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远行

A+A-

    在河的分析中, 宿主一直是个很冷静的人。

    就像是现在,除了一开始的两天宿主情绪低落以外。

    之后的日子宿主就和以前没有任何差别了。

    但是它知道,宿主还是变了许多的。

    它刚和宿主绑定的时候就提醒过宿主, 要注意他对亲人的感情。

    “河你在想什么啊?”陈二牛骑着高俊的马,夕阳西斜,他们计划从南河镇出发先继续往南。

    本就夏日炎炎, 越往南走, 似乎太阳便更热烈些。

    【啊?宿主, 我没有在想什么啊?】

    河的语气有些发虚, 自家宿主也太敏锐了点。

    “河我没事。”陈二牛这句话对师父和卓骏之过许多次了,可是他们都不相信。

    他们这几天沿着官道赶路, 目光所及都是苍翠的田地和忙碌的农户。

    现在正式夏收之时, 哪怕是太阳高悬的时候, 农户也不会离开自己的田地,不少人种的还是甜米果,丰收之景,比起文人笔下的田野风光不知强上多少。

    陈二牛看着这些, 翻腾的心绪渐渐平静了下来。

    “师父的很对,我既不该苛责我的亲人, 也不能让他们困住我。”陈二牛闭着眼感受了下路边的植物清香。

    他知道自己对亲人的感情变了,他虽然还是不把他们当作累赘, 但也不会像以前一般劳心劳力地为他们谋划了。

    这变化陈二牛也不上是好是坏。

    但现在他隐隐像是卸下了一副重担。

    身心有了一丝轻松。

    “我不会折磨我自己的, 过去了就是过去了, 之后的日子还长, 我还想要看看大海,走遍南北勘察各地的地形,读遍大儒的藏书, 去边疆见识一下镇北军是什么模样,时间还是太短暂了。”

    陈二牛长叹了一口气,他能游学的时日如此短暂,哪有时间斤斤计较?

    【宿主?】

    “怎么了?”

    【我觉得自己挺没用的,每次宿主难过,自己待一会就好了,我在不在好像没什么关系呀。】

    “怎么能这么呢,没有你哪有我啊。”陈二牛含笑道。

    河感觉自己的心里咕咚咕咚地冒泡,虽然它没有心,但是河已经感觉到那种古怪的感觉,它觉得这种感觉可以称为感动。

    “师父你要休息会吗?”陈二牛放慢了马速靠近蒋明遥。

    行程中他向来是在最前方,杨成双则坠在最后。

    陈二牛他的体力很好,在前面可以探周围情况。

    “不必,还是赶紧赶路,这周围都是农户,也没什么地方好歇息的。”蒋明遥被太阳照的眯起了眼睛,看起来有些呆呆的。

    但实际上蒋明遥十分痛快,他仿佛又有了少年时骑马游街的快乐。

    陈二牛没再催他休息,只是让师父喝了些淡盐水。

    卓骏之那边有杨成双照顾,陈二牛倒是没费多少心思。

    远行实在不是件轻松的事。

    夏日燥热蚊虫遍地,尤其是行过高草丛,虫子会悄悄地趴在人的腿上,大雨来就来,走就走没有丝毫规律,水的味道也会因为离着大海越来越近涩味越重。

    但是因为有了河和陈二牛对环境的侦察,他们一路行去很是平安。

    遇到镇或是驿站,他们就睡在客栈或者驿站,若是什么都没遇到他们就只能住在野外,为了方便他们在县城买了一辆马车,一行人边走,陈二牛边改装,让这临时买的马车扩大了一倍,但拉起来依旧轻巧,内部也是越来越舒适。

    不过没有橡胶,只能稍微改变车轮和车轴来减震。

    但这已经是陈二牛能做到的极限了。

    蒋明遥过了最新奇的那段时日,就重新爱上坐马车。

    陈二牛很是无奈,还是师父提议他们骑马出行的。

    休息的时候,陈二牛不是在写笔记,就是在磨一些玩意。

    卓骏之则是会撑着脑袋看师父写来写去,画来画去。

    平时赶路游历已经让卓骏之十分吃力了。

    他不知道师父怎么有那么多的心思和精力,写下每日所见所闻。

    还要做个总结。

    “等你惯了行路也该是写一写,能游历全境的机会可不多。”陈二牛写完就将册子放到腰间的布袋中,一般人想要出行都要得到地方的路引,但是陈二牛好歹是侯爷,此次游学又有太子的应允,他身上还带了远化居士的荐书,起来这还是当年乐意童给自己的。

