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在纷繁中建立秩序
奥卡姆剃刀原则是一个相当古老的法则了。
该法则最早是由4世纪方济会修士奥卡姆的威廉提出的逻辑学法则,此人在箴言书注2卷5题“切勿浪费多余功夫去做本可以较少功夫完成之事”。
换言之,如果关于同一个问题有许多种理论,每一种都能作出同样准确的预言,那么应该挑选其中使用假定最少的。尽管越复杂的方法通常能做出越好的预言,但是在不考虑预言能力(即结果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假设越少越好。
涉及奥卡姆剃刀法则影响最深远的表述要数“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这种法了。
很多推崇朴素设计理念的技术人员内核大概都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这个。
尤其是很多习惯于做减法的技术人员或多或少都受这种内核的影响。
故而尹丽莎白妮诗会推崇这种内核的朴素设计理念林灰也不是很奇怪。
起来林灰其实也很崇尚朴素设计的理念。
不过关于朴素设计的理解,林灰觉得关键点不是实体的多寡。
意味深长与历久弥新之美,蕴涵于简约之中,于清晰之中,于高效之中。
无论是朴素设计还是简约设计的原则在林灰看来都不是删繁就简。
而是在纷繁里建立秩序。
当然了,相比于删繁就简,在纷繁中建立秩序就不是那么轻易的一蹴而就了。
甚至于别是建立起被广泛接受的秩序了,就是在纷繁中建立起一般性的规范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毕竟很多时候秩序的建立要做的事情不是对纷繁的事物求最大公约。
而是将纷繁的东西抛在一旁,找到另一套更为高效的标准。
正因为如此,在纷繁中建立秩序很多时候都要追本朔源。
敢于重走回头路本身就是一种勇气,而能走出另一条不同的路则需要能力。
有勇气的人并不少,但有能力的人就不是很多了。
在纷繁中建立秩序这一理念,林灰只是默默放在心中。
因为在未拥有与之比肩的实力之前,这种法只会被人当作大放厥词而已。
但林灰相信终有一日他会将自己所秉承的理念落到实处。
除了涉及到未来的道路以及设计理念这些,尹丽莎白妮诗倒是还和林灰聊了很多。
包括但不限于一些尹丽莎白妮诗职场遭遇以及过往开发经历的一些趣事。
这些琐碎而繁杂的事就不值一提了。
和尹丽莎白妮诗吃完晚饭之后。
林灰就同尹丽莎白妮诗互相道别了。
在此之后,林灰收到了胡欣的消息。
胡欣是前几天数字青年采访林灰的记者的带队人员。
胡欣称她已经写好和林灰之前采访有关的初稿了。
不过为了定稿的严谨性。
她打算再对林灰进行一下回访。
额,回访么??
尽管林灰觉得没啥回访的必要。
不过上次采访的时候。
胡欣声音清雅、言谈得体。
再加上不错的颜值以及不俗的气质。
胡欣给林灰留下了的印象还不错。
而且数字青年终归也是官媒。
林灰也没道理对官媒的记者推三阻四。
正迟疑之际,林灰又收到了胡欣的消息,涉及到回访就不需要进行摄影录制了。
如此的话,倒是省却了很多麻烦事。
林灰略作思忖,便不再犹疑,答应了胡欣关于回访的这一要求。
看到林灰答应了接受回访。
胡欣心中的一块大石才悄然落地。
事实上胡欣此前也觉得没啥回访的必要。
毕竟她上次对林灰采访就已然涉及到林灰的学业、事业、家庭等好几个方面了。
尽管问题涵盖了方方面面,但对于这些不同方面的问题林灰当时都做了相当详细地回答。
尤其涉及到学业上的一些容易引发争议的选择林灰也做了客观翔实且具有服力的陈述。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上次对于林灰的采访就已经是相当系统而全面的了。
对于林灰回答的内容,胡欣也通过一些段侧面加以印证了。
在拥有系统且可靠的全面采访的情况下,想要在此基础上出报道内容其实并不是很难。
甚至如果是偷懒的话,仅仅是依靠林灰的受访内容记录适当编辑就能轻松交差了。
事实也正是如此,胡欣此前几乎没怎么费工夫就轻松搞定了初稿的撰写。
如果是别的采访对象的话,在已经搞定初稿的同时。
定稿无非也就是初稿润润色就能顺利搞定了。
虽然有时候偶尔会因为新获取的信息,要对初稿进行一定的修改。
但这基本上也会遇到什么太费劲的事情。
毕竟一般从写稿到最终定稿也不过才两三天时间。
两三天时间能出现什么变动比较大的新信息?
