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审讯
*
抓捕行动很成功。
也多亏了田大旺报信, 徐科长紧急增派人手,才没让敌人逃脱。三名特务押解回来,一人送医院救治, 另外两人立即审问。
审讯室里, 亮着灯, 明晃晃的。
蒙纱巾的女人一头卷发, 三十来岁, 态度很嚣张, 一副鱼死网破的架势。徐科长盯着那位女子, 这是行动组的, 心狠手辣,先晾着她。
女人被押解下去,蒋如云被带上来。
她坐在椅子上,低着头, 盯着脚尖,一头乌发遮住了半张脸。
徐科长摊开稿纸, 冲着两位同志点点头。
两位同志开始问话, 可蒋如云面如死灰, 一言不发。
她跑路归跑路, 并不意味着要背叛组织。
两位同志交换了一下眼色,又是个死硬分子?
徐科长翻开资料, 温声道:“蒋如云,我们调查过了,你是一九四四年大学毕业后, 被招募到了电讯科,从事密码破译工作。入侵西南的日寇被多次截获电码,你是做了贡献的……”
听到这话, 蒋如云一愣。
大学毕业被招募,是出于爱国热情。可抗战胜利后,所做的一切却是背道而驰。问话的这位长官却从她最引以为傲的过往起,不能不让她有所触动。
可触动归触动,并不意味着开口。
徐科长从蒋如云的神情上,捕捉到了这一点。
跟那些顽固分子不同,蒋如云属于技术人才。她学得是数学,被招募后做的是文职,截止到目前并未查到恶行。
考虑到这个情况,徐科长想换一个思路。
他离开审讯室,赵国江正好赶来了。
“国江同志,你跟蒋女士单独谈谈。”
“好。”
赵国江推开房门,蒋如云眼睛一亮。
可看到桌子后面的审讯员,眼神又暗淡了下去。赵国江冲着两位同志点点头。两位同志出了审讯室,关上了房门。
赵国江坐下来,心绪很复杂。
他看着蒋如云,低声唤道:“如云……”
蒋如云抬起头,望着赵国江,神情微动。
她不晓得抒平引她出来,是救了她?还是害了她?两边都在找她,如果不是这边的人冒出来,她也没好果子吃。
赵国江不晓得该什么?
他静默良久,方问道:“如云,我走了之后,你过得可好?”
“不好。”蒋如云摇摇头。
当年,赵抒平思想进步,被特务盯上了。亏得逃走,不然就被抓去坐牢了。当时,她尚未毕业,被家人拦着未能跟着去。等她大学毕业,正赶上政府招募文员,就进了电讯处。人家让她填表,就稀里糊涂地填了。
参加培训时,才晓得签字就意味着加入了某情报组织。当时是着抗战的旗号,很光荣,她也没多想。后来才晓得一些内情,只要加入就再也无法退出。她很后悔,原本跟抒平约定抗战胜利后,就结婚的。可现在相隔两地,分属不同的组织,再见面又当如何?
蒋如云很苦恼,就想着脱离。
可上面发现后,找她谈话不,还威胁道:“蒋如云,你父亲经常发表过激言论,早就进了名单,随时都有可能抓进去。你大哥、二哥跟人家合伙走私物资,被稽查大队盯上了,你若是不好好表现,你父亲还有你两个哥哥就等着坐牢吧……”
她一听吓坏了,赶紧收回了想法。
可情报组织非同寻常,哪是那么好呆的?就宽慰自己:“吃技术饭,做电报收发,兼着破译密码,几乎不用出外勤,不会有事的。”
她在数学上很有天赋,对数字密码天生敏感,多次破获敌方电码,受到嘉奖。可她却不敢跟家人,组织纪律是一方面,更怕家人担心。
可后来,家里还是知道了。
父亲要求她退出,:“死也不当刮民党反动派的走狗!”大哥也劝她,:“经济宽裕了,用不着再抛头露面挣那份薪水了。”
蒋如云有苦难言。
心知,只要退出,他们一家都没有好下场。再,规矩在那里摆着,“竖着进来,躺着出去”哪有退出的道理?
