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查访3
*
从张家出来, 徐科长去了警察局。
这是从沪上旧警局接管过来的,职能未变,基层的户籍警、巡警、民警大多担着原有职务。尤其是户籍署都是老文员, 对辖区的情况有一定了解。
徐科长表明了身份, 户籍署有些为难。
那么大的户籍库, 想查找可不容易。况且, 还要包括过往的销户档案?
犹豫了片刻, 户籍署还是做了安排。
“徐同志, 这个要费点时间, 争取三天之内给您消息……”
“好。”
徐科长心知, 户籍管理有自己的诀窍,只要想找,就一定能找出来。
回到保卫处,徐科长一头扎进了档案室。
那里保存着一些资料文档。
虽然, 潜伏名单上的特务销声匿迹改了身份,可他们的过往还是会留下痕迹。像蒋如云既然是高材生, 那她的成长经历和学习经历就有据可查。
三天过后, 徐科长收到了一大摞户籍档案。
是户籍署筛选出来的, 都叫蒋如云, 年龄在十二岁到三十五岁之间。
徐科长带着人,细细查阅。
一份档案引起了徐科长的注意。
这是一份销户档案, 销户人蒋如云,销户日期是一九四七年五月。根据档案记载,蒋如云今年二十七岁, 跟厨娘的年龄很接近。她的父亲是大学教授,母亲是中学教师,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妹妹, 典型的康之家。
莫名销户,是想掩盖什么?
徐科长记下了家庭地址,就驱车赶过去。
那一片都是石库门房子,三开间带厢房,很安静。徐科长找到门牌号码,在前门后门都做了安排。
随后,又赶到同济大学,找到了蒋教授。
蒋教授五十来岁,头发花白,戴着金丝眼镜,穿着一袭长衫,文质彬彬的。听到来人要找蒋如云,神色微变。
“先生,你找蒋如云做什么?” 蒋教授态度很冷淡。
“蒋教授,我想了解一些情况。”徐科长注意观察着,并未亮明身份。
“了解情况?”蒋教授冷冷一笑。
“蒋如云在三年前就过世了,还了解什么情况?”
徐科长愣了一下,就从口袋里掏出了那幅画像。
“蒋教授,您看看这个人,是否认识?”
蒋教授接过来画像,手微微颤抖。
“这是我女儿,你从哪里弄来的?”
徐科长略去特务接头,简单了一下。
“什么,你见过如云?”
蒋教授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
如云还活着,那埋在墓穴里的又是谁?蒋教授指着徐科长,声音颤抖:“你不要谎,再拿话来蒙我……”
“蒋教授,我的是事实,你女儿一直活着……”
一番劝之后,蒋教授冷静下来。
他掏出皮夹,开来,里面有一张黑白张片。
“这就是如云,你仔细看看,是不是同一个人?”
徐科长点点头。
照片上的蒋如云穿着月白色短褂,黑色长裙,一副女学生扮。可那双细长上挑的眼睛,跟现在一模一样,带着一点骄傲,很是自信。
蒋教授沉默不语。想着跟女儿的争执,如鲠在喉。
如果当初好好劝导,女儿不会离家,不会加入什么狗屁组织,不会成为帮凶走狗,可现在一切都晚了。
“蒋教授,现在还不算晚,还有机会帮助如云姐走上正途……”
徐科长亮明了身份,讲了宽大政策。
蒋教授眼睛一亮,又涌起了一线希望。
“同志,若是能救回女儿,叫我做什么都行……”
“好,那就从如云姐过世开始吧。”
在徐科长的引导下,蒋教授了事情的经过。
蒋如云自聪明,学习成绩很好。抗战爆发后,随着父母迁往西南。从西南联大毕业,就被招募到了政府部门,做了文员。一开始很正常,可后来回家越来越少,甚至几个月都不见踪影。
蒋师母很担心,怕女儿出什么意外,就让如云的大哥听一下。
不晓得通过什么关系,大哥听如云加入了某情报部门,门规是“竖着进来,躺着出去”,怕再也脱离不开了。
蒋教授一听,气得直拍桌子。
蒋师母晓得那不是什么好地方,就让如云的大哥托托关系,把人找回来。可蒋如云铁了心要革命,就像灌了迷魂汤。
抗战胜利后,蒋如云去了金陵城。
再后来,就传来了死讯,船翻了,人没救回来。如云的大哥去收尸,泡得面目全非,只是从脖颈上的玉佩辨认出了妹子。
蒋师母伤心欲绝,蒋教授悲痛难忍。
从此以后,蒋如云成了家里的忌讳,没人再提起。
可现在突然出现了,还扮成了厨娘?
徐科长心,好一个“金蝉脱壳”之计,假死不过是为了抹去过往的痕迹。
蒋教授也明白过来了。
他激动地:“徐同志,如云不敢来找我,但会不会去找她大哥二哥?还有啊,她在大学里谈过一个朋友,后来去了延安,就分开了……”
“那个朋友叫什么名字,现在哪里?”