因此很多时候即便是因为一些新信息要对之前的稿件进行一定的修改也不过是菜一碟。
但涉及到林灰,情况则完全不一样了。
在林灰这两三天时间不但是出现了变动比较大的新信息。
甚至一些新消息还是具有颠覆性。
胡欣也时常在想,为什么到林灰这情况不一样了呢?
思来想去,胡欣觉得是因为林灰过于优秀了。
作为中青旗下的一名记者。
胡欣平时的工作少不得要接触到很多青年受访者。
在这些青年受访者中自然也不乏优秀的人。
然而过往的这些杰出青年虽然很优秀。
但胡欣过往接触的这些青年在经历的传奇性这方面跟林灰相比完全是没法相提并论。
这点此前胡欣就心知肚明。
毕竟林灰过往所取得的一系列头衔就足够碾压很多同龄人了。
甚至于别是碾压同龄人了。
就是像胡欣这种长林灰好几岁的人在林灰面前也常常有一种白活好多年的体验。
对此胡欣也不至于是自卑。
毕竟林灰所取得的成绩尤其是学术上的成绩当初可是几十个专家教授一致通过的。
能取得这份呢荣誉的又有多少人。
普通人是没法跟天才去媲美的。
强行去攀比那只能是自取其辱。
林灰就是这样的天才。
林灰不仅是天才,而且还是通才。
除了学术方面的耀眼成绩之外。
林灰在别的领域上过往所取得的一些成绩是相当耀眼的。
能在多个领域全面开花。
像林灰这样的人是妖孽也不为过。
尽管早就意识到林灰妖孽的一面。
但在撰写关于林灰的采访稿的时候。
胡欣才意识到林灰真正妖孽的地方不在于其过往取得了多少多少头衔。
而在于林灰堪称恐怖的成长速度上!
在胡欣看来,林灰算是各种身体力行真真正正把“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句话给诠释地淋漓尽致。
且不林灰恐怖的成长速度横向对比能碾压多少同龄人了。
就是纵向对比,仅仅着眼于林灰自身。
林灰的成长速度相比于林灰过往平澹的一些经历来也是堪称碾压的。
成长速度一时半会比较快不算什么,很快不也会回落么?
很多人的一生中都有一段顺风顺水的时期,然而要不了多久也会归于沉寂。
这也是林灰不同于寻常人之处,林灰的成长速度不但没有归于沉寂的趋势。
反而给胡欣的印象是,林灰的成长还在不断的迅速加速中。
胡欣觉得,如果成长有加速度的话。
那么林灰成长的加速度无疑是在逐渐增加的。
作为官媒的人员,胡欣能有很多官方渠道获取和受访者有关的信息的。
尤其是像林灰这种被上级指名道姓安排下来的采访。
胡欣在获取相关信息上更是几乎一路绿灯。
在撰写此前对林灰采访的报道初稿的时候。
仍然有很多和林灰有关的消息从四面八方的渠道朝着胡欣处汇聚。
在开始的时候胡欣也没太注意这些消息。
毕竟按照胡欣先前的观念:不到两三天汇集来的消息,能有什么颠覆性?