她晓得父亲的脾气,即便被抓到牢里,也不想她受委屈。她就装着革命的样子,跟家里拗着,气得父亲差点跟她断绝关系。
抗战胜利后,她随着电讯处去了金陵城。
不久,出了一桩泄密案。内部开始审查,赵抒平的事儿被翻了出来。她不晓得是谁告得密?她一再解释,可上面揪着不放,把她关了禁闭。
“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
她在秘密处决名单里,按照规矩不受审判,搞一个意外身亡。那天,她上了船,准备赴死。黎鸣之匆匆赶过来,把她带走了。
从黎鸣之那里,她才晓得自己被算计了。
这些年,因为心里装着赵抒平,她拒绝了很多男士的追求。有人心怀不满,正好借着“泄密案”整治她。
黎鸣之跟她:“先转入地下,等过了风口再。”
就这样,蒋如云悄然过世了。
她也换了身份,很少以真面目示人。
原想着熬个一两年,就解脱了。
可没想到坑她的不光是电讯处,还有黎鸣之。黎鸣之是老牌谍报人员,在培训班做过教官,常以老师自居,对他们这些学生也很关照。
一天,黎鸣之突然找到她:“如云,你的行踪被局里发现了。”
她吃了一惊,就算出国。
可黎鸣之想了一个折中办法,:“光跑也不是个事儿,早晚会被抓回来。我找局里谈了,看看能不能将功补过?局里,只要完成潜伏任务,就既往不咎,你的家人也不会受牵连……”
她一听就明白了,这是拿父母相威胁。
那时,沪上快解放了,市面上很混乱,失踪个把人跟闹着玩似的,没有人去追究。她不想因为自己弄得家破人亡,只好点头。
可潜伏下来后,她越想越不对劲儿。
就跑到金陵城,探起来。
无意间遇到了一个旧相识,跟她有点交情。可人家带着雷达、电台起义了,不但不追究还受到了嘉奖。那人不了解她,当她跟自己一样是个技术人员,就了一些情况。
“黎鸣之可不是什么好东西,弄了一大批潜伏名单,布在金、沪、杭一带。我们雷达站就有一个,还担着副所长,可人家主动自首,不给刮民党反动派卖命,表现得比谁都积极……”
蒋如云如梦初醒。
那桩“泄密案”不过是内斗的把戏,借此清除异己而已。她被牵涉到里面,除了被人家报复,是不是有人推波助澜,借机设下圈套?那份处决名单,不过是个借口,好让她心甘情愿地参加训练,成为谍报人员?
这是黎鸣之设下的圈套。不然,哪会那么好心把她“救”下船?而她的过世,让她更好的隐蔽自己,成为一颗钉子。
蒋如云不甘心,就想跑路。
可她握着密码本和编码规则,那些人是不会放过她的,就销声匿迹躲藏起来。她擅于化妆,换了很多身份,觉得安全多了。可有一天,收到了一个牛皮纸信封。开来,是一张白纸,才意识到同行找上门了。
她不得不接下任务,扮作厨娘去湖州丝绸店。
发现对方是空投人员,更是心谨慎。
都是自己人,干嘛要看着?她一开始不明白,后来猜到了老K的用意。老K想通过先遣组,把潜伏下来的另一班人马弄到自个儿手里。
这种争权夺利,不是跟黎鸣之一样嘛?为了博取政治资本,黎鸣之制造了一系列潜伏名单,把自己也收到麾下,跟另一派争斗。
她不想受人摆布,就暗里寻找退路。
湖州丝绸店被破获,她惊恐不安。
她知道早晚会找到她头上的,就连夜潜逃。可刚躲起来,又冒出了一个想法。对她来,这不是个机会吗?只要装着被抓捕的样子,就没人再追着她不放了。
可怎么让对方相信呢?
于是,她隐瞒了店铺被破获的消息,未跟任何人透露。
临走前,她想看看家人,却意外地碰到了赵抒平。她很惊讶,可随后一想,是不是个圈套?可她还是忍不住,想看看他。
没想到她被识破了身份,同行也在墓园等着她。
那里藏着一部电台、密码本和护照,是黎鸣之留下的,就在墓碑下面。因为多部电台被起获,跟海外断了联系,老K很着急。知道她掌握着秘密电台,就派人盯着。她一冒头就露了行踪,被堵在了墓园里。
这是黎鸣之设计好的,在潜伏之前就把墓园的秘密透露给了老K。而她被蒙在鼓里,正好抓了个正着。
听到这些,赵国江很动容。
“如云,你也是受害者……”
“……”蒋如云摇摇头。
跟起义或自首不同,她是被抓获的。再不情愿,也是地下组织成员。
隔壁房间,徐科长等人都听见了。
蒋如云没有预警,那老K是怎么发现丝绸店暴露的?按照时间推算,可能是蒋如云联系船只被老K察觉,意识到丝绸店出了问题,就拦住了接头人?
蒋如云的口供很有价值。
除了老K,沪上还有另外一个地下组织,相互之间不通气,甚至是竞争关系?那么,湖州丝绸店要继续守着,等着敌人上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