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钻营
*
白丽雅讲了两天课, 就受不了了。
她跟白奕雄抱怨做教员太辛苦,嗓子都快哑了,唱不了歌了。白奕雄赶紧吩咐厨房炖一锅冰糖百合银耳粥, 给大姐润一润。
还哄着白丽雅, :“丽雅, 要想进步就不能怕辛苦, 看看素雅教了五年多了, 嗓子不还好好的?”
“哥, 我哪能跟素雅比啊?”
白丽雅噘着嘴, 不高兴。
她是天生的好嗓子, 唱歌、演话剧样样在行,素雅哪里比得上她?再,素雅家里穷,就指望着教书吃饭呢, 她不过是玩票而已。
火慢炖,银耳粥熬好了。
白奕雄为了哄丽雅开心, 亲自端了一碗, 摆上调羹, 送到白丽雅的面前。
“丽雅, 看在大哥的面子上,再坚持一下?”
“好吧。”
白丽雅勉为其难。若不是为了田同志, 啥也不干。
补习班来了新教员,面容十分姣好,嗓音悦耳动听。
可讲课水平, 实在不敢恭维。
田大旺皱了皱眉头。亏得是语文,若是算术这么讲,只怕越讲越糊涂。
论讲课, 白丽雅跟白素雅差了一大截子。
可夜校补习是义务的,只有进步人士才会放弃业余时间给大家补习,没人计较那么多。再,换个教员也新鲜。
看到白姐来上课,孙梅英忽然开窍了。她一下课就过来,瞅瞅大旺的笔记,跟大旺几句,反正不给白姐钻空子。
白丽雅想表现一下,就在课堂上教学员们唱歌,活跃一下气氛。白素雅私下里跟她:“丽雅,同志们是来补习的,不是来唱歌的。”
白丽雅不以为然。
白素雅耐着性子:“丽雅,同志们的时间很宝贵,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白丽雅这才所有收敛。还装着很谦虚的样子,跟白素雅请教。白素雅是真心想帮忙,恨不得手把手教她,还把她遗漏的内容给重新讲解一遍,让学员们做好笔记。
就这样坚持了一个星期,学员们适应了白丽雅的讲课风格。
白丽雅成了进步青年,暗自得意。
这一进步不当紧,真惹来了关注。
上夜校的同志,跟李干事很熟,顺口了新来的女教员,知书达理有文化,嗓音悦耳,样貌很出众,思想也很进步。
李干事留了意,专门到夜校瞅了瞅。
这一瞅,惊为天人。
这可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他正为首长介绍对象的事情发愁呢,人选就出现了。可一调查,白姐家庭出身不大好。不过,本人刚大学毕业,很单纯,很有可塑性。
李干事犹豫了一下,还是推荐过去。
成不成就看那边的意思了。若是政治上通不过,他再想别的办法。要,有知识有文化的女同志,哪个家庭出身没问题?若是讲究这个,只怕都不合适,那同志们也甭找对象了。
那边的同志很快回话了,白女士不错,可以考察一下。不过,先别声张,以免引起误会。
任务有了起色,李干事心里舒坦了一些。
可对孙玉华还是看不惯,无组织无纪律,不知道体谅同志,资产阶级思想严重,得好好改造锻炼
这时候,秋季开学了。
白丽雅被思源中学聘用,教英语,试用期三个月。白素雅对她很关照,哪里不对就指出来。白丽雅一点就透,进步很快,学校还算满意。
白素雅松了口气。人是她推荐的,担着责任,不能影响口碑。
夜校那边,白丽雅依然去讲课。
不过,她想了个偷懒办法,不用天天过去,隔三差五讲一回就成。大哥跟她要获得好名声,不能太招摇,不能坐汽车回家,就改成了黄包车。穿着扮也变了,以朴素为主,头上的蝴蝶结摘了,脚下的牛皮鞋也变成了方口布鞋。
白丽雅三天鱼两天晒网,白素雅也不计较。本来是她担的课,丽雅是来帮忙的。虽然会帮倒忙,可看到丽雅进步还是蛮高兴的。
这天,白丽雅刚下课。
一位穿着中山装的同志找到她,递上一份请柬,客气地:“白女士,外贸部门有一个茶话会,想邀请您参加。”
白丽雅接过请柬,看了来人的证件。
给白奕雄了一个电话,就兴高采烈地去了。
茶话会上,坐满了同志,很热闹。
白丽雅唱了一首歌,嗓音清亮,婉转动听。
台下掌声雷动。
有一位穿着灰色中山装的中年同志很激动,冲着那位同志点点头。
茶话会结束了,中年同志跟白丽雅了几句话。
“白同志,听你会讲一口流利的外语,我们外贸部门正需要你这样的人才啊!”