因此胡欣起初的时候也没太在意。
当完成初稿之后,胡欣才注意到这些新汇聚而来的信息。
这不看不要紧,一看这些消息简直让胡欣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
依靠这些新消息对林灰勾勒出的印象完全是颠覆性的。
“颠覆”并不夸张,虽然不至于颠覆世人对林灰心中的印象。
但至少是颠覆了胡欣基于前段时间对于林灰采访所敲定的初稿。
就比如以前胡欣写林灰不怎么热衷于游戏事业也不怎么热衷于依托游戏赚钱。
结果最新的消息:
“林灰同海外游戏公司疑似达成天价转让协议,合同总金额在亿美元以上这是我国迄今为止最高的个人游戏转让协议”
再比如此前初稿中胡欣还写呢林灰虽然热衷于慈善,但只是尽出自己的绵薄之力适可而止。
胡欣对此还评价道林灰这种默默无闻做慈善的行为是值得提倡的。
可是按照最新消息:
“林灰于捐献950万元给希望工程项目,拟新建9所希望学,目前相关项目已在紧锣密鼓筹建中”
像林灰这样前前后后投千万元助力公益事业,虽然这种行为和动辄几亿几十亿那种捐法的人没法比。
但千万元的捐款怎么也不能算是默默无闻了。
要这样都算默默无闻的话,低于万元的善举岂不成了不值一提?
林灰的此举简直是啪啪啪啪啪地打脸胡欣先前搞得那个初稿了。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
总之,给胡欣的感觉是,他此前对于林灰的访问算是采访了个寂寞。
其实此前胡欣采访林灰的时候,就听林灰过有加大慈善投入以及将游戏出让的考虑。
但当时胡欣并没有太放在心上。
胡欣从未想过林灰的动作居然这么快。
尤其是在慈善方面的投入,除了一些明哲保身的人之外,多数搞点慈善都跟割肉一样。
胡欣实在是搞不懂林灰为什么会突然不遗余力在慈善方面加大投入。
还是,林灰此前早就有了这方面的规划。
之前之所以没有施为只是为了不想在媒体面前张扬而已。
如果诚然如此的话,倒也符合林灰过往比较低调的风格。
林灰或许初衷没想搞什么高调的事情。
但事情的客观结果就是胡欣着实让林灰给惊到了。
林灰这恐怖的成长速度胡欣简直不知道什么好。
或许只有再次详细细致的回访一下林灰是很有必要的。
总之,胡欣是觉得有必要再进行一下回访的。
无论是出于工作,还是仅仅出于她个人对于林灰此人的好奇。
林灰不知道胡欣关于回访还有那么多的考虑。
虽然在初次接受官媒采访的时候林灰多多少少也是有点紧张的。
但正所谓一回生二回熟,关于胡欣提出的这次回访林灰可没想太多。
看到胡欣从微信上发来的回访问题大纲,林灰感觉回访中涉及到的一些问题也不算太深奥。
因此林灰干脆将接受回访的时间约定在了明天上午0点,亦即6月29号上午0点。
林灰和尹丽莎白妮诗的交接是约在了明天下午,上午时段和林灰的日程并不冲突。
至于接受回访的地方依然约定在上次接受采访的老地方。
对于林灰提出的时间和地点,胡欣并没有表示异议。
关于回访这事基本已经敲定了。
在这之后,林灰也没有直接回住处,而是将此前所获得的420万(50万+20万)元奖金一并存入银行。
虽然这个时间正常来已经是银行下班时间了,但无所谓。
财富积聚到一定程度之后虽然依然不能无视法律,但已经足可以无视很多传统意义上的规则了。
像林灰这种财神爷想在银行办点什么业务基本就全天候畅通无阻一路绿灯那种的。
甚至于像林灰此前经常存款的银行还为林灰预备了专属服务人员的,还不止一个。
很多林灰想要办理的业务还可以特事特办。
似乎也确实是特事特办的,林灰记得百万以上面值支票的支取或转存一般是要提前预约的。
但这次转存在专属服务人员的介入下,林灰这次也并没有进行提前预约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