是一种敲打,任命鲜于辅辽西校尉则是一种奖赏,而公孙度的辽东校尉则既敲打也是一种奖励,主要是看公孙度怎么看待“辽东校尉”一职。
在光武帝刘秀罢置郡国校尉后,一郡太守事实上就是掌握军政大权的一方诸侯,若以此而论,辽东太守公孙度自然不需要一个“辽东校尉”加持,而董虎任命的“辽东校尉”更像是对他的贬职,剥夺了他对辽东郡的行政治理权。
但在董虎凉州进入雒阳后,就曾专门向董卓建议恢复郡国都尉制度,将郡国太守的军政大权剥离开来,在此之后,董卓也确实上表恢复了这一制度。
若以恢复了郡国都尉制度而论,公孙度本来就是辽东太守,若董虎又任命他做辽东校尉,两权相加后也就变相的承认了他是辽东王,如此一来,“辽东校尉”反而不是惩罚,而是对公孙度的认可、奖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国之西凉兵王请大家收藏:(三国之西凉兵王笔趣阁更新速度全最快。
凉州军内部各统兵大将有不少这样的情形,内阁任命了刺史、太守情况下,身上还可能背负军职性质的总管、将军、校尉,以此掌管一地军政实权,但这样的情形都是战时,是身居敌前,或者刚刚拿下一地,需要军队镇压一地安稳情况下。
同时掌握军政大权都是特殊情况下,是为了更有效集中权力应对外敌的特殊时期,一旦解决了外敌,或者境内已经安定了下来,军、政大权就会被剥离出来,避免刚刚平定一方诸侯又养出一个隐忧大患来。
董虎在得知公孙瓒身死后,他没有提及“辽东太守”的事情,只是让人给了公孙度一张“辽东校尉”任职文书,他就是要看一看公孙度的态度,在北上进入幽州后,让华雄驻扎在“山海关”之内,同样是一种“亲近示好”态度。
辽东校尉一职也好,华雄领兵驻扎在“山海关”之内也罢,既可以看成董虎的亲近示好态度,也可以看成他对公孙度的羞辱、示弱,至于是什么,至于如何看待这两件事情那就需要公孙度自己决定,但依照现在的情形来看,公孙度更倾向于董虎对他的羞辱,否则的话,他早就派人前来表示臣服了!
无论公孙度的态度如何,董虎都不认为他们能短时间内联合在一起,有些矛盾不是他们想搁置就能搁置的,若不能打消各部族的忧虑,他们是很难联合在一起的,更何况董虎还答应了与乌丸人继续市易。
幽冀青兖豫徐都是短短数年内拿下的,凉州军虽然成了中原的主人,但也只是表面上,还没能在中原真正扎下根,需要更多时间获得百姓的认可,所以董虎也不打算进一步逼迫辽东辽西各方势力,维持一个相对安定环境即可。
俩子泄密后,董虎就有种无法面对荀彧的感觉,干脆带着儿子直接逃离了蓟县这个是非窝,顺便安抚一下因“救济幽州百姓”事件而倒了霉的幽州本土富户家族。
因凉州军发动“河北之战”时错开了耕种、收获时节,冀州除了因“坚清壁野”战略而造成了无数百姓暴露在冰雪中之外,并未因战争而发生饥荒,但公孙瓒对幽州境内的控制力较弱,以至于幽州境内豪强、流匪、乱兵无数,抢掠百姓的情况也比较严重,以至于幽州各地都出现了冬日饥荒情形。
冀州缺少避寒衣物,凉州军就趁抢了不少冀州本土富户家族;幽州缺粮,凉州军同样照做了一遍,只不过一些家族比较精明,看到冀州家族因“献爱心”事件而倒了血霉后,根本没有给凉州军趁巧取豪夺的会,自己就老老实实拿出了家中一半的粮食救济饥荒百姓,但有些家族却倒了血霉。
凉州军势大,就算强抢他们的田地、钱粮又如何?况且抢了的田地、钱粮也是投放到了民间,没有底层百姓的支持,幽州各县名望家族就算不满也只能吞下打掉的牙齿,当然了,董虎也准备给予他们一些补偿,诸如建立一些“民意代表会”什么的,让他们可以监督当地官吏的不法。
没人是傻瓜,可幽冀境内足有二十万凉州军,就算遭受了损失的家族明知道董虎打一巴掌给个枣,他们也只能自认倒霉,但当董虎表现出安抚的姿态时,一个个的又大倒苦水,甚至弹劾一些将领贪墨不法、蛮横霸道事情。
乱世之中,不仅穷苦百姓倒霉,富户大族同样也面临诸多凶险,一样的会遭受诸多损失,能在乱世中趁发财致富的毕竟是少数,董虎自然清楚这些事情,但富户终究是富户,除非是被乱匪乱兵屠门灭户了,剩下的富户再如何的艰难,那也比一无所有的百姓强了千百倍,所以面对诸多大倒苦水的家族时,董虎也只是稍微安抚一下,更多的还是将重点放在饥荒百姓身上,毕竟他们再难,难道还能比饥民更难?
至于状告将领态度不好、贪墨不法之事的,董虎对此还是比较正式的,态度不好的当众叫到面前,当众训斥一通,贪墨不法的当众审理,一旦坐实便以军规军纪处理,但审理之后,大多都是非凉州系将士参与的贪墨不法,诸如主动投降的颜良文丑下冀州军,还有一些是投降的幽州军,董虎对他们自然也严厉一些,该罢职的罢职,该入监的入监。
喜欢三国之西凉兵王请大家收藏:(三国之西凉兵王笔趣阁更新速度全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