白丽雅微微一笑,很得意。
后来,她才晓得那位中年同志是分管外贸工作的负责人,正在挖掘人才。看了她的简历很感兴趣,白同志很适合,可以听听白同志的意见。
*
开学前,田苗从托儿所搬回了家。
冬子和梅子也改成了日托,柳进原亲自接送,尽可能地跟娃娃们多相处。
冬子掀着日历,算着日子。
“爹,明天就开学了。”
“爹,我也想去。”
梅子也想上学。可她只有五岁,不够上学年龄。
柳进原也觉得太,舍不得梅子。
报到那天,冬子和苗背着书包去学校,托儿所里只剩下梅子。跟半年前相比,梅子开朗多了,还跟苗拉勾。
“苗,星期天我们一起玩。”
“好。”田苗答应着。
她也舍不得梅子,这是童年时代最好的伙伴。
冬子和苗上学去了,梅子不哭不闹,自己翻着画书。
柳进原很欣慰。
这是苗带动的,让梅子适应了沪上生活,还变成了一个开朗乐观的姑娘。他见了孙梅英就夸,把孙梅英乐得合不拢嘴。
“柳大哥,您甭客气,要感谢,还得谢谢您呢!”
在经济最困难的时候,是柳大哥帮忙。不然,大旺的定额早就吃光了,光去粮店买米就花费不少。
田苗一上学,自由多了。
班里有三十多个同学,从部队托儿所来的有六个,其余都是住在附近的。从穿着扮上看,女同学扎着蝴蝶结、穿着公主裙、蹬着皮鞋,男同学穿着白短袖衬衣、西式短裤、白袜子、运动鞋或牛皮鞋,都是富裕家庭的孩子。而他们六个,穿着手工缝制的粗布褂子和粗布裤子,手工黑布鞋,土渣渣的,特别显眼。
排座位时,一个头发抹得溜光的少爷撇着嘴,嘀咕着。
“一群乡下来的……”
田苗听见了,翻了个白眼。
如果不是就近入学,真不想跟这些阔姐、少爷羔子交道。可这附近的学就这一所,从家里走过去二十分钟,换成别的离得太远,也跟孙梅英上班不顺路。
班主任很有眼力劲儿,把他们六个排在一起,分为一个组。
冬子和苗同桌,坐在第三排。
六个娃娃挺着胸脯,把手背在后面,跟那些少爷姐的懒散样子截然不同。
这跟家庭教育有关,也跟托儿所的训练有关。
以冬子为例,柳进原对冬子要求很严。
不管是生活习惯,还是思想教育,都是按照部队上的标准来加以引导。虽然,他也想宠爱孩子,可军人的天性使然,宠爱就变成了另一层意思。先是跑操锻炼意志,接着是拳强健体格,只要适合娃娃练习,就教给冬子。
冬子很聪明,一招一式,像模像样。
还骄傲地:“爹,等我长大了要当指挥官,像爹那样作战指挥!”
进入夏季之后,天很热,稍一活动就汗流浃背。
可冬子一声不吭,很能吃苦。
柳进原很满意,觉得冬子是块好材料,还给梅子做了一个榜样。对男娃娃,他能硬下心来,对女娃娃就舍不得了。
冬子喜欢显摆,到了托儿所就跟苗:“苗,我爹教我拳了!”
“是嘛?”田苗很感兴趣。
冬子握着拳头比划一下,:“这叫长拳,锻炼身体的。”
田苗也握着拳头,跟着比划。
心,艺不压身,真学会了是不是能撂倒几个?后世,她是练过的,不然,咋晓得腿弯子那里有麻穴,一点就倒。
在托儿所,娃娃们练拳,排成一排。
冬子穿着粗布坎肩、过膝短裤,虎头虎脑的。梅子穿着花褂子、花裤子,辫子扭在一起,绑着红皮筋。苗也扎了两个揪揪,挥着拳头,虎虎生风。
托儿所生活就这么结束了。
田苗恋恋不舍。
如果再给她一次选择,她还会进托儿所,过这种万事无忧的悠闲日子。
这时候,孙梅英传来了好消息。
她怀上了,孙安排她去医院检查,有两个月了。
田大旺很高兴,抱着孙梅英不肯撒手。田苗躲在布帘子后面,咧着嘴。机会是创造出来的,终于结出了果实。
孙梅英想等稳定下来了,就给老家写信。田苗也悄悄关注着孙梅英的胃口,是喜欢吃酸的?还是喜欢吃辣的?想猜猜是弟弟还是妹妹。
日子很平和,就想这么过下去。
可和平的日子终将被破。
到了九月中旬,米帝在仁川登陆成功,局势发生逆转。国内气氛紧张起来,我东北边防军已做好准备,各地的后勤支援也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注1)
工商处这边,赵科长做出了成绩。几家国营公司抓住战略物资,外贸额实现了突破。何处长去市里开会,带回的指示是继续采购。
田大旺有些紧张。
战争一触即发,再次印证了苗的猜测。他不敢往深里想,就当作童言无忌好了。田苗握紧了拳头,抗美援朝战争即将拉开帷幕,希望能减少一些伤亡。
部队那边,柳进原翻着简报。