“他姓赵,叫赵抒平,沪上解放后,找到家里来,听如云过世了,还去墓地看了看,眼圈红红的……”
着,蒋教授开记事本,找到了一个电话号码。
“徐同志,这是赵抒平的电话,他加入了解放军,就在巡逻队,表现得很好……”
看得出来,蒋教授是个进步人士,对人民军队很爱戴。
徐科长记下了电话号码。蒋教授忙不迭地补充一句:“对了,赵抒平去延安后,改名叫赵国江……”
“赵国江?”徐科长觉得名字很耳熟。
他一下想起来了,在医院保护大旺的便衣同志:“是一个叫赵国江的青年军人,把梅英母女送过来的。”
原来,他就是赵国江啊。
可蒋如云会去找赵国江吗?徐科长觉得可能性微乎其微。即便是恋人,却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如果赵国江知道蒋如云是特务,该当如何?
跟蒋教授告辞后,徐科长找到了蒋如云的大哥和二哥。二人都:“自从如云过世后,就再也没听到妹妹的消息。”
接着,又去学校找到蒋师母和蒋如云的妹妹蒋如清。
蒋如清直摇头,跟蒋师母的反应一样,再见没见过如云。
一圈下来,收获不大。
徐科长不肯放弃,就去巡逻队找赵国江。
赵国江一听,难掩惊讶。
“徐同志,你是如云还活着?”
“嗯。”
徐科长拿出了那幅肖像画。
赵国江看着,连连点头。
“这就是蒋如云,一定要找到她!”
可茫茫人海,蒋如云又躲藏在哪里?
赵国江想了个办法。
“徐同志,我来试试。”
赵国江算拿自己当诱饵,引蒋如云出来。
这么做很冒险,蒋如云早已不是当初的单纯女生。这些年历练下来,不心狠手辣,怕也差不多了。否则,怎么会成为黎鸣之手下的高材生?
任务布置下去了,徐科长调动了一切力量。
他一连好几天没休息好,眼睛熬得通红,可精神却很振奋。蒋教授电话过来,又提供了几个细节,把蒋如云可能躲藏的地方,都分析了一遍。
*
田大旺带着任务,留心观察着。
他的身体恢复了,开始了早锻炼。工作忙起来,就顾不上回家吃饭。孙梅英闷得发慌,就琢磨着去买炊具,给自己找点事做。
可第一次出门,就迷路了。
孙梅英在大街上东转西转,把方向搞反了。亏得遇到了巡逻战士,把她送回来。
孙梅英很沮丧,一头扎到床上,蒙着脑袋不吱声。田大旺下班回来,看到梅英这个样子,就哄着:“梅英,星期四咱们一块儿出门。”
孙梅英这才起精神。
三月二十三号,星期四,也就是农历二月初六。
苗过六岁生日,孙梅英和田大旺想去托儿所看看,就准备了一些吃的。
田苗自从回到娃娃状态,就过起了没心没肺的日子。吃了睡,睡了吃,剩余的时间发发呆,跟冬子和梅子话。
至于生日,早就忘了。
到了星期四,看到大旺和梅英站在栅栏门外,还以为在做梦。
“苗……”
孙梅英从手帕里掏出三枚煮鸡蛋,隔着栅栏递过去。
“苗,给冬子和梅子一个,趁热吃。”
田苗手里攥着一个,其余的揣在兜里。
冬子和梅子瞅见了,飞快地跑过来。
三个娃娃吃着鸡蛋,很开心的样子。
孙梅英隔着栅栏瞅着,憋闷的感觉消散了不少。
从大院出来,田大旺赶去工商联开会。
除了企业界人士,还碰到了周先生、白奕雄等几个商会代表。
“田同志,最近忙什么呢?”白奕雄热情地着招呼。
“哦,开会学习。”田大旺含含糊糊,一笔带过。
白奕雄抓住机会,邀请道:“田同志,下午有一个茶会,讨论一下外贸封锁形势,请您务必参加。”
“哦,下午还要开会。”田大旺推脱道。
“开会不耽误,茶会五点开始。”
“好,再吧。”
田大旺不想参加,可突然想起徐科长叮嘱过,有商会活动,就通知一声。他想,如果徐科长列席,就陪同一下,做个介绍。
果然,电话过去,徐科长很感兴趣。
“建国同志,我穿便装过来,就是工商处的……”
“好。”带着任务,田大旺兴奋起来。
等到徐科长赶过来,就直奔茶社。
到了那里,聚集了不少商界人士。
徐科长穿着灰色中山装,留着三七分头,很有气质。有人递名片就接过来,还跟人家聊几句。
田大旺看着,暗暗称奇,徐科长真是啥都在行啊。
想着吃吃喝喝是工作的一部分,心里就没那么别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