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御书房奏对 {第四更}作者有话说

A+A-

    未时末,蝶仪宫秀春阁里只剩下虞问筠和傅官二人,尚贵妃拿着那首诗回了宫,需要憩。

    傅官和虞问筠正在眉来眼去郎情妾意,却见那曾经站在承天大殿上的公公一路跑而来。

    “傅公子,陛下召见,请随老奴去御书房。”

    虞问筠嘟起嘴儿瞪了贾公公一眼,贾公公连忙一笑,躬身道:“九公主殿下恕罪,这真是陛下的意思。”

    “哼!”虞问筠看向了傅官,低声道:“我去书兰那里一下,晚点再去找你。”

    傅官随着贾公公来到了御书房,还未曾进门,里面便传来了争吵声。

    “陛下,微臣以为不可,千年以降,所谓赈灾当然是朝廷拿出钱粮物资免费发放给灾民,现在出现的问题并不是赈灾方式出了问题,而是赈灾的人出了问题。此次陛下巡查十三道之意不就是如此吗?将这些贪官污吏查出来明正典刑以儆效尤,再派出新的官员上任,有此前车之鉴,微臣以为这种事情便可以杜绝。”

    “臣认为宁太傅所有理,这赈灾之本意就是惠及灾民,让他们不至于受那颠沛流离之苦。如是按照傅官这个法子,岂不是变成了朝廷向那灾民卖粮?那些灾民会怎么看?别的国家会怎么看?他们岂不是以为我虞朝借着这灾情鱼肉灾民?”

    “也不能全盘否定,这方略中提及到的灾后处理还有很有道理的,特别是尸首集中焚烧,虽然不是很人道,但这样做确实可以有效避免瘟疫的流行,犹记得泰和三十九年,也是黄河两道水灾,据灾后统计,因水灾死亡之人四万两千余,但水灾之后所爆发的瘟疫却足足死亡了十二万三千余人,而今想来,应该就是那些尸首未曾及时处理之故。”

    “”

    皇帝虞胤坐在龙椅上脑子有点疼,座下的五人,一个太傅宁伐春,一个户部尚书董康平,都明确的表示了此策不通。

    本来他还指望宰相燕北溪,可这燕北溪却如泥鳅一样的滑溜。好一个也不能全盘否定,这特么的已经把这方略给全盘否定了,提出个无关痛痒的灾后处理这一条,朕也知道灾后处理很重要啊,但是灾后处理并没有赈灾这么麻烦好不好?

    费邦是兵部尚书,燕师道是枢密院枢密使,这二人主管军事,是准备让他们瞧瞧那篇以何为战的策论的,此刻讨论的是赈灾,这二人估计是不会话的。

    他的视线往外面看去,心里一喜,这傅官可算是来了。

    “民参见皇上!”

    傅官正要跪拜,皇上却道:“来来来,无须多礼,这方略是你所作,你现在就给他们解解惑。”

    皇帝把这破事儿一扔,靠着龙椅看起戏来。

    傅官抱拳团团作了揖,一脸笑意:“民从乡下来的,不懂这大地方的规矩,若是民有不是之处,还请各位大人海涵。”

    完他往中场一站,又道:“诸位大人有何疑惑尽管提来,民为诸位细细解释。”

    在坐的五位大佬再次打量了傅官一番,这子在承天殿骂翻了礼部尚书施朝渊,看似无知其实心思极其细腻,此刻站在这御书房里也是神情自若,丝毫没有拘谨,这少年心性倒是极为沉稳。

    董康平率先站了起来,“我且问你,你以为朝廷为何赈灾?”

    傅官并不知道这人就是董书兰的父亲,不过此人倒是帅气,和董修德有点像,此刻讨论的又是属于户部所管辖的赈灾问题,那么此人之身份便呼之欲出。

    他很有礼貌的对董康平行了一个礼,答道:“我以为朝廷之赈灾,为的是受灾之黎民百姓。”

    “既然你知道,这方略中为何否定了千年依循之法而改为平抑粮价?”

    “回大人,千年之法非一成不变,民以为,若此法已落后于社会的发展便需要加以改变,若一味抱陈守旧,社会的发展就会止步,然后产生出诸多弊端,若在一朝爆发,轻则损失人员财物,重则可能威胁社稷之安危。”

    “你认为一直遵循的救灾方式已经落后?”董康平蹙眉问道。

    “对,它已经不适合社会的发展了。”

    董康平沉默片刻,又问:“所谓赈灾,原本就是朝廷免费提供给灾民粮食物资,按你之策,这是要收钱的,对于户部和朝廷而,哪怕原价卖出也是进项,是一件好事。可对于灾民而呢?他们有钱买吗?若是没钱,岂不是会饿死?那么他们会如何看待朝廷?”

    这是问题的一处关键,皇帝虞胤也一直想不明白这个问题,他坐直了身子。

    “回大人,民家是地主,估计大人知道。但民却和那商贾富户家的少爷有点不一样,民喜欢农人,常与农人们聊天。这次接收了三万多难民,民也与他们有深入的接触,所以民知道他们所想。”

    “诸位大人应该知道灾区的粮价,前两日与秦秉中秦老哥聊天,秦老哥灾区的粮价上涨到了平日的五倍,其实远远不止。黄河两道尤其是西京河南府,粮价早已上涨至平日的十二倍!河南道下辖两府二十八州,重灾一府六州,这

    一府六州之粮价普遍上涨十倍。按照平日稻米一斤十七文计,灾后已经达到了一百七十文一斤!这是什么概念?这就意味着里面巨大的利润!诸位大人,估计你们会想,既然稻米这么贵,那就吃粗粮,不好意思,粗粮同样涨价十倍有余!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因为朝廷的赈灾粮食并没有全数发放到灾民的里。他们没有吃的,就只有去买,而他们所买的粮食,里面至少三成是属于朝廷的赈灾粮食。”

    “天下商人,若是有三成的利润,他们就会趋之若附,若是有五成的利润,他们就会铤而走险,若是有一倍的利润,他们就敢践踏一切律法,有三倍的利润,他们就敢去犯任何的罪,何况现在是十倍!”

    “官员同样如此,他们定然会参与其中,所以,无论朝廷调拨多少的粮食,最终的结果都不会改变!”

    傅官长篇大论的了一通,此间顿时沉默,他觉得有些口渴,便看向皇上,问道:“陛下,可否给口水来喝喝?”--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