提前两个多月准备了不少物资,随时都能运往东北前线。我方对米帝已发出严重警告,只要越过三八线,就入朝作战。(注2)
他有一种预感,米帝狼子野心,不会安分的。
东北是重工业基地,一旦朝鲜北部失守,敌人的战机随时都能飞过边境线,制空权将不复存在。这是致命的危险,拒敌于国门之外,方是上策。另外,东南沿海一带,局势紧张,米帝的军舰来回巡逻,还有高空侦察机频繁侵入内陆,收集情报。
果然,到了十月初,以米帝为首的联合国军进入朝鲜半岛北部。我东北边境城市遭到米国飞机轰炸,领土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形势逼人,我方决定参战。(注2)
十月下旬,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了。
年轻的志愿军战士渡过鸭绿江入朝作战。“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深入人心,就连娃娃们踢毽子、跳盒子时,都有节奏的喊着。(注3)
仗得就是装备和后勤。
这时候的北方,天气寒冷,前期储备的物资派上了用场。而在大后方,军需物资采购提上了日程。沪上以私营公司为主体,为了扩大采购规模,成了军需采购委员会。工商处的何处长、赵科长和田大旺都是组成员,负责招标审核。
前期广泰商行囤了一批药品,白奕雄很快倒了手,赚了一大笔。
田大旺听到这个情况,皱了皱眉头。
那些倒腾物资的商行唯利是图,发战争财,广泰商行果然不可靠。这是田苗列出的不可靠清单,把记忆中那些以次充好、牟取暴利的供应商都列了出来。
就在这时,军需采购委员会接到了广泰商行的申请,想拿下食品和药品采购订单。审核组讨论后,划掉了广泰商行的名字。可商会一再推荐,白奕雄路子广,要跟国营公司一视同仁。
田大旺顶住压力,不予通过。
紧接着,有同志电话过来,要实事求是,挑选最有实力的供应商,不能带着偏见。何处长差点扛不住,广泰商行捐过款,表现还行,可田大旺楞是没让广泰商行通过。
这么多人请,是为了什么?
原来,白丽雅假装进步,教了一个月书,就调到了市外贸处做翻译工作。在此期间,她结识了一位领导,对她很关心。白奕雄投机成功,攀上了那位领导,关系好得不得了。
田苗探听到了,心提到了嗓子眼里。大旺同志一定要顶住压力,不能犯错误啊。尤其是涉及到白家兄妹的,不能有任何妥协。
事后,何处长找到田大旺透露了一点。
“白奕雄可不得了,跟上面的领导搭上了线……”
田大旺可不管什么领导,对前线志愿军战士不利,就是不行。
这件事被白奕雄晓得了,对田大旺怀恨在心。
“敬酒不吃吃罚酒,看谁能硬得过谁?”
白奕雄找人写了一封举报信,污蔑田大旺不分青红皂白,击报复。上面来人调查,何处长扛住压力,保住了田大旺。
田大旺认识到斗争的复杂性,对资产阶级的手段有了更深的认识。
*
战争一响,全国发起了动员令。
部队停止精简员额,一部分转业军人又征召入伍。机关里的同志很积极,纷纷写了决心书,希望去前线参加战斗。
工商处的何处长、田大旺都写了请战书,就连赵科长都表了决心。可仗经济更重要,上面指示好好筹备物资,就是对前线最大的支持。
医务室那边的孙玉华也写了申请。
她是卫生员,护理方面是能手,在战场上用得着。单位里所有的医务工作者都提交了申请书,可别人的都未批准,后方也需要人手,唯独孙玉华批准了,即刻待命,准备出发。
孙玉华加入战地医疗队,成了一名志愿军战士。
她接到通知,激动不已。
“进军,我要上前线了!”
柳进军听到消息,简直不敢相信。他也提交了申请,可他是警卫连的,负责保卫首长安全,并未批准。
分别在即,柳进军心绪复杂。
他宁可自己上战场,也舍不得孙去冒险。孙玉华也舍不得,可上前线是很光荣的,就收拾了行囊,准备出发。
这是一场考验,考验着他们的爱情。
临走那天,柳进军和孙玉华告别,彼此道着珍重。
“进军,我走了。”
孙玉华登上了北去的列车。行李中有一件鸭绒马甲,是柳进军送给她的,让她一到地方就换上。
柳进原考虑问题很细致。
孙只是一名普通医护人员,怎么被批准了?
他觉得有些微妙,就派人调查了一下。
原来,孙玉华是被推荐的,推荐人是李干事,她很积极,迫切希望加入战地医疗队,就从众多候选者挑中了她。
---