    他们一路上所能见到的,不是旁的读书人所能想象的。

    只要他们愿意就可以进入各地府学和学院。

    只是他们时间有些,只能是挑些有名的学院旁听。

    “可是师父,好了啊,我走着走着就连一根手指头都不敢动了。能不写吗?”卓骏之笑着道。

    陈二牛无奈地揉了揉卓骏之的脑袋温和地:“不行。看过行过没有记录你很快就会忘记,别太相信自己的脑子。”

    对于这一点卓骏之有话,师父真是太不相信自己能过目不忘的脑子了。

    但是卓骏之骨子里的尊师重道让她选择了闭嘴。

    陈二牛像是拿个这鞭子赶着他往前走的放牧人。

    他们边走边游玩收集古书,到了深秋才赶到海边。

    来到海边陈二牛才发现,比起河的投影,这里给他的感觉更震撼些。

    沿途赶海的渔户让陈二牛看着很是亲切。

    大海比湖泊河流宽阔的多,也包容许多,只是一波一波的浪头来,让陈二牛明白这平静包容的外表不过是假象罢了。

    虽然美丽,但竟然没有让陈二牛有诗中所写人之渺的感觉。

    可能是因为他天生便在水边,几乎可以是在水中长大,对海水没有任何恐惧之心,反而很是亲切。

    在这儿他们吃到了许多新鲜的鱼和各种奇形怪状的动物。

    卓骏之是一口都不能吃,一吃就吐,好好的孩子活活瘦了一圈,他们便没有在海边多待,等陈二牛探测完周围的环境就离开了。

    对了,陈二牛还爱上了,到了某地就和当地的农户渔户聊天。

    他本就是出身极低,随意坐在田埂上和这些老农话,身上还穿着便于活动的劲装,让他看起来一点都不像是个读书人。

    当然他都是挑农闲的时候和人随意聊聊。

    农民只有两种状态,那便是农忙与农闲,这个闲事相对的,对于老农来平日的除草浇水都算是轻快的活。

    陈二牛会细心地将他们所聊的东西记录下来。

    卓骏之和蒋明遥一开始还有些格格不入,倒是杨成双天生热情好谈,反而能和陈二牛将闲篇聊的火热。

    等卓骏之和蒋明遥开始习惯的时候,已经走过了冬春,再次到了夏季时,他们已经将南方七州逛了一遍。

    陈二牛笔记上记录的事情也越来越多。

    多亏了有远化居士的信,他们见到了许多大儒,当然也有些愿意见他们的是冲着陈二牛得了粮种的名气,或是受人所托探消息,遇到这样的他们就赶紧离开。

    有时候竟也像是逃亡一般。

    南方走完他们便从南至北,重新出发。

    他们并没有走相同的官道,这些年朝廷大修栈道官路,虽然还称不上四通八达,但是选两条毫不相干的路线倒是没什么问题。

    自南往北,天一点点冷了下来。

    南方之树常年葱郁,随着一路往北他们沿途见到了落叶越来越多,走过南河镇所在林州,师父终于重新见到了顾之远,两人通信多年终于可以一聚,蒋明遥高兴得看起来年轻了几岁,他们出林州来到鹤州时恰好遇到了一场大雪。

    大雪纷飞下,不少茅草屋倒塌,再美的景色他们一行人也没法欣赏。

    这个冬日陈二牛和蒋明遥并没有离开鹤州,蒋明遥写信让蒋文菡运送来一批棉衣和米粮,着商号的名发米粥。

    陈二牛还给太子去了信,赈济很快就到了,等一切安定他们一行才离开。

    自那以后他和太子的通信再次开始。

    太子让人送给了他一只信鸽,若是有急事可以传信,平时他们的信都是经过驿站传送。

    当然因为怕其中出现问题,他们谈论的都是各地的风土人情。

    陈二牛所写的都是他沿途的见闻,他在其中隐蔽地写了些自己能看到的疾苦。

    又过了一载,他们才回到京城,这一次他们并没有入京,反而是看了京郊的风景,还去拜访了顾之远的爹娘。

    再往西北走蒋明遥的精神一日强过一日,话也渐渐多了起来。

    有些人经历巨大的苦难之后,会对那时所见的景物产生恐惧,有些则是能够侃侃而谈过往之事。

    而蒋明遥就是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